第五章 相关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39
第五章相关分析第一节相关的意义一、相关的概念相关分析是分析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手段。
1、从性质角度考虑事物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的因,而另一种现象是这种现象的果。
努力学习是学习成绩好的因,学习成绩好是努力学习的果。
共变关系:表面看来有联系的两种事物都与第三种现象有关,这两种事物间的关系就是共变关系。
如春天出生的婴儿与春天栽种的小树,就其高度而言,表面上看来都在增长,好像有关,其实这二者都是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它们本身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关关系: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及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
如:学生入学成绩与进校一年后的学业成绩;各种成绩之间;中学成绩与大学成绩;智商与学业成绩;教育投资与教育带来的发展;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经济条件;运动员的赛前焦虑与比赛成绩、临近比赛的时间;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等之间的关系都属于相关关系。
2、相关的种类(1)方向上——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正相关指一列变量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变化时,另一列变量亦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变化,即两列变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属“同增共减”的关系。
负相关指一列变量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变化,另一列变量却反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的变化,即两列变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属“此增彼减”的关系。
零相关又称无相关,是一列变量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变化时,另一列变量则或大或小的变化,即两列变量的变化看不出一定的趋势,甚至毫无关系。
(2)形状——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直线相关指两列变量中的一列变量在增加时,另一列变量随之而增加;或一列变量在增加,另一列变量却相应地减少,形成一种直线关系。
两列变量的变化在坐标轴上绘制散点图时形成的是长轴或椭圆形图形。
曲线相关指两列相伴随变化的变量,未能形成直线关系。
两列变量的变化莫测在坐标轴上绘制散点图时形成的是成弯月状或曲线形图形。
(3)相关程度——完全相关、强相关、弱相关和无相关完全相关指两列变量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完全确定的关系。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二、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4.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A.越接近于-1B. 越接近于1C. 越接近于0D. 在0.5和0.8之间5.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不相关B. 负相关C. 正相关D. 复相关6.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A.相关表B.相关图C.相关系数D.定性分析7.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9.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七、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2.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4.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6.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7.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8. A.越接近于-1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D. 在0.5和0.8之间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0. A.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11.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2.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13.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4.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5.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16.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17.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和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都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主要用于衡量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回归分析则是基于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或解释因变量的方法。
相关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方法。
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强度的指标,其取值范围为[-1,1]。
当相关系数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即随着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也增加;当相关系数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呈负相关,即随着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减少;当相关系数接近于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弱或不存在。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 on coefficient)和肯德尔相关系数(Kendall’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等。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变量均为连续型的情况,斯皮尔曼和肯德尔相关系数则适用于至少一个变量为顺序型或等距型的情况。
回归分析是一种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或解释因变量的方法。
在回归分析中,通常将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建立数学关系,然后通过该关系来预测或解释因变量。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简单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两种。
简单回归分析是指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分析。
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简单回归分析的核心是最小二乘法,即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确定最佳拟合直线。
多元回归分析是指有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分析。
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所属章节: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减少,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增加,则称为()。
答案:负相关。
干扰项:正相关。
干扰项:完全相关。
干扰项:非线性相关。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负相关。
2■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增加,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减少,则称为()。
答案:正相关。
干扰项:负相关。
干扰项:完全相关。
干扰项:非线性相关。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正相关。
3■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干扰项: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干扰项: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干扰项: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4■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不为0。
干扰项: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总体中两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
干扰项: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为0。
干扰项:回归分析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自变量前的偏回归系数的真值同时为0。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不为0。
5■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1.25。
干扰项:-0.86。
干扰项:0.78。
干扰项:0。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25。
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强,数值越小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弱。
干扰项: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直接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
干扰项: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着( 3 )①完全相关关系②复相关关系③直线相关关系④没有相关关系2.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2 )①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②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③两者都是正相关④两者都是负相关3.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2 )①-∞<r<+∞②-1≤r≤+1③-I<r<1 ④0≤r≤+14.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 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4 )①r=O.②r=1 ③r=-1 ④IrI=1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1 )①前者无须确定,后者需要确定②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③两者均需确定④两者都无需确定6.—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2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三个以上7.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1 )①完全相关②微弱相关③无线性相关④高度相关8.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O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1 )①增加70元②减少70元③增加80元④减少80元9.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1,3 )①y=-40-1.6x r=0.89 (说明:正相关,x前面的系数应该为正值)②y=-5-3.8x r=-0.94③y=36-2.4x r=0.96④y=-36+3.8x r=0.9810.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1 )①r=b*σx/σy ②r=b*③r=b* ④r=b*11.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1 )①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②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③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④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1 )①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②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③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13.如果估计标准误差Sy=O,则表明( 1 )①全部观测值和回归值都相等②回归值等于Y 、③全部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之和为零④全部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14.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1 )。
第五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5.1有人研究了黏虫孵化历期平均温度(x,℃)与历期天数(y,d)之间关系,试验资料如下表,试求黏虫孵化历期平均温度(x,℃)与历期天数(y,d)的简单相关系数。
并建立孵化历期平均温度(x,℃)与历期天数(y,d)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要求给出检验结果并描述)。
表5.1 黏虫孵化历期平均温度与历期天数资料5.2 下表为某县1960-1971年的1月份雨量(x1,mm)、3月上旬平均温度(x2,℃)、3月中旬平均温度(x3,℃)、2月份雨量(x4,mm)和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期(y,以4月30日为0)的测定结果。
试计算1月份雨量(x1,mm)、3月上旬平均温度(x2,℃)分别与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期(y)的偏相关系数。
5.3 下表为观测的七个不同高度的风速资料,试建立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方程。
并确定最合理的是什么样的曲线类型(要求写出曲线方程)。
表5.3 观测的不同高度的风速资料5.4根据多年的大豆分期播种资料,建立大豆产量(y)与生育期降水量(x i)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表5.4 大豆不同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数据产量(kg/ha)y生育期降水量(mm)播种-出苗x1出苗-第三叶x2第三叶-开花x3开花-结荚x4结荚-成熟x53982 52 132 180 219 206 3397 25 132 198 201 206 2915 29 170 149 190 202 2142 25 207 111 192 204 1874 43 167 188 111 205 1934 40 85 216 64 189 1692 4 107 192 64 194 1532 18 46 138 165 301 1203 15 49 149 153 299 1200 32 30 137 233 248 1168 7 112 168 158 225 1160 0 111 181 145 225 887 14 104 199 138 208 1124 22 34 26 50 156 927 22 35 25 50 156 870 9 33 25 50 154 979 16 28 22 50 156 924 32 12 37 30 154 1071 33 13 52 20 149 1056 29 15 50 20 149 1124 1 14 50 20 149 924 3 12 50 20 149 1374 11 34 30 8 1635.5根据表5.2的数据试应用逐步回归方法求预报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期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要求给出方程和系数的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