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回收禁忌及适应症
- 格式:ppt
- 大小:7.22 MB
- 文档页数:33
输血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1.目的为减少术中输血,节约宝贵的学业资源,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和《血液保护管理程序》4.2.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手术中施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师。
3.职责3.1经过培训的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3.1.1负责选择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并履行告知义务。
3.2手术医师3. 2.1负责选择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履行告知义务并实施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3.3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3.3.1负责提供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咨询服务。
4.管理要求4.1定义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应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经过处理再回输给患者。
按回收时间不同可分为:①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②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③创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
4.2严格掌握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2.1.适应症:①预计术中出血>100Om1.的择期手术;②脾闭合性损伤破裂、宫外孕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大出血患者;③血源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4.2.2禁忌症:①恶性肿瘤手术,术野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污染;②手术创面有感染或胃肠液、胆汁污染。
4.3操作步骤血液回收装置种类很多,经过多年改进已日趋完善,只要按键,其抽吸、过滤、离心、洗涤就可以自动进行。
现已术野血回输为例介绍其大致步骤。
4.3.1血液的收集(1)用负压和双腔吸引管把患者术野、创面的出血吸入到贮血器内。
纱布吸附的血用生理盐水浸泡、洗涤后也可回收。
(2)手术医师应及时地将出血吸入吸引器,避免血液流失或凝固,并且不必用干纱布沾吸血液或进行无必要的压迫止血。
(3)控制吸引负压不要超过-20On1n1.Hg(一般以-100~T50mmHg为宜)以减少红细胞在吸引管和贮血罐中的破坏。
(4)出血凶猛时刻增加1~2条负压吸引管。
4.3.2抗凝(1)抗凝剂可选用肝素或ACD保存液。
自体输血[编辑本段]【概念】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编辑本段]【优点】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4、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5、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编辑本段]【方式】(一)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
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
可分为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在下列情况可采用:①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②估计出血量在100 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肝叶切除术等。
③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
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板血浆。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
临手术前自体采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
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
适量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只要没有禁忌证,血液稀释回输对预计术中失血达1-2L的大多数手术都适用,具体方法是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开放二条静脉通路。
一条静脉采血,采血量取决于病人状况和术中可能的失血量,一般为病人血容量的20%-30%,以红细胞不低于25%,白蛋白30g/L以上,血红蛋白100g/L左右为限,采血速度约为5分钟200ml.在采血同时,经另一条静脉滴注血浆增量剂,如电解质平衡代浆、羟乙基淀粉氯化钠代血浆和右旋糖酐氯化钠代血浆。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病人的血容量正常。
采集的血液可保存于40C冰箱内,如果手术时间短,也可保存于室温条件下。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回收式自体输血就是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与适当的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不但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异体输血的危险,而且回收的自体血红细胞半衰期与正常红细胞无差异,其抗渗透压细胞溶解能力及2,3-二磷酸甘油酸、三磷酸腺苷含量均高于库存血,有更好的携氧能力。
各项研究表明,对于清洁无污染的手术,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目前,自体血液回收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它适用于创伤、战伤伴随大量的失血及各种手术,尤其是那些出血量较大的肝脏外科、心脏血管外科、整形外科、急诊创伤外科及器官移植等手术。
将手术中或手术后流出的血液收集、再输注,可以使患者流出的自体血液不白白浪费,节约血液资源并减少对异体血液的需求量。
战时与平时救治大出血患者,如一时找不到相合的血源,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应急措施。
血源不足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帮助需血量大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根据是否对回收的血液进行洗涤可将其分为非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回收血液是将手术野流出的血液回收,其血液有凝集性,必须使用抗凝剂抗凝。
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回收血经抗凝、离心和清洗,去除其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最终得到浓缩的红细泡。
(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后6个小时引流出来的血液可以回收。
由于手术后或外伤时回收的血液中纤维素已被清除,其血液无凝集性,所以不需要加抗凝剂抗凝。
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当体内的血液一旦离开血液循环,流到伤口部位时,血液成分就发生了变化。
因此,了解流出血管外血液的血液学特性变化,对于掌握自体血回输时对受血者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红细胞携氧功能未经洗涤的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Hct也相当低,仅为0.25左右。
自体血液回收系统操作规程[目的]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患者安全[适用机型] 7022 Medtrouic[操作人员][管理者]一、操作步骤:1.安装废物袋,集血袋。
2.安装离心碗,并将离心碗和废物袋连接,将离心碗输出端的管道通过离心机,并将管道在轨道内压紧,连接集血袋、3升的生理盐水及储血罐。
3.用品准备:3升生理盐水一袋,加肝素200毫克的500毫升生理盐水1瓶。
4.将离心机的负压吸引管道连接++。
5.打开离心机电源及负压吸引,调节负压吸引至150~200mmhg。
6.连接储血罐和手术台上的负压吸引管道,连接肝素生理盐水并使管道内预充150毫升的肝素生理盐水后,调节肝素生理盐水滴速12ml/h7,至此,机器准备就绪。
二、注意事项:1.安装离心碗时,应注意离心碗的方向,并听到“哒”的一声,证实离心碗安装正确。
2.连接集血袋、生理盐水及储血罐的吸引管道应注意方向。
3.注意将离心碗和废物袋安装紧密。
4.术中肝素的用量应是每100毫升血中加12~15毫升肝素。
5.当储血罐中的血量少于800毫升时,应按压“Fanil cycle”为“Yes”。
三、适应征:1.脾破裂患者大出血2.宫外孕患者3.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等大量出血4.脑外科脑肿瘤患者5.RH阴性患者四、禁忌征:1.血腹有肠腔破裂者2.肿瘤患者3.肝破裂有胆汁漏出者4.血流出血管6小时者5.镰状细胞贫血者五、保养事项:1.仪器放置的环境:要求清洁无尘、干燥、无腐蚀性液体或气体,避风而室温恒定的阴凉房间,电源电压稳定,备有接地良好的插座。
2.一旦发生故障,迅速与专业维修人员共同进行故障排除,切忌自行拆机。
3.每次用完均应按要求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工作,保持机身清洁和室内洁净,并记录使用情况。
四、SOP变动程序:本SOP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该文件的工作人员提出,报科室负责人,如通过则公布实施。
自体血液回收机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血液回收机基本知识一、中文名称:血液回收机二、型号:3000P 型三、生产厂商: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四、购买年限:2012年12月五、3000P 型血液回收机控制面板电源离心废水进血、操作显控制面收六、3000P型血液回收机操作流程1、用物准备血液回收机1台及其一次性使用的配套物品1套,包括吸引管、抗凝药液(2500单位配置成500ml肝素溶液)、储血器、血液回收罐、清洗液、浓缩血袋、废液袋;肝素2支,生理盐水数瓶,负压吸引装置1套。
2、方法流程:开机→自检→安装储血灌→连接好储血器下面短管→连接好废水袋→安装离心灌连接管道(一根进血管、一根排空、一根清洗管)→连接原血收集管→接通抗凝液→连接负压装置→连接清洗液→清洗→回输七、工作原理及禁忌症1、原理血液回收机通过负压吸收装置,将创伤出血或术中出血收集到储血器,在吸引过程中与适量抗凝剂混合,经多层过滤后再利用高速离心的血液回收罐把细胞分离出来,把废液、破碎细胞及有害成分分流到废液袋中,用生理盐水对血细胞进行清洗、净化和浓缩,最后再把纯净、浓缩的血细胞保存在血液袋中,回输给病人。
2、特点【小罐】按键(125ml离心杯用于儿童手术)【气泡开关】按键(新版设备已改称断流开关)按键布局更符合日常使用习惯分离血小板界面增加[读秒]按键3、自体血回收的禁忌症1)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2)血液可能接受恶性肿瘤细胞污染者3)有脓毒血或菌血症者4)合并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贫血者5)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者6)凝血因子缺乏者八、临床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中有突发噪声、漏血等意外立即按“停止键”。
2.吸引负压要控制在20kp以内,过高会破坏红细胞。
3.全身肝素化病人,回收血时不需再加抗凝剂。
4.血液回收过程中要每过十分钟晃动储血器,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防止凝血发生.5. 手术过程如出现血液被细菌污染或恶性肿瘤细胞严重污染时要停止自体血回收。
麻醉面试题目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an”及“aesthesis,”表示“知觉、感觉丧失”。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麻醉面试题目的文章,欢迎阅读。
麻醉面试题目篇11.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有哪些?1.【答案】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①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②准确判断麻醉深度;③加强麻醉管理;④优化用药方案;⑤坚持个体化原则;⑥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2.常见的呼吸道梗阻有哪些?2.【答案】常见的呼吸道梗阻有以下几种;①舌后坠;②分泌物、脓痰、血液、异物阻塞;③返流与误吸;④插管位置异常、管腔堵塞、麻醉机故障;⑤气管受压;⑥口咽腔炎性病变、喉肿物及过敏性喉头水肿;⑦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3.气管拔管指征是什么?3.【答案】气管拔管指征是:(1)病人完全清醒,呼之能应;(2)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3)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恢复正常,VT>6 mL/kg、RR12~30 bpm;(4)必要时,让病人呼吸空气20分钟后,测定血气指标达到正常值;(5)血压、心率、ECG正常;(6)TOF肌颤搐≥90%,可抬头5秒钟以上。麻醉面试题目篇21.麻醉中呼吸道梗阻的表现有哪些?1.【答案】呼吸囊、胸腹呼吸运动减小;吸气时见胸骨上颈部软组织或肋间隙塌陷;间或有胸廓反常呼吸运动;麻醉不深时可见辅助呼吸肌呼吸与鼻翼呼吸;吸气时见喉头与气管拖曳现象;呼吸杂音增强;脉搏增速、血压升高、皮肤青紫;清醒患者表现烦躁不安。2.硬膜外穿刺成功的指征有哪些?2.【答案】突破感或落空感或阻力突然消失感;负压现象;注射无阻力;注气后气泡外逸;顺利置入硬膜外导管。3.气管内插管的优点有哪些?3.【答案】气管内插管的优点有:①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②便于呼吸管理,保证通气;③减少气道死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④头颈部手术可远距离控制麻醉和通气;⑤便于控制呼吸动作,稳定手术野,利于精细的手术操作。麻醉面试题目篇31.血液回收的适应证、禁忌证有哪些?1.【答案】血液回收的适应证、禁忌证。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以及术后引流血液经过过滤、去沫、抗凝等处理后输回给病人,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脾破裂、宫外孕等抢救病人生命之需。此法禁忌于:①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②流出的血液被细菌或消毒液污染;③流出血液含有癌细胞;④病人患镰状红细胞贫血;⑤大量溶血。2.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哪些?2.【答案】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内容主要包括:(1)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了解各系统和器官功能状态;(2)术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增强生命器官功能;(3)尽量选用病人能承受的麻醉术和麻醉药;(4)麻醉全程进行监测,并随时发现纠正异常的生命器官功能;(5)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3.颈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有哪些?3.【答案】颈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有:全脊髓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阻滞;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江阴市中医院自体输血规范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病人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
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
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T)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即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血液回收自体血输血制度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一)血液回收自体血输血的适应症:1、创伤外科大出血:大血管损伤、胸腔内出血、肝破裂、脾破裂、脊柱外伤、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2、心血管外科手术、泌尿外科大出血手术、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等;3、骨科手术:全髓置换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脊柱手术(脊柱融合术、畸形矫正)等;4、由于特殊血型、宗教信仰等原因,不愿意输异体血的病人;5、器官移植手术;6、神经外科:动静脉畸形、原发性癫痫、脑外伤手术等;7、其他适合血液回收利用的情况。
(二)血液回收自体血输血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
2、脓毒血症或菌血症。
3、使用胶原止血物质的病人应慎用。
4、开放性创伤大于4小时或开放性创伤在体腔大于6小时的积血。
5、血液中含有羊水并不是血液回收技术的绝对禁忌症,但需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
6、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1、术中处理的血液不得转让其他患者。
2、自体血经洗涤后,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基本丢失,故应根据回收血量或出血量予以补充。
3、术中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若未经洗涤处理,其中含有抗凝剂,故应根据抗凝剂使用的剂量给予相应的拮抗剂。
4、术中回收处理的血中若残留血红蛋白(特别是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应视血红蛋白残留量给予相应的治疗。
5、术中回收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特别是人工回收操作。
6、回输术中处理的血液是,必须使用输血器。
7、血液保存:暂不回输可保存在22C左右,若超过6小时,应置于储血专用冰箱,但不超过24小时。
(四)血液回收登记凡是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实施了自体血液回收,术毕必须做好血液回收登记工作,以便日后进行统计、分析、管理。
登记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出血量、回收血量、麻醉医师姓名等。
医院术中血液回收利用工作制度为了加强和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促进临床积极开展术中血液回收,降低异体输血比例,减少因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根据北京市卫计委关于印发《北京市术中血液回收利用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京卫医字【2009】71号)的要求,制订我院术中血液回收利用工作制度。
一、术中血液回收利用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估计术中出血量大于患者血容量15%的无菌手术。
其应用范围:1.创伤出血:大血管损伤、胸腔内出血、肝破裂、脾破裂、脊柱外伤等;2.骨科:全髋置换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脊柱手术(脊柱融合术、畸形矫正)等;(二)禁忌症1.血液被消毒液、细菌等污染时;2.回收血液出现大量溶血时;3.回收血液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时(已发生血行转移等特殊情况除外);4.伴有败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不适应血液回收利用的情况。
二、人员与设备要求( 一)人员要求11.麻醉、输血、手术等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应经过输血及血液回收知识的培训,掌握术中血液回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麻醉科医师负责血液回收工作,下达术中输血医嘱,动态监测输血全过程;3.经过血液回收专项技术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在麻醉科医师的监管下进行血液回收装置的安装、血液清洗与收集等技术操作及仪器的维护、保养。
(二)设备配置要求根据术中输血的例数,配备术中血液回收装置1-2台。
三、术中血液回收相关要求(一)手术室、各外系科室应积极开展术中血液回收工作。
(二)凡符合术中血液回收利用适应症者,术前必须进行知情告知和签字;(三)对考虑术中有大量出血的病人,麻醉科、输血科、手术科室应共同制定和调整输血方案;(四)合理使用血液稀释、术前自体储血、止血药物和促进造血药物、控制性降压、血管内栓塞和压迫止血等综合血液保护技术;(五)为提高术中回收血液质量,应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抗凝,控制回收罐内负压 < 200mmHg, 避免使用干纱布;(六)术中回收血达到一定量时应浓缩、清洗,及时回输于患者本人;2(七)术中和术后应间断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Hb)或/和红细胞比容(HCT) 、凝血功能等。
索林XTRA自体血液回收/分离机唯一具有自动、手动模式血液分离设备术前血液分离的三种模式1、PPP 贫血小板血浆2、PRP1富血小板血浆红细胞3、RP2血小板血浆红细胞术前分离适应症:1、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2、体外循环时间>2H3、术前血小板计数>150×109/L4、红细胞压积>35%5、术前凝血功能正常6、非体外循环手术,预计出血量大的手术术前分离禁忌症: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血小板数量<50×109/L3、血栓性疾病4、低蛋白血症(<60g/L)5、凝血功能紊乱6、感染术前分离开始时间:1、麻醉插管后,肝素化之前2、静脉通路开放3、各项监测分离时间:1H左右操作时间(125ML离心杯一个循环分离为7-9Min225ml离心杯一个循环分离为10-12Min)保存方法:血小板的保存室温22°(±2°)轻微振荡保存红细胞常温保存输注时间: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采集血小板参数设置:泵速:10--100毫升/分钟(可调)离心机转速:5600--2400rpm(机器自动调节)美国德克萨斯医学院附院周少凤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School at Houston, Texas 嘿嘿禁忌临床意义:1.保护血浆、血小板中凝血因子免遭体外循环过程中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与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血浆、血小板功能,有效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大大缩短患者的ICU及普通病房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
2.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PRP输回患者,保存的血小板中大量的凝血因子迅速参与凝血过程,使术后凝血功能得以迅速恢复,及时发挥止血作用,防止或减少术后出血,达到血液保护的目的3.可以解决临床用血小板、血浆、红细胞的供应紧张,还可以有效的节约血液流失、更好的做到血液保护。
血液回收禁忌及适应症血液回收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可以回收和利用患者自身的血液,减少手术中对外源血液的需求。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血液回收。
本文将探讨血液回收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血液回收禁忌症1.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回收是禁忌的。
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可能存在癌细胞,回收后再输回体内可能会散播癌细胞,加重疾病的发展。
2.免疫系统疾病:患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血液回收会进一步刺激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加重病情。
3.感染性疾病:对于患有活动性感染的患者,血液回收是禁忌的。
回收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感染源,加重感染病情。
4.失血性休克: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液回收也是禁忌的。
此时,回收的血液往往含有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在恢复患者生命体征的过程中,应优先使用新鲜全血。
二、血液回收适应症1.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在一些手术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贫血等情况。
此时,血液回收可以回收并重新输回患者的失血血液,减少对外源血液的需求,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手术中预防性回血:对于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以进行预防性回血。
通过回收患者自身的血液,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输回,避免了输血相关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3.降低输血反应:对于反应体质低的患者,输血往往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血液回收可以避免使用外源血液,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4.减少输血相关传染风险:外源血液的输注可能存在传染病的风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通过血液回收,减少了外源血液的使用,有效降低了传染风险。
综上所述,血液回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一定适应症下可以有效减少对外源血液的需求,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
然而,在应用血液回收技术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禁忌症的规定,确保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同时,血液回收的适应症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权衡利弊,确保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