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止痒搽剂薄层定性鉴别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
复方三黄酊质量标准研究董宁霞;满玉清;王滨;成植温;王越【摘要】目的完善复方三黄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黄连、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三黄酊的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1%.结论这种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可有效控制复方三黄酊的质量.【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3页(P124-125,129)【关键词】复方三黄酊;质量标准;盐酸小檗碱【作者】董宁霞;满玉清;王滨;成植温;王越【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滨州 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复方三黄酊由黄连、黄芩、黄柏、冰片等药材组成,为我院的自制制剂,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消肿、祛腐生肌的功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创面感染、慢性皮肤溃疡、软组织损伤、褥疮、Ⅱ度以下烧烫伤、皮下瘀血肿胀等疗效显著[1,2],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其质量标准只有性状、黄芩苷鉴别、乙醇量检查等。
为加强对复方三黄酊的质量控制,我们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黄芩素、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的鉴别,建立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使其质量标准更科学可行,确保疗效稳定可靠。
1.1 仪器与材料Agilent 1260(DAD检测器);KQ-300V台式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E100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HH-S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硅胶G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乙腈为色谱纯,甲酸、甲苯、乙酸乙酯、十二烷基硫酸钠、乙醇、丁酮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复方三黄酊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制剂室提供(批号20130422、20131007、20140307);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批号110713-201212)、黄芩苷对照品(批号110715-201318)、黄芩素对照品(批号111595-201306)、盐酸黄柏碱(批号111895-201303)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疗效观察作者:王晓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上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对其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皮肤科的湿疹类皮肤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患者。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安隆进行治疗,外搽,早晚各一次,疗程为2个星期。
治疗组患者给予三黄止痒洗剂外搽进行治疗,搽后轻柔片刻,2次/d,疗程为2个星期。
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皮炎湿疹评分低于对照组。
结论使用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疗效明确,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黄止痒洗剂;湿疹;皮肤病;治疗效果湿疹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通常分为慢性、急性以及亚急性三期。
慢性期的湿疹一般表现为肥厚和浸润;而急性期的湿疹一般呈丘疱疹,有渗出倾向;皮肤损伤具有对称性、多形性、瘙痒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
临床上使用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已经多年,具有很好的止痒和消炎作用,但也存在临床上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本文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郑州市中医院皮肤科的湿疹类皮肤病68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在将研究的结果作如下的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
年龄最小的为16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平均年龄为(36.42±12.16)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
所有选入研究的患者都符合下面几点标准:满足湿疹的西医诊断条件;皮肤损伤的面积在治疗前应小于体表面积的10%;患者知情并且同意该项研究。
1. 2 研究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安隆进行治疗,外搽,早晚各一次,疗程为2个星期。
三黄翁口服液Sanhuangweng Koufuye【处方】黄柏200g 黄芩200g 大黄200g 白头翁200g 陈皮200g 地榆200g 白芍200g 苦参200g 青皮200g 板蓝根200g【制法】以上10味,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8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苯甲酸钠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分装,灭菌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液体。
【鉴别】(1)取本品5ml,加无水乙醇5ml,充分摇匀本品4ml,加水20ml,离心(3000r/分钟)10分钟,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12cm),用水100ml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50%乙醇100ml洗脱(流速1ml/分钟),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1%氢氧化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4:1:1)为展开剂,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色斑点。
(2)取本品5ml,加无水乙醇5ml,充分摇匀,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加在碱性氧化铝柱(100~200目,5g,内径1cm)上,收集洗脱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2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实验研究·止痒灵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刘徽1,蔡琳1,杜建红1,刘娇2,贾菁2,宋青2*(1.原成都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四川成都 610017;2.空军总医院,北京 100142)【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止痒灵搽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验证,得出止痒灵搽剂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可有效控制质量。
【关键词】止痒灵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9.172.02止痒灵搽剂为外用制剂,主要成分为薄荷脑、水合氯醛、盐酸苯海拉明等[1],具有抗过敏、止痒、消炎,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等,效果良好[2]。
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掌握该品的质量,需要对其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进行研究[3],现通过具体的实验将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洁净工作台、HP-B电热恒温培养箱、LRH-250生化培养箱、HTY601型集菌仪。
1.2 培养基和试药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培养基,甘露醇露化钠琼脂培养基,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1.3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均来源于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均为第2代培养物。
1.4 样品规格为100 mL的止痒灵搽剂和盐酸苯海拉明1.0 g。
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验证2.1 采用稀释法检查需氧菌2.1.1 组别设置菌液对照组: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50 mL,等量分装于5个无菌试管中每管10 mL,取上述制备好的菌液各0.1 mL分别加入5个无菌试管中混匀,分别从上述5组菌的对照组试管中取出菌悬液,剂量为1 mL,并将其采用平行注入的方法注入到2个平皿中,将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倾注进去,并使其凝固之后将其防止在温度为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d。
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疗效观察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三黄止痒洗剂作为一种外用药物,具有消炎、抗菌、抗痒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100例湿疹患者,根据患者的皮损面积将其分为两组:三黄止痒洗剂组和对照组。
三黄止痒洗剂组患者共50例,对照组患者共50例。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三黄止痒洗剂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使用三黄止痒洗剂进行患部清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观察与分析经过治疗一周后,三黄止痒洗剂组患者的患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皮肤红肿渐次消退,糜烂和渗液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基本持平,未出现明显的病情改善。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见下表:显效,有效,无-----,-----------,-----------,--------------对照组,10例,19例,21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三黄止痒洗剂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湿疹类皮肤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皮肤病,治疗难度较大。
而三黄止痒洗剂作为一种消炎、抗菌、抗痒的外用药物,具有良好的局部疗效。
其成分中的黄柏、黄连、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够降低炎症反应和镇定肌肤。
因此,三黄止痒洗剂在治疗湿疹类皮肤病时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加速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三黄止痒洗剂在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
与传统的抗炎药物相比,三黄止痒洗剂具有较好的局部渗透性,能够迅速起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三黄止痒洗剂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能够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于止痒洗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于止痒洗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摘要】目的对止痒洗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止痒洗剂中的蛇床子、黄柏、防风进行定性鉴别;以蛇床子素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蛇床子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各薄层定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未见干扰;蛇床子素在0.02~2.60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
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止痒洗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止痒洗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蛇床子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quality of Zhiyang Lotion. Methods Fructus Cnidii,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sis and Radix Saposhnikoviae in the preparation were identified by TLC, and the content of Osthole was determined by RH-HPLC. Results The method of TLC was simple, accurate and specific. The linear range of Osthole was 0.02~2.60 g, r=0.999 9.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81%. Conclusion The methods were simple, reliable and accurate.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Zhiyang Lotion. Key words:Zhiyang Lotion;TLC;HPLC;Osthole 止痒洗剂是本院临床经验方,主要由蛇床子、黄柏、防风、枯矾等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疮、疥癣等瘙痒性皮肤病。
止痒搽剂的研制及质量标准研究
赵云燕;吴金兰;李国忠;袁孔现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06(010)012
【摘要】目的研制止痒搽剂及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冰片,采用化学方法鉴别薄荷脑、樟脑、醋酸泼尼松、水杨酸和盐酸苯海拉明.结果呋喃西林在2.0~10.0 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1.07%,RSD=0.70%(n=9),鉴别方法简便易行且重现性好.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止痒搽剂的质量.【总页数】2页(P910-911)
【作者】赵云燕;吴金兰;李国忠;袁孔现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荷芩止痒搽剂止痒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景云;马克坚;陆宇惠;李蓉涛;方路;郭世民;
2.荷芩止痒搽剂止痒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景云;马克坚;陆宇惠;李蓉涛;方
路;郭世民
3.止痒搽剂质量控制标准的方法研究 [J], 叶吉明;杨景然;刘宇;陈米林;冉忠梅;周培德;柏永强
4.栀黄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J], 仲瑞雪;雷乾娅;何雨蔓;张思远;冯光富
5.复方薄荷脑苯酚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J], 陈燕霞;陈洁;黄樱华;丘振文;李得堂;黄月纯;孙亦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疹类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西医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和复发问题。
中药治疗湿疹类皮肤病具有独特优势,其中三黄止痒洗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
研究背景01探讨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02比较三黄止痒洗剂与传统西医治疗的疗效差异。
03分析三黄止痒洗剂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为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
推动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提高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0102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湿疹类皮肤病患者60例,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
三黄止痒洗剂由金银花、黄芩、黄柏、苦参等中药组成,由医院自制。
病例选择药品选择01分组02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三黄止痒洗剂治疗。
实验组将三黄止痒洗剂涂抹于患处,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010203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等。
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指标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数据处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实验过程30名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男女不限。
观察对象30天,患者每天使用三黄止痒洗剂,并记录症状变化。
观察时间瘙痒程度、皮肤红肿、皮肤破损、脱屑等湿疹症状。
观察指标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15名患者为实验组,15名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实验结束时的症状积分变化。
数据分析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实验结束时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分析表格展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实验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以及症状积分下降率的比较。
治伤三黄酊的质量标准探究【摘要】目的:建立治伤三黄酊的质量标准。
方法:对治伤三黄酊中赤芍的芍药苷、栀子的栀子苷、黄柏和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的大黄素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对栀子中栀子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HPLC法测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条件适宜,分离效果好,栀子苷在0.2352~2.352 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值为1.43%。
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精密、重现性好,可作为治伤三黄酊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治伤三黄酊;质量标准;探究【中图分类号】RQ4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62-02治伤三黄酊是由栀子、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等15味药材组成,它是我院自制的外用制剂。
具有凉血散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功效。
本研究对方中赤芍的芍药苷、栀子的栀子苷、黄柏和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的大黄素的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还对栀子中栀子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经实验研究,该法灵敏、精密、重现性好,认为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1、仪器与试药1.1仪器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2487检测器,Waters 1525高压泵,Empower工作站)。
Diamonsil C18 5u反相色谱柱(4.6×250mm),FA2004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电子天平、UV-2101紫外分光光度计、SK250H超声清洗仪。
1.2试药栀子苷对照品(110749-20131611)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治伤三黄酊(20151016)为自制。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双蒸馏水,其余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2.1定性鉴别2.1.1赤芍薄层鉴别取本品30ml,水浴上挥至无醇味,加水1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氨试液,正丁醇液蒸至约3ml,加适量中性氧化铝,在水浴上搅匀,挥干,加至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5g,内径10~15mm)上,用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HPLC测定三黄止痒搽剂中盐酸药根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吴樱;潘红娟;刘莉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9(031)005
【总页数】2页(P805-806)
【作者】吴樱;潘红娟;刘莉
【作者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04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相关文献】
1.HPLC法同时测定二妙丸中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J], 潘超;张莉;王玉
2.HPLC法同时测定黄柏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J], 丁晴;徐德然
3.三颗针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及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测定 [J], 王柳卜;贾宪生;胡成刚;孙济平
4.HPLC测定黄柏中的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 [J], 唐艳梅;叶萌;向丽;彭秀
5.RP-HPLC法同时测定白头翁汤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J], 宣颖超;吴洁;张涛;穆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黄膏质量标准研究焦正花;张小华;李秀娟【摘要】目的建立三黄膏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味黄柏、黄连、冰片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膏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含量在7.600~53.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5),平均回收率为98.20%(RSD=0.8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较全面反映该制剂内在质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0(017)007【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三黄膏;黄芩苷;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焦正花;张小华;李秀娟【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三黄膏由黄连、黄柏、黄芩、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腐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痈疽疮疡及痔疮肌肉腐烂等。
该制剂在本院应用20多年,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但其质量控制标准只有性状、显微鉴别及微生物限度检查。
为了加强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提高其内在质量,我们在原三黄膏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冰片的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含量,制定了相应的含量测定限度,使其质量标准可控性更强。
1 仪器与试药试验仪器美国Waters 1525二元泵,Waters 2487紫外检测器,Bree色谱工作站,HS6150型超声波清洗器,METTLER AE240电子分析天平。
黄芩苷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10715-200514),三黄膏(甘肃省中医院提供,批号070402、070110、090421)。
复方三黄凝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甘灿云;俞进;陈海红;倪天宇;杨海燕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24(31)15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三黄凝胶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TLC考察不同展开剂、不同温度、不同薄层板厂家对复方三黄凝胶中大黄、黄芩、黄柏鉴别的影响,确定最佳TLC条件。
结果大黄采用硅胶H薄层板,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7∶3∶0.1)为展开剂,取出,晾干,置365 nm紫外光灯下检视,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显色清晰;黄芩采用聚酰胺薄膜,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 nm紫外光灯下检视,斑点显色清晰;黄柏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甲苯-甲醇-醋酸乙酯-异丙醇-浓氨试液(6∶1.5∶3∶1.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 nm紫外光灯下检视,斑点显色清晰,三味药的TLC图特征明显,分离度好且无阴性干扰。
结论所用TLC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可作为复方三黄凝胶的质量控制方法。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甘灿云;俞进;陈海红;倪天宇;杨海燕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复方三黄酊薄层色谱鉴别与乙醇量测定的研究
2.复方草豆蔻合剂中干姜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耐用性研究
3.三黄翁口服液中黄芩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研究
4.复方丹参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三黄酊薄层色谱鉴别与乙醇量测定的研究丁长玲;赵永德;高华;崔俊凤【摘要】目的:建立复方三黄酊的薄层色谱鉴别及乙醇量检查方法。
方法用硅胶G 薄层板,分别以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6:1.5:3:1.5:0.3)、三氯甲烷-甲醇-水(30:15:4)、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温度26℃、相对湿度62%的条件下,鉴别3种黄连、黄柏和冰片药材,同时用 Agilent 6890N 气相色谱仪,测乙醇含量。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测得乙醇量为48.0%~50.0%。
结论本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复方三黄酊的薄层鉴别和乙醇量测定。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dvanced TLC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ompound Sanhuang Tincture,and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thanol. Methods The Rhizoma coptidis,Cortex phellodendri and Synthetic borneol were i-dentified with mobile phase of microemulsion form incacid by silica gel G thin layer plate. The consis of microem ulsion was toluene:toluene - isopropanol - ethyl acetate - methanol - H2 O = 6:1. 5:3:1. 5:0.3,chloroform - methanol - H2 O(30:15:4),benzene - ethyl acetate(19:1). The temperature was 26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62% . The determination of ethanol was carried out with Agilent 6890N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ults The spots in the chromatogram of the test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each reference substance had the same color. The content of alcohol was 48. 0% ~ 50. 0% . 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simple and can he used for the 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 Sanhuang Tinctur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ethanol.【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585-588)【关键词】复方三黄酊;薄层色谱法;乙醇量【作者】丁长玲;赵永德;高华;崔俊凤【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2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 256603;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21;滨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滨州 2566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11急性创伤感染、慢性皮肤溃疡、褥疮、烧烫伤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取清洁换药,即使用抗菌消毒剂(碘制剂、乙醇、醋酸氯己定等)处理创面,然后无菌包扎。
止痒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邱凯锋;朱军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09(047)023
【摘要】目的建立止痒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霉菌及控制菌计数方法的验证.结果采用常规法后白色念珠菌及黑霉菌的试验组及稀释剂对照组的回收率均大于70%,采用薄膜过滤法后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组及稀释剂对照组的回收率也可达到70%以上;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薄膜过滤法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经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
【总页数】3页(P56-57,152)
【作者】邱凯锋;朱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
州,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
【相关文献】
1.清湿热止痒洗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J], 兰茜;李萍
2.复方双花藤止痒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J], 廖新麟;丘进;陈凤
3.痤疮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实验 [J], 毛腾霄
4.复方炉甘石樟脑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J], 李雄英;艾瑛;徐云;何平平;邹立君;刘少雄;王英
5.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J], 林君;王琼芬;夏瑛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黄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胡晓红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06(015)008
【摘要】目的建立三黄软膏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姜黄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有良好的重现性、专属性,姜黄在浓度线性范围是7.5~120μg/mL,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10%,RSD=1.67%(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胡晓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6.0
【相关文献】
1.三参三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J], 李伟伟
2.三黄消肿软膏治疗体表感染性疾病及其质量标准 [J], 朱婕妤;郑继明
3.四黄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J], 黄毅;彭东洲;郑维思;孙立敏;云玉琼;谭红;朱昊宇
4.复方三黄酊质量标准研究 [J], 董宁霞;满玉清;王滨;成植温;王越
5.升黄克痛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J], 杨洁;顾苏俊;赵夕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