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投稿与审稿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2
作者在SCI论文撰写、审稿和出版中的责任1、作者SCI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责任在将SCI论文投稿到目标期刊前,作者的主要责任包含以下几点:(1)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开展研究(例如:涉及人类志愿者或者动物的研究);(2)以诚实的态度撰写论文,牢记科学出版的主要道德规范;(3)论文中撰写过程中要引用必要的文献,来避免抄袭(有关抄袭的介绍见第6章);(4)确保论文内容是原创的,并且之前没有在其他地方发表或即将发表(见见第5章),并且在文章中正确引用作者之前已发表的与文章内容有交叉的工作;(5)确定作者列表,并且与所有其他作者就所提交的内容达成一致;(6)选择最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永远不要故意提交一份糟糕的文章,因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是不会帮作者修改的,只会直接拒搞;(7)花时间了解目标期刊的投稿要求,并根据要求修改文章和完成投稿;(8)确定文章研究内容涉及的项目资金来源,并且告知编辑文章中存在的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2、作者在同行评审过程中的责任在SCI论文审稿过程中,作者发现自己一直在等待编辑返回审稿决定信以及审稿意见。
如果编辑告诉作者文章需要修改(大修或小修),那么作者提供的回复审稿人意见和修改稿对于稿件最终被录用还是被拒搞至关重要。
为此,作者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如下:(1)不要在接受批评性评论时产生主观的针对性的情绪,也不要在生气或沮丧时回复评论;(2)通常,根据审稿意见来修改会使论文内容变得更好。
尽管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作者可能有任何情绪反应或者需要补充试验或数据分析,但请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审稿意见,根据意见修改论文以提升论文质量;(3)在回复审稿意见时,作者需要逐条回复每个意见。
如果作者不同意某一观点,需要解释原因。
如果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对文章进行了更改,作者在回复审稿意见文件中需要准确描述所做的更改;(4)在向期刊提交修改稿之前,请确保每位作者都已同意文章中所作的修改;(5)在极少数情况下,期刊允许作者在修改稿中添加新的作者。
SCI论文发表流程及注意事项1.投稿前的准备工作1.1期刊的选择➢途径一:下载最新的SCI论文影响因子表,输入相关领域的关键词,可以查出不同的期刊结果和对应的IF值;➢途径二:根据平时所阅读的相关文献,进行不同期刊的选择和筛选;➢途径三:老师根据你的工作(创新程度、完整性等)指定相关的投稿期刊;➢在较大范围内确定投稿期刊之后,分别进入各期刊的主页面,点击“Submit your Article”,仔细查看期刊的“Guide forAuthors”,包括该杂志的“Aim and Scope”, “Paper Type”等,确定最终的投稿期刊。
1.2 文章格式调整确定投稿期刊后,在文章结构和表达基本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查看所选期刊的“Article Structure”进行逐一修改,主要包括: ➢Word limitation➢Running title (不是所有杂志都需要)➢Title➢Author names and affiliations➢Corresponding author➢Present or permanent address➢Abstract➢Graphical abstract/Research highlights (不是所有杂志都需要)➢Keywords➢Text and acknowledgements➢Tables and Figures captions➢References➢Nomenclature and units1.3 投稿前需准备的材料文章格式完全修改好以后,发给相应作者(主要为通讯作者和对该文章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作者)进行审阅(最好包括文章的投稿信(Covering letter)),在同意和确定无误后进行后续的材料准备和投稿工作。
投稿所需材料如下:➢Covering letter (介绍文章的重要意义和创新性,是该文章能否进入实审阶段的有力保障,特别重要);➢Graphical abstract (图形摘要,你需要给出1张能代表全文的图,并给出合适的说明(不是所有杂志都需要));➢List of three potential reviewers (几个途径:①课题组推荐在国内外熟悉的同行专家;②在平时阅读文献、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试着和国内外的专家写E-mail,慢慢熟悉后可以推荐其为审稿人;③在论文中重点介绍某个教授/参考某个教授许多文章,可以将其推荐为审稿人);➢Manuscript (修改后的正式稿,一般为2倍行距、左端添加连续行号、全文中间对齐(有的杂志需要左对齐));➢Tables (表题置于表上方,三线表,每个表单独占一页)➢Figures (所有的图题按照次序写成一个Figure Caption文档,每个图单独占一页,图一般为EMF或者TIF格式文件(>200dpi))。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详细讲解教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全球知名的科学引文数据库,是科研界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因此,撰写并投稿SCI论文是每个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篇教程将详细讲解SCI论文的写作与投稿步骤。
1.研究题目选择选择一个有创新性和重要性的研究题目是撰写SCI论文的第一步。
选择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了解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2.文献综述在撰写SCI论文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并理解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已发表的SCI论文,并作出总结和分析。
这有助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及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研究设计与实验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和问题后,开始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
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合适的方法选择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4.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
5.写作论文6.论文修改与润色7.选择期刊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是确保SCI论文发表成功的关键一步。
了解期刊的发表范围和要求,找到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期刊,并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指南。
8.提交论文9.审稿与修改10.发表与传播以上是SCI论文写作与投稿的详细讲解教程,希望对需要投稿SCI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当然,写作与投稿SCI论文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是科学引文索引,为学者提供了有效的科研成果传播渠道。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需要经过严格评审,其中包括专家审核、同行评审等环节。
本论文将简单介绍SCI论文的发表过程,并列举几个提纲标题。
一、介绍SCI论文SCI论文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是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SCI期刊是指已经被SCI批准,将每篇文章录入SCI数据库的学术期刊。
二、SCI论文的发表过程SCI论文的发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定目标期刊2.撰写论文3.投稿4.初审5.同行评审6.修稿7.终审、接受和发表三、选定目标期刊在准备发表SCI论文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目标期刊。
这需要考虑期刊的专业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的排名等因素。
四、撰写论文在撰写SCI论文时,需要遵循写作规范,包括结构、篇幅、格式、语言、逻辑等方面。
撰写SCI论文时需要特别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五、投稿投稿是将文章提交给期刊编辑部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期刊的网站上会提供投稿指南,详细说明投稿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六、初审在初审阶段,编辑部会对投稿的文章进行初步审核,主要看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和文章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
七、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是SCI论文发表过程的重要环节,论文会被分派给几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严格保密,所得结论对外不做公开。
八、修稿在审稿意见返回后,作者需要根据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
九、终审、接受和发表在修稿后,文章将被送往终审环节,审稿人会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再次审查。
若通过终审,论文就能接受并发表。
综上可知,SCI论文的发表过程相对比较严格和复杂。
仅有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需要不断磨炼,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素质,才有可能在这个学术门槛上站稳脚跟。
提纲一:介绍SCI论文。
简单介绍SCI论文的概念和作用,作为后续论述的基础。
分析:这个提纲是整个报告的起点,对于SCI论文发表过程的概述为读者提供了整个报告的目的和内容。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技巧与经验一、认识SCI论文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
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
(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
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
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physics)主编Harvey专门谈到,少数作者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这在过去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不允许。
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以不同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
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并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
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
”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
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2)充分评价已有工作,体现作者学术水平:是否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
部分作者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往往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而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
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却没有得到自己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
应当提倡较多并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
但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
(一)我的第一篇SCI论文发表经历(开篇) 我是一位农林科技工作者,1992年就参加了工作,不过很遗憾,截止到2019年前,还没有发表过SCI文章。
并不是没有能力发表所谓的SCI,我们已经发表的论文也是可以发表到SCI杂志的,因为我们对SCI文章没有追求,也可能因为见识太少,目光短浅吧。
现在情况不同了,业绩需要SCI,考核指标需要SCI,提升成果水平需要SCI,成果报奖需要SCI,报人才需要SCI。
很多,看了SCI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不过,我想SCI最大的益处是交流国际化,这也是我在弄第一篇SCI的时候逐渐认识到的。
因为在查找参考文献过程中,发现同行的国外专家发表了很多SCI文章,从中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包括实验设计、研究方法等都可以借鉴。
可能说到这,会有很多人笑话我了。
做这么多年科研工作,怎么才有这样的想法或感悟呢?No problem!谁让我的科研工作的视野就这么小呢?井底之蛙,认为我们的工作参考一下国内同行的文献就ok了,但放眼世界,真是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你也想发表SCI,无论是要毕业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经历的研究工作者,跟着我看一看,怎样弄一篇自己的SCI文章。
我现在的感触是,SCI文章没那么难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
言归正传,我把我第一篇SCI的发表经历分享给大家,因为我在弄这篇SCI的时候想找到一些捷径,什么百度,付费的广告公司也好,都努力过了。
但还是得走自己的路,别的信息帮不到太多,也是这样的缘故,我把我的SCI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真的能够帮到大家!关于写作,回过头看,真是走了很多弯路。
照猫画虎!刚开始,就是看到拟要发表的期刊,通过各种渠道下载或在线看到已经发表的文章,做参考,人家怎么写就怎么描,觉得别人能发表,自己描个差不多就OK了。
于是就开笔了,真没有想太多,甚至是把原来的中文直接通过翻译软件翻译成English,再简单的改一改其中的语病,选词,自我觉得尽量通顺。
实际上,SCI杂志的语言要求不是都一样的,我觉得英语国家的SCI语言要求是很高的。
sci审稿流程SCI审稿流程是指被SCI期刊接受后,文章需要被送交给审稿人进行评审和修改的流程。
以下是SCI审稿流程的主要步骤:首先,当作者提交论文后,编辑会对论文进行初步审查,确认论文是否符合SCI期刊的投稿要求。
如果符合要求,论文将进入审稿程序。
如果不符合要求,作者将被要求进行修改或重投其他期刊。
接下来,编辑会为论文分配审稿人。
审稿人是该领域的专家,根据其研究方向和学术声誉来选择。
审稿人身份保密,以确保整个评审过程的公正性。
审稿人收到论文后,会开始对论文进行评审,主要包括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审稿人会对论文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审稿人可以提出以下几种意见:接受,需要修订,重投或拒绝。
接受意见意味着论文已通过评审,并可以在SCI期刊上发表。
需要修订意味着审稿人认为论文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者进行修改和改进。
当作者完成修订后,论文将再次送交审稿人进行确认。
重投意味着审稿人认为论文有一定潜力,但还需要进行一些实质性的修改,并且可以在修订后重新送交给审稿人进行再次评审。
拒绝意味着审稿人认为论文不符合SCI期刊的要求,不予发表。
根据审稿人的意见,编辑将向作者发送审稿意见和决定。
作者需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回复每一个审稿人的意见,并说明用以响应审稿人意见的措施。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审稿人的要求,更是为了提升论文质量。
修改完后,作者将回复审稿意见并将修改版论文再次提交给编辑。
编辑将对修改的论文进行终审,确保论文已经达到要求。
最后,如果文章通过了终审,将被接受发表在SCI期刊上。
对于未被接受的论文,作者还可以选择将其投稿到其他SCI期刊或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改进后再次提交。
总之,SCI审稿流程是一套反馈机制,用于保证论文的质量,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开和客观的评审环境。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个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术论文的质量,促进了学术交流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