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第5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41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自习己要做号。
知识能力: 1.洋务运动兴起 总理衙门 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2.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1.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重点: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难点: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教 学手 段2、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与之对立的是反对学习西方技术的“顽固派”(注意:洋务派和顽固派阶级本质相同,只是洋务派进行“器物”层面的变革,来达到维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目的,都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4、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湖南人,两江总督)、左宗棠(湖南人,闽浙总督)、李鸿章(直隶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等。
5、旗号(口号、主张):“自强”、“求富”6、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分2个阶段)7、总理衙门——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成立时间:1861年主要负责人:奕䜣全称: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职权:外交、通商、海防等,后扩展到办厂、开矿、筑路等。
8、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在“自强”的旗号下兴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2)后期:19世纪70年代后,提出“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自习己重地好记号。
知识能力: 1.洋务运动兴起 总理衙门 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2.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1.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
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重点: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难点: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洋务运动兴起
、张之洞(湖广总督)等。
、旗号(口号、主张)
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
营企多弊端。
但民用工业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的)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
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
代企业。
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战争中的失败,给中华民族以极大的刺激,也暴露了洋务运)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去留肝胆两昆仑。
思想启蒙运动,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②它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
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
、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科技人才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
为此他们掀起了工业。
口号:自强、求富)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如下四项建议。
其中最根本的一项是、“迁都定天下之本”
“变法成天下之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追求民主科学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上言论是谁说的?(谭嗣同)
年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有何内容和影响?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
【导入新课】回忆总结:四次鸦片战争战争时间国家条约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8 英国《南京条约》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国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7-1900.9英美法德《辛丑条约》完全沦入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亡国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屈服,而是展开了自己的救亡自强之路。
【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洋务运动————————————甲午战败——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18世纪60年代—90年代)———(1895)——(1895)——(1898)——(1898)二.洋务运动1.背景:洋务运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领导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过程:18世纪60—70年代:“自强”主办军用工业三局一厂18世纪70年代——:“求富”主办民用工业三局一所(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教案华东师大版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改变现状,一批爱国人士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就是其中两个方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辩论以及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教具:多媒体投影、图片教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同学们,我们已学完了第一单元,了解到近代中国所历经的战祸,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两次鸦片战争给妄自尊大的清王朝以当头一棒,一部分有远见卓识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我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面我们首先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看课本,找出洋务运动的口号、目的、内容、作用以及代表人物.各学习小组发言后,教师强调:安庆内军械所是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是最早的民用企业.指出: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是有关联的,民用企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能源、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而兴办的,另外还有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又筹建了三支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这三支海军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15页深入学习.再就是洋务派通过成立京师大学堂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了一批批新式人才.学习了洋务运动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洋务运动的产生对你有什么启示?(1、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可以抵抗列强的侵略,可见愚昧就会落后挨打.2、李鸿章在近代兴办洋务,尽管曾中饱私囊.但客观上也促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兴办新式学校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4、洋务运动中不断地暴露弊端,预示了其失败的结果.5、当今的改革开放中也引进了不少西方技术,结果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这是因为我们拥有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投影有关李鸿章的材料.李鸿章曾说“中国的文武制度比西方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西方人的火炮能攻能守,天下无敌.”后来,在给他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超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的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1)第一段文字反映了李鸿章最初对待西方的态度是什么?据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优于西方,西方的武器强于中国.创办军事工业,培养军事人才)(2)第二段文字反映李鸿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李鸿章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是其强大原因,中国弱于西方,不是武器,而是经济实力.创办了民用企业.)(3)你认为按照李鸿章的做法,中国能彻底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外国侵略是阻碍中国走上富强、独立道路的根本因素.)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改革;实行革命;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下面我们接着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板书:戊戌变法,辨别“戊戌”的写法.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维新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公车上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是序幕?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学生归纳之后,教师提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创办《时务报》、《国闻报》、各地组织学会、学堂等.)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有哪些内容?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让学生结合《大刀王五》及其他影视剧讨论并回答.(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触动顽固派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百日维新.)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小组讨论后,展开辩论.教师强调:变法法令中保留了京师大学堂这项内容,我们可以结合19__年北大百年校庆讲解.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维新派力量小.顽固派势力强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戊戌变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倡导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反对旧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维新失败,又使一些人走上了革命道路.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正是在他们的启发下,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革命救国的道路.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洋务运动:背景、目的、口号、代表人物、内容、作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百日维新变法的内容及变法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1、推行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是()A清政府 B 恭亲王府 C 礼部 D 总理衙门2、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 鼓励私人办企业 C 辅助军事工业 D 与官办企业竞争3、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A慈禧太后 B 光绪皇帝 C 道光皇帝 D 宣统皇帝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 B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C 组织强学会 D 严复宣传维新变法5、洋务运动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 B “自强”和“求富” C 民主和科学 D 扶清灭洋6、康、梁发起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排斥异己 D 夺取政权二、材料解析:(1)、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2)、|他们办报刊,组织学会,印行书刊,要求学习西方,兴民权.请说出他们各代表谁的利益?他们的代表人物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1.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回忆总结:四次侵略战争战争时间国家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国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英美法德等《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亡国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屈服,而是展开了自己的救亡自强之路。
【自学提纲】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这些人被称为___________。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2、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恭亲王_______,在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
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3、洋务运动在前期的口号是“”,兴办的工业是;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兴办的工业是。
创建的第一个兵工厂是。
创办的当时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联合举人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即“”,这一事件成为戊戌变法的序幕。
5、年,光绪帝宣布变法,历史称之为“”。
9月,发动政变,、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捕杀,史称“”。
戊戌变法又称“”。
【合作探究】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是什么?【当堂检测】1、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B.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C. 抵抗外国侵略D.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某同学想了解洋务运动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应收集下列哪些人物的资料比较妥当()①曾国藩②林则徐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洪秀全⑥张之洞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组织强学会B.“公车上书”C.组织南学会 D创办《中外纪闻》5、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属于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的内容,它是该书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的开篇之课。
本课分别从器物革新(洋务运动)和制度革新(维新变法运动)介绍中国如何迈入近代化。
学习本课,有助于该单元的后两课的学习,即理解中国在制度上的进一步革新(辛亥革命)和文化心理革新(新文化运动)。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整合:1、课标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教材整合:依据课标的要求,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更好理解。
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如下:洋务运动(背景、目的、内容、评价)——维新变法运动(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继续宣传变法思想、百日维新、影响);(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我所任教的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锻炼学生概括分析历史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感知、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比较、归纳的方法;在分析概括百日维新的内容影响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概括、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和影视材料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康、梁等人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而坚持不懈的史实,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