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

田 雨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

面,所以从古至今,从未中止过。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孝经》等思想和著作中都有对家庭观念的论述,但是系统的研究应是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

在中国早期社会学的繁荣时期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许多有关家庭研究的论著:如《中国婚姻史》、《中国之家庭问题》、《人口问题》③等。一些有关家庭的社会调查在当时也很多,如李景汉所做:《五百一十五农村家庭之研究》、《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等。由于战争及“文革”等原因,社会学研究曾一度被中断。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社会学在中国恢复以后,家庭研究成了倍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领域。其中“中国五城市家庭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课题列为社会学学科三大重点之一,而且,并开始了在社会学领域建国以来首次用定量方法进行大型的抽样调查;“七五”规划十三个社会学重点课题中,“中国农村家庭研究”也是其中的一个,在1979-1987年的社会学研究选题中,婚姻家庭研究占13.1%为最多;1981年以后的社会学研究中婚姻家庭研究及关于该方面的书籍、文章也居首位,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于1985年创办的《婚姻与家庭》杂志曾是专业性的学术刊物。④由于中国社会在转型阶段,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研究家庭转向了对城乡差距、农民工流动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上,家庭研究一度走入低谷。但是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人口老龄化但经济却停滞以及由于家庭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中国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而,家庭问题应是被再度关注的时候了。

(二)笔者独特的视角: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许多国外的文化传入中国。由于历史背景、知识结构的不同,这些西方文化或多或少的带给中国民众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即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虽然大学生本身在对婚姻和子女的问题上还并未有亲身的经历,所以本次调查仅仅是一个探索性调查:笔者关注的是当代大学生对家庭究竟抱有什么态度,比如在面对不断增长的离婚率时,我们在为离婚自由、解放人性、保护人权欢呼雀跃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它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在面对老龄化的社会,我们是否想到:中国社会真的富了吗?

笔者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在面对不断转型中的社会,他们是积极的应对或是消极的抵抗,这都将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他们对婚姻家庭报什么样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因而,笔者认为,此次调查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三.样本与资料

(一)样本的选择:

在社会调查中,调查者样本的选取与调查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调查地点选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也同样是由调查者的客观环境决定的:首先,由于调查者是一名生活在盛乐校区的大学生,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故有助于调查者把握总体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在样本的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调查者所利用的样本根据2007年4月的一次调查的数据选取(首先从盛乐校区的19个院系中随机抽取9个院系,同时从就业指导处获得这9个院系的学生人数,如表一)由于历年的招生比例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在分层时对样本没有较大的影响;再次,本次调查在大样本的选择上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具体到每个个案的时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采取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构成最终的调查对象,即首先通过分层抽样统计出各个院系需要被调查的人数,再运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去各个院系中寻找符合条件的个人,这样做会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足以影响整体的效果。

本次调查是一次小型调查,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调查者只选取了100个调查对象。具体的选取方法如下:

1.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调查者用了分层抽样,即以院系和各院系的男女生人数、汉授蒙授生人数为分层的标准,计算出男女生的比例,蒙授与汉授人数的比例。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及撰写的需要,笔者不考虑授课语言的影响,只将男女生(即性别因素)作为条件列于下表:

抽样院系数据表

表一 单位:人

院系 总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外国语学院 1116 157 959

经济学院 544 210 334

法政学院 832 281 551

文学院 1388 356 1032

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182 90 92

旅游学院 204 49 155

地理科学学院 757 357 400

历史文化学院 395 162 233

教育科学学院 811 214 597

抽样人数合计 6229 1876 4353

盛乐校区人数合计 10112 3328 6784

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盛乐综办2007年3月统计

2.根据该表,可以粗略的计算出盛乐校区的男女生比例,盛乐校区总人数为10112人,其中男生3328人,占总数的32.91%;女生6784人,占总数的67.09%,即盛乐校区男女生比例为3︰7。抽样样本100人,根据3︰7的比例,被调查的男生应为30人,女生为70人。样本总数为100,数量较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者仅根据男女生3︰7的比例,利用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与主观抽样(又称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构成样本。

(二)问卷的设计、修改与回收: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即通过自填式问卷(见附录一)的发放对被调查者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历时两周,并经过四次修改。问卷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通过对这三个内容的调查,从家庭伦理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96份问卷,回收率为96%;其中除去漏填或错填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并不影响调查结果。

四.分析与结果

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传统家庭观念和当代中国民众婚姻家庭观的特征。说起家庭观念,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一个概念是“家庭伦理”,家庭伦理是指调整家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恋爱道德、婚姻道德和家庭道德。这与笔者在本文中定义的家庭观念有一些吻合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两者是同义词语。一种观念的形成,与一个社会所崇尚(或摒弃)的行为规范准则有一定的关系,一种观念的改变,也与一个社会规范的改变有关。笔者认为,家庭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观念,甚至可以说是家庭观念的核心,家庭观念是家庭伦理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是马克思社会实践论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人们的家庭伦理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外界联系的增强而不断改变。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社会中,男女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子服从于男子;家长制占统治的社会中,父母之命是“圣旨”;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为了保障财产的不流失,一般将门当户对视为准则;直到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得以提升,才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本文只是对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对比,重点在于将大学

生的家庭观念量化并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说明家庭观念的变化及变化带来的影响,而非侧重于对传统观念进行论述。因而,本文接下来仅用很少的笔墨叙述传统的家庭观念,为了和调查内容一致,也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传统观念中,“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单元,承担着经济、心理、教化等功能,这些功能对家庭成员来说意义重大,不可或缺。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以“孝”为核心,强调父慈子孝,儿子要为父母养老送终;传统的婚姻建立在传统的礼教之上,⑤注重婚姻本身,忽视婚姻本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商品化的婚姻关系成为了传统婚姻的主要表现形式,“休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婚姻关系,它表明传统社会中的男权主义、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仍然是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重男轻女,认为男孩才能延续香火,而且迷信多子多福,认为后代越多越好“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才是一种福气。笼统地说,传统的家庭观主要是这些,本文也针对这些内容将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与之对比:

(一)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

1.家庭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成员情感与经济的最基本的承载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多地发生在家庭中,家庭也是成员间物质经济的集散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不断转移和丧失。调查中发现,在心理功能和经济功能这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部分心理功能正在逐渐丧失,而在经济方面,家庭仍然很好的发挥着它的功能。在问及“当你有心事或遇到困难时,经常和谁聊聊”时,有69.1%的同学选择了朋友或同学,其次是“自己憋着”,占20.7%,而选择父母的只有10.3%,这说明家庭在心理方面的功能正在逐渐转变;而问及“当你遇到经济困难时,你会像谁求助”时,59.6%的同学都选择了父母。和家庭的心理功能相比,经济功能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家庭,另一方面也凸现出中国大学生经济上还未独立,虽然在校大学生年龄已经在21—22岁左右,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仍然需要依靠家庭供给。这是社会文化氛围造成的,“成年人”却未成“人”的局面,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亟需改变的现状。

2.赡养方式:

传统的家庭观念要求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子女无法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于是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相继出现,为人们解决这一负担。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赡养老人的方式并未有多大改变。

在问及“你认为那种赡养方式最好”时,其中选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男生占41.4%,女生占60%;选择“各自生活,经常探望”的男生占41.4%,女生占29.2%。可以看出,选择多数集中在“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及“各自选择,经常探望”之间,选择敬老院的少之又少,男生选择“送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占10.3%,而女生占3.1%;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在“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及“各自生活,经常探望”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送敬老院这一选择上,却有了差距,其中男生的选择下降,占3.4%,而女生的选择却上升了,占到了6.2%。是什么导致了男生的选择下降而女生选择却上升这一变化,笔者引入了另外一个变量,认为这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很大关系,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养儿防老”决定了最终继承家庭财产并进行养老这一活动的主角应是家中的男性继承人,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也影响着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因此,在送敬老院这一问题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可能造成前后两种答案的差异。就男生而言,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或家里唯一的男性继承人,养老的责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无法推托和逃避的现实,因此在与自身相结合以后,送敬老院一项选择自然而然的上升了;就女生而言,“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依然是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女性在结婚之后,特别是当对方也是独生子女时,一般给男方的父母养老是社会规范性的选择,所以,女生在结婚之后会没有过多的精力照顾父母,只好将其送往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即使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是她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

3.小结:

57.4%的同学对敬老院、福利院都抱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机构能够很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减轻个人的负担;当然也有一少部分同学并不是单纯的去评价敬老院、福利院好或不好,而是认为社会应关注这一现象,因为中国现在并未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一些机构还不

完善,在家庭照料功能日趋弱化的情况下,没有替代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出现。在当前老年人的支持体系中,社会支持严重不足,缺乏适合老年人日常照料所需的社会资源供给,“社区服务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占据什么份额”;而且中国现在的国情是“未富先老”,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对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进行管理与治理,使其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让老年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晚年。

(二)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

在谈及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时,主要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即最佳的结婚时间、对离婚的态度及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哪种形式的家庭。

1.结婚时间的选择:

传统的婚姻观念中,一般提倡早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中留”,“大”这一词大约是指16—20岁之间。这种社会规范束缚着婚姻当事人双方。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最佳的结婚时间”时,91.5%的人选择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这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转变。

有数据表明,自20 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城乡妇女的初婚年龄逐年提高。1991年,城乡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是22.23岁, 2001年上升为24.15岁,平均增幅达1.92岁。2002年,初婚女性的晚婚率达到57.29%。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与传统观念中的“大”一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当代大学生都比较现实,一般都在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之后才会去考虑是否应该成家,而并不像传统的观念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结合。

2.关于离婚现象: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传统的婚姻观念来说,都是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为目的的。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离婚”一词并不常见,而常见的则是“休妻”等词;另一方面,离婚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禁忌,是不道德的行为。但随着西方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的传播,追求浪漫爱情和个人享乐主义的婚姻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满足生理和传宗接代需要为目的的互助式婚姻。⑥

在本次调查中,问及你对离婚的态度时,只有10.6的学生认为离婚仍是一种禁忌,而59.6%的学生选择了“不错,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家庭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搭伙过日子”的婚姻模式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趋势,现代社会的夫妻双方更强调感情的融合、志趣的相投、生活的幸福。人们已不再满足高稳定、低质量的婚姻,现代年轻人对婚姻质量的期望值远远高于上一辈,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

一些研究显示,我国建国后出现的离婚率变化,一是在城乡和区域间分布不平衡,城市的增长一般高于乡村;另据对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庭规模小且总负担系数较低的省份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离婚率普遍较高;二是离婚率在不同文化和技术人群中分布不平衡。由于本文未对城乡、民族等因素进行分层研究,所以并没有得出这一方面的数据,在以后的调查中会给予关注。

3.择偶与家庭形式:

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曾是传统婚姻观念中的择偶标准,而随着社会的变迁,物质和经济利益被大大的强化了。在本次调查中,根据频次的分布来看,“经济因素”占首位的比率为96.5%,其次是“感情因素”,这二者占前两位的比重达到了9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将“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择偶的标准,而更加现实化。被众多国外研究所证明的,对经济取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在研究中被得到再一次证明――女性在择偶中更关注未来配偶的经济实力,择偶标准物质化趋向的结论后来又被其他研究者不断补充修正。这一结论在本次调查中也被证实;另一方面,选择何种家庭形式成为了近代以来证实女性社会地位是否得以提升的另一参考因素,在本次调查中,问及“你会选择何种形式的家庭”时,27.6%的男生选择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形式,同时有14.9%女生选择了这一项;65.5%的男生和78.8%的女生选择了“民主”。这些数据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逐渐上升。

(三)大学生对子女的态度:

这一内容和以上两项内容相比,离大学生群体较远,所以笔者并未进行详细的论述。

传统的家庭观念在对待孩子问题上,认为多子多福,并且认为只有男孩才能延续香火。但是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和传统观念对比确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孩子,认为是爱情结晶的,其中男生占41.4%,而女生占47.7%;认为是生命延续的,男生占48.3%,女生占33.8%;认为是累赘的,女生占12.3%(男生中没有人选择这一选项)。在这几个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虽然在现阶段,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是“相夫教子”这一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结婚生子后,女性的压力明显增加,她们不但要顾及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要照顾家庭、抚养孩子。

在问及“对于一个现代家庭来说,你认为要几个孩子最合适”,4.3%的学生选择了“不要”,30.9%的选择了“一个”,58.5%的人选择了“两个”,6.4的人选择了“多子多福”。笔者认为,这一切均表明了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多子”并不是“多福”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我们要追求的是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问题;另一个能够体现生育观变化的是“生男生女”的重要程度,59.6%的学生认为生男生女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而仅有4.3%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这表明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不再关注性别本身带来的先天的影响,而是强调生男生女一样,注重对子女后天的教育及培养。

对大学生婚姻观念的这一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与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的不同,笔者只是通过数据的分析,来表明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的变化,并未对此做出任何的判断与评论,可以说,笔者基本上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小 结

本文是一篇小型社会调查的报告,虽然调查者克服困难,并将此次调查完成。但是由于准备时间较短,个人精力有限,经费不足,调查范围较小,导致本次调查缺陷较多。所以这只能算是一次阶段性的成果,不足以反映大面积的情况。笔者将此次调查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1.优点:

(1)孔德所倡导的实证研究,即社会学是描述性的,只是用来说明事物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⑦。在本次调查中,调查者能摒弃个人主观的影响,坚持用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

(2)调查者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但是坚持完成了调查。

(3)关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文献较多,因而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之对比时,会有一个较好的平台和基础。

2.缺点:

(1)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者所用的抽样框为2007年盛乐校区学生,和现在学校的在校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别,即2003级学生已经毕业,2007级的新生已经入学。

(2)在运用分层抽样时较科学,但是在具体到每个个案的时候,调查者仅凭主观上对盛乐校区大学生群体的了解进行了定额抽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准确性。

(3)问卷设计还不够成熟,难以将所有的问题观点囊括其中。

(4)样本规模较小,不足以反映出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

(5)调查中对变量的考虑不够充分,只考虑到了男女的差距,没有考虑到民族之间、年级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差距。

本次调查规模较小,是一篇结课论文的习作。因而只算作是一个阶段性的调查,相信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调查者对经验会有所积累,无论在抽样方法方面还是写作方面都会不断地提高,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将会对观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释:

①婚姻家庭观:本文中提到的婚姻家庭观,笔者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并未找到其确切的定义,所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

②“社会设置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的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

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社会学研究的社会设置,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体系”,参见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③《中国婚姻史》:陈顾远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国之家庭问题》:潘光旦著,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人口问题》:陈达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④参见郑杭生.重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庭研究. 中国家庭研究网.2007.4

⑤“现代的中国人主要的观念认为传统是压迫我们的,约束我们的,这也就是鲁迅所谓的‘礼教吃人’的说法。许多三纲五常压迫我们,现代中国人首先便想要突破这一层礼教的束缚。”,参见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4页

⑥参见夏吟兰.对离婚率上升的社会成本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1):23

⑦参见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周长城.经济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1

5.彭歌,陈敬.文凭,见鬼去吧——每一个人都能成功.广东:花城出版社,2003

6.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潘允康.家庭社会学.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1

8.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4

9.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刘建波.女性主义:中国式标签.山东社会科学,2008(3):126

11.桂世勋.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制度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2008(2):165

12.夏吟兰.对离婚率上升的社会成本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1):23

13.陈友华.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的几个认识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2):170

14.杨善华.关注“常态”生活的意义——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初探. 江苏社会科学.2007(5)

15.郑杭生.重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庭研究. 中国家庭研究网.2007.4

文章来源:作者投稿

中国社会学网 https://www.doczj.com/doc/2c5722648.html,

附: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的调查问卷

2008年4月1日

同学:

你好,我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念,并对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与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对比。我们做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的调查,希望能从你这里得到宝贵的信息,本问卷不记名,不涉及您的隐私,请认真填写。谢谢! ———————————————————————————————————————

填写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写您的基本信息,并选出您认为合适的答案。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均

为单项选择题。

性别:__ 院系:__________ 年级:___

1.当你有心事或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和谁聊聊:

A.父母

B.朋友或同学

C.老师

D.自己憋着

E.其他___

2.当你出现经济困难时,你会向___求助。

A.父母

B.朋友或同学

C.金融机构(银行贷款等)

D.其他___

3.你认为哪种养老方式最好:

A.送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

B.和父母在一起

C.各自生活,经常探望

D.其他__

4.结合你自身的情况,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A.送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

B.和父母在一起

C.各自生活,经常探望

D.其他__

5.你对敬老院、福利院的态度:

A.很好,促进社会发展,减轻个人负担

B.不好,应该让父母和我们在一起生活

C.对社会个人没什么影响

D.我有其他观点___

6.你认为最佳的结婚时间:

A.大学期间

B.大学毕业立即结婚

C.两个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D.其他___

7.在传统观念中,离婚是一种忌讳,你认为现在:

A.仍是一种忌讳

B.不错,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家庭矛盾

C.无所谓

8.你会选择哪种形式的家庭:

A.男主外,女主内

B.女主外,男主内

C.民主

D.其他___

9.请你将下列影响配偶选择的因素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列:___

(1)门当户对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感情因素

(4)经济基础 (5)相貌 (6)其他___

10.对于孩子,你最同意以下哪种说法:

A.爱情的结晶

B.生命的延续

C.累赘

D.其他___

11.未来生活中,对于一个现代家庭来说,你认为要___个孩子最合适:

A.不要

B.一个

C.两个

D.多子多福

12.你认为生男生女对你来说重要吗?

A.很重要

B.不太重要,但更喜欢男孩

C.不太重要,但更喜欢女孩

D.不重要

再次感谢你的配合!

关于现代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现代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调查者及分工:设计调查表: 问卷调查: 写调查报告: 班级:21班 一.调查的计划 现代人的婚姻情况是对于现代年轻人是否成熟的面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作为年轻的即将到结婚的年龄,对家庭问题的处理,受现在家庭婚姻剧的热播,几代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其中的问题都在现代人的婚姻中有所体现,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变得不同。我们组针对现代各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了随机访问,了解目前他们对婚姻的观念。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份。 二.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的一百个人中有50 名男性和50 名女性,其中有37%的未婚男性,33% 的未婚女性,13%的已婚男性,17%的已婚女性。总体上在调查者中有18%处于适合结婚的年龄阶段,因为现代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结婚年龄也比以前相对的推迟。现代人的婚姻稳定也一定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前辈更高,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精神层面也不能缺少,所以有59%的人认为在婚姻中双方的精神支持和经济基础,一样都不能少。受国际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逐渐的开放开明,相亲类的节目也非常的丰富,有10%的人就通过相亲来成就了自己的婚姻,但71%的人都支持自由恋爱,通过旁人介绍或其他一些方式找到自己的命中注定的人也有18%。介于现在这种社会,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只要真心的为对方付出,全心全意的为生活奋斗,肯定会很幸福的,所以48%的人认为结婚对象的门当户对不重要,但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性让46%的人认为这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所以对家长的意见还是会听从的,并且现代人婚姻的经济基础总要从长辈那里获得,在选择结婚的对象上,49%的人都会考虑一下父母的意见,这是两人结婚的基本礼仪,都要见家长后才会举行婚礼,有46%的人会较少考虑,而完全不听从的只有1%。通过调查,在周围因家庭状况不理想而找不到结婚对象的人占66%,这也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64%的人认为恋爱基础对婚姻来说很重要,就像一位调查者所说,我们也看重婚姻,但是不会固守一份没有感情的婚姻,人生并不漫长,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剩余的23%的人认为不重要,还有23%的人认为这个要因人而定。对于现在很普遍的试婚,也就是婚前同居,有17%的人支持,有46%的人不支持,还有37%的人认为无所谓。如今,许多结婚只因为金钱,缺少的那份真挚,所以支持婚前财产公证的有38%,认为没必要的有26%,还有36%的人觉得无所谓,由于新婚姻法的出台,这个问题更加的的到大家讨论。作为80后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有着一些方面的不成熟,但是对待婚姻观念,91%的人都认为是人生的大事,应该非常慎重的决定。而裸婚更是有47%的人不赞同,认为社会的现实性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更应有责任感。对于闪婚的看法65%的人也不赞同,26%的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0岁到25岁的9%的年轻人表示赞同。在作为第三者插足的问题上,现代人的观念也是保守的,70%的人都持谴责的态度,17%额人表示同情和惋惜,而13%的人认为做第三者没关系,只要能成功就行了。新的时代,女性也不是一直在家相夫教子了,49%的人认为家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篇一: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国婚姻家庭观 中国婚姻传统历来就是父母做主,子女的婚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无论子女多大,如果依然单身,父母会认为自己的义务还没有完成。分析原因,我认为源于中国的父亲单系制度,就是说中国世袭以男子算的,女子出嫁后也就是出家,进入另外一个家族,娶进的媳妇要融入新的家族,处理婆媳、妯娌等众多的关系,好的儿媳妇不仅是儿子的福气,也为整个家掌脸。所以说选择子女的婚姻选择权在父母,尤其是男子,女子因加入外族选择的慎重性减弱。 这种婚姻意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无法消除,也不可能消除,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爱情不顾一切,在中国也许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隔代教育,夫妻外出挣钱务工,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教育,

明显大家庭观的表现。但是也忘记了传统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养不教父之过。西方婚姻家庭观 西方社会是重视个人的社会,家是短暂性的抚育社群,子女到能自立的时候,就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生育社群。而在西方的婚姻传统中,也是非常的自由,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干涉子女的选择。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西方则主要重视感情。在婚后,中西婚姻生活中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的婚姻家庭注重"柴、米、油、盐",而西方则更重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以及性生活的质量。在教育方面,有一部分中国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给父母来抚养,而在西方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认为教育下一代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篇二: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汉语1001蔡亮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基尔·凯丝勒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

中国历代婚姻家庭制度

中国历代婚姻家庭制度 婚姻家庭制度是指被一定社会所公认并被人民普遍遵循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统体系。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制度的共性。 由战国起,经秦汉至唐,中国封建社会由发端而至鼎盛。婚姻家庭制度作为封建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和巩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君为臣纲”相提并论,成为封建社会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最高准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强迫婚姻,家长权、父权和夫权三位一体、男尊女卑、有严格宗法等级制度的家礼,宗祧、爵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专权离婚,构成了中国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主要内容。 (1)婚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以聘娶婚为方式的包办强迫婚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婚姻当事人自身婚姻须听凭家长、父母做主,家长、父母对子女婚姻拥有不可争辩的主婚权和支配权,婚姻的成立则须通过媒人从中中介。秦律、汉律、唐律等一切封建法律都确认这种婚姻制度的合法性。唐律规定,卑幼①不依家长私自婚娶的,要罚受杖一百,同时对主婚人也要依律科刑,甚至连媒妁也会受到追究。由此可足见婚姻包办强迫的专制程度。 聘娶婚既然是一种根据父母的意志,通过媒妁致币帛通问,以合二

姓之好的一种婚姻成立方式,所以,资财也就成了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唐律就规定,结婚须实行“以聘财为信”的送财礼制度,从而使结婚成为买卖交换的一种形式。唐律甚至还规定,即使没有正式签订婚约,但只要接受了聘礼,“聘则为妻”,婚姻关系就应当得到确认,与签订婚书一样具有婚约的性质。 公平地说,包办强迫婚姻在秦汉至唐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还尚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术的独尊地位被冲垮,又由于这是一个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婚嫁相对两汉来说要显得自由些,男女青年在择偶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据《晋书·王濬传》载,平吴名将王濬年轻时任河东郡从事。州刺史徐邈的女儿有才能,“择夫未嫁”,徐邈就将手下佐吏召集议事,让女儿在帘内暗暗挑选,徐女看中了王濬,告诉了一旁的母亲,徐邈遂将女儿嫁给了这个小吏。有时,男女双方相爱私通,也允许成婚。《晋书·贾充传》和《世说新语·惑溺》都记载了西晋时韩寿“偷香”的故事。韩寿貌美,是司空府里的小吏。司空贾充的女儿贾午自见到韩寿后,就爱上了他。韩寿从贾午婢女口中得知了小姐的思恋之情,遂约期“逾墙而入”,私会贾午。贾午连皇帝赐给父亲的奇香,也偷偷当作信物赠给了情人。贾充发觉后并未大事声张,而是将女儿正式嫁给了韩寿。这段史实与后世《西厢记》情节颇近,不同的是,《西厢记》中老夫人得知真情后仍不肯将莺莺嫁给张生,而贾充却成全了这段姻缘。 (2)家族制度

婚姻家庭社会学期末试题汇编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夫妇中有一人死亡,但有未婚子女的家庭也应该归为此类。 3.家庭网一般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是以家长为内 容主线,以家长、家庭为服务对象,以育儿、家庭消费、家长社区为服务主导,全面涵盖家长、家庭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两种。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具体分为(1)血亲的配偶(2)配偶的血亲(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6.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 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7.“普纳路亚”家庭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 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 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原始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族群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联系,于是便产生了各族群之间的通婚。同时,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方面,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族外通婚对后代体质发育有益,并形成了同母所生子女间不应发生性交关系的观念,于是在家庭内部开始排除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两个族群之间的通婚,这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形式。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杜瓦儿将家庭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

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二、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2.1非诚勿扰——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2.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

婚姻家庭法电子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婚姻家庭法电子书, 篇一:婚姻家庭法 名词解释 第1题(5)分家庭 答案: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 团体和生活单位 第2题(5)分别居 答案:别居制度源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会法,是禁止离 婚主义的产物。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停止共同生活,免除夫妻间的同居义务,但不解除婚姻关系。别居期间除同居义务外,其他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仍然存在。 第3题(5)分婚姻的成立 答案: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定夫妻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 第4题(5)分婚约 答案: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 双发当事人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或定婚。第5题(5)分

直系血亲 答案:直系血亲是指和自己有直系关系的亲属,即生育 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间的称谓。它是不分岔的垂直血亲关系,即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论述题 第6题(25)分什么是家庭暴力?你认为怎样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遭遇家庭暴力的一方依法可以采取哪些救济措施。 答案:什么是家庭暴力?所谓家庭暴力,在法律上,是指夫妻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 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主要表现为积极的身体打击和消极的精神虐待,如随意致伤受害人,使受害人挨冻受饿,有病不给治疗,不准受害人回家等等。司法实践中,关于家庭暴力的认定,存在着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结果论其认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应当以行为是否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为依据。没有伤害后果,或伤害结果没有达到认定暴力的程度,就不能认定有家庭暴力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有人认为,只有夫妻一方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才应当认定家庭暴力。否则只能称之为夫妻之,正常的推搡摩擦。第二种观点,行为论。其认为只要夫妻一方发生故意殴打配偶的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伤

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家庭观念

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婚姻家庭观正在发生变化,逐渐被人们淡忘,并且更多的受到西方婚姻家庭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婚姻、家庭进行定义。其次,分别对中国传统的婚姻和家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阐释。最后,将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进行对比,使人们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去粗取精,不断地对当代文化进行反思和改进,形成一种和谐的婚姻家庭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婚姻家庭观;文化背景 引言 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婚姻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特有的一套传统婚姻家庭观,这种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婚姻家庭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更确切的说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民主自由的婚姻家庭观被带入中国,不断的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着冲击,于是就出现了空巢家庭、丁克家庭、闪婚等很多新形态的婚姻和家庭。而近年来离婚率不断上升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让人们不禁联系到中国的封建社会,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离婚率非常的低。因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家庭观,看看与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些能给我们好的启发。 一.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和家庭的含义 (1)婚姻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从这几句中国古代比较经典的关于婚姻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姻的目的只在于家族的延续和对于祖先的祭祀。完全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不是个人的,也不是社会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有时是密不可分的。但就重要性而言祖先的祭祀在目的上更重要一些,为了使祖先能“永享血食”才务必要使家族永远的延续下去,可以说对于祖先的崇拜是第一目的,或者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孙结婚是对于祖先的一种神圣的义务,而独身和无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对祖先不孝的行为。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无后,祖先便成了没有后代去祭祀的鬼了,而古人相信鬼是必须血食的。 (2)家庭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其含义也不完全一致,因而很难对它加以界定。我们知道,在仰韶文化时期所出现的连排房,不但有连间或套间,而且还带有火塘;当然,火塘可能是出于取暖的需要,但也未尝不可用于炊事。所以,当时不但是“聚族而居”的,还可能是“分爨而食”的;而“分爨而食”便是家庭的基本标志,因为这表明它是一个财产—生活的共同体。《后汉书·郑均传》中提到:“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从中我们可以得知郑均此人重义且忠厚老实,赡养守寡的嫂子和带着的孤儿,恩惠礼数都能做到。经常称因忙于家庭不去应州郡的召令。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传统社会的家庭就是一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了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

婚姻家庭法

第一章绪论 考情分析: 学习本章,要求考生坚持唯物主义的婚姻家庭观,正确认识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掌握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各种历史类型以及其演进过程。多以选择、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如:【09、1单选】、【08、1单选、多选】、【07、10多选】、【06、10单选】、【05、10单选、多选】、【04、10多选】、【03、10名词解释】、【02、10多选、名词解释】。 串讲内容: 1、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及其含义(名词解释、多选、简答,考查频率一般)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其有如下三层含义: (1)婚姻须为异性结合,同性结合不成其为婚姻。(2)婚姻须为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不具有此等身份的结合不成其为婚姻。(3)作为婚姻的结合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否则,男女双方即使在事实上共同生活也不成其为婚姻。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02年10月名词解释) 其有如下在层含义:(1)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2)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家庭历来都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生活单位;(3)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生活单位。 2、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名词解释,考查频率一般)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 家庭:是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其成员依法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亲属团体。 3、婚姻家庭的属性(单选、多选、简答,考查频率较高) 婚姻家庭是以两性结合与血缘联系为其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其属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 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的生理学上的基础。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的繁衍和由此而形成的血缘联系,是家庭这一亲属团体的生物学上的功能。通过两性结合、生育行为而实现的人口的再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上述自然前提或自然因素,婚姻家庭是不可能出现于人类社会的。 我们应当正视婚姻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立法应当考虑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例如:法律不承认同性结合具有婚姻的效力,以到达法定婚龄为婚姻成立的必备要件,以当事人有一定范围的血亲关系和患特定的疾病为婚姻成立的障碍,以有生理缺陷、无行为能力作为婚姻成立的障碍或离婚的理由等。 (2)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婚姻家庭本身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任何婚姻家庭都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而存在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婚姻家庭是一定的物质社会关系和一定的思想社会关系的结合。婚姻家庭中的物质社会关系,是同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组织形式等,决定了婚姻家庭领域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婚姻家庭中的思想社会关系,是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在思想感情、伦理道德、法律和习惯等诸多方面。 4、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单选、多选,考查频率很高)(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3)文化教育功能。 6、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中的群婚制与对偶婚制(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考查频率较高)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 田 雨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农村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孝义市下堡镇10个行政村的已婚家庭. [调查目的]对本地区已婚家庭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调解和解决的办法 [调查方法]本调查报告采用收集资料、电话采访、网聊、面谈、填写调查表,口头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 孝义市下堡镇10个行政村、镇民政办、计 生办、法庭和妇联 [调查时间] XX年3月份本人自小在农村土生土长,自以为农村情况复杂多变,实际情况受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科学,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的严重影响,致使各个方面并不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婚姻家庭状况也随之出项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XX年3月份,我对孝义市下堡镇10个行政村已婚家庭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取350例已婚家庭妇女名单。先后走访了民政办、计生办、法庭和妇联,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组座谈,了解调查对象的结婚、离婚等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庭情况,全面分析了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婚姻家庭状况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350例调查对象中,初婚者占78%,再婚者占%,丧偶者占5%,离婚者占%,存有离婚动机的占15%,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对离婚的态度渐趋向宽容。法院案卷数据显示,离婚案件占其民商事案件的%。 从调查问卷的座谈情况看,110户家庭存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不和,有的还存在婚姻危机,不稳定家庭占11%;婚前性行为发生率 高达25%;75%人对婚外性行为持排斥批判的态度,部分人持理性态度。 二、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导火索。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式婚恋和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从大中城市人群渗透到农村外流人员,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调查表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被访者中有15%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动手打架

婚姻家庭法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的概念 1、婚姻的定义: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 应把握四个层次:婚姻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必须是社会规范所认可的结合;必须是男女两性合法结合;必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 2、家庭的定义: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所产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由一定范围的亲属所组成的共同体,家庭关系则是由法律所规范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特征:a由一定范围的亲属组成,至少有两人。以一定的亲属关系为前提条件,有固定身份称谓,家庭成员只能限制在亲属的一定范围内,家庭成员一定是亲属,亲属不一定是家庭成员。 b 组成家庭的亲属一般有三个来源:婚姻,血缘,法律拟制。 c 被法律确认和调整的家庭,以权利义务为实体内容,即作为家庭成员的亲属之间在法律上存在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备的婚姻家庭立法既要注意调整家庭关系,还要注意调整家庭外的亲属关系) d 家庭作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既是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又是以一定的物为基础的财产集合体。婚姻家庭法一方面应规范亲属身份关系,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家庭财产制度。 4、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在本质上,婚姻和家庭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中,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成立的结果,也是婚姻的结构载体;在微观和现实表现上,婚姻当事人双方组成里最初的家庭,然后才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关系。一般来说,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则包括夫妻的权利义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个体化的婚姻是造就家庭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婚姻是否稳定,影响到家庭是否稳定,婚姻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家庭的命运。 婚姻家庭的结构与职能 5、婚姻的结构:历史上经历了群婚结构、偶婚结构和个体婚结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是个体婚的变种。一夫一妻是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婚姻结构。 6、婚姻的职能:性爱职能、生育职能、扶助职能。 7、家庭的结构: (一)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1)配偶家庭:只有一对夫妇而没有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①未育配偶家庭:尚未生育子女或根本不准备生育子女的一对夫妇所组成的家庭 ②空巢家庭:子女均已成年并单独成家生活或子女不幸死亡,只剩下夫妇两人的老年型家庭。2)单亲家庭:由于死亡或离婚而只剩下夫妇中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包括父单亲家庭和母单亲家庭,属于缺损家庭之一。 (二)扩大家庭,与核心家庭相对应,扩大家庭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类: 1)主干家庭,又叫直系家庭,或异代扩大家庭: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异代、纵向扩大的结果。 ①一对夫妇与男方或女方父母以及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占多数) ②一对夫妇与男方或女方父母、未婚子女、未婚弟妹或兄姐所组成的家庭。 ③特殊或不完整形式: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青少年的配偶主干家庭;夫妇或父母缺损一方的单亲主干家庭。 2)联合家庭,又叫复合家庭:由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婚姻家庭社会学

1、家庭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版本一: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感情”是维系纽带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始于婚姻关系,男女双方的姻缘关系衍生出了血缘关系,感情是现代家庭的基础);家庭需要以责任为支撑;家庭是生活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答案版本二: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是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的系统;家庭成员间有长期共同生活和经济上某种程度的共享;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2、家庭的功能是什么? 家庭的功能指的是家庭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具有①生产的功能(重要生产单位);②消费功能(基本的消费功能);③生育功能(唯一合法的社会人口生产单位);④教育功能(儿童初级社会化);⑤抚育和赡养类社会保障功能;⑥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的功能;⑦社会控制的功能;⑧其他功能; 家庭的负功能表现在:家庭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家庭成员的成长具有的消极影响3、现代家庭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版本一:婚姻价值观方面,以家庭为本转向以个人为本;家庭关系平等化、民主化、主轴由纵向亲子关系变为横向夫妻关系;家庭结构小型化、多样化;婚姻家庭稳定性减弱;家庭功能弱化,部分家庭功能转由社会承担; 答案版本二: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结婚动机、择偶标准和结婚媒介的变化;离婚率上升与再婚人口增加;生育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流动家庭大量增加;妇女家庭地位提高;性观念变化;家庭功能——由家庭走向社会 4、现代家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版本一:老年人赡养问题;独生子女教养问题;性观念呈多元状态,性越轨行为容许度增加;家庭关系淡漠,家庭冲突增多并呈显性化趋势; 版本二:家庭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减弱,婚前和婚外性活动日渐活跃;婚姻生活质量不高;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的平均社会寿命减短;婚姻“创新”引发家庭问题;老年人和独生子女问题 5、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既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及服务。中国社工百科全书定义:家庭社会工作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为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6、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中国内地):中国内地许多家庭服务职能是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承担 家庭生活服务;面对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香港:咨询;家务服务;家庭生活教育;儿童照顾服务 台湾:经济协助;心理治疗;社会服务;制度配合 欧美:简介服务——分类转介,综合调整;直接服务——开发服务(社区、小团体、个案),治疗服务(小组、个案及利用社区资源) 7、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提供家庭服务,解决家庭问题,促进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增进家庭福利,促进家庭社会工作的研究和专业发展 8、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有哪些? 1、知识结构 ①学科知识——婚姻家庭知识、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 ②制度知识——社会制度,行政、法律知识 ③技术知识——沟通技术、语言技术、模式方法等 ④经验知识——生活阅历、实践经验、文化习俗等 2、实践能力 ①技术能力——临床运用知识与技巧 ②文化能力——识别诊断家庭及其成员问题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洞察力等 3、精神素质 ①社会责任感——尽职尽责,勇于承担 ②人文情怀——关爱、尊重、接纳等 ③稳定心理——冷静、沉着、耐心等 ④勇于挑战——勇于承担、创新 9、家庭社会工作和和谐社会构建有什么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有助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家庭问题的解决和家庭功能的发挥,有效地展开家庭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中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在婚姻家庭方面带来了新的表现和冲突,新的婚姻家庭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尚未建立,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又带来了一样的观念,给我国的婚姻家庭带来了诸多的新的问题和冲突,家庭矛盾的激化进一步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成长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因而开展家庭工作在此期间具有特殊的重要一。 10、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前景如何?

婚姻家庭法一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1、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方式。 2、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3、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 4、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就法律关系的角度而言,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 5、家庭,是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其成员依法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亲属团体 6、婚姻家庭自然属性,是指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或自然因素。 7、群婚制是指人们结成不大的群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同一群体的成员在两性关系方面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无法用后世的亲属成为加以区别。 8、血缘群婚已经排除了不同辈分的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不同辈分的异性间有着严格的婚姻禁例,两性关系是按世代来划分的。是群婚制的一种低级形式。 9、对偶婚制视为从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过渡。一对男女在或短或长的时间相对稳定地同居生活,这种现象在群婚制下或更早的时代便已出现,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同性的制度。 10、所谓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是指以婚姻家庭法(或其他类似的名称)为名的规范性文件,它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是一定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全面反映。 11、所谓实际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是一定国家中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12、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借以发生和终止的法律事实,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3、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定国家的婚姻家庭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婚姻家庭制度本质和特征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 14、婚姻自由在有些法律中亦称婚姻自主,系指男女公民均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本人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来自外力的强迫或干涉。 15、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一夫一妻制的普遍实现,是我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16、男女平等原则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不因性别而异。 17、重婚是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在重婚关系中,一方或双方的合法婚姻并未终止,故对发生于后的违法结合以重婚相称。 18、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19、家庭暴力是发生于家庭内部的,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20、婚姻家庭法中所说的虐待,是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蒙受损害的行为。 21婚姻家庭法中所说的遗弃,是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受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其义务的行为,遗弃总是以不作为的形式而出现的。 22、亲属是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3、宗族亦称宗亲、本亲或内亲,在古代亲属制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宗族以本宗男子为主体,还包括在室女和来归之妇,前者指本宗尚未外嫁的女性,后者指嫁入本宗的女性。

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贾康康学号 013790 指导老师方建斌 时间: 8月25日 地点:河南省项城市城乡 【摘要】胡锦涛曾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而要想社会更加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个家庭的情况又与夫妻双方的婚姻状况紧密联系、密切相关。本文对家庭婚姻状况的调研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镇;家庭婚姻状况;调研报告 调查对象:河南省项城市城镇20-50岁人群。 调查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婚姻状况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在我们的周围,也出现了一些婚姻家庭的不和谐声音。这些家庭每天都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不但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创伤,而且也对周围的邻居照成了很大的困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经过对

城乡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了解家庭婚姻在城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从而达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调查方法: 经过让市民填写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方式和对个别成员进行针对性访问来获取相应的信息。 调查过程: 在调查前,我先用了数天的时间,结合当地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和手里的教材资料,选定了“家庭婚姻状况”这一课题。随后一天,我制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计划,并经过网络和图书馆参考了相关的资料及文献。接着,我分析了预期的结果,并据此提出问题,经过重复的归纳和推敲后,做出了一份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问卷。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下雨的缘故,我暂时停止了调查,并打印了多份调查问卷以供发放。直到8月25号,我在离家近的富裕小区胡同对过往的路人发放问卷。由于要调查的是家庭婚姻状况,经过筛选,我主要对青年及中年男女发放调查问卷,而且让其当场填写。 随后,我又在城乡火车站、汽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除了发放问卷外,我还对个别成员进行针对性访问,并将

婚姻家庭法简答题及答案

婚姻家庭法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亲权的法律特征。 答:亲权是基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权而产生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亲权是基本的身份权。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而发生的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亲权人在行使亲权是依法自主行使,任何人不得妨害和侵犯。 (2)亲权以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为目的。 (3)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专有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对成年子女不享有亲权。 (4)亲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亲权不能任意抛弃。 2. 简述新颁布《婚姻法》所作的重要修订。 答:新颁布《婚姻法》所作的重要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关于总则。增设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的规定,并规定了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2)关于结婚制度。主要是增设了有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的婚姻的规定,使我国的结婚制度更加完善。 (3)关于家庭关系。在夫妻财产制上,一是改进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财产制,二是规范了夫妻财产约定。并对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祖孙关系的相关规定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4)关于离婚制度。离婚的法定事由具体化,进行了若干列举性规定,这有利于保障离婚自由。对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上,增设了父母探视权的规定。在离婚后的财产处理等问题上,增设了在一定条件下一方对另一方有权请求补偿的规定。 (5)关于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新婚姻法增设了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一章。 3.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答: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可以概括为婚姻家庭关系。

(1)从调整对象的范围来看,婚姻家庭法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动态运行的全过程,又包括由该动态运动所形成的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2)从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的性质来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又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财产关系。其中人身关系占于主导地位,财产关系以人身关系为先决条件,居于从属地位。所以婚姻家庭法在性质上应认定为身份法而非财产法,它所调整的对象是基于婚姻家庭而产生的人身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产关系。 4.简述监护的法律特征。 答:(1)明确的目的性: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2)监护关系主体的特定性: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有着特定的亲属关系或者行政管理关系。 (3)监护内容的法定性: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监督保护的权利义务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 简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 答: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是: (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a、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b、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结婚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摘要:本文是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的观念以及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 ,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 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 (一)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 1.家庭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成员情感与经济的最基本的承载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多地发生在家庭中,家庭也是成员间物质经济的集散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不断转移和丧失.调查中发现,在问及"当你有心事或遇到困难时,经常和谁聊聊"时,而69.1%的同学选择了朋友或同学,其次是"自己憋着",占20.7%,而选择父母的只有10.3%,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家庭, 另一方面也凸现出中国大学生经济上还未独立, 虽然在校大学生年龄已经在 21—22 岁左右, 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仍然需要依靠家庭供给.这是社会文化氛围造成的, "成年人"却未成"人" 的局面,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亟需改变的现状。 2.赡养方式: 传统的家庭观念要求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子女无法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于是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相继出现,为人们解决这一负担。但是在调查中,当代大学生赡养老人的方式并未有多大改变。在问及"你认为那种赡养方式最好"时,其中选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男生占 41.4%, 女生占 60%;选择"各自生活,经常探望"的男生占 41.4%,女生占 29.2%。可以看出,选择多数集中在"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及"各自选择,经常探望"之间,选择敬老院的少之又少,男生选择"送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占 10.3%,而女生占 3.1%;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