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美学思想(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6
,第九章柏拉图的美学一、柏拉图讨论美学的著作著名的希腊哲学史家蔡勒(Zeller)曾经说,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大哲柏拉图(Plato 427—347.B.C.)没有提到过美学;并且艺术论也在他研讨的范围之外。
这话是真的,不过并非没有限度,其限度则在于其真实的程度允许我们作他的先进和同辈也都没有处理过美学的指证。
这就是说,柏拉图并没有把美学上的问题和假定整理出一套体系;然而,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他却论及了所有的美学问题。
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兴趣,无论是旧观念之斟酌或新观念之创始,都算得上是异常之广泛。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美和艺术的问题上,尤其是在他的大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更是如此;在《飨宴》篇中,他对理想主义之美学加以解释;在《依翁》篇(Ion)中,对精神主义之诗学加以解释;并且在《菲雷布斯》篇(Philebus)中,他又分析了美感经验;在较长的《希比亚》篇(Hippias Major)中,他还指证出界说美之种种的困难。
从来就没有一位比柏拉图更加渊综广博的哲学家,他是一位美学家、形上学家、逻辑学家并且还是伦理学的大师。
在他的心目中,美学的问题往往跟其它别类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特别是跟形上学和伦理学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他的形上学和伦理学的学说,影响了他的美学理论;他的理想主义的存在论和先验主义的知识论,都反映在他的美的概念之中;而他的精神主义的人类说以及道德主义的人生观也都反映在他的艺术的概念之中。
美和艺术的概念被引进于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这还是头一次。
这个体系具有理想主义、精神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性格,唯有连同柏拉图有关理型、灵魂以及理想国的学说,才可能了解他的美学。
但是,除了他的体系之外,柏拉图的著作也包含了一些关于美学的思考,虽然这些思考,主要是以暗示、摘要、指点和明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柏拉图从事著作,前后延续了半个世纪,在他一贯探求较佳的解答的过程中,他几度变更他的见解。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说道柏拉图的美学,不得不从西方的美学发源说起。
西方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述了美和善的关系,提出了“美在于效用”。
柏拉图在美学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中,不仅对当时流行的种种关于“美”的见解提出了异议,还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不能为人们六识所识(美的这种客观形式称其为理式),却是客面存在着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加载在任何人六根可识的事物之上后就可以使其产生美。
柏拉图这种思想似乎很机械。
他把美的事物当作理式美的一个影子,不具有理式美的东西就不美,具有理式美的则美。
美其实是一种事物特性的抽象,是一种一般存在形式,其实理式美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一般的理式美也只能建立在个别事物之上。
理式美即是一种抽象概念,不可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脱离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的理式美意义也不大。
柏拉图的研究方法也很独到,正是他这种观点,他才启发人们对美的普遍本质加以探讨。
通过柏拉图对美的研究方式,他充分向后人传达展示了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是研究各种各样事物共性、普遍性及类性的一门学科,哲学方法就是用类的方法进行各种各样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进行抽象与研究,并把这性抽象的体现事物共性、类性与普遍性的内容进行扩展并认识新的特殊事物的一种方法。
哲学是其他理论的一个基础。
在任何科学理论中无不体现与渗透着哲学的一些观点,思想与方法。
说得直白点,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是凡是有东西和它“接触”的东西事物都会变美。
同时,将这个绝对的“美”给衍生开来,还和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有关,幻影的世界——即一般人所认为现实的世界,柏拉图也将之称为可见世界,是由感觉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理念的世界,柏拉图又将之称为可知世界,那些『理念』——今天被作为类的那些概念,则存在于一个真实的、没有幻灭的世界之中。
一、美学能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也许有人会问,美学到底有什么用,既不能让我学会更美的穿衣打扮方法,也不能教会我如何鉴赏艺术品,这不是无用之学吗?千百年来,无数人质疑过美学存在的意义,可美学还在。
人类认知中的美是否具有共性?如果有,这个美的共性是什么?人总是有好奇心的,知其然也想知其所以然,这是美学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美学存在的第一个意义。
科学的发展能为人类带来效率和便利,但能带来幸福吗?人为什么要存在?每个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美的?这种人生终极问题科学是给不出答案的。
对美不断的孜孜以求的追问,不仅打开了人类智慧的大门,也能为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二、丑丑的美学家——苏格拉底1“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可以说是欧洲思想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于黑格尔称他为“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
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很多,他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和孔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如同孔子一样,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文章,他的很多观点、故事都是他的弟子柏拉图记录下来的,包括我们知道的他的雄辩、他的视死如归,还有他的怕老婆。
他曾经对一个马上要结婚的学生说,恭喜你,如果你娶了一个好老婆,你将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他的学生马上问道:如果我娶了一个坏老婆呢?苏格拉底说那就更要恭喜你了,因为那样一来,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哲学家。
2美是合适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东西美不美,不在于它合不合数的规律(毕达哥拉斯观点),而在于它合不合目的。
他举了一个矛和盾的例子,是矛美还是盾美呢,没有办法回答,而是要看你具体要做什么,比如要进攻,矛是美的;要防守,盾是美的,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目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必然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就是有用。
虽然苏格拉底的美学观现在听来并不能让人信服,但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他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苏格拉底第一次不再把美看做事物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看作关系,也就是说天下万物无不是美的,只在于人在怎样的时空条件下去利用它,苏格拉底第一次使美学的目光由自然转向人本身。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中的美学思想作者:董佳星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10期内容摘要:《大希庇阿斯篇》出自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本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并区分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
自柏拉图开始,美的序幕正式被拉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探讨与争论。
关键词:《大希庇阿斯篇》《文艺对话集》“美是什么”柏拉图在这篇论辩中借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自己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并在与希庇阿斯的辩论中否定了美是美的事物、美是恰当、美是有用且有益、美是由视、听产生的快感等观点,尽管最后并没有对“美本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柏拉图这里,“美本身”确实是存在的,这种美是一种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抽象的“理念”,是可以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美的本质。
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也说道:“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
[1]但是,这种美真的是客观存在的吗?在本篇的论辩中,苏格拉底曾举到过一个例子——一个烧制精良的陶罐究竟是不是美的?在希庇阿斯看来,虽然承认像“汤罐”这种东西若是做的好,它可以是美的,但“这种美总不能比一匹母马,一位年轻的小姐或是其他真正美的东西美”[2],“汤罐”在他看来是“不三不四”的东西,若是谁在谈话中提起它,他一定是个俗人,苏格拉底也形容他的论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粗鄙得很”[3],可见,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不同的美,有的人认为是美,其他人也可能认为是丑的。
休谟就是从观赏者的主观心理来说明美的本质:“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的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中的美学思想文/心似海蓝蓝2022.9.10大概有以下几个要点:1,柏拉图美学的基础也就是他的“理念论”,现实世界是变化无常的,并不可靠。
究竟真实是那个永恒的理念世界,在那个真实的彼岸世界中,最高的理念,就是只有人才能了解和掌握的“至善的理念”。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美善合一,到了柏拉图通过“理念论”进一步完成了苏格拉底的学说。
如是,至善的理念,也是最真实的,同时是最美的。
这就形成了真善美合一的终极理念。
基于这个终极理念,就展开了美的七个层次。
2,美的七个层次美的身体,身体之美,灵魂之美,城邦之美,知识之美,美的海洋,美的知识。
美的身体是说单个人的身体,我们能直观到它是美的。
进而,我们就发现了不单单是这个人的身体美,普遍意义上的男人和女人的身体,都美,身体本身是美的。
这就是身体之美。
除了身体的外观之外,我们还能体会到此人有个内在的灵魂,它同样是美的,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美德和品格,类似勇敢、明智、正义、审慎等等。
众多灵魂聚集在一起,就组成了城邦,城邦作为一个整体,同样有它的美,合作的美,制度的美,秩序的美。
城邦发展过程里就会建立各种知识,并运用知识来改造城市,改造人们的生活方式,知识的美就充分展现出来了,每个人都享受到了知识的美。
法律的知识,辩论的知识,建筑的知识,数学的知识,戏剧的知识,政治的知识,商业的知识,战争的知识。
等等,所有这些知识就汇聚成了一个美的海洋。
最后,就是关于美本身的知识,也就是美的最高形式,至善的理念。
这七个层次,有两条规律,从个别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
美的身体是个别的,具体的;身体之美,是普遍的,抽象的;灵魂之美是个别的,具体的;城邦之美,是普遍的,抽象的;知识之美是个别的,具体的;美的知识是普遍的,抽象的。
3,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柏拉图的美学,也延伸出了他的艺术观,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艺术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进而,柏拉图就区分了两种艺术家,一种是掌握了真知的艺术家,与哲学家并列排在城邦中的十种人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