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20.77 KB
- 文档页数:2
方法验证报告新项目名称:水质无机阴离子(F-、Cl-、NO3-、Br-、NO3-、PO43-、SO42-)的测定方法名称:《水质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承担科室:承担人及职称:报告编写人及职称:年月日目录1 目的 (1)2 原理 (1)3 实验部分 (1)4 环境基础设施 (4)5 监测结果分析 (4)6 实际样品分析 (8)7 方法验证结论 (8)1目的为扩展我公司环境监测领域,新增离子色谱法测定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42-)。
2 原理水质样品中的阴离子,经阴离子色谱柱交换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实验部分3.1 主要仪器、试剂、器皿及分析样品3.1.1 主要仪器离子色谱仪、离子色谱自动进样器。
3.1.2仪器信息表1 仪器检定信息3.1.3 主要试剂F-、Cl-、NO2-、Br-、NO3-、PO43-、SO42--的市售有证标准溶液,浓度为:1000mg/L。
实验室用纯水。
氟化钠(NaF):优级纯,使用前应于 105℃±5℃干燥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氯化钠(NaCl):优级纯,使用前应于 105℃±5℃干燥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溴化钾(KBr):优级纯,使用前应于 105℃±5℃干燥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亚硝酸钠(NaNO2):优级纯,使用前应置于干燥器中平衡 24 h。
硝酸钾(KNO3):优级纯,使用前应于 105℃±5℃干燥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磷酸二氢钾(KH2PO4):优级纯,使用前应于 105℃±5℃干燥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亚硫酸钠(Na2SO3):优级纯,使用前应置于干燥器中平衡 24 h。
甲醛(CH2O):纯度 40 %。
无水硫酸钠(Na2SO4):优级纯,使用前应于 105℃±5℃干燥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掌握测定氯离子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氯离子是自来水中常见的一种无机离子,其含量可以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
滴定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等值点来确定物质的含量,其中常用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取一份待测样品(约50mL),加入少量甲基红指示剂。
2.使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滴定液,将其加入样品中。
3.在每次加入少量滴液后搅拌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4.当样品呈现淡粉色时,停止加入滴液,并记录下所使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5.重复以上步骤2-4次,直至三次加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差不超过0.1mL。
6.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所使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计算出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为0.026mol/L。
五、实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等优点。
在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每次加入滴液后要搅拌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此外,需要重复滴定三次或以上,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方法,得到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为0.026mol/L。
该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值用于判断自来水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本实验也展示了酸碱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物质。
2.样品取用应当精确,并避免污染。
3.滴液时要慢慢加入,避免加多或加少。
4.滴定过程中要搅拌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5.需要重复滴定三次或以上,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摘要: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本实验通过观察溶液的性质、离子的反应特性和化学计量学原理,对不同离子和未知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实验的实施,我们对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离子反应的特性,掌握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2. 掌握几种重要离子的鉴定方法,如氯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钡离子等。
3. 进行离子的分组鉴定,分析未知物的成分。
实验原理:1. 氯离子鉴定原理:氯离子可与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白色氯化银沉淀:Ag+ + Cl-→ AgCl↓2. 铁离子鉴定原理:Fe3+可与心酸反应,生成暗红色的络合物:Fe3+ + SCN-→ [Fe(SCN)]2+(红溶液)3. 铜离子鉴定原理:Cu2+可与NH3或OH-反应生成不溶性蓝色或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Cu2+ + 2NH3→ Cu(NH3)2↓Cu2+ + 2OH-→ Cu(OH)2↓4. 钡离子鉴定原理:Ba2+可与SO42-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白色沉淀:Ba2+ + SO42- → BaSO4↓实验步骤:1. 将6种已知离子依次用硝酸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2. 进行分组鉴定(可根据鉴定原理自行分组)。
将同组离子混合离子溶液加入反应管中,分别进行鉴定和记录。
3. 根据离子反应式来进行质子和电子的计量。
4. 找出未知物的组成,将其加入离子溶液中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推断出未知物的组成。
数据分析:表1:已知离子的鉴定结果离子检测结果Na+ 阴性K+ 阳性NH4+ 阳性Fe3+ 阳性Cu2+ 阳性Cl- 阳性表2:未知物鉴定结果离子检测结果Na+ 阴性K+ 阳性NH4+ 阳性Fe3+ 阳性Cu2+ 阴性Cl- 阳性结论:通过离子鉴定实验,我们对氯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钡离子等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学会了离子分组鉴定,其中一个未知物最终被证明为铜盐,另一个未知物被证明为钡盐。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能正确判断不同阴离子的存在与否。
实验原理:常见非金属阴离子包括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利用各个阴离子的特性进行分离与鉴定。
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试剂:氯化银溶液、溴化银溶液、碘化银溶液、硫酸银溶液、硝酸银溶液、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钠溶液等。
实验步骤:1. 氯离子的鉴定取一小部分待测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银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表示存在氯离子。
2. 溴离子的鉴定取一小部分待测溶液,加入少量溴化银溶液。
若产生黄色沉淀,则表示存在溴离子。
3. 碘离子的鉴定取一小部分待测溶液,加入少量碘化银溶液。
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表示存在碘离子。
4. 硫酸根离子的鉴定取一小部分待测溶液,加入少量硫酸银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表示存在硫酸根离子。
5. 硝酸根离子的鉴定取一小部分待测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表示存在硝酸根离子。
6. 碳酸根离子的鉴定取一小部分待测溶液,加入少量盐酸。
若产生气泡,且气泡通入饱和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表示存在碳酸根离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通过观察产生的沉淀或气泡,可以判断待测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出或溅入眼睛。
2.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我们可以准确判断不同阴离子的存在与否。
这对于化学分析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掌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化学离子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未知溶液中各种化学离子浓度的实验。
2. 实验原理化学离子浓度的测定是通过离子间的反应,利用定量关系来确定未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沉淀法、滴定法和电化学法等。
3. 实验仪器和试剂3.1 仪器- 量筒- 烧杯- 滴定管- 离心机3.2 试剂- 氯化银(AgCl)- 碳酸铵((NH4)2CO3)- 硝酸银(AgNO3)- 氯化钡(BaCl2)- 硫酸铜(CuSO4)- 硝酸铝(Al(NO3)3)4. 实验步骤4.1 氯离子浓度的测定1. 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
2. 沉淀即为氯化银,经离心机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滴定。
3. 用硝酸铵溶液作为滴定试剂,滴定至溶液呈蓝色质点停滞不动,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4. 计算出氯离子的浓度。
4.2 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1. 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银离子产生一定量的白色沉淀。
2. 滴加硝酸铵溶液,使溶液呈弱酸性,溶解掉沉淀。
3. 将溶液滴加重铬酸铵溶液,生成橙红色的沉淀。
4. 再滴加酸性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直至溶液呈淡蓝色。
5. 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4.3 铵离子浓度的测定1. 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碳酸铵后产生气体。
2. 将气体带入到含有少量盐酸的烧杯中,产生气泡。
3. 离心机离心,取上层液体进行滴定。
4. 用硝酸银溶液作为滴定试剂,滴定至溶液呈蓝色质点停滞不动。
5. 计算出铵离子的浓度。
4.4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定性测定1. 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硝酸铵溶液。
2. 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滴加硝酸铝溶液,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4. 加入硝酸银溶液,沉淀即为硫酸盐。
5. 加入硝酸铵溶液,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6. 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和沉淀形成情况。
5.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根据各种离子产生的沉淀、颜色变化以及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变色可以得出未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常见化学离子的性质和特征。
2. 学习运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和方法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别。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不同离子的特性,利用相应的试剂和现象来鉴别溶液中的离子。
具体原理如下:1. 碳酸根离子(CO₃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2. 氯离子(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3. 硫酸根离子(SO₄²⁻):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4. 银离子(Ag⁺):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5. 氢离子(H⁺):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红。
6. 氢氧根离子(OH⁻):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变红。
7. 铁离子(Fe³⁺):溶液呈淡黄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三、实验材料1. 试剂:稀盐酸、硝酸银、稀硝酸、硝酸钡、稀硫酸、氯化钡、氢氧化钠、酚酞、氯化钠、铁钉等。
2.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碳酸根离子的鉴别:-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
- 滴加硝酸银溶液。
- 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3. 硫酸根离子的鉴别:-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酸化。
- 滴加硝酸钡溶液。
- 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4. 银离子的鉴别:-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
- 滴加氯化钠溶液。
- 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银离子。
5. 氢离子的鉴别:-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
- 观察石蕊试液是否变红。
- 若变红,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6. 氢氧根离子的鉴别:-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剂。
碘离子测定实验报告碘离子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碘离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化学实验中,准确测定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对于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利用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了经典的滴定法,其中碘离子(I-)作为滴定物质,亚硝酸钠(NaNO2)为滴定试剂。
滴定过程中,亚硝酸钠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分子(I2),并且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
通过测定滴定试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滴定仪器,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玻璃仪器。
2. 称取待测溶液:使用准确的容量瓶,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
3. 滴定操作:将待测溶液倒入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亚硝酸钠试剂,开始滴定。
同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溶液变为深蓝色。
4. 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中,慢慢滴加亚硝酸钠试剂,直到溶液由深蓝色变为无色或淡黄色。
这是滴定的终点,记录滴定试剂的用量。
5.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试剂的用量,计算出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
实验数据根据多次实验的结果,记录滴定试剂的用量如下:试验1:25.0 mL试验2:24.8 mL试验3:25.2 mL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滴定试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
假设亚硝酸钠溶液的浓度为C(mol/L),滴定试剂的用量为V(L),则碘离子的浓度为C×V(mol/L)。
根据实验数据,将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的滴定试剂用量代入公式,可以得到碘离子的浓度分别为:试验1:C×25.0×10^-3 mol/L试验2:C×24.8×10^-3 mol/L试验3:C×25.2×10^-3 mol/L通过对多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掌握检验碳酸根的方法;2.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3. 理解碳酸根的性质及检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碳酸根(CO32-)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离子,与盐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导气管、单孔橡皮塞、澄清石灰水;2. 药品:贝壳、稀盐酸。
四、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贝壳样品;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3. 将试管中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导气管导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4.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将稀盐酸加入贝壳样品后,产生大量气泡,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六、实验分析1. 贝壳中含有碳酸钙(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CaCO3):CO2 + Ca(OH)2 → CaCO3↓ + H2O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检验了贝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根离子。
实验现象表明,当贝壳与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贝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八、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与盐酸等腐蚀性药品接触;2.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将气体直接通入石灰水中,以免产生大量泡沫,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3.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污染实验药品。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碳酸根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成功检验了贝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根离子。
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助于加深对碳酸根性质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如何使用离子色谱仪对水样中的无机阴离子进行定量分析。
3. 掌握离子色谱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离子交换原理的分离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的离子进行分离,然后通过离子选择性检测器对所分离出来的离子进行检测和定量。
实验中,水样经过离子交换柱时,不同的阴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离子通过检测器,根据检测器的响应值,即可对各种阴离子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离子色谱仪、高压泵、进样器、检测器、数据工作站、离子交换柱、淋洗液制备装置等。
2. 试剂:水样、离子标准溶液(F-、Cl-、NO3-、SO42-)、淋洗液、再生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取一定量的水样,经过过滤、离心等操作,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2. 样品制备:将处理后的水样用淋洗液稀释至合适的浓度,以适应离子色谱仪的检测范围。
3. 仪器调试: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仪器调试,包括离子交换柱的选择、淋洗液的选择、检测器的选择等。
4. 样品进样:将制备好的水样注入进样器,进样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 数据采集:启动离子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并采集数据。
6.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谱图分析:根据色谱图,可以观察到四种阴离子(F-、Cl-、NO3-、SO42-)的峰,峰形尖锐,分离效果好。
2.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四种阴离子的含量。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可以有效地对水样中的无机阴离子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仪器调试要准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样品制备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污染和误差。
- 检测器选择要合适,以保证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七、结论本实验成功运用离子色谱法对水样中的无机阴离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水质分析。
高中化学离子检验总结前言离子检验是高中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离子检验,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不同离子的存在与否,从而帮助我们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
在进行离子检验实验时,我们需要熟悉不同离子的特性和检验方法,以及实验中常用的反应方程式。
本文将对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离子检验实验。
阳离子的检验铵离子铵离子是一类氨基阳离子,常见的有NH4+。
我们可以通过加入碱溶液,例如NaOH溶液,在产生氨气的同时,将溶液浓度较小的酸酸化,出现白烟的特性来判断铵离子的存在。
反应方程式:NH4+ + NaOH → NH3↑ + H2O钠离子钠离子是一种常见的单价阳离子,其存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检验。
火焰试验将待检物质放在铂丝上,然后将铂丝放入火焰中加热,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
钠离子存在时,会发出明亮的黄色光。
沉淀法将待测溶液加入氯化银溶液(AgNO3),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表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反应方程式:Na+ + AgNO3 → AgCl↓ + NaNO3钾离子钾离子是一种常见的单价阳离子,其存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检验。
火焰试验将待检物质放在铂丝上,然后将铂丝放入火焰中加热,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
钾离子存在时,会发出紫色光。
钡氯化物法将待测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BaCl2),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表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
反应方程式:2 K+ + BaCl2 → 2 KCl + Ba↓阴离子的检验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其存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检验。
铁氰化钾法将待测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K4[Fe(CN)6]),如果出现深蓝色溶液或沉淀,则表明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
反应方程式:NO3- + 3 K4[Fe(CN)6] → KNO3 + K[Fe(CN)6]↓氯离子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其存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检验。
银镜反应法将待测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AgNO3),如果溶液变黑或出现黑色沉淀,则表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实验报告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离子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掌握离子色谱仪的操作方法,了解水质无机阴离子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的离子进行分离,然后通过离子选择性检测器对所分离出来的离子进行检测和定量。
本实验中,使用离子色谱仪来分析水样中的无机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使用阴离子树脂,检测器使用导电检测器。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取待测水样10mL,加入50µL的Na2CO3溶液,用1mol/L HCl调节pH至7.0,顺时针旋转2分钟,等待分离。
2. 样品处理:
将等体积的样品和内标溶液混合均匀备用。
3. 操作离子色谱仪:
开机,调整离子交换树脂流速,校准导电检测器灵敏度。
4. 进样:
将处理后的样品5µL进入离子色谱仪。
5. 数据处理:
记录曲线图和定量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
本实验中,使用离子色谱仪检测出样品中的Cl-、NO2-、NO3-、SO42-等无机阴离子的浓度分别为2.3mg/L、1.2mg/L、3.6mg/L和1.5mg/L。
五、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使用离子色谱法对水质中的无机阴离子进行了测定,通过调节pH值,不同的阴离子可以被分离出来,然后通过离子选择性检测器
进行检测和定量。
在实验中,我们得到了样品中不同无机阴离子的浓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中成功应用了离子色谱法进行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