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平衡)
- 格式:docx
- 大小:953.49 KB
- 文档页数:11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一些基础的无机化学实验,包括盐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内容。
通过实验的进行,我们将深入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正文内容:一、盐类反应1. 盐的定义及特性- 盐的定义: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 盐的特性:盐具有晶体结构、熔点高、易溶于水等特性。
2. 盐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当酸与碱反应时,产生盐和水。
- 氧化还原反应: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
- 沉淀反应:通过两种溶液反应生成难溶沉淀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电子转移:观察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 氧化数变化:观察氧化物和还原物的氧化数变化。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
- 腐蚀:金属在环境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金属腐蚀。
- 防腐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防止物质的腐蚀。
三、酸碱滴定1. 酸碱滴定的原理- 酸碱滴定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进行。
- 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是酸碱滴定的关键。
2. 酸碱滴定的操作步骤- 准备滴定溶液及标准溶液。
- 滴定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酸碱滴定的应用- 测定酸和碱的浓度。
- 酸碱滴定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酸碱滴定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四、离子溶液的性质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产生多少溶液中就有多少离子。
-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部分离解。
2. 离子溶液的电导性- 观察离子溶液的电导性,可以判断其含有的离子种类和浓度。
3. 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度- 离子的活度是指其在溶液中实际的化学活性。
- 离子的活度系数可以根据离子间相互作用力来估算。
五、配位化学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学研究复杂离子或分子中的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配体之间的配位键。
- 配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结构。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及其反应的一门学科,而氧化还原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其中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物质丧失电子,被氧化称为氧化剂;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总是成对存在的,一个物质的氧化只能与另一个物质的还原同时发生。
这是因为根据电子转移的守恒定律,电子不能被丢失或产生。
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些特征。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电子转移的过程来判断。
当一个物质失去电子时,它被氧化,同时它的氧化态增加。
当一个物质获得电子时,它被还原,同时它的氧化态减少。
其次,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在反应过程中的转移而发生的。
电子的转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中间物质媒介。
最后,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通常会释放出能量,这使得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和工业生产中的能源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无处不在。
例如,金属的生锈就是一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当金属与氧气接触时,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会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同样,食物的烹调和焊接等过程中,也会出现氧化还原反应。
此外,许多化妆品的制备和使用也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
在工业生产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炼铁和生产钢铁时,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铁矿石中的铁被还原为金属铁,同时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此外,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的。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电能。
总之,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电子转移、能量转化等多个方面。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领域中,氧化还原反应(简称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
它涉及到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从而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并观察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转变。
2. 实验材料- 试管:用于进行反应的容器,需要清洗干净并干燥。
- 不同物质:选择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物质,如铁、铜、锌等金属,以及氢氧化钠、盐酸等溶液。
- 水槽:用于放置试管并调节反应的温度。
3. 实验步骤步骤1:取一根金属试管钳,用金属试管钳将试管固定在试管架上。
步骤2:将试管中的不同物质加入至一半试管容量。
注意,添加溶液时需要小心,以避免溅出。
步骤3:倒入适量的水,使试管中的物质完全浸泡,并确保所有试管的液面相等。
步骤4:将封闭的橡胶塞插入试管口,确保密封。
步骤5:将试管浸入水槽中,控制水槽的温度以促进反应进行。
步骤6:观察试管中气体的释放情况,以及试管外是否有任何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可能的结果和分析:- 当铁与盐酸反应时,释放出氢气,并伴随着铁离子的生成,表明铁发生了氧化反应。
- 当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产生了深蓝色的铜氢氧化物,同时伴随着氢气的释放,表明铜发生了氧化反应。
- 当锌与盐酸反应时,也会释放出氢气,并同时生成锌离子,表明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5. 结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行为。
- 氧化还原反应时,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了可观察的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实验课题。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2. 掌握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学会运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3. 熟悉溶液酸度、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电势是指电极与其所对应的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它反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倾向性。
电极电势越大,氧化还原反应的倾向性越强。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低压电源、盐桥、伏特计、烧杯、量筒、导线、砂纸、电极(铁钉、铜片、锌片、碳棒)等。
2. 试剂:0.5 mol·L-1 Pb(NO3)2、0.5 mol·L-1 CuSO4、0.5 mol·L-1 ZnSO4、0.1 mol·L-1 KI、0.1 mol·L-1 FeCl3、0.1 mol·L-1 KBr、0.1 mol·L-1FeSO4、1 mol·L-1 H2SO4、6 mol·L-1 HAc、0.01 mol·L-1 KMnO4、6 mol·L-1 NaOH、0.1 mol·L-1 K2Cr2O7、饱和KCl、浓NH3·H2O、饱和氯水、I2水、Br2水、CCl4、酚酞溶液、Na2S2O3、红石蕊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溶液:按实验要求配制相关溶液,注意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2. 电极电势测量:将电极插入溶液中,用导线连接伏特计,通过盐桥与标准氢电极连接。
测量电极电势。
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以及溶液酸度、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极电势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是化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是为了在反应方程式中平衡原子数量和电荷,并确保质量守恒的过程。
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中都会遇到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种失去电子被另一个物种接受,这个过程被称为氧化,而接受电子的物种则被称为还原。
一个化学反应中发生氧化和还原的物种被称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1.方法一:使用电子法配平电子法是氧化还原反应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之一、在电子法中,我们会为氧化剂和还原剂中的原子分配电子。
当我们找到一个数目相等的异电或同电子时,我们就可以将该数目的原子和电子消去。
2.方法二:使用半反应法配平半反应法适用于在反应中有多个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情况。
在半反应法中,我们首先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离,然后为每个半反应中的原子分配电子。
然后,我们将这两个半反应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反应方程,并平衡电子和原子数。
3.方法三:使用氧化数法配平氧化数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氧化数来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在氧化数法中,我们给反应中的每个原子一个氧化数,并在反应之前和之后计算每个原子的氧化数差异。
然后,我们通过改变系数来平衡反应方程。
这些方法通常结合使用,以确保反应方程平衡。
下面是一个例子,展示了使用这些方法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2.分配氧化数和电子3.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和还原状态4.编写半反应方程式5.平衡原子数和电荷6.合并半反应方程式并平衡反应方程式需要注意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测试不同的系数来平衡方程,并使用代数技巧来简化计算。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化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使用电子法、半反应法和氧化数法等方法,我们可以平衡反应方程式,确保质量守恒,并获得正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原则
氧化还原反应,又称电子循环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其中一种物质被氧化,
而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指在反应中两边的电荷平衡和物质量平衡,
它是应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本原则。
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交换电子,而氧化物和还原物分别得到
氧化或还原,从而实现反应平衡。
氧化物有能力将其共价键中的电子转移给还原物,而还
原物则使其受电荷增加或减少,实现反应。
反应配平一般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
(1)电荷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是交换电子的过程,电荷在两边应当相等。
发生反应时,左边的物质水电子,右边物质则会得电子,以确保两边的电荷平衡。
(2)物质量平衡:物质量亦应在反应中平衡。
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会添加少量氧原子,而还原物则会减去相应数量的电子,从而确定物质量的平衡。
(3)通式的配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两边应该按照通式平衡。
根据不同反应,
所得的化合物或物质都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这种不同反应,需要采取相应的通式配平,以确定该反应不会发生变化。
(4)活度方程:活度方程可以确定反应的速率,在理论上,活度方程可以以形式上
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求得各种反应条件下的速率等变量,从而帮助确定配平方程。
以上便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本原则。
采用这些原则可以使化学反应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可以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计算与平衡探究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
它涉及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转移过程,常常伴随着物质的氧化和还原状态的变化。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与平衡的相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反应类型、计算反应物质的物质量以及平衡状态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而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反应过程。
氧化剂是电子受体,而还原剂是电子供体。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通常需要计算反应物质的物质量和平衡状态。
其中,反应物质量的计算可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的关系来求解;平衡状态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质的摩尔比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停止的状态。
三、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所需,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如电容量瓶、分析天平、试管、试剂溶液等。
2. 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与平衡探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和反应物质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反应物质量和平衡状态。
3. 根据实验计算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差异,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1.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物质的物质量和平衡状态。
比较各实验组的数据差异,得出相应结论。
2. 探究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某些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摩尔比保持不变,而反应物质量有所改变;而另一些反应中,摩尔比和物质量均有变化。
3. 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如实验操作的不准确、仪器误差等。
通过引入适当的实验控制组,减小误差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类型。
2. 氧化剂是电子受体,还原剂是电子供体。
3.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可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的关系来求解。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参考答案1.解:S 的氧化数分别为-2、0、2、4、5、6。
2.解:(1)3Cu + 8HNO 3(稀) → 3Cu(NO 3)2+2 NO ↑ + 4H 2O(2)4Zn + 5H 2SO 4(浓) →4ZnSO 4 +H 2S ↑ + 4H 2O(3)KClO 3 + 6 FeSO 4 + 3H 2SO 4 → KCl +3 Fe 2 (SO 4)3 + 3H 2O(4)Cu 2S + 22HNO 3 → 6Cu (NO 3)2 + 3H 2SO 4 + 10NO↑ +8 H 2O3.解:(1) 12I - 2e → I 2--+) 1H 2O 2+ 2H + + 2e → 2H 2O -2I + H 2O 2+ 2H + → I 2+2H 2O -(2) 1Cr 2O + 14H + + 6e → 2Cr 3+ + 7H 2O 27--+) 3H 2S - 2e → S + 2H +-Cr 2O + 3H 2S + 8H + → 2Cr 3+ + 3S↓ + 7H 2O27-(3) 1ClO + 6H + + 6e → Cl - + 3H 2O 3--+) 6Fe 2+-e →Fe 3+-ClO + 6Fe 2++ 6H + → Cl - +6Fe 3+3H 2O3-(4)1/2Cl 2+ 2e →2Cl - -+) 1/2Cl 2 + 4OH - 2e →2ClO -+ 2H 2O --Cl 2 + 2OH →Cl -+ClO -+ H 2O -(5)1Zn + 4OH - 2e →[Zn (OH)4]2---+) 1ClO -+ H 2O +2e →Cl -+ 2OH --Zn + ClO -+2OH + H 2O→[Zn (OH)4]2- + Cl --(6)2MnO + e → MnO 4--24- +) 1SO + OH - 2e →SO + H 2O 23---24- 2MnO +SO + 2OH →2 MnO +SO + H 2O4-23--24-24-4.解:(1)(-)Pt ,I 2(s)∣I (c 1)‖Cl -(c 2)∣Cl 2(P ), Pt (+)- (2)(-)Pt ∣Fe 2+, Fe 3+ (c 3)‖MnO (c 3), Mn 2+(c 4),H +(c 5)∣Pt (+)4-(3)(-)Zn ∣ZnSO 4 (c 1)‖CdSO 4 (c 2)∣Cd (+)5.解:由于E (F 2/HF)>E (S 2O /SO 42-)>E (H 2O 2/H 2O)>E (MnO /Mn 2+)>E (PbO 2/Pb 2+) 28- 4- >E (Cl 2/Cl -)>E (Br 2/Br -)>E (Ag +/Ag)>E (Fe 3+/Fe 2+)>E (I 2/I -) 故氧化能力顺序为F 2 >S 2O > H 2O 2> MnO >PbO 2>Cl 2 >Br 2 > Ag +>Fe 3+>I 2。
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B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姓名:袁丹学号:20 日期:实验名称:氧化还原平衡与电化学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元素的与氧化值增大。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
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时,反应自发向正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的影响,时溶液的pH也会影响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介质的酸碱性也会影响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如MnO4—在酸性、2CuSO4 + 4KI=2CuI↓ + I2 + 2K2SO4现象解释:的还原性大于的还原性,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为白色沉淀,吸附呈现棕黄色。
③再加入10滴CCl4,充分振摇,现象:溶液分层,上层为橙黄色,下层为紫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如图所示解释: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呈紫色2、介质酸碱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1)对产物的影响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L KMnO4溶液。
在第一支中加入3滴2mol/L H2SO4溶液,第二支中加入6滴蒸馏水,第三支中加入6滴6mol/L NaOH溶液,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逐滴滴加L Na2SO3溶液,振摇并观察三支试管中的现象。
①反应试剂:L KMnO4溶液(紫红色)2mol/L H2SO4溶液(无色)蒸馏水(无色) 6mol/L NaOH溶液(无色)L Na2SO3溶液反应现象,原理及方程式②2mol/L H2SO4溶液与L KMnO4溶液混合,后加入L Na2SO3溶液现象:紫红色褪去,溶液变为无色。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 了解实验原理,培养实验思维能力。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实现物质氧化还原反应。
2. 配位化合物: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过程。
3. 沉淀反应: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生成不溶性沉淀。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漏斗、滤纸等。
2. 药品:氯化钠、硝酸银、硫酸铜、氢氧化钠、稀盐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2)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3)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2. 配位化合物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2)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3)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3. 沉淀反应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2)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3)过滤,观察沉淀。
五、实验现象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2. 配位化合物实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
3. 沉淀反应实验: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观察到白色沉淀。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该实验表明,氯化钠与硝酸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溶解,说明氯化银与硝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2. 配位化合物实验:该实验表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配位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说明氢氧化铜与氢氧化钠形成配位化合物。
3. 沉淀反应实验:该实验表明,氯化钠与硝酸银发生沉淀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过滤后,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银不溶于水。
氧化与还原实验在化学领域中,氧化与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类型。
氧化反应是发生在化学反应中的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数量。
相反,还原反应是指物质接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氧化与还原反应,许多科学家和学生常常进行氧化与还原实验。
氧化与还原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存在,以及观察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的变化。
下面将介绍两个典型的氧化与还原实验。
1. 锌与硫酸实验实验材料:- 锌粉- 硫酸- 试管- 火柴或点火器- 折射试剂棒实验步骤:1. 取一个干燥的试管,并将其固定在试管架上。
2. 将适量的锌粉加入试管中。
3. 慢慢向试管中滴加硫酸,同时用折射试剂棒测试试管中气体的性质。
4. 当试管中产生气泡并且折射试剂棒的颜色发生变化时,停止加入硫酸。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 折射试剂棒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说明气体是酸性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锌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成离子态,而硫酸则接受了这些电子,被还原成硫酸离子。
2. 水和氧气生成实验实验材料:- 电解槽- 水- 电源- 两个导线- 两个电极(一个为钢制电极,一个为铜制电极)- 咸水溶液实验步骤:1. 将电解槽填满水,并加入适量的咸水溶液。
2. 将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然后将它们插入电解槽中。
3. 打开电源,让电流通过电解槽中的水。
4.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在铜制电极上,生成了氧气气泡。
- 在钢制电极上,生成了氢气气泡。
在此实验中,水(H2O)分解成氧气(O2)和氢气(H2),其中氧气是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的,而氢气则是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的。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氧化与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物质的变化。
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理解氧化与还原的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黄文轩学号20160182310085
实验名称: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元素的氧化值增大。
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对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
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E MF=E(氧化剂)--E(还原剂)>0时,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的影响,298.15K时
E=E⊝+0.0592V
Z lg c(氧化型)c(还原型)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元素的氧化值增大。
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对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
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E MF =E(氧化剂)--E(还原剂)>0时,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的影响,298.15K 时
E=E ⊝+0.0592V Z lg c (氧化型)
c (还原型)
溶液的ph 也会影响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介质的酸碱性也会影响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如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Mn2+,MnO2和MnO4(2-).
一种元素(如O)有多种氧化态时,氧化态居中的物质(H2O2)一般既可作为还原剂,又可作为氧化剂。
2.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以饱和甘汞做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原电池,用酸度计可以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当有沉淀和配位化合物生成时会引起电极电动势和电池电动势的改变。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试管,烧杯
试剂:CuSO4(0.1mol/L) KI(0.1mol/L) CCL4 KMnO4(0.01mol/L), H2SO4(2mol/L) NaOH(6mol/L) NaSO3(0.2mol/L) KIO3(0.1mol/L), NaOH(2mol/L) FeCL3(0.1mol/L) KBr(0.1mol/L) SnCL2(0.2mol/L), KSCN(0.1mol/L) H202(3%) ZnSO4(1mol/L) CuSO4(1mol/L)
四.实验步骤
1.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取一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CuSO4溶液,10滴0.1mol/LKI 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10滴CCL4充分振摇,观察CCL4层演的。
CuSO4 加入KI 加入CCL4
2.介质酸碱性地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对产物的影响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0.01mol/LKMnO4溶液。
在第一支中加3滴2mol/LH2SO4溶液,第二支中加6滴蒸馏水,第三支中加6滴6mol/LNaOH溶液,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逐滴滴加0.2mol/LNa2SO3溶液,振摇并观察三支试管中的现象
加KMnO4 加NaSO3
(2)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取一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KI溶液和2----3滴0.1mol/LKIO3溶液,混匀后观察现象,再加入几滴2mol/LH2SO4溶液,观察现象,再逐滴滴加2mol/L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观察现象。
加KI 加KIO3
加H2SO4 加NaOH
3.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取一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KI溶液和2滴0.1mol/LFeCL3溶液,摇匀后,加入6滴CCL4充分振摇,观察CCL4层颜色
加KI 加FeCL3
加CCL4
(2)以0.1mol/LKBr溶液代替0.1mol/LKI溶液进行同样的实验,观察CCL4层颜色。
加KBr 加FeCL3
加CCL4
4.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顺序
取一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FeCL3溶液和4滴0.mol/LKMnO4溶液,摇匀后再逐滴滴加0.2mol/LSnCL2溶液,并不断振摇至KMnO4溶液刚一褪色(SnCL2不能过量),加入1滴0.1mol./LKSCN 溶液,观察现象。
继续滴加0.2mol/LSnCL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加FeCL3 加KMnO4
第一次加SnCL2 加KSCN
第二次加SnCl2
5.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性
可选用试剂:0.01mol/LKMnO4. 0.1mol/LKI 3%H2O2,CCL4
2mol/LH2SO4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H2SO4,然后第一支加KMnO4,第二支加入KI,最后第一支加H2O2,第二支加H2O2和CCL4.
左边开始
五.实验结论
六.思考题
1.何种介质中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最强?不同介质中高锰酸钾的还原性产物分别是什么?
答:强酸:Mn2+
中性:MnO2
强碱:锰酸根MnO4 2-
在酸性中,其氧化性最强.高锰酸钾无还原性
2.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如何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答:用电极电位判断:正极得电子做氧化剂被还原氧化性较强,负极失电子做还原剂被氧化还原性较强
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与进行方向
1.可以通过电势,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可以发生。
2.可以通过电极电势与反应物氧化还原性强弱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