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47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一、概述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功能减弱,使下肢静脉内血液淤滞,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大隐静脉异常扩张。
【临床表现】长时间站立、行走时患肢发肿、沉重、隐痛。
立位体检: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扭曲成团,以小腿为甚。
【特殊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下肢静脉瓣膜造影术和无创性血管检查。
【治疗要点】非手术疗法、硬化剂注射和手术治疗。
二、术前护理1、嘱病人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蹲位,宜卧床休息、间歇抬高患肢略超过心脏水平。
双膝勿交叉过久,胭窝不必垫枕,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2、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3、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塌陷,减轻症状。
弹力袜的压力差应远侧高而近侧低,以利回流。
预防外伤。
4、合并溃疡者加强换药,术前2天每天用肥皂与温水洗净腹股沟与患肢皮肤,预防感染。
5、双下肢静脉禁止输液。
6、训练卧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曲张致血液淤滞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肢皮炎和溃疡有关。
3、潜在并发症:血栓、出血、感染。
(二)护理措施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足背皮肤温度、血运、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术后即用弹性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
术后24h内患肢足背水肿、患肢疼痛,多因弹性绷带包扎过紧所致,应重新包扎。
弹性绷带一般应维持48~72h 拆除。
3、体位术后按麻醉方式安置卧位。
4、活动与休息术后抬高患肢20°~30°。
卧床期间鼓励病人行足背伸屈活动。
24~48h后下床活动。
避免下肢过早负重。
站立不可过久,避免静坐或静立。
5、用药护理慢性溃疡继续抗感染、换药。
6、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护理要注意什么?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而手术治疗是最彻底的治疗手段,虽然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术后恢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完手术后要注意什么呢?很多人以为,下肢静脉曲张只是个美观问题。
事实上,下肢静脉曲张是慢性静脉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包含一系列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发生变化和进展。
最开始患者可能只觉得腿部酸胀不舒服,过段时间就会出现腿部的曲张静脉团,再经过一段时间,小腿的皮肤营养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无法愈合的溃疡。
那到底下肢静脉曲张要注意什么,可以先在这里了解一下。
一、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和外观,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压力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是治疗后复发率最小的方法。
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点式静脉切除术,保留静脉主干的分段结扎术,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液体和泡沫硬化疗法,非热效应腔内闭合,对于我们医院主要做的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不管选择任何一种手术方式,术后的康复和怎么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同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虽然对很多手术方式而言,可以使一些病人做到术后即刻就接近正常的行走活动,但对病人更好的恢复,还是有些要注意的地方。
二、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注意事项关于下地活动,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对大多数做完手术的病人,都可以在6小时下地活动,包括传统的剥脱术,而一些分支结扎术、硬化剂治疗等手术,在完成手术后就即刻可以下地活动。
建议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术后3天,每天要进行多次短时间的行走,即使是做完传统的剥脱手术,一般是每次行走时间在5~20分钟左右,每日尽量多活动几次,3天后行走时间逐步恢复正常;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术后沿着静脉切除的路径会有瘀斑,不要担心,一般会在术后3周左右自行消退;除了会有瘀斑,在沿切除静脉的走行,可能会有血肿,尤其是手术期间口服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这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但绝大多数都不需要担心,跟瘀斑一样,一段时间后血肿会逐步自行吸收消失;避免长时间的站立或坐位,在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建议使用垫枕头等方法抬高做手术的那条腿;不管任何手术方式,避免剧烈活动2周,比如抬重物、体育训练等,2周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静脉曲张的大部分手术病人都可以在术后第2天就恢复正常的工作,但为了让病人更舒服,一般都建议病人在手术3日以后再恢复正常的工作,如果需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抬重物的工作,一般建议休息更长一点的时间,2周后再逐步恢复工作;术后都需要使用弹力袜,每个医生拆除弹力绷带换上弹力袜的时间是有不一样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患肢皮肤炎性瘙痒及溃疡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术后患肢疼痛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
与手术、术后卧床有关。
4.焦虑
与担心手术及术后侧支复发曲张有关。
5.疼痛术前
与疾病病变有关,与手术切口有关。
6.潜在的并发症——出血
与手术有关。
7.知识缺乏
与缺乏疾病及其防护知识有关。
【术前护理】
1.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抬高患肢以缓解
症状。
2.皮肤有损伤、溃疡者应预先处理,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
3.指导病人做足背的弓伸运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为手术做准备。
【术后护理】
1.术后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卧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30°,以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患肢肿胀。
2.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给予患肢被动的足背弓伸运动,患肢可以自由活动后鼓励病人自己运动。
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当发现患肢肿胀、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压痛、霍曼征阳性(快速足背背屈引起腓肠肌疼痛)时,可立即通知医生。
3.预防感染的发生
病人卧床期间及术后行动不便时,护士应经常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4.健康教育
由于确诊的静脉血管壁薄弱,下肢静脉曲张有可能在侧支静脉中复发。
出院后病人应做好自我保健: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避免下肢负重,如久站或久坐等;宜经常散步,改善静脉回流。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和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静脉瓣膜:血液回流中起着单向限制,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一)病因1.先天因素增加静脉瓣膜缺陷和静脉壁薄弱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
2.后天因素:增加下肢静脉瓣膜承受压力和循环血量超负荷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后天因素。
任何増加血柱重力的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而关闭不全。
循环血量经常超过负荷,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可导致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
(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比较少见;左下肢多见,但双下肢可先后发病。
1.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2.后期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
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形成。
下肢静脉曲张早期的主要症状是A.下肢沉重感B.曲张静脉破裂出血C.肢端坏疽D.血栓性静脉炎E.溃疡形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下肢静脉曲张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病人,女性,27岁。
妊娠37周,近日诉左下肢酸胀、疼痛,小腿内侧出现团块状隆起,晨起时消失。
该病人左下肢为A.下肢软组织感染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C.下肢静脉曲张D.深静脉血栓E.妊娠所致的钙缺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妊娠,下肢酸胀、疼痛,小腿内侧出现团块状隆起,晨起时消失提示下肢静脉曲张。
(三)辅助检查1.特殊检查(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2)深静脉通畅试验(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曲氏实验)若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一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在做浅静脉瓣功能试验时,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塌陷的大隐静脉由上而下迅速充盈说明A.交通瓣膜闭锁不全B.大隐静脉瓣膜闭锁不全C.股静脉有阻塞D.股静脉瓣膜闭锁不全E.深静脉阻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平卧,抬高下肢排空静脉,大腿根部所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病人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塌陷的大隐静脉由上而下迅速充盈说明大隐静脉瓣膜闭锁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