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必背古诗填空
- 格式:pdf
- 大小:176.01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课文朗读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小学语文课内必背古诗词汇总(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咏鹅江南唐·骆宾王汉乐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悯农古朗月行唐·李绅唐·李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风李峤〔唐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日积月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年级下册】【古诗】春晓赠汪伦孟浩然〔唐代〕唐·李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寻隐者不遇李白〔唐代〕作者:贾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小池白居易〔唐代〕作者:杨万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画鸡唐寅〔明代〕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日积月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读万里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小儿垂钓作者:王安石作者:胡令能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形近字组词。
岳()遗()楼()凉()摩()兵()遣()搂()掠()磨()3.写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2)山风梳理着他那蓬乱的头发。
()(3)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4.积累名句。
(1)博学之,__________,慎思之。
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
《暮江吟》二、连线题5.请把相对应的诗句及题目连接起来。
露重飞难进乾坤日夜浮《迎燕》翅湿活微雨落日满秋山《咏蝉》谈笑有鸿儒风多响易沉《陋室铭》荒城临古渡往来无白丁《归嵩山作》吴楚东南拆泥香带落花《登岳阳楼》三、语言表达6.口语交际。
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知心朋友,想向他真诚道歉,最得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7.《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单选)。
五年级课内必背古诗词部编版
五年级课内必背的古诗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部编版五年级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
1.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 《悯农》(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著名诗人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自然景观、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从而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2023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必背知识点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1.字谜大擂台。
(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次活动我们从猜字谜开始。
你们在课外搜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编写了一些字谜。
现在,我们就举行一场谜擂台比赛,看谁能夺得这次擂台赛的冠军。
(板书:字谜擂台赛)(2)出示字谜。
①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④右边有,左边无。
后面有,前面无。
哥哥有,弟弟无。
周家有,李家无。
()⑤一人站在大树旁。
()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
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
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
”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
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
”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
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3)全班抢答,说出自己猜字的理由,交流并积累猜字谜的方法。
(4)拓展交流。
①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搜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②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5)门内添“活”字。
①自由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并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汉字的什么特点。
②指名发言,教师小结: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
③交流自己积累的类似的汉字。
④教师拓展。
(出示多媒体)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盒酥,他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
杨修见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这盒酥吃完了。
曹操问杨修为何这样做,杨修答:“盒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呢?”2.谐音大舞台。
(1)谈话过渡:我们刚刚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擂台赛,大家通过猜字谜不仅积累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板书:谐音大舞台)①出示歇后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积累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
杂兴是对不同景物抒发_______的即兴诗。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首诗是第31首,写农家夏日_______,是一幅_______图。
这首诗描述了_______的劳动生活,从侧面反映了_______。
语言平淡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2.《祖父的园子》是我国著名女作家______的作品,原名_______。
本文选自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_______。
课文以第_______人称讲述了_______和_______在园子里的生活。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_______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_______之月,借_______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_______。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
3.岳飞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发愤努力,不要等到老了才醒悟。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
5.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本学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很多故事,除了语文书上的故事,你还读过民间故事,如:__________,当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积累、背诵的内容填空。
1.夏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月夜固然美,______________的暗夜,也有____________的萤火虫____________。
2.山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给下⾯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打上“√”。
万仞.⼭(rěn rèn)羌.笛(jiānɡ qiānɡ)襄.阳(xiānɡ rǎnɡ)蓟.北(yú jì)满⾐裳.(shɑnɡ chánɡ)涕.泪(tì dì)⼆、拼⼀拼,写⼀写。
mó()天五yuè() yí()留三、给下⾯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遗民..泪尽胡尘⾥。
()A.在⾦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
B.在辽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知道。
B.快要天亮。
3.却看妻⼦..愁何在。
()A.男⼦的正式配偶。
B.妻⼦和⼉⼥。
4.五千仞岳上摩天..。
()A.摩天轮。
B.碰到天。
四、读下⾯的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经百战,虽然⾝上的________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_______________。
(2)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候________,“百战”⽽⾄“穿⾦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们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
2.⽩⽇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放歌”和“纵酒”这两种⾏为写出了诗⼈的“狂态”,表现了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青春作伴好还乡”⼀句运⽤__________的修辞⼿法,写出了诗⼈在喜庆之余急于还乡的⼼情。
五、判断下⾯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9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1. “桂子飘香,宫后会之”中的“桂子”是______。
A. 花B. 树C. 果实D. 根答案:A2. 诗人感到什么情绪?A. 悲伤B. 愉快C. 思念D. 愤怒答案:C3. 诗句“只应守寂寞,如坐等滄茫”中的“滄茫”的意思是______。
A. 清澈B. 蓝色的C. 遥远的D. 幽深的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草莽纪程》中的主要内容。
答案:《草莽纪程》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讲述了诗人在意气风发的年轻时期在九州独往南岳时的心情和遭遇。
他怀揣抱负,独行山野,欣赏自然美景,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2. “惟将终夜加金剪,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两句诗表达的意境是什么?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守夜剪修云雾,期待月亮的美好景象。
在“金剪”指月光的刺眼,运用“云开见月明”暗示经过努力,光明即将到来,寓意明天就是美好的。
三、解答题1.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的“玲珑骰子”和“安红豆”分别是指什么?答案:“玲珑骰子”比喻连珠儿童玩具,象征初生婴儿。
“红豆”指心,比喻相思。
这两者都代表着父母的深情厚爱。
2. 请简要概括“梅花”一诗的主题。
答案:“梅花”一诗主题在于通过描写梅花,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崇尚坚强品质和乐观态度的思想情感。
通过梅花的形象,弘扬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9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古诗填空。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 按课文《绿色的金鱼》填空。
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
老师看了看说:“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我听了笑着说:“我喜欢绿色的金鱼,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
”老师看看我,点点头,满意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1)我画了一条______色的金鱼。
(2)老师“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的意思是()。
4. 课外阅读理解题。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
纷纷:______借问:______(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5. 选字补充诗句。
A.红B.黄C.绿D、白E、碧F、翠(1)春草明年______,王孙归不归。
(2)孤帆远影______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银盘里一青螺。
(4)江碧鸟逾______,山青花欲燃。
(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______丝几万条。
(6)儿童急走追___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 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一、古诗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古诗课文背诵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推荐必背的古诗课文更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背诵古诗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日积月累,背诵古诗课文能够让学生积累诗歌元素,提升语文素养,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古诗课文的选择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推荐的古诗课文涵盖了古代文人的经典之作,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这些诗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三、背诵古诗课文的方法背诵古诗课文不仅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还可以通过分段背诵、朗读对照、理解注释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加深对古诗课文的理解,领会其中的诗意和情感,培养对语言文学的感知和体会。
此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加强对古诗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日积月累,收获满满日积月累,背诵古诗课文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学修养。
在背诵古诗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之美,领略诗歌之趣,激发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同时,古诗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也会在背诵的过程中悄然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五、结语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背诵古诗课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日积月累的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促进其心灵成长。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份传统文化的遗产,用心领会每一首古诗课文的内涵,日积月累,收获满满。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的相关内容,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课文,相信学生们会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导语】《古诗三⾸》写了⼉童⾃在快乐的⽣活状态,天真活泼的⼉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古诗三⾸》课⽂原⽂ 四时⽥园杂兴(其三⼗⼀) [宋]范成⼤ 昼出耘⽥夜绩⿇, 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
注释 _________ ①[耘⽥]在⽥间锄草。
②[绩⿇]把⿇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弄冰 [宋]杨万⾥ 稚⼦⾦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幼⼩的孩⼦。
②[⾦盐脱晓冰]早晨从⾦属盆⾥把冰取出来。
③[钮]⼀种⾦属打击乐器。
④[磐}⼀种⽤⽟或⽯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种天然⽟⽯,也叫⽔⽟,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满陂, ⼭衔落⽇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背, 短笛⽆腔信⼝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随⼝。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昼:昼夜 ⽩昼 极昼 昼夜不息 耘:耘⽥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树 蚕桑 桑叶 沧桑 沧海桑⽥ 晓:拂晓 破晓 报晓 知晓 揭晓 多⾳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 尽(尽头) 耘(耕耘) 耕(耕地) 晓(报晓) 浇(浇⽔) 问题归纳: 1、三⾸诗中的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诗中的孩⼦勤劳、天真;第⼆⾸诗中的孩⼦天真可爱,⾃得其乐;第三⾸诗中的⼉童悠闲⾃在、⽆忧⽆虑。
2、这三⾸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童⾃在快乐的⽣活状态,天真活泼的⼉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园杂兴》(其三⼗⼀)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引出⼉童学种⽠的可爱场景。
课内必背古诗+译文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 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 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日积月累(16页)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日积月累(38页)[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古诗三首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日积月累(68页)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 ù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 ú能应也。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日积月累(92页)◎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日积月累(106页)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huì。
孔君平诣y 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课内、课外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20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给诗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6分)(1)绩麻()A. 种麻B. 收麻C. 把麻搓成线(2)供()A. 提供B. 从事C. 讲述(3)傍()A. 旁边B. 靠近C. 依靠2.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两句表现了儿童______________的特点,整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6分)3.诗中对儿童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下列选项中同样描写儿童的一项是()(3分)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想一想该诗描写的内容,然后发挥想象,试着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35分)(一) 祖父的园子(节选)(19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元:_______ 九州:_______[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爱国诗人_______,这首诗是他在临终前写给_______的,交代的事情是__________,表达作者________的感情。
[4]写出两句爱国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古诗《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①。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铮: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璨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2]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茅檐低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儿正织鸡笼;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3]想一想下面的词语在今天怎样表达。
中儿:________________ 无赖: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下阕刻画了三个儿子的形象: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部编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舟②泊③烟渚④,日暮客⑤愁⑥新。
野⑦旷⑧天低树⑨,江清月近人⑩。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③泊:停船靠岸。
④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⑤客:指作者自己。
⑥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⑦野:原野。
⑧旷:空阔远大。
⑨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⑩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对第一句诗“移舟泊烟渚”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中,“移舟”是划动小船的意思,“泊”字点出题目中的“宿”字。
所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到点题的作用。
B.“烟渚”二字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环境,渲染了全诗的气氛。
C.作者羁旅夜泊,体现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准备。
[3]阅读全诗,再按要求作答。
(1)写出诗中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属于__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题所填的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
请你写出两句含有“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我想把小手___在桃树枝上。
___着一串花苞,___着万缕,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___在柳树根上。
___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___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