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褚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5
《褚炫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也。
祖秀之,宋太常。
父法显,鄱阳太守。
兄炤,字彦宣,少秉高节,一目眇,官至国子博士,不拜。
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
从兄渊谓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
”宋义阳王昶为太常,板炫补五官,累迁太子舍人,正员郎。
从宋明帝射雉,至日中,无所得。
帝甚猜羞,召问侍臣曰:“吾旦来如皋,遂空行,可笑。
”座者莫答。
炫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警。
但得神驾游豫,群情便为载欢。
”帝意解,乃于雉场置酒。
迁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升明初,炫以清尚,与刘俣、谢朏、江斅入殿侍文义,号为“四友”。
迁黄门郎,太祖骠骑长史,迁侍中,复为长史。
齐台建,复为侍中,领步兵校尉。
以家贫,建元初,出补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还,复为侍中,领步兵。
凡三为侍中。
出为竟陵王征北长史,加辅国将军,寻徙为冠军长史、江夏内史,将军如故。
永明元年,为吏部尚书。
炫居身清立,非吊问不杂交游,论者以为美。
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
出行,左右捧黄纸帽箱,风吹纸剥殆尽。
罢江夏还,得钱十七万,于石头并分与亲族,病无以市药。
表自陈解,改授散骑常侍,领安成王师。
国学建,以本官领博士,未拜,卒,无以殡敛。
时年四十一。
赠太常,谥曰贞子。
(选自《南齐书·禇炫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B.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C.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D.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常,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奂字休文,数岁而孤,为叔父所养,好学善属文。
沛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
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仕梁时左户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竞得明白。
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
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黄门侍郎。
齐遣东方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乃除奂建康令。
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
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
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
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
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乃饷以衣毡一具。
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
”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宣帝嘉之,赐米五百斛,并累降敕书,殷勤劳问。
太建八年,加侍中。
时有事北边,克复淮、泗,封赏叙用,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
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揩绅莫不悦服。
性耿介,绝诸请托。
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始兴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讽有司,固求台铉。
奂曰:“衮章本以德举,未必皇枝。
”因抗言于宣帝。
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
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
(节选自《陈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B.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 /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C.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 /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D.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候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
《梁史·褚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梁史·褚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梁史·褚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梁史·褚翔传》原文及翻译梁史原文: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
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
祖蓁,太常穆子。
父向,字景政。
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既长,淹雅有器量。
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
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
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 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
丁父忧。
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
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
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
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
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
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
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 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
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
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
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
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
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
诏赠本官。
翔少有孝性。
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
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
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注】 弘治:即杜弘治,古代美男; 小选:吏部郎的别称译文: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
他的曾祖父褚渊,齐时任太宰,赠谧文简公,辅佐齐室。
《陈书·褚玠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陈书·褚玠传》阅读答案及翻译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
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
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
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
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①。
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时人以为信然。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
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
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
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
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虎,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虎毙。
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自梁末丧乱,朝章废弛,司宪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张,大为条例,纲维略举,而编次未讫,故不列于后焉。
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
至德二年,追赠秘书监。
所制章奏杂文二百馀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时。
(选自《陈书·褚玠传》,有删节)①局蹐:形容谨慎恐惧的样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能属文属:写作 B.竟坐免官坐:因此C.时人以为信然信:相信 D.而编次未讫讫:完毕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非独蜀之人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信后因义达谮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由是见重于时当其欣于所遇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褚玠政治管理才能的一组是①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
《毛玠传》阅读附答案毛玠传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
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荒逃亡,公众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斯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禁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太祖叹曰:“用人如斯,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身诣玠,属所亲眷。
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大军还邺,议所并省。
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
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
”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
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养孤兄子甚笃,犒赏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迁右军师。
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
时太子不决,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
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崔琰既死,玠内不悦。
后有白玠者:“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
”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
”太祖闻之大怒,收玠付狱。
大理钟繇诘玠曰:“玠讥谤之言,流于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
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
”玠曰:“昔王叔、陈生争正王廷,宣子平理。
命举其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年龄嘉焉,是以书之。
说臣此言,必有征要①。
谨以状对。
”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
玠遂免,黜,卒于家。
《陈书·褚玠传》阅读答案及翻译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
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
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
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
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①。
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时人以为信然。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
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
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
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
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虎,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虎毙。
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自梁末丧乱,朝章废弛,司宪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张,大为条例,纲维略举,而编次未讫,故不列于后焉。
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
至德二年,追赠秘书监。
所制章奏杂文二百馀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时。
(选自《陈书·褚玠传》,有删节)①局蹐:形容慎重恐惧的样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能属文属:写作B.竟坐免官坐:因此C.时人以为信然信:相信D.而编次未讫讫:完毕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非独蜀之人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信后因义达谮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由是见重于时当其欣于所遇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褚玠政治管理才能的一组是①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
《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
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
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
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①。
清虚学尚,种有其风。
”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
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
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
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
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
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
高祖受禅,为太府卿。
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
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
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
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
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
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
”其为时所推重如此。
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
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
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答案】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褚彦回传|南史·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褚彦回传|南史·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褚彦回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
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
”褚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
”褚彦回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
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褚彦回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参考译文】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
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在房前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挑着担子站着。
.练习行走。
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
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
13报任安书(节选)1通假字或重于太.山 太,通“泰”。
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
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箠,通“棰”,杖。
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碰撞。
及以.至是 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邪,通“耶”。
2词类活用倡优畜之。
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名词→状语 流俗之所轻也。
轻:轻视。
曷足贵乎!贵:尊重。
⎭⎬⎫曷足贵矣!贵:尊重。
视。
流俗之所轻也,轻:轻形容词→动词3特殊句式⎭⎬⎫。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西伯,伯也。
判断句⎪⎪⎪⎪⎪⎭⎪⎪⎪⎪⎪⎬⎫介词,表被动),适足取辱耳。
(于:信不。
(谤议:被谤议)议谤下流多(用:被重用)用终不可逐:被放逐),乃赋《离騒》。
(放逐放屈原焉。
(称:被称诵)称唯倜傥非常之人)于羑里。
(拘:被拘禁拘西伯,伯也,。
被动句 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或于太山重,或于鸿毛轻)介词结构后置1诉说自己身世的卑贱,有何意义?提示 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腐刑,而是伏法受诛,也只被认为是罪有应得,倾吐了其心中的痛苦。
2列举古代圣贤发奋著述有何用意?提示 是司马迁身处逆境之中,对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与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他对生命价值的界定。
他从这些人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找到了矢志进取的道路。
也坚定了他受极刑而无愠色,顽强活下去,完成《史记》的信心。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史记》这部书?提示 介绍了《史记》的著述过程——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劣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通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察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年代区间——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体例类别、内容篇数凡计一百三十篇及著述目的——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文言文阅读:《陈书•孔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10~14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
少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布叹服,乃执奂手日:“昔伯喈①坟素②悉与仲宣③,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
”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州举者才,射策高第。
京城陷,朝上并被拘紫,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桂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时侯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寻遭芈世,哀毁过礼。
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之丧,唯奂在寇乱中守持法度,以孝闻。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先下序书,引奂为左西曹掾。
梁元帝于荆州即位,征奂及沈炯并令西上,僧辩累表请留之。
帝手敕报僧辩日:“孔、沈二土,今且借公。
”其为朝廷所重如此。
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
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
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日:“神君二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日:“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劳卿厚意,幸勿为烦。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后主时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令管记陆瑜言之于奂。
奂谓瑜日:“江有潘、陆之华,而无园、绮之实,辅弼储宫,窃有所难。
”瑜具以白后主,后主深以为恨,乃自言于高宗。
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日:“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赠散骑常侍,本官如故。
(节选自《陈书•孔奂传》)【注】①蔡伯喈: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②坟素,泛指古代典籍。
③仲宣: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
1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侯景军土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B.时侯景军土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C.时侯景军土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D.时侯景军土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I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深相叹服”与“寻以相付”两句中的“相”都表示两者当中偏指一方,二者含义相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
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
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
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
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
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
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
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
后为薛举黄门侍郎。
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
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
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
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
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
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
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
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
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B.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C.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D.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
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
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
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
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
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
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
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
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
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
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
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
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
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
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新唐书禇亮传》习题及答案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
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
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
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
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
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
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
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
后为薛举黄门侍郎。
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
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
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
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
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
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
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
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
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B.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C.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D.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文言传记《余玠》阅读答案及翻译余玠王介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王介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王介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王介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王介将谢之,乃为设宴,王介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王进兄弟饮食而已。
王介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王介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王介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王介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王介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王介大喜曰:“王介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王介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王介,即余王介,南宋淳礻右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抹掉。
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
《陈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陈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淳于量,字思明。
其先济北人也,世居京师。
父文成,仕梁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
量少善自居处,伟姿容,有干略,便弓马。
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
起家湘东王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
累迁府佐、直兵者十余载,兵甲士卒,盛于府中。
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
量至,与僧辩并力,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
以功封广晋县男,邑三百户,授涪陵太守。
侯景之乱,元帝凡遣五军入援京邑,量预其一。
台城陷,量还荆州。
侯景西上攻巴州,元帝使都督王僧辩入据巴陵。
量与僧辩并力拒景,大败景军,擒其将任约。
进攻郢州,获宋子仙。
仍随僧辩克平侯景。
承圣元年,以功授左卫将军,封谢沐县侯,邑五百户。
寻出为持节、都督桂、定、东、西宁等四州诸军事。
荆州陷,量保据桂州。
王琳拥割湘、郢,累遣召量,量外虽与琳往来,而别遣使从间道归于陈高祖。
高祖受禅,授平西大将军。
王琳平后,频请入朝,天嘉五年,征为中抚大将军。
量所部将帅,多恋本土,并欲逃入山谷,不愿入朝。
世祖使湘州刺史华皎征衡州界黄洞,且以兵迎量。
天康元年,至都,以在道淹留,为有司所奏。
华皎构逆,以量为西讨大都督,总率大舰,自郢州樊浦拒之。
皎平,并降周将长胡公拓跋定等。
以功授侍中、中军大将军,增邑一千户。
三年,坐就江阴王萧季卿买梁陵中树,季卿坐免,量免侍中。
吴明彻之西伐也,量赞成其事,遣第六子岑率所领从军。
淮南克定,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户。
十年,吴明彻陷没,加量都督水陆诸军事。
十四年四月薨,时年七十二。
赠司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五,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事:事情。
B.元帝凡遣五军入援京邑凡:总共。
C.荆州陷,量保据桂州据:据守。
D.坐就江阴王萧季卿买梁陵中树坐:因……而获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兵甲士卒,盛于府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以功封广晋县男挟飞仙以遨游C.量与僧辩并力拒景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吴明彻之西伐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体现淳于量有军功的一组是()①累迁府佐、直兵者十余载②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③大败景军,擒其将任约④进攻郢州,获宋子仙⑤皎平,并降周将长胡公拓跋定等⑥遣第六子岑率所领从军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淳于量出身将门家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
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
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
”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
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
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
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籓,朝野咸叹服之。
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
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
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及石季龙死,裒上表请伐之,即日戒严,直指泗口。
裒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其欢心。
先遣督护徐龛伐沛,获伪相支重,郡中二千余人归降。
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龛领锐卒三千迎之。
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龛执节不挠,为贼所害。
裒以《春秋》责帅,授任失所,威略亏损,上疏自贬,以征北将军行事,求留镇广陵。
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
会裒已旋,威势不接,莫能自拔,皆为慕容皝及苻健之众所掠,死亡咸尽。
裒以远图不就,忧慨发病。
及至京口,闻哭声甚众,裒问:“何哭之多?”左右曰:“代陂之役也。
”裒益惭恨。
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
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节选自《晋书·卷九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B.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C.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D. 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
《陈书|褚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陈书|褚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褚玠字温理,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
陈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迁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
陈宣宗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玠,帝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山阴令。
县人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锁次的等,具状启台,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人八百余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宣帝所宠,县人陈信家富,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或以玠非百里才,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
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时人以为信然。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后累迁御史中丞。
玠刚毅有胆决,善骑射。
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卒于官,皇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
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世。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有令誉令:美好B、乃除山阴令除:免除官职C、竟坐免官坐:因……获罪D、不堪自致致:奉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乃除山阴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皇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申之以孝悌之义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褚玠“刚毅有胆决”的一组是()①玠锁次的等,具状启台②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
③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④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⑤除残去暴,奸吏局蹐。
《陈书|褚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陈书|褚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褚玠字温理,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
陈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迁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
陈宣宗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玠,帝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山阴令。
县人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锁次的等,具状启台,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人八百余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宣帝所宠,县人陈信家富,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或以玠非百里才,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
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时人以为信然。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后累迁御史中丞。
玠刚毅有胆决,善骑射。
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卒于官,皇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
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世。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有令誉令:美好
B、乃除山阴令除:免除官职
C、竟坐免官坐:因……获罪
D、不堪自致致:奉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乃除山阴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皇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申之以孝悌之义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褚玠“刚毅有胆决”的一组是()
①玠锁次的等,具状启台
②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
③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
④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
⑤除残去暴,奸吏局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褚玠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声誉。
成人后能广泛地学习,文章写得典雅充实,不崇尚过分的华丽。
后升任中书侍郎。
B.由于山阴有很多依仗财势的不法之徒,他们贿赂勾结官吏做不法之事,蔡景历向陈宣宗推荐褚玠任山阴县令。
C.褚玠在山阴惩治了有财势的不法之民,依法征兵役、劳役,并严惩了与皇帝宠臣曹义达有密切关系的富民,使曹义达被免官。
D.褚玠为官极清廉。
因遭到非议,他如实申述自己能按标准办理政事而不谋取私利。
后为御史中丞,受到人们称赞。
5.将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前后令皆以赃污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时人以为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A3.B4.C
5.①前辈大多凭才能和度量赞许他。
②前后县令都因受赃贪污免官。
③您在文士之内,试着想一想那个合适的人。
④当时的人们认为他的话确实很对。
【参考译文】
褚玠字温理,九岁成了孤儿,被叔父骠骑从事中郎褚随养育。
他很早就有很好的声誉,前辈大多凭才能和度量赞许他。
等到他长大成人,风度仪表很好,善于应口对答,他广泛地学习能够写作文章,他的文章文辞、意思典雅充实,不崇尚过分的华丽。
陈朝天嘉年间,他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齐国,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
太建年间,山阴县有很多仗势不法之徒,前后县令都因受赃贪污免官。
陈宣宗对中书舍人蔡景历说:“会稽山阴是个大县邑,很久没有好县官,您在文士之内,试着想一想那个合适的人。
”蔡景历推荐褚玠,皇帝说:“很好,您的话和我的意思一样。
”于是任命褚玠为山阴县令。
山阴县的张次的、王休达等与几个狡猾的官吏贿赂勾结做不法之事,能担负赋税劳役的成年男子,大户大多隐瞒不报。
褚玠给张次的等人上了枷锁,具齐文状奏告朝廷官署,宣帝亲手下令慰劳褚玠,并派使臣帮助褚玠查寻,查出有应服兵役、劳役之人的八百多户。
当时舍人曹义达被宣帝宠幸,山阴县的人陈信家中富有,谄媚侍奉曹义达,陈信的父亲陈显文仗恃曹义达的势力任意妄为欺压百姓。
褚玠于是派人捉住陈显文,打了他一百鞭子,于是官吏们吓得大腿发抖。
陈信后来凭借曹义达诬陷褚玠,褚玠终于因犯罪免官。
褚玠在官任一年多,仅依靠俸禄生活,离开官任的时候,不能够自己得到生活用品,于是留在县境内种蔬菜来依靠自己力量维持生活。
有的人认为褚玠不是治理一县的人才,褚玠说:“我为朝廷运送征收聚合钱粮,没在各个城市的后面,除去伤害欺压百姓的人,邪恶的官吏畏缩恐惧。
如果说我不能使自已生活在富裕境地,那么就像指教我那样(确实不是治理一县的人才),认为我不通晓管理政事,我不能服从。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的话确实很对。
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回来的行装,亲手写信赐给褚玠二百斛粟米,于是他回到都城。
后来他多次升官为御史中丞。
褚玠性情刚毅做事勇敢果断,善于骑马射箭。
等到他做御史中丞,很有正直的标准的称颂。
他死在官任,皇太子亲自写了志铭文章,来表达思念旧臣之意。
褚玠所写的章奏等各类文章二百多篇,全都切合事理,因此这些文章被世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