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器
- 格式:ppt
- 大小:8.66 MB
- 文档页数:5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是一种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数学,财务,科学,工程等数据的运算。
最早出现的计算器是在1700年的拉丁美洲,由一些小型机械构成。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计算器也随之一起发展,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计算工具,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字计算,而不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实现这一点。
计算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可以由一个有限的数量的基本电路组件组成,而实际上,所有的计算器都是由这些基本电路组件组成的。
计算器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计算器,其用途也极为广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计算器都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完成一定的数学工作。
在当今社会,计算器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除了传统的计算功能外,它还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例如科学计算,统计分析等,甚至可以完成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数学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计算器的作用无穷无尽。
此外,计算器也可以用于一些娱乐活动,譬如通过打字,打乐队,字谜小游戏等来增加乐趣。
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3.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4. 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我们遇到大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3. 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屏、输入数字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其操作方法。
三、基本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四、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等。
2. 教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深入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器的教学内容,如引入计算器的高级功能、编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一年级数学《认识计算器》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是对一年级数学课程中使用计算器进行《认识计算器》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计算器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2. 促进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课前准备:带上足够数量的计算器,并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做简单介绍。
2. 教学过程:- 第一步: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 第二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实践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 第三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器竞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 第四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收获。
教学反思和总结通过这次《认识计算器》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
- 问题:1. 有些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还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讲解。
2. 在计算器竞赛环节,有些学生过于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准确性,需要提醒他们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
- 亮点:1.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关于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示范和练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技能。
2. 引入更多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能力。
3. 重点强调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计算器竞赛中注重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认识计算器》这一课程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计算能力。
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培养学生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5、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具:计算器、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投影。
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57+26= 82-49= 12×27= 351÷13=36+47= 41-18= 26×28= 544÷16=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1、你有办法使计算又快又准吗?(出示计算器)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2、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3、举列总结使用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点。
1.经过使用,你对计算器有哪些新认识?总结板书:快速准确方便2、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7825-2138= 226×39=8312÷8=3.分组赛一赛:同桌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按键计算,看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1952-764 829431÷9 75399+392241同桌角色互换,比一比哪一大组的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准:146-89 2759×8 37291+84731-73826四、介绍发展史我们认识了计算器,也体会到了他的一些优点。
你知道计算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出示发展史资料)我国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后来又发明了算盘,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由于它简单易学,运算方便,不仅通行中国,而且远传于东亚及欧洲各国。
一、教案基本信息认识计算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2. 数学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粉笔学具:计算器、练习题教学环境:教室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计算器吗?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呢?”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操作计算器,了解其基本功能。
3.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开机/关机键等。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教师讲解计算器的进阶功能,如科学计算器、货币换算、单位转换等。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对需要提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练习。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掌握基本数学运算。
2. 学生能了解计算器的进阶功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学生对计算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和发现新的功能。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基本数学运算和进阶功能的操作。
2. 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开机/关机键等的基本操作。
认识计算器
问题导入你了解计算器吗?你会使用计算器吗?(教材25页)
过程讲解
l.了解计算器的产生及优点
计算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工具。
它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迅速、准确,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2.说说计算器
(l)实物展示。
(2)常用键的功能。
①开关及清除屏键。
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
②清除键。
仅消去当前输入的数据,在计算过程中,不影响前面的数据及运算。
一般用于修改输错的数据。
③关机键。
用于关闭计算器的电源。
④数字键。
每按一下数字键,显示屏右端就会出现这个键上标注的数字,同时把前面输入的数字向左移动一位。
⑤运算符号键和等号键。
这些键可以分别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
得出计算结果。
例如:16÷4=,按键:,显示屏上就会出现得数4。
3.常见计算器的类型
(1)算术型计算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的四则运算,但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称简单计算器。
(2)科学型计算器——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统计等方面的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称函数计算器。
(3)程序计算器——可以编程序,把较复杂的运算步骤储存起来,进行多次重复的运算。
归纳总结
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是正确进行计算的前提。
四年级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
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
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
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