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9.08 KB
- 文档页数:16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1 -目录一、课程概述 (3)1.课程性质 (3)2.设计思路 (3)3.课程主要内容 (4)二、课程培养目标 (7)1.知识目标 (7)2.能力目标 (7)3.素质目标 (7)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7)1.前后课程 (8)2.前导课程说明 (8)3.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8)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8)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1)1.教材选取的原则 (11)2.推荐教材 (11)3.参考教学资料 (11)六、教师要求 (11)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2)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2)- 2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制学历及教育类别:四年全日制适用专业:会计专业建议学时数:48学时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
本课程的应用性和规范性较强,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所必备的会计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知识,掌握《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基本内容,掌握支付结算办法和税收法律制度及财政法律制度中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能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遵守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同时为学生学习其它会计专业课程做准备,为学生顺利经过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今后从事会计或财务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依据3本课程总体设计理念是,以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依据,构建以增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线,建成具有课程特色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共设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五个工作任务,本课程教学学时数计划为48课时。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描述(一)课程性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者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
学好这门课,对于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对于会计工作者和潜在会计人员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特别重要的。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国家财政部和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中职学生重点讲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和技术,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准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实用的操作规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会计工作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辨认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能力(包括会计记录的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确定应予记录的各经济项目金额的能力(计量形式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凭证和账簿上记录经济业务的能力;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的能力。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为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灌输财政、税务和经济法律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如果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能用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懂法、懂道德,并能用法、道德这些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必将大大降低犯罪率,使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数据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决策性。
本课程知识点还有支付结算、税收的计算、缴纳、税务登记、检查、纳税申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具体操作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培养具体操作的能力,我认为让教师和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是相当重要的。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双证课程。
本课程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是针对会计岗位能力分析而设计的,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在以能力教学为主的原则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掌握财经法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三、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和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会计行为规范,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或其他经济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五、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以平时、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10%)、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练习(10%),课外阅读(10%)和期末考试成绩(50%)组成,学生综合考核成绩60分以上,才算达到学习目的。
六、课程资源1、《(2015)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编写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10.12、《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二版)》王建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7.1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刘玲、吴蕾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4.1.14、《21世纪高等学校经管类会计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新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廖文泉,王莲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3.15、《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统编教材)杨良,史晓娟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4.7.16、《会计学特色专业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刘总理,崔洁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4.12.1编制人:赵洁审核人:编写时间:2015.8。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会计、会电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时:108 学时一、课程设置概述(一)课程性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
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主线,详细介绍了会计法规的具体内容;会计职业道德详细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会计职业道德范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与他律等内容。
本课程以掌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在熟悉财经法规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运用相关法律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判断,达到国家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
1、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知法、学法、懂法,教会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二)理论教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根据课程特点课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需要出发”的会计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定位为:该课程为会计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考试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
体现知识把握、理论认知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相益结合的教学要求。
课时分配表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并说明会计法主要规定;2.描述并说明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3.描述并说明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4.描述并说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1.能明辨违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与责任后果;2.能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3.能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4.能明辨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三)职业素质目标1.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具备正学的学习方法。
2.严守秘密,明辨是非。
3.严守规则,不做假账。
4.养成凭事实说话,养成认真工作作风。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学时数:88学时_________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事务 _________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法律和财政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课程通过介绍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员职业道德素养和培养学员树立法治观念,为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做好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法律和财政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2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4学时)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4学时)第三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4学时)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4学时)第五节法律责任(4学时)(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律、法规、规定之间的关系;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主要规则;掌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主要规定;识别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法规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及其会计内部监督。
难点:会计核算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方法。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1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3学时)第二节银行结算账户(3学时)第三节票据结算方式(3学时)第四节银行卡(3学时)第五节其他结算方式(3学时)第六节网上支付(3学时)(二)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悉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掌握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和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标准一、课程简述(一)课程定位《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中等职业财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培养对象是会计职业的初学者。
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围绕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两大领域,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了解会计法、支付结算法、税法、财经法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持续不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达到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
本课程所培养的法律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会计职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所培养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也为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了长远的引导与规划。
本课程在专业教学阶段,也着重注意提高学生通过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应试能力,为会计专业学生较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二)指导思想《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中职学校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设计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会计从业资格中涉及到的会计核算监督的办法及一些行业规定、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
为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体思路1.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以死记硬背为主,学习效果差等。
因此,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有较大的改革和突破。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财经法律法规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从业资格考试相结合;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的教学方式。
2.在会计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在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现金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方式等内容与出纳工作实务相结合;在税收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主要税种的实体法律与初级会计核算教学相联系;通过这些跨课程的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教案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学校三年制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是帮助学生参加全国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开设的课程。
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理论教学时数为48学时,实训课时为24学时。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知识能力重要课程。
2、课程定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介绍会计从业资格必需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会计从业资格中涉及的会计核算监督办法、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途径。
为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会计职业道德和修养的内容和途径。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明辨会计岗位人员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相应的法律责任后果;
2)熟悉支付结算的主要方式及使用范围,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3)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后果;
4)明辨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参考学时:72学时。
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代码: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先修课:无后续课: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等开课学院或教研室:财经学院执笔:邹林惠审核:陈桦清日期:2016年9月审定:李雅玲日期:2016年9月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学生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必修课。
是为帮助学生参加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而开设的课程。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重要理论教学环节。
三、课程教育教学目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学院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使学生具备利用会计法规的理论知识,较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的需要。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按照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一)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二)能力目标(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三)素质目标(1)严守秘密,明辨是非;(2)严守准则,不做假账;(3)严格遵守纪律,不抄袭作业;(4)养成凭事实说话,小心谨慎的工作作风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部分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14学时)教学内容:1.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2.会计工作管理体制;3.会计核算;4.会计监督;5.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6.法律责任教学要求:1.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2.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规定;3.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4.掌握会计监督体系的构成;5.掌握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规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2.了解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3.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4.会计工作的内部、政府以及社会监督;5.会计从业资格、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6.法律责任教学难点: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实验或习题要求: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现实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部分支付结算法律制度(20学时)教学内容:1.支付结算概述2.银行结算账户3.票据结算4.非票据结算5.结算纪律与责任教学要求:1.掌握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要求2.了解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3.掌握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使用范围和开户要求4.掌握银行汇票、支票的概念、使用范围、记载事项和提示付款期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支付结算的概念、特征2.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3.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4.支票的概念、种类、出票和付款;商业汇票的概念、种类、出票与承兑等;信用卡的概念和种类、申请与销户等;汇兑的概念、种类、程序;教学难点:1.各种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2.商业汇票的结算实验或习题要求: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现实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三部分:税收法律制度(20学时)教学内容:1.税收概述2.主要税种3.税收征管教学要求:1.掌握税收概述与分类2.了解税法及构成要素3.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4.了解税务登记的程序5.了解发票的开具与管理6.了解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代理、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税收概述与分类2.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税务登记的程序教学难点:主要税种的计算问题实验或习题要求:掌握税额核定征收的计算方法。
第四部分财政法律制度(4学时)教学内容:1.预算法律制度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国家预算的概念、作用、政府采购的概念、原则、功能;掌握预算组织程序,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2.政府采购的概念、原则、功能、执行模式、方式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教学难点:预算管理的职权实验或习题要求:无第五部分会计职业道德(6学时)教学内容:1.会计职业道德概述2.会计职业道德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与会计法律的关系与区别2.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的关系与区别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学难点:无实验或习题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约束内涵,培养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学时分配五、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实训一:会计法律制度的实践应用训练(8学时)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主要训练学生将会计法律制度中的各种规定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违法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能力实训内容:1.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2.对综合案例进行讨论,包括:(1)识别违反会计法的行为;(2)正确分析企业财务工作案例;(3)识别不同的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职责。
3.各组依行讨论回答实训二票据结算(12学时)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要求学生:1.了解票据的填制要求,能识别不同的票据,能根据票据判断发生的经济业务。
2.掌握票据的填制要求,能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选择正确的票据并能正确填制原票据。
实训内容:1.正确识别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2.识别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汇票等票据;3.正确填写相关票据实训三增值税纳税实训(10学时)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要求学生:1.掌握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识别2.掌握根据相关业务正确计算增值税3.掌握正确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4.了解税务登记的基本流程,纳税申报等基本流程实训内容:1.识别增值税专用发票2.根据具体的公司案例计算增值税3.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训四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2学时)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要求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约束内涵,培养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训内容:1.对PPT上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进行讨论2.提交心得体会一份六、教学方式及说明(一)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主要以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内容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规范性,教学中应关注会计法制改革的新成果,对国家颁布的新财经法规应适时补充到教学中来,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
本教学大纲中的学时分配是指导性的,任课教师在执行时可适当调整。
可根据实际情况,视需要适当增减讲授的内容以及学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手段1.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2.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实行全程多媒体授课,加强师生互动,广泛收集适合本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资料,运用多媒体创造仿真的教学情境。
3.模拟推销,鼓励学生开展推销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4.创新考核体系,打破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小组推销模拟一件真实的产品综合考评学生的推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举办学术讲座和经验介绍。
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举办学术讲座和经验介绍,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榜样。
七、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元性的评价,结合过程考核(学习出勤、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和结果考核(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考核方案见下表:八、教学资料(一)推荐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王灏主编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出版社 2016年8月版本(二)参考资料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组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2月第九、课程标准编制依据本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综合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每一工作任务为一基本模块,每一模块与特定的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整个实训过程以实训任务为载体将以上模块互相交融,以便学生踏入社会后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