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769.81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化学北京通州区2010届高三高考试题试题2019.091,26.(14分)在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乙是两种常见金属,反应Ⅲ是工业制盐酸的反应。
①反应I中,甲在通常条件下和水剧烈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焰色反应为黄色的物质,则工业上生产甲的一般方法是。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②反应Ⅱ中,乙与H2O在高温下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有磁性的物质,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通过比较反应I、Ⅱ的反应条件,可得出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填"强"或"弱"),比较二者金属性强弱的依据还可以是(写出一种即可)。
(2)若甲、乙是化合物,且反应Ⅲ是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
①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反应I的另一种产物为有机物,则该有机物的电子式是。
③反应Ⅱ是化合反应。
乙可与硫酸铵共热反应制氨气,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在饱和氯水中加块状石灰石,能制得较浓HCIO溶液,同时放出一种气体。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27.(12分)钠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是:I.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II.将S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III.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
IV.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
①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II中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
②I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如IV在实验室完成,应将TiO2·xH2O放在(填仪器编号)中加热。
(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其过程大致如下:a. O2→2Ob. O2+H2O→2OH(羟基)c. OH+OH→H2O2①b中破坏的是(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2010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3Fe e Fe -+-=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24H SO 、N aO H ——腐蚀品 B.424C H C H 、——易燃液体C.2C aC 、Na ——遇湿易燃物品 D.47KM nO O 22、KCr ——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脂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m 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 ol 乳酸(363C H O ) D.纤维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2SO 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2SO 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2SO D.为确认4C uSO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0.1m ol /L3C H C O O H 溶液的PH>1:3C H C O O H 3CH COO H -++垐 噲B.“2N O 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2N O (g)24N O 垐 噲 (g)△H<0(红棕色)(无色)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3O-3Fe2++2NO↑+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323CO H O HCO OH ---++垐 噲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3Fe e Fe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24H SO 、NaOH ——腐蚀品 B.424C H CH 、——易燃液体 C.2C aC 、Na ——遇湿易燃物品 D.47KMnO O 22、KCr ——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结构中含有脂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 乳酸(363C H O ) D.纤维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2SO 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2SO 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2SO D.为确认4CuSO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0.1mol /L3CH COOH 溶液的PH>1:3CH COOH 3CH COO H -++B.“2NO 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2NO (g)24N O (g)△H<0(红棕色) (无色)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3O -3Fe2++2NO↑+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323CO H O HCO OH ---++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D【鸣谢整理人员:2010国标(番中唐荣会)2010北京(外校刘敏)2010山东(外校刘敏)2010浙江(仲元陈谦明)2010福建(外校刘敏)2010安徽(外校刘敏)2010天津(外校刘敏)2010重庆(仲元陈谦明)2010四川(仲元陈谦明)2010广东(仲元陈谦明)2010海南(番中唐荣会)2010江苏(番中唐荣会)】2010国标2010国标07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2010国标0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2010国标0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答案:D2010国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答案:D2010国标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kJ/mol答案:C2010国标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2Ag(s)+Cd2+(aq)==2Ag+(aq)+Cd(s)B. Co2+(aq)+Cd(s)==Co(s)+Cd2+(aq)C. 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答案:A2010国标13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CO32-+2H+==CO2↑+ H2O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 =BaSO4↓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答案:B2010国标26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 kJ/mol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第Ⅱ卷必考: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B.2:3C.3:1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 实验③:v c= .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考点】75: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6: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7:元素周期律的作用;9H: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51D: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3,故D正确。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2010国标2010国标07 2010国标08 2010国标09 2010国标10 2010国标11 2010国标12 2010国标13 2010国标26 2010国标27 2010国标282010国标362010国标372010国标382010北京2010北京062010北京072010北京082010北京092010北京102010北京112010北京122010北京252010北京262010北京272010北京282010山东2010山东092010山东102010山东112010山东122010山东132010山东142010山东152010山东282010山东292010山东302010山东312010山东322010山东332010浙江2010浙江072010浙江082010浙江092010浙江102010浙江112010浙江122010浙江132010浙江252010浙江262010浙江272010浙江282010福建2010福建062010福建072010四川26 2010四川27 2010四川28 2010四川29 2010广东2010广东07 2010广东08 2010广东09 2010广东10 2010广东11 2010广东122010广东222010广东232010广东302010广东312010广东322010广东332010海南2010海南012010海南022010海南032010海南042010海南052010海南062010海南072010海南082010海南092010海南102010海南112010海南122010海南132010海南142010海南152010海南162010海南172010海南182010海南192010海南202010江苏2010江苏012010江苏022010江苏032010江苏042010江苏052010江苏062010江苏072010江苏082010江苏092010江苏102010江苏112010江苏122010江苏132010江苏142010江苏152010江苏162010江苏172010江苏182010江苏192010江苏202010江苏21【鸣谢整理人员:2010国标(番中唐荣会)2010北京(外校刘敏)2010山东(外校刘敏)2010浙江(仲元陈谦明)2010福建(外校刘敏)2010安徽(外校刘敏)2010天津(外校刘敏)2010重庆(仲元陈谦明)2010四川(仲元陈谦明)2010广东(仲元陈谦明)2010海南(番中唐荣会)2010江苏(番中唐荣会)】2010国标2010国标07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2010国标0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2010国标0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答案:D2010国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
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熔点:Si 3N 4>NaCl >SiI 4 B. 沸点:NH 3〉PH 3〉As 3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 D. 碱性: NaOH 〉Mg(OH )2>Al (OH )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 Cu 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
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
0D 。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
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由有机光敏染料(S )涂覆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李自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TiO/S*+3I-→2TiO2/S + I3-2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u 64一、选择题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 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10.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2e-―→3I-2TiO2/S++3I-―→2TiO2/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会减少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2.(3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②C4H10(g)+O2(g)=4CO2(g)+5H2O(g)△H=﹣2658kJ/mol③C4H10(g)+O2(g)=4CO(g)+5H2O(l)△H=﹣1746kJ/mol④C4H10(g)+O2(g)=4CO(g)+5H2O(g)△H=﹣1526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2878kJ/mol B.﹣2658kJ/mol C.﹣1746kJ/mol D.﹣1526kJ/mol 3.(3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4.(3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3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A.1:4B.1:2C.2:1D.4:16.(3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燃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物质的量之比是()A.1:4B.1:3C.1:2D.1:17.(3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8.(3分)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图: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A.B.C.D.二、非选题9.(15分)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 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反应2min 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min内,v A=,v B;(2)化学方程式中,x=、y=、p=、q=;(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H0;(填“>”、“<”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①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10.(15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⑧将B和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的化学式是.11.(15分)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填编号);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③A管溶液不变色;④B管溶液不变色;(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12.(15分)如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1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B 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图2反应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选;B.Mg(OH)2为不溶性弱碱,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C.NaOH+NaHCO3=Na2CO3+H2O的离子反应为OH﹣+HCO3﹣=CO32﹣+H2O,故C 不选;D.NaOH+HNO3=NaNO3+H2O为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故选D;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