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到“一桶水”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3
也谈“一杯水” 与“一桶水”作者:乔万琴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22期【关键词】小学语文; 一杯水; 一桶水;体会【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96—01“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笔者结合个人近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特别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喝水”欲望——学习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是主体,是关键因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首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喝水”的欲望,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教师给予的“水”再多,传授的知识点再多,也是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方式因课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是多种多样的。
但笔者认为“爱”是一切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家庭的溺爱,一旦离开父母,走进学校,老师不只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也充当着学生父母的部分角色,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学生年龄的逐步增长和知识阅历的丰富,才会逐步淡化这种关系。
因此,只有热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学生才能喜欢老师,有了“爱”,才能谈担当、才能论责任心,才能说奉献精神,归根结底一句话:唯有“爱”,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因素,正如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夏丐尊所说的“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给水”方式——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从人性的方面分析,“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共性,只不过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得比较浓厚、强烈,而在有的人身上则表现得不太明显、不太突出,就如同一种饭菜吃得次数多了,吃腻了就不太喜欢一样,教学更是如此,这种好恶感在小学生身上尤为强烈。
凯里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一、单选题1.“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体现了对教师哪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
A.崇高的职业道德B.渊博的专业知识C.先进的教育理念D.终身学习的意识正确答案:B2.在师德理论上提出:教师应做到“庄严自持,内外合一"的教育家是()。
A.王守仁B.朱熹C.董仲舒D.韩愈正确答案:A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推动模式不包括()。
A.社会许可模式B.校本培训模式C.自我实现模式D.派出培训模式正确答案:C4.高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这体现了高校教师职业特性中的()。
A.教育性B.专业性C.知识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C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A.敬业爱生B.关爱学生C.爱国守法1/ 9D.为人师表正确答案:A6.教师在求职和传授知识、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A.实事求是B.严谨治学C.与时俱进D.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答案:B7.实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除了要注重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技术先进优势学科外,还需要大力促进()A.人文学科研究B.社会学科研究C.应用学科研究D.跨学科研究正确答案:D8.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A.学位点建设B.学科建设C.学校办学特色D.科学研究正确答案:B9.在高等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要保持价值中立,尽可能避免个人价值取向对研究的负面影响,这体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原则。
A.操作性B.客观性C.公共性D.检验性正确答案:B10.高等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和学科忠诚。
A.学科规训B.学科特性2/ 9C.学科方向D.学科信仰正确答案:A11.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类似于()。
A.调节剂B.稳定剂C.凝固剂D.催化剂正确答案:D12.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具有两面性B.具有境遇性C.具有外显性D.具有稳定性正确答案:A13.由于刺激过多、过强且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一、单选题1.“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体现了对教师哪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
A.崇高的职业道德B.先进的教育理念C.终身学习的意识D.渊博的专业知识正确答案:D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特征。
A.难以消除性B.可减低性C.延迟性D.不合理性正确答案:A3.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是()。
A.高校教学计划B.高校教学大纲C.教育治理D.高校校训正确答案:B4.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A.教育威信B.教育创新C.教育管理D.教育机智正确答案:D5.高校教师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不包括()1/9A.榜样示范B.生涯规划C.投身实践D.职业认同正确答案:B6.教师改变、控制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叫做()。
A.教师人格B.教师角色C.教师角色期望D.教师威信正确答案:D7.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
A.民主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正确答案:B8.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法正确答案:D9.在《教师法》中,将教师身份明确表述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从而在法律上确定了教师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
A.工作人员B.技术人员C.人类工程师D.专业人员正确答案:D2/9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贵州贵安新区中八农业中学教师:黄南鲜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够与时俱进。
国培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自己可以改变原来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转变。
自己可以实现很多梦想了。
可以把学生用于玩游戏的手机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找到方法了,是在国培中学到的运用自带设备学习的启示。
教师对每个学生意味着“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
指引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有的可以成长为智能型人才;有的成为普通的建设者。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沃土。
教师素质的四个方面是:知识、能力、智慧、德性。
这四个方面休养高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浪费时间,少走弯路踏实稳健的成长,成长为有丰富知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和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有资格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通过国培学习,利用视频听专家讲座,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
他们的每次讲座为我们当前的生物学教学遇到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现在只有依法从教,依法施教,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去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原来管理学生的那一套方法行不通了。
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惯了,在家受宠爱。
现在的管理方法是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这种提法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开端。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学生的精神支柱,他们的精神支柱垮了就不想学习。
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大多数都有手机,首先用手机接听监护人的各种信息,其次是用来玩游戏。
吸引人的游戏把学生拉进去,学生上课都要偷着玩,放弃了学习。
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见了就收手机,师生关系对立。
由于监护人的压力,校方又把收的手机还给学生。
用手机玩游戏累禁不止,教师又不敢用过激的言语怕伤了学生的心,大家束手无策。
一桶水一杯水到长流水的新思考——浅谈教师教育方法一桶水教育方法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类似于倒水一样,将全部知识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灌输给学生。
这种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盲目的知识灌输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和知识的流失。
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长流水教育方法开始受到重视。
长流水教育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在这种教育方法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讨论、团体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切实落实长流水教育方法呢?首先,教师需要建立积极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另外,学校和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
学校可以设立教师培养机构和专业讲座,提供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促进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对于培养优秀教师和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传统的一桶水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而长流水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师、学校和政府应共同努力,落实长流水教育方法,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江丛刊》2019.07137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李梦林/湖南师范大学摘 要:都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一桶水指的不仅仅是在知识储备上远远胜于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在教学技能与方法上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
教师不仅要有自己的“一桶水”,还需要会“造水”,保持活水的源头。
关键词:知识储备 教学技能 创造性都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
传统的意思大概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远远高于学生的知识储备。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1]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21世纪的教师应该掌握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美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的教学技能与方法,以及创造性,创新性等方面的教师素养。
首先,教师要想做到拥有自己的“一桶水”,首先应该要有的就是丰富的知识储备。
所谓“知识储备”,应理解为人的知识、智能、情意素质的内化和整合。
对于知识的积累与储备,教师可通过读书、进修、与同行交流、旁听优秀的公开课等方法进行。
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在知识上足以让学生信服。
教师的博学,是获得学生崇拜,尊敬,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的途径之一。
因此,作为教师,知识储备是首要条件。
前面所讲述的知识储备,大都指的是与教师本专业或是与教师所教授学科相关的知识。
但仅止于此远远不够。
教师除了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应该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学习其他专业相关的知识。
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涉猎的区域,不论你是教授数学、语文、自然科学等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这些知识。
教育学知识用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与方法,心理学知识用来了解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阶段与情况。
每一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汲取能力。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请你谈谈看法?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
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
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
“一桶水”的理念,要求教师掌握更多更新更活的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观照,就会发现,它含着浓厚的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
说到底,它逃不脱“学生只能成为等待装盛的容器”的前提。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是为了不教”,而硬要以教师的“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这不是说学生永远都翻不出“掌心”吗?教师不是永远都可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吗?这样的教育,也仍旧只是停留在一种“传授”、一种“灌输”的状态,与新课程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应逐渐隐蔽,逐渐减少,而让学生凸现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去探究、发现。
所以,如果要用“水”作喻,那也应理解为:教师怎样以自己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源。
三千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多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课堂教学我们不要“灌水”,而要“点火”。
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要在你的引导下,他们欲罢不能,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
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殖。
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说其实这位同学还是蛮有画画天赋的,美中不足的是(说出哪里画的比较过分,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这位同学可以再画得真实些吗,画得更完美后,如果愿意的话送到我的办公室,让我收藏起来. 你还可以花10分钟时间,让大家画你的画像,比比谁画的最好,给予适当的奖励. 你遇到这样的事也不要生气,同学还是孩子嘛。
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
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习,不断提高自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作为教师要拥有渊博的知,知识面要宽,这是教好功课的需要。
作为教师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了解所教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把握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
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习,不断提高自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作为教师要拥有渊博的知,知识面要宽,这是教好功课的需要。
作为教师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了解所教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把握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样就能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开始,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
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气氛的把握。
如果教师的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的仪容仪表、举止等如果不合体,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水平,这样才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样就能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开始,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
《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读书心得今天有幸拜读了张健老师的《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让我感触颇深。
唐朝诗人朱熹曾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适应“一桶水〞到“一缸水〞的变化。
储水,倒水,汲水是教师职业的一句行话。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杯水;要给学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
教师要是想传授学生知识,自己首先得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一个人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放任自己无知。
如果自己要讲授的内容连自己都是半桶水的话,学生能学得好就会变成不可能事件。
所以在上一堂课前要提前做好有关于这堂课内容的知识储藏。
这不仅能够防止误人子弟,还能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
在有经验的老前辈面前,我们这些新老师在各方面都显得大有欠缺。
教学经验需要慢慢积累,需要时间的一个沉淀,但是某节特定课的专业知识却能在自己的课前准备中得到完善,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新老师来说,课前认真备课是必修课。
教师的水能否成为学生的水,这就要讲究技巧方法了。
不能倒水不得法,把自己掌握的都讲给学生听,大水猛灌,使大量的水流失,为赶速度,开快车,不循序渐进,倒水不注意水速,不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自顾自唱,倒水不对准瓶口。
可见,一个教师仅有水还不行,还有一个如何倒水的问题,不恰到好处地去倒,纵然有一桶水,学生也未必能得到一杯水。
然而,会倒水还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因为即使倒水得法,有一杯水,确只能给学生一滴水,有一桶水,确只能给学生一碗水,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要一桶水、一缸水、一池水……的需要。
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不仅授之以仅供一饭之需的“鱼〞,更要教给学生以终身受用不尽的“渔〞;不仅倒给学生以水,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汲水〞的本领。
教师要有一桶水_从一桶水到长流水——教师的知识观要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相对于学生获得的杯水知识,教师必须拥有十倍、百倍于学生的桶水知识的譬喻,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知识存量的期望,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一般的教师知识观。
学高为师,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这无疑是十分正确。
但是,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教师知识观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历史条件形成的。
一般而言,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一个基本停滞的社会生活基本上是不断重复着过去,传统的信条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准则;知识是以一种文本的形式静止地存在着,并只为一部分人所占有。
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只是教人如何去适应和忠实于过去的教育。
因此,传统社会教育的任务是把那些信条和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能使他们适应社会的生活。
在这样的社会里,教师是学问的代表,他应该掌握适应传统社会生活需要的一切知识、信条和价值准则。
于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有了一桶水就可以应付了。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使我们的时代突飞猛进,并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
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知识可以共享,上网可以学到知识。
人类知识系统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二是知识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在这样社会条件下,教师即使是学富五车,也很难说他就可以晓知天下。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其知识存量显然已不是传统社会下的一桶水的意义能涵盖得了的,必须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变革自己的知识观,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的教师知识观体现了当代知识的基本特性,反映了新时期终身学习思想和知识动态观念。
应该指出的是,在传统的社会里,教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而存在,知识一旦拥有,终身受益。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 浮=F’-F 压力差(2)、F 浮=G-F 视重力(3)、F 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gV 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 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 =W/t=FV13、功的原理:W 手=W 机14、实际机械:W 总=W 有+W 额外15、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 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 吸=Cmt-t0=CmΔt2、放热:Q 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 有效利用/Q 燃料5、热平衡方程:Q 放=Q 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 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 普适公式(2)、Q=UIt=Pt=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 R =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 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9.8N/kgg5、标准大气压值:760 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16、单位换算:(1)、1m/s=3(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 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 电功:相关内容其他回答共 1 条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pρgh6、浮力:(1)、F 浮=F’-F 压力差(2)、F 浮=G-F 视重力(3)、F 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gV 排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 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 =W/t=FV13、功的原理:W 手=W 机14、实际机械:W 总=W 有+W 额外15、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 吸=Cmt-t0=CmΔt2、放热:Q 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 有效利用/Q 燃料5、热平衡方程:Q 放=Q 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 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Q=UIt=Pt=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7 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 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2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 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g/m3(3)、1kwh=3.6×106J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速度υ S / t 1m / s 3.6 Km / h声速υ 340m / s光速C 3×108 m /s密度ρ m / V 1 g / c m3 103 Kg / m3F F1 F2 F1、F2 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 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pF/Sp ρg h p F / S 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 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 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1 标准大气压76 cmHg 柱 1.01×105 Pa 10.3 m 水柱浮力①F浮G –F②漂浮、悬浮:F 浮G③F 浮G 排ρ 液g V 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 浮>G(ρ 液>ρ 物)上浮至漂浮②F 浮G(ρ 液ρ 物)悬浮③F 浮<G (ρ 液<ρ 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F1 L1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滑轮组FG/nnSF n S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功WFSPt 1J 1Nm 1Ws功率P W / t Fυ 1KW 103 W,1MW 103KW有用功W 有用G h(竖直提升)F S(水平移动)W 总– W额ηW 总额外功W 额W 总– W 有G 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 L(斜面)总功W 总W 有用W 额 F S W 有用/ η机械效率η W 有用/ W 总)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中考物理所有的公式特点或原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间:t tt1t2 tt1t2U2 U U 1 U 2电荷量:Q 电Q 电Q 电1 Q 电2 Q 电Q 电1 Q 电2电阻:R R R 1 R 2 1/R1/R11/R2 RR1R2/R1R2电功:W W W 1 W 2 W W 1 W 2电功率:P P P 1 P 2 P P 1 P 2电热:Q 热Q 热Q 热 1 Q 热 2 Q 热Q 热 1 Q 热2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重力G(N)Gmg m:质量g:9.8N/kg 或者10N/kg密度ρV:体积合力 F 合(N)方向相同:F 合F1F2方向相反:F 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 浮N F 浮G 物—G 视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 F 浮N F 浮G 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 浮N F 浮G 排m 排gρ 液gV 排G 排:排开液体的重力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 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 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 物G 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 有总功W 总W 有G 物hW 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功率P(w)PW:功t:时间压强p(Pa)P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的热量Q(J)Qmq m:质量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2U3……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RR1R2……并联电路电流I (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欧姆定律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以前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不过,现在社会在持续的发展,信息持续的变幻,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在持续的加深,那我们教师对固守的那桶水还能不能到给学生一杯水,就要实行反思。
一、我们到底还有没有一桶水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我们走出校门,那时自己在学生面前貌似一桶水,实际上我们的那桶水是否真得满还是个未知数,给何况这些年的持续的倾倒,就是不倾倒,自然的蒸发、滴漏,我们这个桶水到底现在还剩多少呢?我想,现在最清楚自己内存的不只有我们自己,还有和您天天相处的孩子们,他们多么渴望您到给他的是一杯清凉的水。
二、说到一杯清凉的水,我们不但要问;我们这桶经过风吹日晒的水,水质又如何呢?桶水,是不是活水呢?答案很明显,不是,那我们怎么保证我们到出去水的水质呢。
这无疑就要求不光要持续的充实我们这个桶水,还要保证水源地清醇。
三、就是您做到以上所要求的自己持续地为更新薪水,那我要问:您就是有一桶水,您就一定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吗?答案很显然:不一定。
大家都听过《卖油翁的故事》、《百步穿杨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都非常的熟练。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知识丰富,不过在教育这个行业干不下去,为什么?因为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他要求老师能善于展示自己。
是一门科学、他要求老师严谨的态度。
是一种魅力,他要求老师和自己的学生有一种亲和力。
教育、教学不但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打造的课堂,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付出提升自己,在孩子进步的同时,成就自己。
这样您这杯水才能倒的自然,倒得自己不会枯竭。
四、您到给了学生一杯水,而且是一杯清醇的甘泉水,我再问您:您付出了多少?我们以前要求教师奉献,今天我们在提倡奉献的同时,更增强调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和其他老师所付出的劳动一样吗?这就提到了一个工作效率的问题,您的这杯水是属于“低投入高收获”还是“高投入低收获”,您想到自己的高如何轻松得到给学生这杯水了吗?五、最后我还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仅仅就是一个倒水的过程吗?学生的这个杯水一定非得老师倒才行吗?我们是教给学生自己来“取水”,还是强倒给学生这个杯水呢?我想这个问题用这样的一句话回答最合适: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
一杯水与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是教育圈子中的行话,流行了很久的时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那“一桶水”,就有了些个疑问。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的原义,也许是说教师应该比学生多一些知识,或者说,教师原本就应该比学生知识丰富。
在知识文本化的时代,你读的书装了五车,你的学识就很富有,所谓学富五车。
现在知识爆炸,知识以文本非文本的形式迅速地产生、传播、更新,社会进入学习化时代,获得知识除了从教师那里,更可以从教师以外。
孔子所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已是普遍的事实。
问题是,有的教师把他的那“一桶水”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泉”,以为从师范学校装来的那桶水可以用到退休而不馊。
还有的教师以为有了“一桶水”足以对付“一杯水”,甚至认为对付“一杯水”根本用不了“一桶水”。
这是典型的教书匠思维,他们没有看到“一桶水”与“一杯水”关系的本质,也没有看到这杯与杯、桶与桶是不同的,当然也不会去思考水的质量。
时下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缺陷是教师照本宣科,考什么教什么,一切依据“标准”去做。
“教参”、“教案汇编”、“名师授课实录”、“课件库”让上课成为“傻瓜机”时代。
现成的东西多了,教师反而不会上课了,加上评价机制的问题,教师就不再需要个人风格了。
评职称才想到要写论文,写论文才知道应当看一看别人的论文,看了别人的论文才知道自己……这种情形真是可怕。
媒体说现在的教师不读书,40岁左右成为高级教师后进取心全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他们就着“一桶水”一辈子慢慢地流淌。
教学不是按指令去完成一项任务,教学是创造,教学需要激情。
创造和激情需要教师的“一桶水”是流动的、新鲜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仅仅依靠知识的量驾驭学生之上,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今天的教师已经不能够取得知识量的优势,学生也不是“一杯水”就可以打发的。
教师应当勤于进修,敢于破除狭隘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我们用什么样的桶去装什么样的水。
一桶水与一杯水——《课程与教师》读后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老师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我们也曾寒窗苦读,用书本筑起知识的城墙;我们也曾虚心求教,用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拓展自己的视野,我们还曾斟词酌句,用笔头铺下幼儿通往知识的大道……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日益积累,随着工作任务的逐渐增多,随着各种各样的事由,我们渐渐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妄自菲薄着。
然而,印象中一次普通地集体审议,一次普通的教学活动,及时地敲响了这一警铃,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次极其普通的审议活动,我们在对《跑得快和跑得慢的动物》进行审议时,感觉主要是要让孩子们通过两两比较知道快与慢是相对的,并且准备了较多的动物图片来让孩子们进行比较。
做了这些准备工作,感觉这个活动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这时,小曹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猎豹一定可以追上梅花鹿?它跑得有多快啊?”一个小问题,把我们几个人都问倒了,是啊,我们知道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但真的不知道它跑得有多快,更加不知道梅花鹿能跑多快,如果在教学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也这么问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于是,我们几个连忙上网去查阅资料,并把一些动物每小时跑的速度记在了备课栏的旁边: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每小时跑120公里;老虎每小时跑50公里;狮子每小时跑60公里;狼每小时跑72公里;驼鸟每小时跑65公里;梅花鹿每小时跑90公里;马每小时跑20到30公里;狗每小时跑15公里。
果然,在进行这个教学活动的时候,有孩子们对此表示疑惑,而我则把动物们每小时的奔跑速度写在黑板上,通过让孩子们比较数字的大小,来感受到动物们奔跑的快与慢以及快与慢比较的相对性。
活动后,我很庆幸我们提前把握住了这一细节,同时也让我感受到面对知识面日益丰富的孩子,作为老师,并不能只有一桶水,更要不断地输入活水,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更要针对教学内容,尽量多的储备相关的知识经验,来完善与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幼儿所需要的一杯水。
对“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再认识作者:田恒海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一次听课过程为契机,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以教师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关键词】创新教育生本理念智力潜能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按连云港市教研室规定的“三案六环节”进行。
教师的语言优美准确而具有感染力,有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的图片相伴,学生的参与也是积极的。
在简短的导语以后,老师要求学生先自读课文,对于有疑问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词典。
然后分组交流展示对“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有生字注音,有词语解释,还有一个思考题“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读书是认真的,交流展示过程也是积极、活跃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指导者”的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交流展示中,老师竭尽全力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有学生说:“红军走路难,他们走的是极陡峭的一尺多宽的山路”。
有学生说:“红军睡觉难,他们晚上只能在一尺多宽的山路上睡觉,且路上都是不平的石头”。
有学生说:“红军吃饭难,他们缺少粮食,且没有多少时间来吃,要急着赶路”。
有学生说:“红军处境难,他们一边要赶路,一边还要和敌人作战”。
应该说学生的分析是到位的,且能联系课文的有关段落。
但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不能得到沿途群众的理解,也是红军刚开始长征时遇到的困难。
因为课文开头写到了红军经过的时候,那个瑶民家的男人躲了起来,只有女人还留在家里,这说明当时的老百姓还不知道红军是什么样的队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当然就不会支持红军,帮助红军。
”听了以后我的心头一亮,这篇课文我已教了几遍,却一直没注意这个问题,也没有学生向我提过。
上课的老师可能也没有料到学生的这个问题,先是一怔,然后从容的回答“这个同学读书很认真,也善于动脑筋,很好!有没有其他的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谁来和他讨论一下?”在短暂的冷场以后,老师启发道:“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是否也可以归纳到处境难的范畴?”很多学生都答道:“可以!”我很欣赏老师的从容镇定和教学机智,也能看出老师对学生是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
“一杯水”到“一桶水”
怡安希望小学顾冲
作为一名语文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小学阅读与习作教学指导培训,多位专家的阐述,使我的阅读与习作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我从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多渠道寻找素材,有事可写。
余俊老师分析到:很多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并不是生活中无内容,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或积累作文素材。
本次作文指导主要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哪些可以作为素材外,还注意把写作同他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写作训练和集体活动统一起来,每次作文都有意创设情境,让他眼见为实,先看后写。
余俊老师先是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体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游戏过程,引导孩子们观察交流,然后才让孩子们动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写什么”的问题。
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写作的资源。
斗蛋游戏和猜词游戏是余老师和学生们喜欢也一直在做的游戏,这是孩子们热衷的,他该有多少话要写一写这个给他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的课堂啊!让学生尽情地去玩、去享受,去尽情的述说,去畅快的表达,这是作文的一条新路子。
不管是哪种作文模式,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一点:想办法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强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2、“赏评”是好的教法。
“赏评”是好的教法,“学生”是好的老师。
王华老师与旷梨老师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赏评”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
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评议,对好的给与鼓励,是啊,哪个孩子不愿意得到老师的赏评呢?赏评更能提高孩子作文的积极性,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那一点点儿毛病,我们更要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一有进步就赞赏他,让孩子悦纳自己的文字,自信地表达。
多给孩子创造作文发表的机会。
这样,学生会越写越好。
听着王华老师报告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蕴含着她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动,每一次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乐写,还应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也会学会一类作文的方法或经验,毕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紧跟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3.坚持写“下水文”,使教学有的放矢。
我们常常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选材才是适合学生的选材?”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建的一种新关系,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写出内心话的引导者。
余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走下讲台,蹲下身子,以一个同伴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准确把握儿童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水平。
最好是坚持每个单元写“下水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达成写作的共鸣。
听着余必健老师的讲座,他的语言或幽默,或风趣,或严谨,或个性,在如沐春风里走进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天地,再一次觉得:教语文,是快乐的!
三天的培训时间不算长,但是却整体而系统的给我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让我们能够打开一扇窗,用自己的“一杯水”,引导学生去探寻“一桶水”,帮助自己,帮助孩子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