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5.86 MB
- 文档页数:12
制冷工艺流程
《制冷工艺流程》
制冷工艺是一种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降低热量的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制冷工艺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应用,例如家用冰箱、商用冷藏柜、空调、冷冻食品等。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制冷工艺的一般流程。
首先,制冷工艺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蒸发是指液体制冷剂通过蒸发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使得制冷剂变成气态。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变得更加冷却。
接着,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器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增加其能量。
然后,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凝,使得气体冷却并变成液态,释放出之前所吸收的热量。
最后,制冷剂通过膨胀阀降压,使得其温度和压力下降,回到低温低压的状态,准备再次进入蒸发器。
除了这四个主要部分,制冷工艺还需要使用一系列辅助设备来进行控制和监测,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阀等。
这些设备能够帮助实现制冷系统的自动化和精准控制。
此外,制冷工艺还需要考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兼顾节能和环保的考虑。
总的来说,制冷工艺流程涉及多个步骤和设备,需要精心设计和细致操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制冷工艺流程制冷工艺是一种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过程,以降低目标区域的温度。
这种过程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家用冰箱、空调系统、食品加工和化工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冷工艺的流程涉及到许多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下面将介绍制冷工艺的流程及其相关的关键步骤。
1.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用来吸收和释放热量的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丙烷等。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导热性能、蒸发温度、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不同的制冷剂适用于不同的工农业应用,因此在制冷工艺流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2. 压缩机的工作在制冷工艺中,压缩机是用来压缩制冷剂气体的设备,使其升高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通常由电动机驱动,通过活塞或螺杆等结构来实现气体的压缩。
压缩机的工作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压缩比和工作效率。
3. 冷凝器的作用冷凝器是用来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成液体的设备。
冷凝器通常采用管道和散热器等结构,通过外界的冷却介质(如水或空气)来实现制冷剂的冷却。
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制冷剂的热量释放到外界,使其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为后续的蒸发提供条件。
4. 蒸发器的运行蒸发器是用来吸收热量并将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的设备。
蒸发器通常采用管道和换热器等结构,通过外界的热源(如空气或水)来吸收热量。
蒸发器的运行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制冷效果。
5. 膨胀阀的控制膨胀阀是用来控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的设备,它通过调节阀口的开合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膨胀阀的控制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蒸发速度和制冷效果。
总结制冷工艺流程涉及到制冷剂的选择、压缩机的工作、冷凝器的作用、蒸发器的运行和膨胀阀的控制等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热量的转移和温度的降低,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制冷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制冷效果和能效比。
七、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艺流程
1、制冷剂R404a气体经压缩机低压吸气口进入压缩腔进行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高效二次油分离器,把制冷剂带来的小部分润滑油分离后,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的油池,制冷剂气体经过排气管进入蒸发式冷凝器进行排热,制冷剂在库房内蒸发所吸的热量在通过冷凝器排管时,洒在冷凝器排管上的冷凝水升华排热,在风扇的强制作用下将从库房带来的热量排到空气中,高温高压制冷剂变成了低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干燥过滤器、供液阀和热力膨胀阀节流后进入库内冷风机,制冷剂液体在冷风机的蒸发管内不段的蒸发吸热,从而使库内温度下降,同时库内贮藏物的温度也随之下降,蒸发吸热后的制冷剂液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如此不段的循环,从而完成了压缩→冷凝排热→节流膨胀→蒸发吸热一个完整的制冷过程。
制冷工艺流程制冷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操作,将物质或空间的温度降低到所需的低温状态的过程。
它是现代制冷技术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制造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制冷工艺流程。
首先,制冷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压缩。
在这个步骤中,制冷剂被压缩成高压气体。
压缩机是实现这一步骤的关键设备。
通过压缩,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都会升高。
高压气体的压力是将热能转移到其他介质以实现冷却的基础。
接下来,制冷工艺流程的第二步是冷凝。
在这个步骤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冷却,将其转变为高压液体。
冷凝器通常是一个长而螺旋形的管道,其外侧与冷却介质接触,通过传热使制冷剂散热并变成液体。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然后,制冷工艺流程的第三步是膨胀。
在这个步骤中,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压力迅速降低,使制冷剂蒸发。
蒸发器是制冷工艺中的另一个关键设备,它通常是一个长而细的管道,内部与空气或其他介质接触,通过吸收热量将制冷剂从液体转变为气体。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吸收介质的热量并使制冷剂蒸发。
最后,制冷工艺流程的第四步是吸收。
在这个步骤中,制冷剂的蒸汽通过吸收器吸收热量,并再次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吸收器是一个容器,其中制冷剂通过与其他吸收剂(如水)相接触,吸收其热量。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将制冷剂再次变为高温高压状态,以便进行下一轮制冷循环。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制冷工艺流程的概述。
实际的制冷工艺流程可能会因制冷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的原理和步骤是相似的。
制冷工艺的流程是根据热力学原理与设备的物理特性相结合,通过不同的步骤和操作实现温度的降低,从而实现冷藏、冷冻和制冷等应用。
制冷工艺设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制冷工艺课程设计任务根据《冷库建筑》课程设计中你所设计的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制冷工艺设计。
一、设计目的: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食品冷藏库的设计过程和进行方式;3、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设计计算,绘制施工图纸,编制工程文件,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数据处理等。
二、设计程序:1、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阅读专业资料、图纸、参观实习等,以了解设计对象;复习课程有关内容,以熟悉有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准备好设计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等。
2、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决定制冷系统的方案,包括蒸发系统的划分、冷却方式、供液方式、冷凝方式、运转方式、组合方式等的选择。
3、制冷工艺设计计算。
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管径选择计算等4、绘制制冷工艺设计图纸。
制冷系统原理图。
5、整理和编写设计计算书及其它工程文件。
j6、设计总结三、库址及水文条件:1、库址:湛江2、冷凝器进水温度≤30℃四、生产能力:1、冻结能力:20吨/日2、预冷能力:10吨/日3、制冰能力:30吨/日4、冷藏容量:150吨/次5、贮冰能力:200吨/次五、冷间温度要求:1、冻结间:-23℃2、冷藏间:-18℃3、预冷间:-4℃4、贮冰间:-4℃六、制冷方式及制冷剂:冷却方式、供液方式、冷凝方式、蒸发系统划分等由设计者自定,采用氨制冷剂。
七、冷库围护结构隔热构造:1、屋盖(上→下)(1)40厚预制混凝土板(2)180厚空气间层(3)二毡三油(4)冷底子油一道(5)20厚水泥沙浆抹面(6)30厚钢筋混凝土屋盖(7)1500厚空气间层(8)聚氯乙烯农用薄膜(9)250厚聚氯苯乙烯泡沫塑料(10)二毡三油(11)冷底子油一道(12)20厚水泥沙浆抹面(13)80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j2、外墙(1)20厚水泥沙浆抹面(2)240厚砖墙(3)20厚水泥沙浆抹面(4)冷底子油一道(5)隔汽层冻结间:二毡三油预冷间:一毡二油储冰间:一毡二油冷藏间:一毡二油(6)隔热层冻结间:2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预冷间:10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储冰间:1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冷藏间:20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7)防潮层冻结间:二毡三油预冷间:一毡二油储冰间:一毡二油冷藏间:一毡二油(8)240厚预制混凝土砖墙(9)20厚水泥沙浆抹面3、内墙(1)20厚水泥沙浆抹面(2)240厚预制混凝土砖墙j(3)20厚水泥沙浆抹面(4)冷底子油一道(5)一毡二油(6)隔热层冻结间:2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储冰间:1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冷藏间:20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7)一毡二油(8)240厚预制混凝土砖墙(9)20厚水泥沙浆抹面4、地坪(上→下)(1)80厚钢筋混凝土面层(2)15厚水泥沙浆抹面(3)一毡二油(4)隔热层冻结间:250厚软木预冷间:150厚软木储冰间:200厚软木冷藏间:200厚软木(5)二毡三油(6)冷底子油一道(7)15厚水泥沙浆抹面(8)100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9)架空层j(10)60厚100号混凝土垫层(11)素土夯实八、设计要求:1、编制制冷工艺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2、编制主要制冷工艺设计图纸制冷系统原理图3、编制设备材料明细表九、设计参考资料:1、制冷专业教材(本校编)2、冷库制冷技术(商业部冷藏加工管理局编)3、冷藏库设计(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编)4、冷藏库制冷设计手册(商业部设计院编)5、制冷设备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6、500吨冷库图纸(商业部设计院)7、制冷设备产品样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十、说明:1、各冷间净高取4.2米。
制冷工艺流程操作维护保养引言制冷工艺是一种用于制造冷却效果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设备和冷藏冷冻等领域。
正确的操作维护保养对于制冷设备的高效运行和长期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制冷工艺的基本流程、操作指南以及常见的维护保养措施。
制冷工艺流程制冷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操作步骤:蒸发1.开启制冷系统的阀门,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2.确保蒸发器内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以便吸收热量。
3.监测蒸发器的压力和温度,并及时调节。
压缩1.打开压缩机,使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被压缩。
2.监测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如电流、压力和温度。
3.定期清洁并更换压缩机的滤网,以防止灰尘和污垢影响其工作效果。
冷凝1.将经过压缩的制冷剂送入冷凝器。
2.冷却冷凝器的环境温度,以促使制冷剂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3.定期清洁冷凝器的外部表面,以保持散热效果。
膨胀1.将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放入蒸发器。
2.控制膨胀阀的开启程度,以确保制冷剂能够进入蒸发器并维持合适的温度。
制冷工艺操作指南为了保证制冷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工作,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操作指南:1.首先,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并熟悉设备的相关参数和控制装置。
2.在操作制冷设备之前,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掌握了安全操作规程和急救措施。
3.在启动制冷设备之前,检查设备的电源和接地情况,确保设备的电源连接牢固,接地线接触良好。
4.在操作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如压力表、温度计、润滑油位、滤网等,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定期清洁制冷设备的内外部表面,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并定期更换滤网和润滑油,以保证设备的高效工作。
6.在停机之前,要先关闭冷却水和电源,然后顺序关闭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最后关闭蒸发器。
维护保养措施为了延长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其高效运行,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维护保养措施:1.定期检查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确保冷却系统正常工作,如有异常要及时清洁或更换冷却水。
制冷工艺设计制冷工艺设计一、概述制冷工艺是指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移除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冷库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工艺的设计流程和关键要素。
二、制冷系统设计1. 制冷循环选择:常见的制冷循环包括蒸发-压缩循环、吸收循环和热泵循环等。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冷循环。
2. 制冷剂选择: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丙烷等。
根据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3. 制冷设备选型:根据需要制冷的空间大小和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机、蒸发器、凝结器等设备。
4. 管路设计:根据设备选型确定管路直径和布局,保证流量畅通并减小能耗。
三、空调系统设计1. 空调类型选择:常见的空调类型包括中央空调、分体式空调和窗式空调等。
根据使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空调类型。
2. 空调制冷量计算:根据使用场景的面积、人数、设备功率等因素计算所需制冷量,选择合适的空调容量。
3. 空气处理系统设计:包括新风系统、过滤系统和加湿系统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和布局。
4.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和风量控制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并进行编程设置。
四、冰箱设计1. 制冷剂选择:常见的冰箱制冷剂包括R134a、R600a等。
根据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2. 制冷循环设计:采用蒸发-压缩循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缩机、蒸发器和凝结器等设备,并确定管路布局。
3. 保温材料选择:常见的保温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板、挤塑板等。
根据保温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4.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温度控制和除霜控制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并进行编程设置。
五、冷库设计1. 冷库类型选择:常见的冷库类型包括低温冷库、中温冷库和高温冷库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
2. 制冷设备选型:根据需要制冷的空间大小和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机、蒸发器、凝结器等设备。
3. 保温材料选择:常见的保温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板、挤塑板等。
2.3 流程简述2.3.1冷剂贮槽冷剂贮槽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1。
首次开车之前,冷剂贮槽TK-14101中必须配制足够的冷剂。
POSM制冷站采用约26%(wt)的乙二醇水溶液。
首次冷剂的配制量按制冷站和各个冷剂用户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填充量再加上约一年的消耗量计算。
冷剂的配制:首先将脱离子水按一定量加入冷剂贮槽(TK-14101)中;然后将乙二醇按一定量加入该贮槽中。
打开冷剂贮槽至冷剂泵(P-14101A)的入口管线,再打开冷剂配制管线上的阀门,启动冷剂泵;将罐内物料通过伸入罐内的混料喷嘴进行循环混合。
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泵出口取液样观察其外观均匀性和测定比重,直到满足预定要求。
补充冷剂:制冷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会有少量损失。
所以,冷剂贮槽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存量。
利用脱离子水和乙二醇进料管线及其流量显示累积表,可以在本制冷站开车前或制冷系统运行期间向贮槽内加入按冷剂浓度计算的适量的脱离子水和乙二醇。
向制冷机输送冷剂:在下游单台或多台制冷机投运之前,通常情况开启泵P-14101A 和最低流量调节回路FIC-005,使冷剂系统处于可随时向下游制冷机供应制冷的状态。
2.3.2吸收制冷机组系统吸收制冷机组系统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2。
吸收制冷机组(UT-14101A/B/C)采用POSM装置的蒸汽凝液和/或本制冷站汽水混合塔制取的热水为热源。
制冷机组系统的配置和投入使用:本制冷站的制冷机由两种类型的制冷机组组成:即由3台利用蒸汽凝液余热的溴化锂溶液吸收式制冷机组和2台水冷式压缩氟利昂制冷机组组成。
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低于4.5℃,则应尽量运行3台吸收制冷机组向用户供应冷量;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高于4.5℃,和/或POSM装置停车而罐区的低温贮槽又需要冷量时,则应运行压缩制冷机组。
2.3 流程简述2.3.1冷剂贮槽冷剂贮槽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1。
首次开车之前,冷剂贮槽TK-14101中必须配制足够的冷剂。
POSM制冷站采用约26%(wt)的乙二醇水溶液。
首次冷剂的配制量按制冷站和各个冷剂用户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填充量再加上约一年的消耗量计算。
冷剂的配制:首先将脱离子水按一定量加入冷剂贮槽(TK-14101)中;然后将乙二醇按一定量加入该贮槽中。
打开冷剂贮槽至冷剂泵(P-14101A)的入口管线,再打开冷剂配制管线上的阀门,启动冷剂泵;将罐内物料通过伸入罐内的混料喷嘴进行循环混合。
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泵出口取液样观察其外观均匀性和测定比重,直到满足预定要求。
补充冷剂:制冷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会有少量损失。
所以,冷剂贮槽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存量。
利用脱离子水和乙二醇进料管线及其流量显示累积表,可以在本制冷站开车前或制冷系统运行期间向贮槽内加入按冷剂浓度计算的适量的脱离子水和乙二醇。
向制冷机输送冷剂:在下游单台或多台制冷机投运之前,通常情况开启泵P-14101A 和最低流量调节回路FIC-005,使冷剂系统处于可随时向下游制冷机供应制冷的状态。
2.3.2吸收制冷机组系统吸收制冷机组系统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2。
吸收制冷机组(UT-14101A/B/C)采用POSM装置的蒸汽凝液和/或本制冷站汽水混合塔制取的热水为热源。
制冷机组系统的配置和投入使用:本制冷站的制冷机由两种类型的制冷机组组成:即由3台利用蒸汽凝液余热的溴化锂溶液吸收式制冷机组和2台水冷式压缩氟利昂制冷机组组成。
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低于4.5℃,则应尽量运行3台吸收制冷机组向用户供应冷量;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高于4.5℃,和/或POSM装置停车而罐区的低温贮槽又需要冷量时,则应运行压缩制冷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