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房屋构造的组成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3
房屋构成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房屋是指人类在地面上或地表以下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建造的供人们居住、工作、储藏、生产等活动所使用的建筑物。
房屋构成是指房屋的各个部分的组成和结构。
二、房屋构成的基本组成部分1. 基础房屋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基础,它支撑和传递整个房屋结构的重力。
基础一般由地基和地基下部的一层层土层构成,它可以采用砖、石、水泥或木材等材料建造,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2. 结构房屋的结构是支撑房屋重力和承受外部风力、地震力等作用的主要构件,包括梁、柱、墙、屋架等。
结构一般由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木材结构等材料构成,它的设计和施工对房屋的安全和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3. 墙体房屋的墙体是支撑地板和屋面的主要承重构件,它还承受着外部风力、地震力等作用。
墙体可以分为承重墙、隔墙和柱式墙等,它一般由砖、石、水泥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和牢固。
4. 地板房屋的地板是人们行走、活动和放置家具等的基础,它一般由水泥、砖、木板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舒适和安全。
地板还承受着地面和家具的重力以及人们的活动和行走带来的荷载。
5. 屋面房屋的屋面是保护房屋内部不受雨水、风沙等自然界的侵害,它还保证了房屋的保温和隔热。
屋面一般由瓦、金属板、水泥板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舒适和干燥。
6. 门窗房屋的门窗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通道,它不仅保证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还保证了室内的安全和密封。
门窗一般由木材、塑料、金属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舒适和安全。
7. 设备房屋的设备是保证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一系列设施和设备,包括水暖、电气、通风、空调等。
设备的设计和施工对房屋的舒适、安全和便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房屋构成的施工技术1. 地基施工地基施工是房屋施工的第一步,它包括地基基础的挖掘、排土、压实、浇筑等工序,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2. 结构施工结构施工是房屋施工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梁、柱、墙、屋架等构件的浇筑、安装、连接等工序,以确保房屋的稳定和牢固。
建筑知识:建筑构造的组成和设计原理建筑构造是建筑物的基础和骨架,它的设计是建筑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讨论建筑构造的组成和设计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
一、建筑构造的组成建筑构造由多种材料和组件构成。
其中最常用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木材、砖、石头和玻璃。
以下是建筑构造的一些组成部分:1.基础基础是建筑物的最底部结构,它传递建筑物的重量和载荷到地面。
基础的类型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挖土板基础。
2.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是建筑物的主要支撑结构,它分为框架结构和梁柱结构。
框架结构使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而梁柱结构则使用砖、石头或钢材。
3.规划板规划板是一种用于支撑楼层的板状结构,常用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或木材。
规划板可以分为梁板和楼板两种类型。
4.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它主要起到支撑和保温的作用。
墙体可以使用砖、石头或混凝土等材料。
5.屋面和屋顶屋面和屋顶是建筑物的顶部结构,它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包括金属、瓦片、木材和混凝土等。
二、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的设计原理包括结构原理、材料原理、荷载原理和施工原理。
1.结构原理结构原理是建筑构造设计的基础。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类型、载荷分布和建筑物的位移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2.材料原理材料原理是建筑构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可塑性和耐久性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质量。
3.荷载原理荷载原理是建筑构造设计的核心,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自重、使用荷载和环境荷载等因素,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荷载和结构强度。
4.施工原理施工原理是建筑构造设计的最后一步,建筑师需要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高效和质量可控。
施工原理也包括建筑物的维修和维护。
三、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师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载荷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建筑构造的设计需要遵循科学原理,并遵循施工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房屋构造组成部分: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房屋的基本组成一、房屋的概述房屋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是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
一座完整的房屋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房屋的基本组成。
二、房屋的主体结构房屋的主体结构是指承载整座建筑物的骨架,主要包括基础、墙体、屋顶和梁柱等部分。
1. 基础基础是房屋的支撑和负载传递系统,一般分为地基和地下部分。
地基负责将房屋的重量传递到地下,常见的地基结构包括承台基础、桩基和基槽等。
2. 墙体墙体是房屋的承重结构,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常见的墙体材料有砖墙、混凝土墙和钢筋混凝土墙等。
同时,墙体还能隔音、隔热、防火等功能。
3. 屋顶屋顶是房屋的顶盖结构,起到保护房屋和居住者的作用。
常见的屋顶结构有平屋顶、坡屋顶和拱形屋顶等。
屋顶还需要具备防水、保温和通风等功能。
4. 梁柱梁柱是房屋的承重构件,主要用于支撑屋顶和墙体的载荷。
梁柱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组成,其设计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确保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房屋的内部构造除了主体结构,房屋的内部构造也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分隔墙分隔墙用于划分房屋的内部空间,常见的分隔墙包括隔墙和承重墙。
隔墙一般采用轻质砖、石膏板或木材等材料,承重墙则通常采用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
2. 地板地板是房屋的承重结构,起到分隔和支撑的作用。
常见的地板结构有实木地板、强化地板和石材地板等。
地板还需要具备防潮、防火和隔热等功能。
3. 楼梯楼梯连接房屋的不同楼层,是房屋内部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楼梯结构有直梯、弧形梯和螺旋梯等。
楼梯的设计需满足人体工程学,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4. 窗户和门窗户和门是房屋的通风、采光和出入口,起到连接内外空间的作用。
窗户和门的设计需考虑其隔音、隔热和防盗等功能,常见材料有木材、铝合金和塑料等。
四、房屋的装饰和设备除了基本结构和内部构造,房屋的装饰和设备也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内饰装修内饰装修包括地面装修、墙面装修和天花板装修等,常见的装修材料有地砖、壁纸和吊顶等。
房屋的基本构造房屋的基本构造房屋的基本构造是指房屋的结构、构件和建筑材料等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房屋的稳定性、安全性、使用寿命、舒适度以及美观度。
要想建立一座好的房屋,必须对房屋的基本构造有充分的了解。
下面我们从结构、构件和建筑材料三个方面来介绍房屋的基本构造。
1. 结构房屋的结构是指房屋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用木材或钢材等构造框架,再把其他构件嵌入框架内,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适用于轻型房屋;砖混结构是用砖、水泥等材料构造墙体和柱子,再加上楼板,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结构,适用于中等和高层住宅;钢结构是用钢材构造房屋的结构,具有轻、强、耐久的特点,适用于大型建筑。
2. 构件房屋的构件是指组成房屋结构的各个部分,主要包括墙体、楼板、屋顶等。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功能包括承受楼层重量、隔音、防潮、保温等。
楼板是起到承重、隔音、保温、隔热、防火等作用的组成部分。
屋顶是房屋的重要构件之一,主要承受自身重量和风力、雨雪等的作用。
3. 建筑材料房屋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砖、水泥、钢材、玻璃等材料。
其中,木材具有轻便、强度高、保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中;砖和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砖混结构中;钢材是一种功能全面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钢结构中;玻璃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材料,主要用于窗户、门、幕墙等。
总之,房屋的基本构造是房屋建设的核心,它决定了房屋的质量和稳定性。
我们应该根据房屋的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构件和材料,以确保房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大一房屋构造知识点归纳房屋构造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房屋的结构框架、墙体、地板、屋顶等部分的构造。
在大一学习阶段,了解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大一房屋构造知识点的归纳:1.结构框架房屋的结构框架是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柱、梁和楼板构成。
柱是房屋中负责承受垂直荷载的立柱,而梁则连接柱子,负责承受和传递横向荷载。
楼板则位于梁上方,提供人们行走的平台。
2.墙体墙体是房屋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是房屋中的主要支撑结构,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
非承重墙则主要起到隔断空间的作用,不承受结构荷载。
3.地板地板是房屋中用于行走和承载荷载的部分,常见的地板材料有水泥、木地板、地砖等。
地板的施工需要考虑荷载、强度、防潮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进行防水和防火处理。
4.屋顶屋顶是房屋最上方的覆盖部分,用于保护房屋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侵害。
常见的屋顶形式有平屋顶、坡屋顶和拱屋顶等。
屋顶的施工需要考虑防水、保温和保暖等因素。
5.门窗门窗是房屋的出入口和通风采光的介质,常见的门窗材料有木材、铝合金和塑料等。
门窗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强度、隔声和保温等因素。
6.基础房屋的基础是承受和分散房屋荷载的部分,常见的基础形式有扩展基础、板基础和桩基础等。
基础的选取和施工需要考虑土质条件、结构荷载和地震等因素。
7.建筑材料房屋构造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砖石、钢筋和木材等。
不同材料的使用需要考虑其强度、耐久性、耐火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8.施工工艺房屋的施工过程涉及到多个工序和工艺,包括浇筑混凝土、砌砖、安装结构构件、涂料施工等。
不同的施工工艺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9.建筑法规在房屋构造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规范,如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了解相关法规对于保证房屋结构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大一房屋构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了房屋的结构框架、墙体、地板、屋顶、门窗、基础、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建筑法规等方面。
房屋的基本组成1. 引言房屋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是人们休息、居住、工作的地方。
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起着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对房屋的基本组成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2. 基础结构房屋的基础结构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地基、地下室和楼板。
2.1 地基地基是房屋建筑中最底部的部分,用于承受建筑物和土壤之间的重力及其他荷载。
常见的地基类型有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包括扩展基础、板状基础等,深基础包括桩基和悬挂墩等。
2.2 地下室地下室通常位于地面以下一层或数层,用于储存物品、设备或作为额外的生活空间。
它可以用于储藏室、车库、洗衣房等。
2.3 楼板楼板是连接建筑物各个楼层的水平结构,承受上方楼层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支撑结构上。
常见的楼板类型有实体楼板、空心楼板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3. 墙体结构墙体结构是房屋的主要承重部分,起到支撑和隔离的作用。
它包括外墙和内墙。
3.1 外墙外墙是建筑物外部的立面,起到保护建筑物内部免受风雨侵蚀、保温隔热、防火等功能。
常见的外墙材料有砖墙、混凝土墙和钢结构等。
3.2 内墙内墙是房屋内部的隔断,用于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提供私密性和隔音效果。
常见的内墙材料有砖墙、石膏板和轻钢龙骨等。
4. 屋顶结构屋顶结构是房屋的顶部覆盖,起到保护建筑物免受降水、阳光和其他自然元素侵蚀的作用。
它包括屋面和屋架。
4.1 屋面屋面是覆盖在建筑物顶部的结构,用于防水、保温和排水。
常见的屋面材料有瓦片、沥青瓦和金属板等。
4.2 屋架屋架是支撑屋面的结构,通常由梁、柱和桁架组成。
它承受着屋面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房屋其他部分或地基上。
5. 内部装饰内部装饰是房屋的美化和个性化设计,包括地板、墙面、天花板和门窗等。
5.1 地板地板是房间内部的水平表面,用于行走和支撑家具。
常见的地板材料有木地板、瓷砖和地毯等。
5.2 墙面墙面是房间内部的垂直表面,用于装饰和保护。
常见的墙面材料有涂料、壁纸和石膏板等。
房屋结构与构造知识点总结一、房屋结构与构造的概念房屋结构指的是建筑物的基本骨架及其承重功能,它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房屋构造则是指建筑物的组成方式和结构形式,包括墙体、楼板、梁柱等构件的安排和连接方式。
二、房屋结构的分类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特点,房屋结构可分为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几种基本类型。
其中,木结构主要用于小型民居和别墅,砖混结构适用于多层住宅和商业建筑,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和工业厂房,混凝土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
三、房屋结构的重要性房屋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能够确保房屋的抗风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承重原则:根据建筑物的承重要求,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房屋的承载能力。
2.稳定原则:保证房屋在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倾覆或倒塌。
3.经济原则:在满足安全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材料和成本,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4.美观原则: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度和空间利用效率,符合功能和审美要求。
五、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1.初步设计:根据建筑功能和用途确定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做出初步方案。
2.结构计算:进行结构的静力分析和计算,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截面尺寸。
3.结构设计:根据计算结果,设计结构的具体构造、尺寸和材料,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
4.施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监测,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稳定性。
六、房屋结构的材料与构件1.混凝土:是目前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它具有高耐久性、易塑性和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结构形式。
2.钢材:具有高强度、刚度和延展性,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和重载结构,如桥梁、塔吊和高层建筑。
3.木材:是古老的建筑材料,适用于轻型结构和小型民居,具有绿色环保和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4.砖石:用于砌筑墙体和隔墙,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震性能,适用于砖混结构和传统的民居建筑。
1.房屋构造:是构筑房屋空间的构件组成。
由六大主要部分组成:基础、墙身、楼地面、屋顶、楼梯、门窗。
2.(1)基础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米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米者称为深基础。
(2)按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3)按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按受力性能分: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3.墙体的分类:(1)按位置和方向分: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横墙:沿建筑物横向布置的墙;纵墙:沿建筑物纵向布置的墙.(2)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
非承重墙:不承受外荷载的墙。
(3)按使用材料分: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4)按构造分: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4.墙体细部构造包括墙身防潮、勒脚、散水、窗台、门窗过梁、圈梁和构造柱等。
(1)墙身防潮:在墙脚铺设防潮层,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使建筑物墙身受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2)勒脚:房屋外墙墙身接近室外地坪的外凸部分。
作用:一是防止外界机械性碰撞对墙体的损坏;二是防止屋檐滴下的雨、雪水及地表水对墙的侵蚀; 三是美化建筑外观。
(3)散水:指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4)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5)窗台:窗洞口下部的防水和排水构造,同时也是建筑立面重点处理的部位,有内窗台和外窗台之分。
(6)过梁:为支承门窗洞口上部墙体荷载,并将其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所设置的横梁。
(7)圈梁: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及部分横墙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
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5.墙体的作用:通常起着承重、围护、分隔、美观等作用。
6.物业翻修:原有房屋须全部拆除、另行设计、重新建造或利用少数主体构件进行改造的工程。
房屋的组成及其作用房屋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它提供了居住、工作和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房屋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特定的作用和功能。
下面是房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的详细介绍。
1.结构:房屋的结构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基础,通常由地基、柱子、梁和墙体等组成。
结构的作用是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承载和分散上部荷载,抵抗外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2.地基:地基是房屋结构的基础,地基的作用是分散建筑物的荷载到地下,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它通常由地基版、地基承台和地基梁等组成,还可以使用钢筋等增强材料进行加固。
3.墙体:墙体是房屋的外围结构,它的作用是分隔和承重。
墙体可以有效地隔离室内外的温度和噪音,提供隐私和安全性。
墙体通常由砖、混凝土、石材和木材等材料组成。
4.屋顶:屋顶是房屋的顶部覆盖物,它的主要作用是遮蔽和保护房屋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屋顶通常由瓦片、沥青瓦、金属板和石材等材料构成,具有防水、保温和隔热的功能。
5.窗户:窗户是房屋的开口部分,它的作用是提供通风、采光和景观视野。
窗户通常由玻璃和窗框组成,可以手动或自动开启关闭,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和季节。
6.地板:地板是房屋内部的基础结构,它的作用是提供踏实和平整的活动表面。
地板通常由木材、瓷砖、地板砖和地毯等材料构成,具有隔热、隔音和防滑的功能。
7.门:门是房屋的出入口,它的作用是提供安全和隐私保护。
门通常由木材、金属和玻璃等材料构成,具有开关、锁闭和消防防护等功能。
8.设备与设施:房屋还包括各种设备与设施,如管道系统、电气系统、暖通系统和消防系统等。
这些设备与设施为房屋提供了供水、供暖、通风、照明和安全等服务。
总之,房屋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以满足人类居住和工作生活的需求。
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使房屋成为一个舒适、安全和功能完善的空间。
房屋结构组成
房屋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基础:房屋的基础是支撑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部分,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浇筑混凝土地基、地下室地基或基础墙等。
2. 框架:房屋的框架通常由木材、钢铁或混凝土构造而成,用于支撑房屋的重量和承受外部负载。
框架可以包括墙体、柱子、梁等。
3. 墙体:房屋的墙体起到支撑和隔离的作用,常见的墙体材料包括砖、石头、混凝土、钢结构和木材。
4. 屋顶:房屋的屋顶通常由结构框架和覆盖物组成,用于保护房屋内部不受外界天气条件的影响。
常见的屋顶材料包括瓦片、金属板、木瓦和沥青瓦等。
5. 地板:房屋的地板通常由木材、混凝土或瓷砖构成,用于支撑和分隔不同房间。
6. 窗户和门:房屋的窗户和门是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部分,常见的窗户材料包括玻璃和塑料,门可以是木门、金属门或玻璃门等。
7. 结构连接件:房屋结构的各个部分通常需要连接件来确保整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常见的连接件包括螺栓、螺钉和焊接等。
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房屋的结构,确保房屋能够稳定地承受外部负载,并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房屋构造组成部分: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 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l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专业知识】房屋构造的组成部分【学员问题】房屋构造组成部分?【解答】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
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
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
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
(2)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要有一个适当的深度,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又节约基础用材,并加快施工进度。
决定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应考虑下列几个条件: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
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如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1、墙体(1)墙体的分类: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
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
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
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
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
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砖墙、1砖墙、2砖墙等。
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墙)490mm、(称50墙)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
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
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
(3)过梁与圈梁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
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1.5M),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mm.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
圈梁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楼层高度、层数、地基等状况确定。
2、地面与楼板(1)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
其基本组成有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面,还设有防潮层、保温层、找平层等构造层次。
每层楼板上的面层通常叫楼面,楼板所起的作用类似地面中的垫层和基层。
?面层: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直接接触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地面与楼面表层。
垫层:在面层之下、基层之上,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至基层。
基层:垫层下面的土层就是基层。
地面的种类:整体地面:其面层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水泥沙浆地面、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沥青砂浆地面等块料地面:其面层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借助结合层将面层块料粘贴或铺砌在结构层上。
常见的块料种类有:陶瓷锦砖、大理石、碎块大理石、水泥花砖、混凝土和水磨石预制的板块等。
(2)楼板:是分隔承重构件,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
按其使用的材料可分为:砖楼板、木楼板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砖楼板的施工麻烦,抗震性能较差,楼板层过高,现很少采用。
木楼板自重轻,构造简单,保温性能好,但耐久和耐火性差,一般也较少采用。
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强度高,刚性好,耐久、防火、防水性能好,又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楼板类型。
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楼板整体性、耐久性、抗震性好,刚度大,能适应各种形状的建筑平面,设备留洞或设置预埋件都较方便,但模板消耗量大,施工周期长。
按照构造不同又可分为如下三种现浇楼板: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当承重墙的间距不大时,如住宅的厨房间、厕所间,钢筋混凝土楼板可直接搁置在墙上,不设梁和柱,板的跨度一般为23米,板厚度约为7080mm.钢筋混凝土肋型楼板:也称梁板式楼板,是现浇式楼板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由主板、次梁和主梁组成。
主梁可以由柱和墙来支撑。
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后,整体现浇而成。
其一般跨度为1.72.5m,厚度为6080mm.无梁楼板:其为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撑在带有柱帽的柱上,不设主梁和次梁。
它的构造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便于安装管道和布置电线,在同样的净空条件下,可减小建筑物的高度。
其缺点是刚度小,不利于承受大的集中荷载。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采用此类楼板是将楼板分为梁、板若干构件,在预制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好,然后进行安装。
它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劳动条件,加快施工进度;但整体性较差,并需要一定的起重安装设备。
随着建筑工业化提高,特别是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工艺,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按照其构造可分为如下几种:实心平板:实心平板制作简单,节约模板,适用于跨度较小的部位,如走廊板、平台板等。
槽形板:它是一种梁板结合的构件,由面板和纵肋构成。
作用在槽形板上的荷载,由面板传给纵肋,再由纵肋传到板两端的墙或梁上。
为了增加槽形板的刚度,需在两纵肋之间增加横肋,在板的两端以端肋封闭。
空心板:它上下表面平整,隔音和隔热效果好,大量应用于民用建筑的楼盖和屋盖中。
按其孔的形状有方孔、椭圆孔和圆孔等。
3、窗与门(1)窗的作用与类型窗的作用:主要是采光与通风,并可作围护和眺望之用,对建筑物的外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窗的采光作用主要取决于窗的面积。
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称为窗地比。
此比值越大,采光性能越好。
一般居住房间的窗地比为1/7左右。
作为围护结构的一部分,窗应有适当的保温性,在寒冷地区作成双层窗,以利于冬季防寒。
窗的类型:窗的类型很多,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木窗、钢窗、铝合金窗、玻璃钢窗等。
其中以木窗和钢窗应用最广。
按窗所处的位置分为侧窗和天窗。
侧窗是安装在墙上的窗,开在屋顶上的窗称为天窗,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较多。
按窗的层数可分为单层窗和双层窗。
按窗的开启方式可分为:固定窗、平开窗、悬窗、立转窗、推拉窗等。
(2)门门的作用和类型:作用:门是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主要用于交通和疏散,同时也起采光和通风作用。
门的尺寸、位置、开启方式和立面形式,应考虑人流疏散、安全防火、家具设备的搬运安装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综合确定。
门的宽度按使用要求可做成单扇、双扇及四扇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