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x
- 大小:29.64 KB
- 文档页数:3
第11卷第13期·总第165期2 0 1 3年7月·上半月刊7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张汝卫(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烟台264100)摘 要:目的 观察加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方用加味益胃汤,药用:麦冬、生地、沙参、百合、当归、白芍、白术、陈皮、鸡内金、甘草等随症加减,对30例胃阴不足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1~2疗程治疗之后,显效8例,占26.7%;有效18例,占60.0%;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为86.7%。
结论 加味益胃汤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胃汤;胃阴不足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3.13.00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3)-13-000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e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疾病,多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属胃癌的癌前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的“胃痛”、“胃痞”、“嘈杂”范畴[1]。
西医以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治疗为主,疗效不佳。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胃阴不足型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
笔者近来应用加味益胃汤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均为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患者,男16例,女14例;29~72岁,平均42.7岁;病程8个月至21年,平均7.8年。
患者症见胃院胀满,灼痛,胃中嘈杂,饥不思食,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
胃镜征象为胃黏膜光滑、薄、脆,色红,分泌物少。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2],合并有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或病检提示癌变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均未纳入本研究。
关于健脾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柳养盟(陕西省旬阳县白柳镇卫生院,陕西 旬阳)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胃黏膜腺体、胃黏膜上皮发生萎缩现象,进而导致机体胃功能降低、胃黏膜变薄等问题,随着病情逐步发展,患者容易诱发胃部炎症,如胃脘痛、胃溃疡等,且其临床症状表现包括食欲不振、嗳气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病程时间长,治疗时间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等特征。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约有1.00%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成为胃癌,对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均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以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为主,包括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机体胃黏膜等,但是其治疗副作用较大。
中医角度而言,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饱胀”、“胃脘痛”、“痞闷”等范畴,该疾病机制包括脾胃气虚、湿热气虚、血瘀气滞等,其病变位于胃部,而且与肝脏、脾脏等均存有密切关系。
本文中,就关于健脾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健脾益胃汤加减;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5.019本文引用格式:柳养盟.关于健脾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3,39.0 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炎症性病变,其主要病变特征包括胃黏膜腺体萎缩、胃黏膜腺体消失等。
若慢性萎缩性胃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则随着病情逐步发展,容易进展为中度或重度胃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症等,此为癌前病变征兆[1]。
经临床分析可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多由于饥饱失衡、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等,导致机体各项循环受影响,导致体内浊气无法有效排出,最终因体内滞留浊气所致。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情志不调、胃部受损、肝脏功能疏泄不佳等现象[2,3]。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益胃汤是一种中药复方,具有养胃、调和胃气、消食化积、止吐等功效。
本研究探讨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治疗组给予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周期均为4周。
治疗前后采集受试者血清胃泌素、血清胃酸浓度、受试者胃部超声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受试者症状、体征、不良反应等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血清胃酸浓度明显下降,胃部超声显示胃黏膜下脱落、胃壁厚度减薄等症状有所改善。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血清胃酸浓度明显下降,但胃部超声未见症状改善。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胃泌素、胃酸浓度,改善胃部超声显示的症状,对于改善患者胃部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益胃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胃煎治疗慢性萎缩胃炎临床疗效。
方法:186例经胃镜及病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分别给予以益胃煎、维酶素片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病检,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临床表现将胃脘痞满、胃痛、嗳气、纳呆、嘈杂、泛酸、乏力、便溏、消瘦、贫血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1、2、3分,治疗前后每例累计进行积分统计。
治疗组96例治前平均积分为(16.8±5.2)分;对照组90例为(17.5±5.1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4纤维胃镜检查纤维胃镜检查治疗组萎缩部位在胃体27例,胃窦60例,胃体胃窦9例。
病变黏膜呈灰白或苍白96例,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网显露72例,黏膜表面粗糙,有散在不规则的颗粒24例。
伴粘膜散在斑点状糜烂24例,胆汁反流15例。
对照组萎缩部位在胃体24例,胃窦51例,胃体胃窦15例。
病变黏膜呈灰白或苍白90例,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网显露69例,黏膜表面粗糙不平,有散在不规则的颗粒21例。
伴黏膜散在斑点糜烂18例,胆汁反流12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益胃煎治疗,基本方为:太子参18g,生黄芪30g,白术10g,山药9g,白芍15g,乌梅15g,沙参15g,土茯苓30g,当归尾9g,薏苡仁30g,百合15g,三七粉6g(冲服),日一剂,每剂加水500ml,煎后取法300ml分3次饭前服用。
随症加减:黏膜表面粗糙不平或呈颗粒状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土鳖虫9g;胃黏膜兼有糜烂者加白及15g,煅乌贼骨12g;胆汁反流者加旋覆花12g,制半夏9g,紫苏梗10g。
对照组服用维酶素(湖北鄂州市生物化学制药厂)每次1g,每日3次。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等,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负担。
传统中医药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阳气不足所致,因此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以验证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一、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
入组时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慢性胃炎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
具体处方为:炙甘草9克、白芍9克、鸡内金9克、黄芩9克、人参9克、干姜9克、白术9克、苍术9克、木香9克、大枣5枚。
将以上中药放入煮沸后的水中,煎煮后取汁,每日2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胃部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
二、临床观察结果2.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86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包括腹痛缓解、消化不良减轻、食欲增加等。
其中有42例症状完全缓解,39例症状显著缓解,1例症状轻微缓解。
2.2 胃部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胃部相关炎症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胃镜检查显示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有明显的缓解,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萎缩性变化有所减轻。
部分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也有所改善。
三、讨论本研究表明,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升阳益胃汤的温阳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病理状态,缓解患者的胃部不适症状。
而且升阳益胃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小。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单中心临床观察,缺乏对照组,因此无法完全排除一些隐性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而益胃汤加减是中医中药中用来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
益胃汤加减是由益胃汤和其他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方剂。
益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中药方剂,主要由炙甘草、人参、黄芪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和胃、调补气血的作用。
而益胃汤加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其他药物,如炒白术、苍术、丹参等,以进一步增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第一,益胃汤加减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消化不良、胃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而益胃汤加减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作用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益胃汤加减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益胃汤加减中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滋养胃肠黏膜的作用,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减少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保护胃黏膜免受继续损伤。
益胃汤加减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其他病菌,而益胃汤加减中的药物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第四,益胃汤加减对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胃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长期使用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而益胃汤加减中的药物具有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可以减轻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胃损伤。
尽管益胃汤加减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益胃汤加减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多样,单一的治疗方法可能无法全面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综合治疗是更好的选择,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活方式改善等。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具体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综合考虑,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自拟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杜敏华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4(0)9
【摘要】目的:观察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胃颗粒,治疗3个月。
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912-913)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胃颗粒;多潘立酮
【作者】杜敏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2
【相关文献】
1.自拟益胃生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J], 麻德韧
2.自拟益胃生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 [J], 苟青
3.益胃活血颗粒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J], 韩文;王津慧;吴萍;张广梅;徐达宇;刘占厚;范仲麟
4.自拟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匡素君;赵丹云
5.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杜敏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胃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史健;夏天;胡家露;王剑波;张仲海
【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21)01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益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胃镜、病理进行对照,观察中药益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结果益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综合疗效分析,症状改善率为93%, 胃镜及病理改善率为85%.结论益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总页数】3页(P1546-1548)
【作者】史健;夏天;胡家露;王剑波;张仲海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消化疾病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陕西,西安,71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益胃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2例 [J], 庞莎莎
2.胃宁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附三九胃泰冲剂治疗30例对
照 [J], 朱君华;林馨
3.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杨峰;齐作战;金志
4.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J], 彭书玲
5.温脾益胃、舒肝益胃丸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42例 [J], 孙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徐海英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17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42)应用抗氧化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治疗组(n=42)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健脾益胃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7.62%,其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是95.2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8.57%,其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是76.19%;2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提升其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有推广意义.
【总页数】2页(P189-190)
【作者】徐海英
【作者单位】汪清县中医院脾胃科,吉林汪清 13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2
【相关文献】
1.健脾益胃汤合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J], 王贺雷
2.探讨健脾益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 [J], 石富国
3.加味健脾益胃汤、参芪健胃颗粒联合西医治疗\r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王洪营
4.健脾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J], 孟彦荣
5.健脾益胃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J], 龚发萍;郑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4-07-11T16:40:58.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谢浪强[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特征是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胃黏膜萎缩变薄。
谢浪强(广西省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卫生院 537000)【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50例,中药组采用中药治疗,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中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西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好。
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为45,所占比例为90.0%;西药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7例,所占比例为74.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适的中药组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146-01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特征是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胃黏膜萎缩变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1]。
因此,在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论著•临床研究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的影响!刘伟锋1黄菊芳2蒋玉萍1(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南宁市530200,电子邮箱:******************;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南宁市530011)【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
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健脾益胃方水煎剂。
14;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PG I、PG"水平及PG I/PG"比值,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胃}隐痛、暧气反酸、纳少乏力、口干口苦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0.05)。
(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G I水平和PG I/P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0.05)#(3)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0.05)o结论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CAG的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P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健脾益胃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疗效;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21)07-0815-04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1.07.07Clinical efficacy of Jian Pi&Wei Fang for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ts effect on pepsinogenLIU Wei-feng1$HUANG Ju-fang2$JIANG Yu-ping"(1Department of Splee e$Stomach and Liver Diseases$Guangx-International Zhuang Medical Hospital$Nanning530200,China;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Ruikang Hospital Affiliamd m Guangxi Universito of Chinese MePicine$Nanning530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o of Jan Pi Yi Wei Fang for chronic atrophio gastritis(CAG) 7th deficienca of spleen and stomach and iit effect on serum pepsinogen(PG).Methods Sixty patienis7th CAG were ivndomi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g group$7th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g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i o f western medicine$based on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 decoction according i self-made Jan Pi Yi Wei Fang.Fourteen daye represented one course of treatmeni$and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fouo cowse.The two groupe weo compared t01X4of pre-and post-treatmen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syndromee scoos,serum PGI and PG"11^6and PG/PG"ratio$ss welt as the incidenco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e duong treatment.Results(1)After rreatment$the obseoation group had lower scores of TCM syndromes including stomach dull paio$belching and costing up of gastWc acit$appetite I oss and fatigue$do and bitter moutli$ and a lower incinenco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compaed7th tie coc W o I goup(t P<0.05).(2)After treatment$ semm PGI1e vd and PGI/PG"ratio were elevated in both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obseoation group presenmd higher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serum PG"C v I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in contrasS7th the1—S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obseoation group had d lower ievel than the control group(tl P<0.05).(3)Afa areatment$the obseoation group achieved supeaoa efficcco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Ji a n P i Yi Wei Fang has a definite eVicccy for CAG with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which cm improve patients clinicyt symptoms and seom PG levels and has a low incidenco rate of advarse reaction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Jan Pi Yi Wei Fang$Chronic atrophic gastWtis$Pepsinogen$Efficacy,Chinese medicine▲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自筹科研课题(GZZC2019013)作者简介:刘伟锋(1981〜),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脾胃病临床与基础%通信作者:蒋玉萍(1986〜),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脾胃病,电子邮箱:734261548@%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的结果,是一种癌前病变的表现U7,其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X m)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胃黏膜 营养因子缺乏等多种因素相关本病病程漫长,迁延不愈,容易复发,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以痰湿、热毒、血瘀为标%故本研究以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为治疗原则,选择健脾益胃方作为治疗药物%健脾益胃方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自拟方,具有益气健脾、化湿通络和胃的作用%前期研究表明,健脾益胃方可降低Hp 的胃黏膜因子,胃黏膜组织损伤的作用[4'6]O本研究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CAG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治疗的60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CAG西医及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2)年龄20~65岁;(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接受受试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对受试药物过敏者;(4)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损伤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5-65(48.72±11.80)岁,病程8个月至9年,平均(4.54±2.31)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组别*性别(*)「年龄(A±@,岁)病程(A±s,年)男性/女性观察组3013/1748.93±11.24 4.56±2.33对照组3019/1148.50±12.54 4.52±2.32X2J值 2.4110.1400.061!值0.1210.8880.9521.25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7(中的诊断标准,并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CAG%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8]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主证:胃g部隐痛,喜温喜按,胀满不适,进食后尤甚,四肢乏力;次证:纳呆,少气懒言,四肢不温,肠鸣便澹%舌脉: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1.3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雷贝拉'钠肠溶胶囊(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220)20mg/次,1次/d;阿莫西林胶囊(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5020305)0.5/次,2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75)0.25/次,2次/d%(2)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健脾益胃方治疗:健脾益胃方由党参12/、10/、10/、10/、8/、8/、10/、10/、6/,随,干口苦加梔子、丹皮;胃g部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暧气反酸加瓦楞子、佛手;寐差加合欢皮、首乌藤;大便澹烂加荧实%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mL, 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均治疗4个疗%1-4疗效评价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
益胃汤加减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文将对益胃汤加减治
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表层细胞发生变性和萎缩,导致胃酸分泌减少。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益胃汤加减
是一种具有健脾胃、调和气机作用的中药方剂,由黄柏、黄芩、生姜、陈皮、白扁豆、薏
苡仁、茯苓、槟榔等草药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湿的功效。
研究表明,益胃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益胃汤加减具有健脾胃的
作用,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和胃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益胃汤加减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益胃汤加减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胃部
细菌的生长,减少感染的机会。
临床研究表明,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疗程
为2-4周,每日3次,每次服用剂量为50-100毫升。
治疗后,患者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明显改善。
益胃汤加减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没有明显的不
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草药成分过敏,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炎之前,应该进行过敏试验,以确保安全性。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患者常常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生活
质量。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较为多样,其中升阳益胃汤是一种有效的中
药方剂。
本文对86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
按照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型将其分为虚寒型、湿热型、气郁型等不同类型。
行升
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配制不同的药物,其中包括人参、黄芪、附子
等中药。
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5克,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包括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主诉症状的缓解情况,同时观察胃镜检查
结果的变化。
结果
本研究共治疗了86例患者,其中虚寒型37例,湿热型31例,气郁型18例。
治疗后
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主诉均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达到89.5%。
此外,胃镜
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47例治愈,28例病
情好转,11例无明显改善。
讨论
结论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终止
后也不易出现复发情况。
因此,该方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慢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胃颗粒, 治疗3个月。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胃颗粒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57-02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Yiwei particlesDu Minhua,Guangzhou city Huadu district shiling town community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Yiwei particles.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48 cases which given Domperidone Tablet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2 cases which given Yiwei particles.Three months later, observ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8.46% in treatment group while the other was 64.58%.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Yiwei particl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effective,worthy of more research.【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Yiwei particles TCM therapy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病理检查提示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成分减少或消失,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烧心、早饱、腹痛腹胀等,同时具病情迁延、病程长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
胃镜检出率高达40%[1]。
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由于与胃癌关系密切,因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其治疗上,症状改善较容易,若取得胃镜及病理上的良好效果则较困难[2]。
西药的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
相比之下,近些年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颇有进展[3]。
根据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参考中医的胃痛、呕吐、痞满、嘈杂等病辨证论治。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粘膜皱襞变薄,胃腺萎缩消失从而使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加上长期患病更易于出现营养不良甚至贫血等症。
故此此类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究其根本即为脾胃虚弱,继而易受气滞、食积、寒湿等侵害。
日常治疗亦应侧重固其根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胃功能健旺则气血生化之源不绝。
笔者据此处方益胃颗粒,用以治疗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3年7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的100例慢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诊断“痞满”,病程均在2年以上。
随机分为2 组。
治疗组52例,男21例,女31 例;年龄40~68岁,平均(53.7±5.1)岁;病程(2.9±0.6)年;对照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30~65岁,平均(48.1±5.8)岁;病程(2.7±0.7)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4]之标准:全部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并在电子胃镜下取标本行病理检查:(1)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2)粘膜肌层增厚;(3)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可有可无);(4)固有膜炎症(可轻可重);(5)淋巴滤泡形成(可有可无)。
电子胃镜诊断标准:1、粘膜颜色改变正常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色;同一部位的粘膜深浅不一致,红色强的地方也带灰白色,一般灰黄或灰白的地方可有略隆起的小红点或红斑存在;萎缩粘膜的范围或是弥漫或是局部的,甚至是小灶性的,粘膜变薄而凹陷,境界常不明显。
2、血管透见萎缩初期可见到粘膜内上血管,重者可见到粘膜下的大血管如树枝状,暗红色;胃底贲门的血管正常时也可见到。
观察血管时要掌握到胃内压力。
3、腺体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而见到过形成的表现,粘膜层变厚,此时不能看到粘膜下血管,可见粘膜表面粗糙不平,有颗粒或结节僵硬感。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第七版《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1、自觉胃脘部痞满不舒,闷塞不痛这;2、按之柔软、触之无形,压之无痛,望无胀大;3、慢性起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在3月以上;4、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
达到以上(1)、(2)、(3)即可诊断,(4)项为参考选项。
不再分证型。
1.3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标准,年龄在30-68岁,意识清醒者,知情同意且能按医嘱坚持治疗者。
1.4排除标准排除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肺结核,胸部肿瘤,肾功能不全,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者;对本方中药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分组资料通过SPSS11.5相关程序得出随机数字,根据随机数字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35-68岁,平均59.5岁。
对照组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
年龄30-65岁,平均56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上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6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方案:多潘立酮片口服10mg,每日三次。
治疗组治疗方案:口服益胃颗粒(太子参,山药,白术,半夏,陈皮,甘草,山楂,莱菔子,砂仁,饴糖,韩国煎药机加工包装)口服5g,每日三次。
两组均治疗3月。
治疗前后均参考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级量化标准评分[5]。
1.7疗效判定指标(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5%。
(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
(3)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
(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
1.8统计方法以上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差异性非常明显。
2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痊愈无效显效有效有效率对照组 1 17 18 12 64.58%治疗组 3 6 22 21 88.46%P<0.053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痞满、嘈杂、呕吐、胃痛等病证范畴。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而且胃动力不足以及胆汗返流,故西医多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防止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治疗效果明显,但容易复发,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探索一种标本兼治的方法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多为脾虚不运,升降失常。
治疗主要是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胡氏以调和胃气,消食健脾为主要原则,予陈夏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
刘氏以温中逐寒法为原则,予椒梅建中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
舒氏予自拟养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表明中药汤剂具有既能改善、缓解临床症状,又能改善、逆转病理变化的疗效[8]。
本研究所用方剂,以太子参补中益气为君,以山药、白术健脾益气以辅助君药加强补中益气功效,佐以半夏、陈皮、砂仁理气降逆、化湿和胃,以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甘草有补脾和胃、止痛、解毒及调和之用调胃和中,并能调和诸药,与饴糖共为使药。
通过前瞻性对照治疗,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比西医多潘立酮片治疗效果好(P<0.05),提示益胃颗粒能改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动力,改善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功能,但本研究仅从体征及临床症状方面评价治疗效果,未能再次完成病理检查,从病理这个金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徐家裕,等.中华消化杂志.1981:1:202.[2]唐旭东.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中国中医药报,2004,17:4.[3]肖小惠,卢丽婷,刘凤斌.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3(2):24-26.[4]贝政平,等.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6:224[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6]胡慧明,宋常红.陈夏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83.[7]刘才金,何晓凤,袁柳仙.椒梅建中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98.[8]舒湘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和证治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 ,9(2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