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骨度分寸表
- 格式:docx
- 大小:14.37 KB
- 文档页数:2
图2骨度分寸法(背面观)寸图3骨度分寸法(侧面观)ehinesem 巨Hiuin 日弓.n 色u骨度分寸法Bone-lenth Measurement图1骨度分寸法(前面观)月俞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骼;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乂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您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W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气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骨度分寸Array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骨度分寸法(前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常用骨度分寸表(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头部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9寸衡寸用于量头部的横寸背腰肩胛骨内缘至后正3寸衡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
一般临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必背:常用骨度分寸表常用骨度分寸表
手阳明大肠经穴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主治概要
本經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 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 2 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 3 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图2需度分寸法(背面观)亡hinesemediCinesnet图3骨度分寸法(镐面观)■uteasM则骨度分吋'法B<me-lenth Measurement图1腎度分寸法[前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 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 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 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 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⑵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 1寸。
⑶横指同身寸又称 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 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 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 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取穴:骨度分寸法
时间:2016-09-29 22:32:21
《灵枢·骨度》篇记载了人体各部的骨骼尺寸,经后人补充修改后,被用作量取穴位的折算长度,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进行测量,这就叫做“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也叫“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人体各部位的长短、大小,按比例折算尺寸,以确定穴位。
骨度分寸图:
骨度分寸表:
针灸骨度分寸法归类:
一、3寸:
1、眉间(印堂)——前发际。
2、第7颈椎(大椎)——后发际。
3、肩胛内缘——后正中线。
二、5寸:
脐——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三、8寸:
1、脐——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2、肩峰缘——后正中线。
四、9寸:
1、左前额发骨(头维)——右前额发骨(头维)。
2、左乳突(完骨)——右乳突(完骨)。
3、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4、腋纹头——肘横纹。
五、12寸:
1、前发际——后发际。
2、腋窝顶——第11肋(章门)。
3、肘横纹——腕横纹。
六、13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内踝尖。
七、16寸:
腘横纹——外踝尖医学|教育网。
八、18寸:
1、眉间(印堂)——第7颈椎(大椎)。
2、耻骨联合上缘——胫骨内上髁上缘。
九、19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骨度分寸法Array(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
(后面观)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