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82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形态,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分为三个层面,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社会
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与经济基础关系极为密切;艺术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中介才能联系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精心整理 (1)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利用艺术相推动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
(2)宗教对艺术影响根本上来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
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宗教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2)宗教对艺术否定中又包含对自身的否定,当艺术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本质。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
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1.艺术是什么P3艺术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二节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是不是艺术的必备特征论述题..P9(1)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也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2)艺术形象:指艺术作品中所创造的具体而又概括并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感染力的意象或意境..(3)在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其表现是不一样的;形象是艺术作品中的核心要素..(4)在再现性、叙事性作品中;艺术形象一般是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场面、景物、事态及一切有形物体..而在表现性、抒情性的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出现人物形象;某艺术形象则主要指情景交融的画面或氛围意境..(5)所以;艺术形象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情景和氛围;可以“有形有象”也不一定“有形有象”可以象具体人物;山川风光;花鸟虫鱼那样有可视性和可触感也可以是无具象的一种情思、氛围或意境..2.面对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或艺术处理解答或分析P14答: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艺术创作更具独创性的特点;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3.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答或分析P16答: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4.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艺术的审美特征论述P18(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事实上;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例如:拉斐乐西斯廷圣母;他的圣母像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的优点;着重体现民间母性或少女的善良、端庄、纯洁与美丽;使人产生感情的共鸣;画面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显示出拉斐乐所特有的和谐、圆融、高雅、明快的格调;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拉斐乐在宗教画中把圣母表现为人间美丽;年轻母亲形象的化身;使人产生感情的共鸣;体现了端庄、娴静和富于同情心的母性之美;包含着画家对人的崇高品质和纯正感情的赞美..(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真;升华的艺术真实..善;正确的道德评价..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例如: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鲜明地体现了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这幅画取材于生活真实;它所描绘的沿街;河旁;桥上各色人物;足有几十种职业;上百种姿态;情绪也各不相同;反映出北宋首都汴京各阶层人物的生活..不光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具有同样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此外;这幅画又突破了自唐五代以来;宫廷画家多以贵族官宦生活为主题的人物画的桎梏;而是以中下层市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它的人民性和现实性直接影响到后来明清插图和年画的发展;也深刻体现出艺术家对创造了当时繁华汴京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然而;艺术家并没有局限于生活的真实;更没有流于道德说教;而是通过化“真”为“美”和化“善”为“美”;达到了真、善、美的融合..(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能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例:朱耷荷花水鸟图孤石倒立;疏荷斜挂;荷的残;字的呆;造型独特;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5.怎样理解现实丑和艺术美的关系P22(1)丑的现实也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艺术家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审美创造;也能将之转化为艺术美..(2)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进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作为艺术形象;它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3)例:罗丹雕塑美丽的欧米埃尔老妓女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肉体..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对社会制度的愤怒;对这女子的摧残;罗丹刻画的丑陋是对全社会呼吁;美的事物是需要呵护和珍惜的..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名词解释1.艺术起源于“模仿”P23(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说法..(2)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3)基本观点: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4)简评:这种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为;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模仿”占有相当大的成分..这种说法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的现实;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提示事物的本质..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此外;这种说法还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2.艺术起源于“游戏”P25(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风靡一时..(2)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3)主要观点: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4)简评:显然;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中;含有一些有价值的成分..这种说法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也提示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提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3.艺术起源于“表现”P26(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种说法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2)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3)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的表现..(4)简评: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界具有一定的渊源和影响..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艺术家确实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4.艺术起源于“巫术”P28(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是二十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学说..(2)代表人物: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席勒;英国着名人类学家弗雷泽;法雷纳克(3)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巫术仪式活动..(4)简评: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5.艺术起源于“劳动”P30(1)这是关于艺术发生的重要理论;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2)代表人物:俄国的普列汉诺夫(3)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物质生产劳动..(4)简评:劳动的的确是艺术得以产生的前提;因为它促成了人类以及人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产生..但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想象幻想等中介;艺术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论述题一.艺术起源的动因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为什么答:艺术起源的动因是多元的因为:一、理论基础: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二.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较为合理和科学的理论(2)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艺术史学家希尔恩(3)主要观点: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与劳动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4)评价: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艺术起源的奥秘..大量的史实分析;都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多元决定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A.原始造型艺术史前图画;雕刻;洞穴壁画;几何图案等与模仿;巫术禁咒图腾标志劳动生活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B.原始歌舞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与模仿;巫术;游戏娱乐祈祷祭祀;图腾崇拜以及劳动生活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C.原始文学神话传说等与劳动;情感;想象;想象;幻想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P381.艺术的社会功能:归根结底;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最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2.审美认知作用名词解释P39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答:“兴”;指人的日常行为;个人修为;即“修身之事”..“观”;指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即聚集人士;交流思想..“怨”;指“怨刺上政”;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整句话是指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本的名称..孔子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4.审美教育的作用P41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5.审美娱乐作用P44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第二节艺术教育1.什么是美育审美教育P47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2.美育与艺术教育有何关系P47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在美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艺术教育的概念P50(1)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2)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同时;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P541.文化名词解释所谓文化:人类在其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的成果的总和;所以文化系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子系统..第二节艺术与哲家P57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2.艺术对哲学的影响:艺术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3.谈谈你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看法论述:(1)西方现代派艺术泛指十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各种艺术流派的总称..定义(2)产生的背景:社会的急剧动荡变化;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精神危机日益严重..例:A.无产阶级崛起;革命B.俄红色苏维埃革命剥夺私有财产;无产阶级站立起来了C.20世纪30年代;欧美金融危机..受到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种种反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例:A.克罗齐的表现主义注重主体心灵的表达代表人物挪威蒙克呐喊B.尼采的超人哲学上帝死了;没有信仰C.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D.柏格森的生命哲学E.萨特存在主义等各种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世界是荒诞的;他人就是地狱(3)思想特征:A.现代派艺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上表现出全面的扭曲和变形..B.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和绝望;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4)思想评价:A.物质生产越发达;人的精神生活越空虚;越苦闷;失去人的价值也就失去了自我的本质等等西方现代社会中各种深刻矛盾和病态的社会关系..对于人们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状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B.但是;现代派艺术的不少作品在揭露西方社会种种病态现象的同时;也宣扬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悲观绝望;宣扬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尤其是一些作品中暴力和色情的内容更是直接宣扬腐朽;没落的社会主义观..(5)艺术特征:A.主观性;内向性..艺术家更注重主体心灵的表达;主体情感的宣泄..如表现主义艺术代表人物:挪威蒙克呐喊B.主题的模糊性;多义性;甚至“无主题倾向”——机械;速度和力量等;作品:被拴住的狗的动态巴拉..(6)评价:A.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B.但是;现代派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得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有时达到了极端荒谬的程度..4.宗教对于艺术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的两种相反的作用上..利: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促进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弊: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主要因为宗教要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5.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1)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2)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4)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艺术概论第一节艺术的起源一、模仿说▪德利谟克特说:“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二、游戏说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游戏说”。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三、巫术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四、表现说▪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苏珊·朗格提出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符号五、劳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既不单纯是一种本能,也不仅仅是为了纯粹实用的目的,而是两者的结合。
“劳动说”就是这种学说的一种表现。
三、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线性均速发展的,在有的时期可能发展迅猛,而也有的时期则停滞不前,这即是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有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较少约束的思想氛围给艺术家提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出现某些艺术的繁荣。
艺术发展的不均衡在艺术内部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
四、继承与创新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发展除了与时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有关外,还有其自身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等内部的原因。
就艺术发展的总体而言,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而且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从继承的方式看,后代艺术对于前代艺术的继承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从艺术创新角度看,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没有创新因素的艺术是没有活力的。
《艺术学概论》讲义第一章艺术的本质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教学重点: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一、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的定义迄今已有上百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特征。
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论”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活动出发来考查艺术问题。
“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第二,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第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第二节艺术的特征教学重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联系教学过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课后复习题: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教学重点:艺术起源的观点教学过程:一、艺术起源于模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三、艺术起源于表现四、艺术起源于巫术五、艺术起源于劳动第二节第二节人类实践和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艺术起源教学过程: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道德、哲学、宗教等内部联系。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形态,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分为三个层面,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1、艺术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2、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3、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等。
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
:补充:(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是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1、他们并不是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同的距离,并不是一种平行关系;2、他们在上层建筑中还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各自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
3、他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关系也不一样的,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也都存在着差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它们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与经济基础关系极为密切;艺术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中介才能联系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一、艺术门类的六种分类方法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动态艺术、静态艺术以欧美新分类法——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以艺术的美学原则(5类)——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章一、艺术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二、“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
准艺术”的繁荣在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时代,大约在七千年——五千年之间。
准艺术繁荣的标志是陶器的普遍创制。
文明艺术发生的标志是青铜器等金属艺术品的出现。
(P8)三、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物质与精神、审美对象与主体心灵,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的特定成果。
(名词解析)四、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以物质生产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艺术是伴随着人类而形成的。
P7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1、艺术起源于摹仿: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摹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
2、艺术起源于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的斯宾塞、谷鲁斯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法国的雷纳克、美国的托马斯·门罗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西方美学家沃拉斯切克、毕歇尔简单题一、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简答题):P8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
2、艺术发生的标志——形态性认识形式美的规律,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去造型,这是艺术发生的标志。
任何艺术都是创造者创造力的表现形态。
3、艺术发生的定质——审美性“准艺术”与实用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在实用品中渗透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这些精神内涵。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简答题)p12内容: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社会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科学、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