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简答题常考题型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20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汇总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㈠-01-⽰意画出平衡态碳钢的强度随钢含碳量的变化曲线,并从成分—组织—性能的⾓度定性解释。
答:强度随碳含量增加先增⾼后下降,在碳含量约1.0%时为强度极⼤值。
强度的这种变化与平衡态碳钢中的组织随碳含量变化有关:当碳含量⼩于0.77%时,钢中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且珠光体的分数随碳含量增⾼⽽增⼤,⽽珠光体在钢中起强化作⽤,故强度随碳含量增加⽽增⾼;当碳含量⼤于0.77%后,钢中的组织为⼆次渗碳体+珠光体,⼆次渗碳体以⽹状分割珠光体,且⼆次渗碳体的分数随碳含量增⾼⽽增⼤。
渗碳体硬⽽脆,少量的不连续分布的⼆次渗碳体起强化作⽤,故强度随碳含量增加继续增⾼;但当碳含量⼤于1.0%后,⼆次渗碳体的分数增加到呈连续⽹状分布,则会在外⼒作⽤下⾸先断裂形成微裂纹,故强度下降。
-02-已知727℃时,碳在奥⽒体中的溶解度为WC=0.77%,⽽在铁素体中的极限溶解度仅为WC=0.0218%。
请解释⼆者差别如此明显的原因。
答:奥⽒体为⾯⼼⽴⽅结构,碳原⼦位于其⼋⾯体间隙中;铁素体为体⼼⽴⽅结构,碳原⼦也位于其⼋⾯体间隙中。
⾯⼼⽴⽅的⼋⾯体间隙半径与铁原⼦半径之⽐(0.414)⼤于体⼼⽴⽅的⼋⾯体间隙半径与铁原⼦半径之⽐(0.155),⽽碳原⼦半径⼤于间隙半径,⼀个碳原⼦固溶于奥⽒体中所引起的晶体能量增⾼远⼩于固溶于铁素体中所引起的晶体能量增⾼。
-03-何谓⾦属的形变强化?⽤位错理论说明⾦属形变强化的原因;⾦属的形变强化在材料⼯程上有何利弊?如何克服所引起的弊端?答:⾦属在塑性变形阶段,其流变应⼒随变形程度增加⽽增加的现象。
或⾦属经塑性变形后,其强度、硬度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在变形过程中,位错之间相互作⽤,产⽣交割,阻碍位错运动;反应⽣成固定位错,使位错难以运动;位错增殖,位错密度增⼤,增⼤了位错运动的阻⼒。
利:强化⾦属的重要⼿段;使⾦属材料压⼒加⼯得以顺利进⾏;使⾦属零构件得以抵抗偶然过载。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题库与答案考研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想要在材料领域深入研究的同学来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题库,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晶体结构1、画出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的晶胞,并分别计算其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面心立方(FCC)晶胞中,原子半径 r 与晶格常数 a 的关系为 r =√2a/4;体心立方(BCC)晶胞中,原子半径 r 与晶格常数 a 的关系为 r =√3a/4。
2、简述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
答案: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方式,它不仅包括空间点阵的形式,还包括原子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而空间点阵是将晶体结构中的质点抽象为几何点,所得到的几何图形,它只反映质点的分布规律和周期性。
二、晶体缺陷1、什么是点缺陷?点缺陷有哪些类型?答案:点缺陷是指在晶体中三维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
点缺陷的类型主要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
2、简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答案:位错的基本类型有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运动方式有滑移和攀移;螺型位错的运动方式只有滑移。
三、凝固与结晶1、简述纯金属结晶的条件和过程。
答案:纯金属结晶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过冷度。
结晶过程包括形核和长大两个阶段。
形核又分为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结构起伏自发地形成晶核;非均匀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中存在的固态杂质或容器壁等现成表面形成晶核。
长大过程是晶核形成后,原子不断向晶核表面堆砌,使晶核不断长大,直至液态金属全部转变为固态晶体。
2、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是形核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过冷度,都包含形核功。
不同点:均匀形核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结构起伏自发形成晶核,所需的过冷度较大,形核功较大;非均匀形核依靠现成表面形成晶核,所需过冷度较小,形核功较小。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是()。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答案:B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 弹性变形B. 位错运动C. 相变D. 断裂答案:B3. 在材料科学中,硬度的定义是()。
A. 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B. 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C. 材料抵抗压缩的能力D. 材料抵抗拉伸的能力答案:B4.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淬火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硬度B. 增加韧性C. 减少变形D. 提高导电性答案:A5.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碳纤维增强塑料B. 钢筋混凝土C. 不锈钢D. 玻璃钢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______作用时,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外力;破坏2.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裂纹存在;断裂3. 材料的疲劳是指材料在______作用下,经过______循环后发生断裂的现象。
答案:交变应力;多次4. 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温度梯度;热量传递5. 材料的电导率是指材料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______。
答案:电荷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区别。
答案: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2. 描述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
答案: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裂纹的萌生、裂纹的扩展和最终断裂。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微裂纹逐渐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材料无法承受继续增加的应力时,就会发生断裂。
3. 什么是材料的热处理?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答案要点第二章1.硅酸盐晶体结构有何共同特点?答:(1)每一个Si4+存在于4个O2-为顶点的四面体中心,构成[SiO4]4-四面体,它是硅酸盐晶体结构的基础(2)[SiO4]4四面体的每个顶点,即O2-最多只能为两个[SiO4]4-四面体所共有(3)两个邻近的[SiO4]4-四面体之间,如果要联结,只以共顶而不以共棱或共面相联结(4)[SiO4]4-四面体中的Si4+可以被Al3+置换形成硅铝氧骨干,骨干外的金属离子容易被其它金属离子置换,置换不同的离子,对骨干的结构并无多大的变化,但对它的性能却影响很大2.简述硅酸盐晶体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几类,每类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答: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按晶体中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分为孤岛状、组群状、链状、层状和架状五类。
这五类的[SiO4]四面体中,桥氧的数目也依次由0增加至4,非桥氧数由4减至0。
硅离子是高电价低配位的阳离子,因此在硅酸盐晶体中,[SiO4]只能以共顶方式相连,而不能以共棱或共面方式相连。
3.什么是同质多晶?简述同质多晶转变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答: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现象,称为同质多晶。
根据同质多晶转变时速度的快慢和晶体结构变化的不同,可将多晶转变分为位移性转变和重建性转变。
前者仅仅是结构畸变,转变前后结构差异小,转变时并不打开任何键或改变最邻近的配位数,只是原子的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而后者不能简单地通过原子位移来实现,转变前后结构差异较大,必须破坏原子间的键,形成一个具有新键的结构。
4.为什么石英不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比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高得多?答:由于石英不同系列变体之间转变是重建性转变,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和重建;而同一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变是位移性转变,不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和重建,仅是键长、键角的调整。
5.钛酸钡是一种重要的铁电陶瓷,其晶型是钙钛矿结构,试问:(a)属于什么点阵?(b)这个结构中离子的配位数为多少?(c)这个结构遵守鲍林规则吗?请做讨论。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题库材料科学基础考研题库材料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对于考研学子而言,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我整理了一些材料科学基础的考研题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元素不是构成大多数金属材料的主要元素?A. 铁B. 铝C. 碳D. 铜2. 以下哪个不是材料的力学性能?A. 强度B. 韧性C. 硬度D. 导电性3. 以下哪个不是材料的热性能?A. 热膨胀系数B. 热导率C. 熔点D. 硬度4. 以下哪个不是材料的物理性能?A. 密度B. 热膨胀系数C. 热导率D. 硬度5. 下列哪个不是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A. 立方晶系B. 正交晶系C. 六方晶系D. 圆柱晶系二、填空题1.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形变的能力。
2.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破坏的能力。
3.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4.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5.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断裂的能力。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 请简要介绍一下陶瓷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
3. 请简要介绍一下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
5. 请简要介绍一下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四、计算题1. 一根钢材的长度为10cm,受力后变形为10.2cm,请计算该钢材的应变。
2. 一块材料的面积为50cm²,受力为100N,请计算该材料的应力。
3. 一根铜材的长度为20cm,受力后变形为20.2cm,请计算该铜材的应变。
4. 一块材料的长度为10cm,受力为100N,请计算该材料的应力。
5. 一根铝材的应变为0.002,长度为10cm,请计算该铝材的变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30分)晶界内吸附交滑移:上坡扩散:纤维组织:枝晶偏析:伪共晶组织:重心法则:配位数:致密度:晶带二、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在一个面心立方晶系的晶胞中画出晶面(111)和(112),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2.位错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1) a【100】—>a /2【111】+ a /2【111】(2) a /2【101】+ a /6【121】—> a 【111】3.试推导菲克第二定律4.试述柯氏气团理解释低碳钢存在屈服平台现象5.简答液—固界面的类型及晶体生长的方式三、默画Fe—FeC相图,并分析0..5%C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计算在室温其平3衡组织组成的重量分数和想组成的重量分数(20)答案:一、名次解释晶界内吸附:少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在晶体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偏聚于晶界交滑移:螺位错,在一滑移面运动受阻,转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
上坡扩散:扩散物质由浓度低处向浓度高处进行的扩散。
纤维组织:晶粒及加杂物沿受力方向呈条带状态分布。
枝晶偏析: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若固溶体以树枝状结晶并长大,则枝干与枝间会出现成分差别,称为~。
伪共晶组织:非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可能全部转变为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
重心法则:处于三者相平衡的合金,其成分必位于共扼三角形重心位置。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晶带: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二、1.2. 反应条件:1).几何条件:∑b 前=∑b 后2).能量条件:∑b 2前〉∑b 2后(1)几何条件满足;能量条件:∑b 2前=(a )2 [(1) 2+02+02]=a 2,(5分)∑b 2后=(a 2)2 [12+12+12]+ (a 2)2 [12 +(-1) 2+(-1)2]= 232a 2a <a 232,故反应不能进行 (2)几何条件满足能量条件:∑b 2前=(a 2)2[12+02+(-1)2]+(6a )2 [(-1)2+22+12]= 322a ∑b 2后=(3a )2 [12+12+(-1)2]= 32a 322a 〉32a ,故反应能进行 3.菲科第二定律设扩散流量为J ,扩散系数为D ,体积浓度为C ,图阴影部分体积的横截面积为A ,则:物质流入速率=J 1A物质流出速率=J 2A =J 1A +dx x JA ∂∂)( 物质积存速率=J 1A -J 2A =-Adx xJ ∂∂ 积存速率又可写为Adx tC ∂∂(2分) 故Adx t C ∂∂=-Adx xJ ∂∂,即t C ∂∂=-x J ∂∂将扩散第一定律:J =-DdxdC 代入,得: t C ∂∂=)(xC D x ∂∂∂∂4.溶质原子形成的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可发生交互作用。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2. 扩散3. 塑性变形4. 应力5. 比热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玻璃B. 塑料C. 陶瓷D. 铜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陶瓷材料?A. 铁B. 铝C. 硅酸盐D. 聚合物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玻璃B. 钢铁C. 聚乙烯D. 陶瓷4.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A. 铜B. 铝C. 硅D. 铁5.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绝缘体?A. 铜B. 铝C. 硅D. 玻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请简述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的区别。
3. 请简述材料的热传导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计算一个碳化硅晶体的体积。
已知碳化硅的晶胞参数:a=4.05 Å,b=4.05 Å,c=8.85 Å,α=β=γ=90°。
2. 计算在恒定温度下,将一个100 cm³的铜块加热100℃所需的热量。
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J/(g·℃),铜的密度为8.96 g/cm³。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材料科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论述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不完整或不符合理想周期性排列的现象。
2. 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3. 塑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恢复原状的性质。
4. 应力:单位面积上作用于材料上的力。
5.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C3. C4. C5.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单斜晶系。
第二部分简答题第一章原子结构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11年真题】答:(1)金属键: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因而每个原子有可能同更多的原子结合,并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
当金属受力变形而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不至于破坏金属键,这就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又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2)离子键: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结合牢固,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因此,七熔点和硬度均较高。
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因此他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
(3)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结合极为牢固,故共价键晶体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
共价结合的材料一般是绝缘体,其导电能力较差。
(4)范德瓦尔斯力:范德瓦尔斯力是借助微弱的、瞬时的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将原来稳定的原子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为一体的键合。
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结合不如化学键牢固。
(5)氢键:氢键是一种极性分子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之间。
2、陶瓷材料中主要结合键是什么?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模拟题一】答:陶瓷材料中主要的结合键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很强,故陶瓷的抗压强度很高、硬度很高。
因为原子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时,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不能自由运动,故陶瓷材料的熔点很高,抗氧化性好、耐高温、化学稳定性高。
第二章固体结构1、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为一种空间点阵?【11年真题】答:空间点阵中每个阵点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
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位于晶胞内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周围环境。
如将晶胞角上的一个原子与相应的晶胞之内的一个原子共同组成一个阵点,这样得出的密排六方结构应属于简单六方点阵。
2、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则不能?【模拟题一】答:因为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的溶入会使溶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
2011年一、解释以下概念与术语(每小题10分,共50分)1.扩散相变,切变型相变2.热脆、冷脆3.交滑移、攀移4.直线法则、重心法则5.过冷度、动态过冷度6.致密度7.同素异晶,多晶形8.晶界内吸附9.固溶强化,弥散强化11.枝晶偏析12.莱氏体、低温莱氏体13.再结晶、二次再结晶二、简答1、何谓上坡扩散,用扩散驱动力加以说明。
2、什么是相?从两个方面回答平衡时、非平衡时。
3、用柯氏气团理论解释低碳钢存在的屈服平台现象/应变时效现象。
4、试述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条件和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5、什么是弥散强化?影响弥散强化的因素,用位错观点解释弥散强化实质机制。
6、影响扩散的因素,渗碳为什么在r-Fe中而不在a-Fe进行?7、在浓度三角形中,平行于三角形某一边的的直线有什么意义?通过三角形顶点的任意直线有什么意义?三、分析1、(共30分)C相图(二重)。
(7分)1).默写Fe-Fe32).分析1.2%C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8分)3).计算1.2%C铁碳合金室温下,平衡组织组成的相对质量和相组成的相对重量。
(10分)4).绘出1.2%C铁碳合金室温下的平衡组织。
(5分)2、(共20分)如图1所示俩个被钉扎住的刃型位错A-B和C-D,它们的长度x 相同,且具有相同的柏氏矢量,每个位错都可作为弗兰克-瑞德源。
1)假定俩个位错正在扩大,试问俩个位错环相遇时是形成钉扎还是形成一个更大的位错源?为什么?(10分)2)如果能形成一个更大的位错源,试问使该位错源运动所需的临界切应力应多大?(10分)图13、什么是公切线法则?推导?4、从扩散系数D=Dexp(-Q/RT) 分析说明影响扩散的因素有哪些?5、影响烧结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展开说,6条。
6. 某面心立方滑移系{111},试画出(111)晶面上的【-110】晶向,给出引起滑移的单位柏氏矢量。
如果滑移是刃形位错引起的,指出位错方向和位错滑移方向?假定作用在该位错上的的切应力为。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二)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说明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如何利用柏氏矢量和位错线来判断位
错的类型?
答:首先在位错线周围作一逆时针回路,然后在无位错的晶格内作同样的回路,该回路必不闭合,连接终点与起点即为柏氏矢量. 位
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的是刃型位错,平行的是螺型位错.
2.简要说明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其对固溶体组织形态的影响。
答: 固溶体凝固时,由于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液相中的分布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过冷.
3.为什么晶粒细化既能提高强度,也能改善塑性和韧性?
答: 晶粒细化减小晶粒尺寸,增加界面面积,而晶界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强度; 晶粒数量增加,塑性变形分布更为均匀,塑性提高; 晶
界多阻碍裂纹扩展,改善韧性.
4.共析钢的奥氏体化有几个主要过程?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化过程有什
么影响?
答: 共析钢奥氏体化有4个主要过程: 奥氏体形成、渗碳体溶解、奥氏体均匀化、晶粒长大。
合金元素的主要影响通过碳的扩散体现,
碳化物形成元素阻碍碳的扩散,降低奥氏体形成、渗碳体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速度。
1。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考研常考题型汇总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11年真题】答:(1)金属键: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因而每个原子有可能同更多的原子结合,并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
当金属受力变形而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不至于破坏金属键,这就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又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2)离子键: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结合牢固,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因此,七熔点和硬度均较高。
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因此他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
(3)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结合极为牢固,故共价键晶体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
共价结合的材料一般是绝缘体,其导电能力较差。
(4)范德瓦尔斯力:范德瓦尔斯力是借助微弱的、瞬时的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将原来稳定的原子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为一体的键合。
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结合不如化学键牢固。
(5)氢键:氢键是一种极性分子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之间。
2.说明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二者一般都是由过渡族金属与原子半径较小的C、N、H、O、B等非金属元素所组成。
不同点:(1)晶体结构不同。
间隙固溶体属于固溶体相,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间隙化合物属于金属化合物相,形成不同于其组元的新点阵。
(2)间隙固溶体用α、β、γ表示;间隙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MX、M2X 等表示。
间隙固溶体的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好;间隙化合物的强度、熔点较高,塑性、韧性差。
3.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则不能?答:因为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的溶入会使溶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
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相差较大,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则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溶解度越小。
一般来说,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限熔解。
4.试述硅酸盐的结构和特点?答:(1)硅酸盐结构的基本单元是[SiO4]四面体。
Si原子位于O原子的四面体间隙内,Si、O之间的结合不仅有离子键还有共价键(2)每一个氧最多被两个[SiO]四面体共有(3)[Si]四面体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共顶点互相连接。
(4)Si-O-Si形成一折线。
分类:含有有限硅氧团的硅酸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状硅酸盐。
5.为什么外界温度的急剧变化可以使许多陶瓷件开裂破碎?答:由于大多数陶瓷由晶相和玻璃相构成,这两种相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高温很快冷却时,每种相的收缩程度不同,多造成的内应力足以使陶瓷器件开裂或破碎。
6.陶瓷材料中主要结合键是什么?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答:陶瓷材料中主要的结合键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很强,故陶瓷的抗压强度很高、硬度很高。
因为原子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时,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不能自由运动,故陶瓷材料的熔点很高,抗氧化性好、耐高温、化学稳定性高。
7.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为一种空间点阵?【11年真题】答:空间点阵中每个阵点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
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位于晶胞内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周围环境。
如将晶胞角上的一个原子与相应的晶胞之内的一个原子共同组成一个阵点,这样得出的密排六方结构应属于简单六方点阵。
8.空间点阵和晶体点阵有何区别?答:空间点阵是晶体中质点排列的几何学抽象,用以描述和分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于各阵点的周围环境相同,它只能有14种类型;晶体点阵又称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的具体排列情况,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9.简述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写出其表达式,并标明其字母的含义。
【08年真题】答:菲克定律描述了固体中存在浓度梯度时发生的扩散,即化学扩散。
菲克第一定律:扩散中原子的通量与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即dx d D J ρ-=。
式中,J 为扩散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X 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质量,其单位是kg/(m 2*s);D 为扩散系数,其单位为m 2/s ;ρ是扩散物质的质量浓度,其单位为kg/m 3。
式中的负号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与质量浓度梯度dxρd方向相反,即表示物质从高的质量浓度区向低的质量浓度区方向迁移。
该定律描述了一种稳态扩散,即质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菲克第二定律:大多数扩散过程是非稳态扩散过程,某一点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这类扩散过程可以由菲克第一定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的菲克第二定律来处理。
即t ∂∂ρ= )x(D ∂∂∂∂ρx 。
10.试从扩散系数公式)kTQ (-exp *Do D =说明影响扩散的因素。
【模拟题二】 答:从公式表达式可以看出,扩散系数与扩散激活能Q 和温度T 有关。
扩散激活能越低,扩散系数越大,因此扩散激活能低的扩散方式的扩散系数较大,如晶界和位错处的扩散系数较大。
不同类型的固溶体,原子的扩散机制是不同的,间隙固溶体的扩散激活能一般均较小。
温度是影响扩散速率的最主要因素。
温度越高,原子热激活能量越大,越易发生迁移,扩散系数越大。
11.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γ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答:因为α-Fe 中最大的碳溶解度只有0.021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0218%的钢铁,在渗碳时零件中的碳浓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α相区渗碳时铁中的浓度梯度很小,在表面也不能获得高的含碳层。
另外,由于温度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
γ-Fe 中的碳溶解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获得较高的碳浓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
12.三元系发生扩散时,扩散层内能否出现两相共存区域,三相共存区?为什么?答:三元系扩散层内不可能存在三相共存区,但可以存在两相共存区。
原因是三元系中如果出现三相平衡共存,其三相中成分一定且不同相中同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梯度为零,扩散不可能发生。
三元系在两相共存时,由于自由度数为2,在温度一定时,其组成相的成分可以发生变化,使两相中相同组元的原子化学位平衡受到破坏,引起扩散。
13.试述孪晶与滑移的异同,比较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作用。
【07年真题】答:相同点:都是切应力下的剪切变形,都是塑性变形的一种基本方式,都不改变晶体结构,都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不同点:(1)滑移不改变晶体位向;孪生改变晶体位向,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2)滑移是全位错运动的结果,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的结果。
(3)滑移是不均匀切变过程,孪生是均匀切变过程。
(4)滑移比较平缓,应力应变曲线较光滑、连续,孪生则呈锯齿状(5)一般先发生滑移,滑移困难时发生孪生。
(6)滑移产生的切变较大,而孪生产生的切变较小。
作用: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实现,孪生对塑性变形的直接贡献不大,但孪生改变了晶体的位向,使原处于不利取向的滑移系转到新有利于发生滑移的取向,从而可以激发进一步的滑移和晶体变形。
14.若单晶体铜的表面恰好为{100}晶面,假设晶体可以在各个滑移系上进行滑移。
试讨论表面上可能见到的滑移线形貌(滑移线的方位和它们之间的夹角)。
若单晶体表面为{111}面呢?答:铜晶体为面心立方点阵,其滑移系为{111}〈110〉。
若铜单晶体的表面为〈110〉晶面,当塑性变形时,晶体表面出现的滑移线应是{111}与{100}的交线〈110〉。
即在晶体表面上见到的滑移线是相互平行的,或者互相成90º夹角。
当铜晶体的在表面为{111}晶面族时,表面出现的滑移线为〈110〉,它们要么相互平行,要么相互夹角为60º。
15、沿密排六方单晶体的[0001]方向分别加拉伸力和压缩力。
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形变的可能性及形变所采取的主要方式。
答:密排六方金属的滑移面为(0001),而[0001]方向的力在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为零,故单晶体不能滑移。
拉伸时,单晶体可能产生的形变是弹性形变或随后的脆断;压缩时,在弹性变形后,可能有孪生。
16、给出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式。
说明为什么晶体滑移通常发生在原子的最密排晶面和晶向。
答:滑移发生在最密排面和密排方向的原因是密排面的面间距最大,点阵阻力小,因而容易沿着这些面发生滑移。
而密排方向的原子间距最小,即b最小,点阵阻力小,也即位错b最小。
17.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的滑移线的形貌各有何特征?答:单滑移指晶体中只有一个滑移系进行滑移。
滑移线呈一系列彼此平行的直线。
这是因为单滑移仅有一组滑移系,该滑移系中所有的滑移面都互相平行,且滑移方向都相同所致。
多滑移是指晶体中有两组或以上的不同滑移系同时或交替地进行滑移。
它们的滑移线或者平行,或者相交成一定角度。
这是因为这些滑移系的滑移面之间及滑移方向之间都有一定角度。
交滑移是指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运动受阻时,转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继续滑移的过程。
即一般由两个或以上的滑移面沿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的滑移。
它们的滑移线通常为折线或波纹状。
这是螺型位错在不同的滑移面上反复进行“扩展”的结果。
18.用金相分析如何区分“滑移带”、“机械孪晶”、“退火孪晶”。
答:滑移带一般不穿越晶界。
一般以平行直线和波纹线出现。
可以通过抛光去除。
机械孪晶也在晶粒内,一般孪晶区域不大,孪晶与基体位向不同。
不能通过抛光去除。
退火孪晶通常以大条块形态分布于晶内,孪晶界面平直。
一般在金相磨面上分布比较均匀。
不能通过抛光去除。
19.为什么陶瓷实际的抗拉强度低于理论强度,而陶瓷的压缩强度总是高于抗拉强度?答:这是由于陶瓷粉末烧结时存在难以避免的显微空隙,在冷却或热循环时由热应力产生了显微裂纹。
在裂纹尖端,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故其一般在低于理论强度的应力下就会发生断裂。
压缩强度高于抗拉强度是因为,在拉伸时,当裂纹一达到临界尺寸就失稳扩展而导致断裂,而压缩时,裂纹或者闭合或者呈稳态地慢慢扩展,并转向平行于压缩轴。
20.试比较去应力退火过程与动态回复过程位错运动有何不同?从显微组织上如何区分动、静态回复和动、静态再结晶?答:去应力退火过程中,位错通过攀移和滑移重新排列,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动态回复过程中,则是通过螺型位错的交滑移和刃型位错的攀移,使异号位错相互抵消,保持位错增值率与位错消失率之间的动态平衡。
从显微组织上观察,静态回复时可见到清晰的亚晶界,静态再结晶时会形成等轴晶粒;而动态回复时形成胞状亚结构,动态再结晶时等轴晶中又形成位错缠结胞,比静态再结晶晶粒更细。
21.某低碳钢零件要求各向同性,但在热加工后形成比较明显的带状组织。
请提出几种具体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在热加工中形成的带状组织的因素。
答:一是不在两相区变形;二是减少夹杂元素的含量;三是采用高温扩散退火,消除元素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