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视觉表象与视觉记忆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52.5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
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普通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是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在现代心理学发展早期曾被关注,但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表象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曾趋沉寂。
在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表象的研究又重新受重视并迅速发展,成果也非常丰富。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表象的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表象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表象的实验和功能的讨论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
以下的实验就是为探索考察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而设计的:1.定位实验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的视觉定位实验,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①知觉-记忆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涂有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栅格,然后呈现一个带有一个测试点的栅格,要求被试在保持高度精确的同时,尽快地判定该蓝色的测试点示落在所呈现的字母之内或之外,分别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演示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同样的、然而示空的5×5栅格,同时实验者给被试以口头指示,让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个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这些字母及其在栅格中的位置与知觉-记忆组相同,并且要求他不要变更字母在栅格中的位置。
等到被试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现带一个测试点的同样的栅格,其余实验程序同前。
*实验演示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与组②只有一点不同,即带测试点的栅格只画出最外边的轮廓,内部的方格不画出来。
第七章表象(4课时)表象(Mental image),亦称表象、心象。
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是指当未直接呈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表征。
表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1课时)一、表象与知觉技能等价(难点)认知心理学中尽管对表象的理解有不少差别,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点:表象和知觉是连在一起的,将表象看作是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如Neisser(1972)认为,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只不过这时没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输入而已,后来又把表象看作对知觉的期待。
Kosslyn(1980,1981)把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类似图画的信息表争。
这些观点强调的是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下面一些实验支持了这些观点。
1、定位实验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以发现是否有共同的或类似的情况,从而确定表象与知觉是否等价。
Podgorny和Shepand(1978)的视觉定位实验。
实验分5组(1)视觉-记忆组,带字母的5×5网格(2)带网格的表象组,空的5×5网格,想象出字母(3)不带网格的表象组,其他同(2)组,只是测试的网格只画出外边的框子,内部方格不画出。
实验表明,3个组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有四种共同的反应模式。
说明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
2、视敏度实验3、McCollough效应实验什么是NcCollough效应,指澳大利亚心理学家McCollough发现的一组视觉后效现象。
1965年McCollough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后向屏幕上交替投射垂直栅条和水平栅条,每10秒交替一次。
让被试注视10分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一半是垂直的一半是水平的黑白栅条。
结果被试报告说看到的垂直栅条是绿色的,水平栅条是红色的。
如果被试的头倾斜90°,继续观察,原来发绿的栅条变为发红,原来发红的栅条变为发绿了。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
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普通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是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在现代心理学发展早期曾被关注,但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表象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曾趋沉寂。
在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表象的研究又重新受重视并迅速发展,成果也非常丰富。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表象的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表象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表象的实验和功能的讨论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
以下的实验就是为探索考察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而设计的:1.定位实验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的视觉定位实验,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①知觉-记忆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涂有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栅格,然后呈现一个带有一个测试点的栅格,要求被试在保持高度精确的同时,尽快地判定该蓝色的测试点示落在所呈现的字母之内或之外,分别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演示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同样的、然而示空的5×5栅格,同时实验者给被试以口头指示,让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个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这些字母及其在栅格中的位置与知觉-记忆组相同,并且要求他不要变更字母在栅格中的位置。
等到被试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现带一个测试点的同样的栅格,其余实验程序同前。
*实验演示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与组②只有一点不同,即带测试点的栅格只画出最外边的轮廓,内部的方格不画出来。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
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普通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是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在现代心理学发展早期曾被关注,但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表象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曾趋沉寂。
在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表象的研究又重新受重视并迅速发展,成果也非常丰富。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表象的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表象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表象的实验和功能的讨论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
以下的实验就是为探索考察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而设计的:1.定位实验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的视觉定位实验,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①知觉-记忆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涂有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栅格,然后呈现一个带有一个测试点的栅格,要求被试在保持高度精确的同时,尽快地判定该蓝色的测试点示落在所呈现的字母之内或之外,分别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演示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同样的、然而示空的5×5栅格,同时实验者给被试以口头指示,让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个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这些字母及其在栅格中的位置与知觉-记忆组相同,并且要求他不要变更字母在栅格中的位置。
等到被试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现带一个测试点的同样的栅格,其余实验程序同前。
*实验演示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与组②只有一点不同,即带测试点的栅格只画出最外边的轮廓,内部的方格不画出来。
视觉表现与记忆能力关联性分析视觉表现和记忆能力是人类认知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一直是心理学中的研究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视觉表现与记忆能力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一、视觉表现的定义和特征视觉表现是指个体在接受视觉信息、处理视觉刺激以及对视觉信息进行认知和表达时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它包括视觉辨别、视觉记忆、观察力、注意力等方面。
视觉表现能力的好坏与个体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速度和效率有关。
二、记忆能力的定义和特征记忆能力是指个体在接受、存储和回忆信息时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它包括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方面。
记忆能力的好坏与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记忆准确性、持久性和复现能力有关。
三、视觉表现与记忆能力之间的关联性1. 视觉表现对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视觉表现良好的个体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时更加细致入微,能够注意到更多的细节,从而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视觉表现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果。
2. 记忆能力对视觉表现的影响记忆能力对个体在视觉表现上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记忆能力较强的个体在观察和辨别视觉刺激时更加准确和迅速,能够更好地注意到重要的信息和变化。
同时,较强的记忆能力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记忆和回忆过去的视觉信息,提高在视觉表现上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视觉表现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因素1. 外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个体的视觉表现和记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光线的明暗、杂乱的背景干扰等都会影响个体对视觉信息的辨别和记忆。
2. 内部因素个体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状态对视觉表现和记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个体的专注力、情绪状态等因素都会对视觉表现和记忆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五、视觉表现与记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法1. 视觉训练通过视觉训练,培养个体对视觉刺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视觉表现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复杂的图像、解决视觉难题等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个体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