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安徽六安市的介绍安徽六安市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中部,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
下面将从六安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六安市进行介绍。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界处,北临淮河,东南濒临长江。
六安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市内有六安火车站和六安汽车站,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六安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处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界处,六安市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比较良好。
六安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古代,六安是安徽的重要城市之一,曾经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
六安市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文峰塔、梅花洲、大别山革命旧址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六安市的经济发展迅猛。
六安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铜、铁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此外,六安市还发展了多个产业,如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六安市的经济发展在安徽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除了经济发展,六安市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六安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六安市也是中国的生态示范区之一,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六安市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安市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如六安师范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培养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安市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六安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经济发展迅猛的地级市。
六安市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样化的产业。
六安市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六安市会有更好的发展,为安徽省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六安简介 (2)六安的民俗风情 (3)六安特产 (6)六安的文艺 (8)六安风光 (10)六安简介六安(Lù 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
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六安的民俗风情六安民风纯朴,风情独特。
秀美的山川,传统的民俗文化,日常的劳作起居饮食,演绎成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折射出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六安风土人情具有厚重的历史沉积和古朴之风居住旧时皖西地区以农为本,安土重迁。
建宅时,要求前阔后高,后山前水,左高右低。
“宅坐青山龙虎地,门迎绿水凤凰池”(后山前水);“宁要青龙高万丈,不要白虎抬头望”(左高右低)。
门向多取东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与山墙、水流、道路、烟囱、厕所相冲。
旧时城镇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当”,谓可祛邪消灾。
饮食旧时沿淮地区多食小麦、大豆、山芋,山区多食玉米、小麦、山芋,圩畈丘岗地区多食稻米。
城乡人民均有自己动手加工食品习惯。
如清明前腌禽蛋,梅雨季节制豆酱,立冬后腌花菜萝卜,冬至后腌鱼肉家禽,春节前做糯米年糕。
六安人历来好客,旧时宴席菜肴一般为八样(八大海),十样(十大海)。
婚嫁旧时婚姻之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程序如下:提婚,又称“提媒”;订婚,又称“下书子”;结婚,又称“完婚”。
完婚当天,男方备花轿、新衣、礼物,由媒人率迎亲队伍送至女家。
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饭”,后由亲人背至轿上,嫁妆前行,花轿随后。
绕至男家,新娘由人搀扶,至堂前行拜堂大礼,后入洞房,饮圆房酒,闹新房。
为烘托喜庆气氛,有“赞喜句”之风俗,一人唱贺,众人道好,宾客也可对新婚夫妇适度嬉戏逗乐,谓“新婚三日无大小”。
安徽省六安市简介六安位于安徽西部边陲,大别山北麓,淮河南bai岸,毗邻中原,通称“皖西”。
是我省西部和大别山主区中心城市。
辖五县四区。
古诗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处江淮四面雄。
”六安历史悠久。
上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主要为偃姓族群聚居地。
据《史记》等史书记载,夏商周(无年限可查)为“六”(主要城池为今六安郊区西北古城遗址),泛指“六”地这一方区域。
“六”意即地势向阳高而平坦的地方。
后因大禹封皋陶后裔(主要为偃姓人群等)于“六”,而名为六国。
同时,缘于皋陶圣名(上古四圣之一),也称皋城。
《史记·索隐》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
说起皋城由来,则引出一段佳话。
皋陶部落原居山东,由皋陶率领迁到六(今六安),从事农耕。
皋陶是尧舜禹时期华夏联盟领导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制定了各种刑罚,被誉为中国司法鼻祖。
她和禹共同辅佐舜政,又帮助禹治水成功,并积极宣扬禹的美德,要人们处处已禹为学习楷模,受到上下左右的称赞。
由于皋陶有功于禹禹据其功劳和品行,征得各部落首领同意,举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政于他进行实际煅炼,可惜皋陶先禹而逝未能继任。
皋陶逝世后禹极为悲痛,为彪记其功德,禹便把“六”一带封给了皋陶的后裔子孙,于是六安便有了高城之称。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皋族封地六国析置为六县,治所任设今六安(城北遗址)。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封六县(今刘安)人英布为九江王,也设都六(今刘安城北遗址)。
后来英布叛楚归汉,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刘邦改封他为淮南王,仍设都于今六安。
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反汉,战败被杀后,刘邦将其长子刘长封为淮南王,都所从六迁至六安寿春,六复为刘县但仍为重要城池。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将其流放,之后(164年)将淮南国医分为三,封刘长三子刘安、刘勃、刘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今六安北为淮南国,六安西南为衡山国,六安东南为庐江国,六安再为六县隶衡山国。
六安市情概述六安市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
南依长江,北靠淮河,东邻省会合肥60多公里。
全市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0万人。
在全省16个市中面积第一,人口第三。
全市现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金安、裕安两区,以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产业承接示范园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六安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全市耕地面积660万亩,可养水面150万亩,山场1100万亩。
盛产110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油料、麻类、茶叶、蚕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木竹等产量名列安徽前茅。
霍邱铁矿储量全国第五,金寨钼矿储量亚洲第一。
六安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水电之乡、旅游天堂之美誉。
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甲称全国,享誉世界。
六安区位显要,交通便捷。
六安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西安-南京铁路、上海-武汉-成都高速铁路、合肥-九江铁路、阜阳-六安铁路(在建)穿境而过,上海-西安、合肥-武汉、合肥-阜阳、合肥-安庆、济南-广州(在建)、济南-祁门(在建)高速公路以及312、206和105国道纵横全市。
即将竣工的新桥国际机场到六安仅40公里。
境内淮河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100多公里,周集港区年吞吐量达200万吨以上,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
目前,六安到上海3个半小时,到南京、武汉1个半小时,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半个小时左右。
- 116 -六安环境优美,亮丽宜居。
中心城市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
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安徽省最宜居地市”的美誉,现正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当前六安正在实施120平方公里、120万人口的远景规划蓝图,围绕凸显“滨水、绿色、文化、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自2000年设立省辖市以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六安市市情知识考点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
2000年3月六安撤地建市,现辖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和金安、裕安、叶集三区,设六安经济开发区和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580万。
六安是人文之城――悠古韵今,人杰地灵。
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司法鼻祖、“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后裔就封于此,故称“皋城”。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
这里有2006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的六安古王陵。
这里人文荟萃,历史上涌现出了西汉大教育家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明代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兄弟、清朝一代帝师孙家鼐、辛亥名将柏文蔚、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著名人物。
六安是生态之城――环境优美,资源富集。
巍巍大别山,滔滔淠史杭,山高水长,风光旖旎,拥有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25处,大别山以独特的地质地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44.7%,其中山区县高达70%以上,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
境内有1000多万亩广阔的山场,近400万亩可养水面,120亿立方米的地表水资源,佛子岭等六大水库积蓄了Ⅱ类以上优质水资源70亿立方米。
有40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其中霍邱铁矿探明储量20亿吨以上,远景储量30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金寨钼矿探明储量220万吨以上,居亚洲第一;六安玉储量2万吨,晶莹剔透,品质优良。
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羽绒、霍山石斛等名优特产品享誉海内外。
六安是活力之城――厚积薄发,潜力无限。
近年来,六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8.1亿元,财政收入153.3亿元,基本形成了铁矿冶金、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服装轻纺、能源电力、建筑建材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成为大别山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融红色、绿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特色鲜明,魅力日益彰显。
六安市自然资源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南山地腹地,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
六安市总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
本文将从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植被覆盖和矿产资源等方面介绍六安市的丰富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六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皖南山区,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和
山地。
六安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地区。
山地占地总面积的80%以上,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山地城市之一。
气候条件:六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夏无
酷热,适宜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水量充沛,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
水资源:六安市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淠河、潘河、坡淮河等,水资源丰富。
同时,六安市还有众多湖泊和水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资源。
植被覆盖:六安市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类型齐全。
山地林地、草甸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矿产资源:六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安市的铁矿资源、石灰石资
源也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六安市自然资源的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六安市介绍六安市名片
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六南、六北、六安市。
不久,六南、六北与六安市合并为六安县。
建国前夕,六安专区领六安、霍山、舒城、寿县、霍邱、金寨。
金银棺宋塔地宫器物。
金棺,以6块黄金薄片铆合制成,长10厘米,宽3—6厘米,通高4.2—7.8厘米,重91.5克,棺头饰双扇假门,门扉装金丝双环,门楣饰连球纹,门上方及左右侧皆伸出莲瓣形背光,棺周身作忍冬纹,棺内底部凸现“重佛舍利”四楷体字。
银棺,通高9—11.5厘米,盖宽8—9厘米,口长20.5厘米,口宽7.4—8厘米。
金棺置于银棺之中,内装满舍利子。
大家看到的正式六安市的地理图,六安(Lù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
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六安行署领一市(六安市)六县(六安县、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两区(金安区、裕安区)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六安的城市标志——火焰,火焰代表着什么?激情!生命!蓬勃的生机!这代表的正是当今六安的一种精神风貌!这几张图片播放的是美丽六安的夜景。
灯火辉煌。
说到六安,就不得不说说说这大别山,大别山,风景名胜,革命的发源地!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关于这大别山的来历,也是有说法的,有一个说法带有神话色彩,据说在洪荒之世,天地浑然一体,亿万生灵被挤压在昏暗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一座山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撑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得以获得光明。
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别,便取名为大别山。
这——便是大别山的来历!六安的名胜,美景,数不胜数,一一道来怕是时间不够,接下来我带大家来快速的浏览一下!说完名胜,咱再说说这名人,六安的历史名人也很多,淮南王,周瑜,孙叔敖等均在历史的长河中击打出大大的浪花,为历史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让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六安不仅有以上这些历史中的佼佼者。
六安的茶也是茶中精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亦是驰名远扬!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这首诗也是送给大家的。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皋城六安的美丽景色!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
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
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
六安市情介绍概述篇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全市159个乡镇、8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2846个村民委员会。
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
总人口704.8万人。
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7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财政收入68.6亿元。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
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
“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
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故六安又称“皋城”。
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
秦属九江郡。
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臵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三国时由魏控臸。
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
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
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臵舒城县和盛唐县。
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
元末,始设六安州。
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
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
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
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
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
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
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
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
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
六安市情简介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
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
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
2000年3月由地区改建为省辖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设六安开发区和叶集试验区,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全省第一,人口705.89万,全省第二。
六安历史悠久,为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部族居住地,故又称“皋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
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走出了洪学智等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六安资源富集、生态优良。
有1100万亩山场、400万亩可养水面、120亿立方米地表水,六大水库积蓄有70多亿立
方Ⅱ类以上优质水源;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珍品名扬中外;拥有40多种矿藏,其中霍邱铁矿、金寨钼矿储量丰厚。
六安也是一座新兴工贸旅游城市,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电力能源、服装轻纺、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初步构建了大别山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泛长江三角带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先后荣获“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同时加冕“安徽省园林城市”。
六安交通和区位优越,312、206、105等三条国道,沪汉蓉、宁西电气化及合九、阜六等4条铁路,沪陕、济广、合武、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动车到达上海约3个半小时、南京和武汉约1个半小时,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半小时车程,为国家级陆路交通枢纽城市。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84亿元,财政收入5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5亿元,农业总产值24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10元。
中心城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城区面积扩展至5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6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