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漯河简介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3万人,人口密度全省最大,每平方公里达到967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等各种机遇,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团结进取、实干争先,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显著成效,漯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漯河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
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北宋早期石刻造像建筑彼岸寺经幢,被誉为河南省清代牌楼之冠的北舞渡彩牌楼等。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
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
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
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
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现已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编辑本段二、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师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
”颍川郡治,原在阳翟(今禹州),后迁许昌。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
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
”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谓之大隐水也。
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
”郦道元曾实地考察了这些水道,其注准确可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
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平淮蔡吴元济叛乱,曾运杨子院(今江苏义征县南)米,自淮阴溯淮入颍,自项城入殷,输于郾城。
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 引言漯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重要的地级市之一。
近年来,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2. 国民经济发展2.1 经济总体情况漯河市的国民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已经成为河南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漯河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超过8%,达到X亿元。
该市的经济结构也逐步优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
2.2 重点产业发展漯河市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农业方面,该市以粮食、油料和水果的生产为主,农产品销售稳定增长。
制造业方面,漯河市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服务业方面,旅游、金融、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对漯河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外贸和外资利用漯河市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会、派出招商团等方式吸引外资,加强对外贸易合作。
外贸方面,漯河市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钢铁产品等,对外出口额持续增长。
外资利用方面,漯河市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 社会发展3.1 教育和人力资源漯河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
该市拥有一批优质学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人力资源方面,漯河市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3.2 基础设施建设漯河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得到加强,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排水问题。
电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3 健康和社会保障漯河市致力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为居民提供了退休、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
4. 发展方向与挑战4.1 发展方向未来,漯河市将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有关漯河的古代诗词摘要:一、漯河简介二、古代诗词中的漯河描述1.地理环境描绘2.历史文化表现3.民间风情展示三、漯河古代诗词的意义与价值1.反映漯河历史变迁2.传承漯河文化3.对现代漯河发展的启示正文: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漯河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进行了描绘和赞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一、漯河简介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地处伏牛山地与黄河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优越。
漯河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自古以来,漯河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古代诗词中的漯河描述1.地理环境描绘古代诗词中对漯河地理环境的描绘颇多,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所提到的黄河,便是流经漯河市的一条重要河流。
诗人通过对漯河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漯河壮美的自然风光。
2.历史文化表现漯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代诗词中对其历史文化的表现也颇为丰富。
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提及漯河:“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这里提到了东汉末年著名的赤壁之战,而漯河市正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之一。
3.民间风情展示古代诗词中,对漯河民间风情的展示也是一大亮点。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描绘了漯河人民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漯河古代诗词的意义与价值1.反映漯河历史变迁古代诗词中记录了漯河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解漯河历史的重要资料。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提及漯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漯河的景象,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2.传承漯河文化古代诗词中展现的漯河文化,对漯河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百科地级市篇之漯河市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内陆经济特区”,现已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
此外,漯河还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
今天的漯河依旧美丽繁华,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
孕育了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商-乐天
澳的利;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南街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适合一个人倒腾的生意——漯河探索在漯河这座小城市,有许多适合一个人独立经营的生意机会。
无论是想要安静经营一家小店,还是寻找独特的创业机会,漯河都为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里有着独特的消费市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商机。
本文将为您介绍漯河这座城市,探讨适合一个人倒腾的生意机会。
漯河的经济特点漯河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小城市。
这里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是一座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城市。
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漯河有着较高的人口密度和消费市场需求,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适合独立经营的生意机会1. 小吃店漯河是一个美食之城,有许多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
如果你善于烹饪并具有创新意识,可以考虑在漯河开一家小吃店。
通过独特的菜品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成为当地的美食代表。
2. 民宿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漯河需要更多的住宿场所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你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房屋改造为民宿,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热情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入住。
3. 创意手工艺品店漯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手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如果你喜爱手工艺品制作并懂得市场营销,可以考虑在漯河开一家创意手工艺品店,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吸引更多的顾客。
创业成功的关键创业不仅需要创新意识和市场眼光,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和坚定的信念。
在漯河这样一个小城市,创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结语漯河是一个充满商机和活力的小城市,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论你选择开一家小吃店、经营一家民宿还是创立一家手工艺品店,都有机会在漯河取得成功。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祝您创业顺利、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地理:河南省(漯河篇)河南省地图中国地理:河南省(漯河篇)别名“河上街”、“隐阳城”的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与周口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接壤。
漯河市历史悠久,是国家食品名城,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6.7万多。
下辖3个区: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2个县:舞阳县、临颍县。
漯河市人民政府驻郾城区。
漯河市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属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春季干旱多大风。
境内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等。
境内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有稻子、大麦、红薯、谷子、高粱、大豆;还有豌豆、绿豆、扁豆、荞麦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芝麻、油菜、花生、麻类、棉花、芦笋等;乔木主要有泡桐、毛白杨、柳、榆、槐、椿、楝、松树等;灌木主要有花椒、荆条、酸枣、白蜡条、紫穗槐、杞柳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石榴、樱桃、山楂等。
家养动物有家畜、家禽以及猫、兔、蜂、貂等;野生动物有野兔、貉、山猫、黄鼠狼、獾、刺猬、蝙蝠等;野禽有鹌鹑、大雁、鸳鸯、鱼鹰、猫头鹰、啄木鸟、杜鹃、喜鹊等。
主要矿藏有盐矿、河沙等。
漯河市地图漯河市主要景点有:1、郾城区化身台兴国寺、郾城文庙大成殿、龙塔古纂、许慎纪念馆、彼岸寺经幢、赵伊坪和赵晓舟故居、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苏进故居、郝家台遗址、郾城城隍庙、德泽陶瓷博物馆、南阁祭酒祠、裴晋公祠碑、山阳故城、洄河石拱桥、裴城遗址、陵云台遗址、付庄遗址、郾城府君庙等;2、源汇区神州鸟园、沙澧河风景区、开源金凤凰鸟文化乐园、中州抗战纪念馆、漯河新天地、三晋乡祠、人民公园、开源森林公园、源汇古城遗址、河上街古镇、双龙桥、漯河基督教堂、梁氏祖茔碑等;3、召陵区许慎文化园、召陵故城遗址、周彦生艺术研究院、傅庄遗址、齐桓公点将台遗址、孔子思归处、沟李遗址、邓襄寨遗址等;4、舞阳县贾湖酒文化园、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贾湖遗址、舞阳县博物馆、舞阳故城、湖南郭遗址、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东不羹故城、善德南岗遗址、舞阳城隍庙、大悲寺遗址、大岗遗址、开元寺、北舞渡当铺、邢庄后岗遗址、简襄王城遗址、白马寺遗址、张王庄遗址、阎刘遗址、霸王城遗址等;5、临颍县小商桥、南街村观光园、胡桥景区、陈星聚纪念馆、黄龙湿地公园、临颍文庙大成殿、谯楼、受禅碑及公卿将军上尊号碑、桃花岛庄园、受禅台、繁城三国文化景区、华严寺遗址、巨陵遗址、尼庄遗址、大田遗址、大沟桥等。
美丽的水滨城市————漯河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
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
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6′,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
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
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全辖区总面积为2617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9平方公里。
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3.9%。
辖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和高新区,共有5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281个村。
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我市人口状况是总人口256.90万人,与2007年的255.69万人相比增1.21万人,常住人口248.05万人,出生率10.41‰,死亡率5.66‰,自增率4.75‰。
人口总量和三率呈稳步提升趋势。
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4.7℃。
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
年降水量为786毫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流径,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沙河自发源地——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东流经宝丰、平顶山,叶县至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境,在漯河市区小宋庄村东澧河汇入,流至郾城县老窝乡大路李村出境,又东流经商水,周口,项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
全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
澧河发源于方城县四里店以北柳村沟。
经叶县、至舞阳上澧河店入境,在市区于沙河交汇。
境内长67公里。
颍河从发源地登封县少室山、至临颍县,经郾城东流,境内长45公里漯河市地处黄淮海平原,位于中原腹地,沙河、澧河横贯全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批准创办的唯一的内陆特区,是国家综合体制改革重点联系市和全国经济改革试点市。
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
【历史沿革】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
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改“螺”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湾店”,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
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
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
1948年置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年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史载,南宋绍兴十年,宋抗金于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战”。
1904年,平汉铁路部分通车,漯河车站投入运营。
1927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
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侵占。
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
1947年12月19日,由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
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
1975年8月,境内连降暴雨,沙、澧河决堤,造成重大洪水灾害,乌兰夫率中央慰问团来漯视察。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漯河市升为地级市,原许昌地区所属的偃城、舞阳、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管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漯河市总人口2262404人;源汇区304105 舞阳县498970 临颍县632427 郾城县826902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居弱图强,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关于漯河的手抄报内容
漯河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经济、交通、文化和旅游中心。
以下是关于漯河的手抄报内容:
1. 基本信息:介绍漯河市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历史文化:介绍漯河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漯河古城、孔宅、姚令传统剪纸等。
3. 经济发展:介绍漯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4. 漯河特色产业:介绍漯河市的特色产业,如漯河桃花鱼、漯河大蒜、漯河花椒等农特产品。
5. 文化旅游:介绍漯河市的旅游资源,如漯河湖、云台山、桃花湖等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址。
6. 社会发展:介绍漯河市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进步和改善情况。
7. 名人荣誉:介绍漯河市出产的一些著名人物和荣誉,如历史名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的故事和成就。
8. 环境保护:介绍漯河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果,如城市绿化、河流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9. 未来展望:展望漯河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如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
10. 漯河的美食:介绍漯河市的特色美食,如漯河牛肉面、漯河炸酱面、漯河馍、漯河糖花等小吃。
以上内容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以展现漯河市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成果。
漯河市市情简介
(2011年4月13日)
漯河地处中原腹地,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漯河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82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增长14.9%。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的文字史、音乐史和造酒史都分别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
漯河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
三国时期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名
胜古迹,彰显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
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
漯河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双汇、南街村、乐天澳的利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全市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其中肉制品产量100万吨,占全省的40%;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占全省的11.1%;年加工生产饮料56万吨,占全省的28.9%。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漯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文明的开放城市。
漯河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美国杜邦、美国高盛、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太古可口可乐、中粮集团、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漯河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和谐漯河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市、基础教育、群众
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漯河是一个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新兴城市。
漯河盐矿资源丰厚,保护完整,已探明盐矿面积77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00亿吨,而且盐层多、盐质纯、成份高、氯化钠含量高达98.88%,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矿床。
近几年,盐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盐化工业发展较快,相继有金大地、永银、奇能等一批盐化工企业投资漯河,盐化工业正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漯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
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
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名城。
食品名城,时尚之都――青春漯河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