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赔再保险理论与实务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0
超赔再保险理论与实务贺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摘要再保险是“保险人的保险”,是为保险人没有足够财务实力安全承保的风险安排的保险。
尽管保险公司一直都在面对这类情况,但在当今社会中再保险却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原因是恐怖主义对风险和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气候、社会和经济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巨灾;再保险;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正文:再保险是再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一种合同安排,根据这种安排,原保险合同导致的风险,将由再保险人和保险人共同分担。
再保险有临时和契约两种方式,但再保险的形式却只有比例和非比例这两种。
比例再保险指分出人将他所承保的单个或一系列风险责任按比例转移给再保险接受人, 并按照这个比例支付原保险的保费; 当损失发生时, 再保险人将按照所接受的比例, 弥补分出人所遭受的那部分损失。
非比例再保险是以超额损失为基础进行安排,保险人只赔付一定数额的损失,超过该数额的损失由再保险人赔付。
非比例再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在特殊事件或巨灾等事件导致单独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时,可以消除保险人财务方面的顾虑,从而使其财务实力更加稳定。
一、超额赔款再保险简介(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当最终的损失超过合同约定的数额时,超出的部分由再保险人负担。
由分出人负担的那部分数额分别称为:免赔额(deductible)、自留额(retention)、起赔点(the excess)或有时称为第一损失(first loss)。
再保险人负担的那部分损失成为保障限额(limit of cover ),该额度为超过分出人自负责任限额后的那部分约定的金额。
(一)分类及定义1.险位超赔再保险(Per risk 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以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金额来计算自负责任限额和分保限额。
险位超赔是为分散单独风险的赔款数额而购买的保障,比较适合于保障涵盖险种复杂的业务。
此种再保险安排方式仅适用于单独风险,而非地震、台风等巨灾风险组,后一种情况请参照以下定义。
关于险位超赔再保险一个具体计算的辨析作者:李艳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12期[摘要]险位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
计算一次事故有限额赔款在分入、分出公司之间的分摊赔款额时,因两本《保险学》教材对有限额赔款的限额有不同观点,导致依据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所得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文章结合实例就有限额赔款限额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认为分歧在于:两本《保险学》教材分别认为限额是以分入公司赔付的累计危险单位个数为限制和限额是以分入公司赔付的累计总金额为限制。
[关键词]险位超赔再保险;险位限额;危险单位;赔偿限额[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25比例再保险是以保险金额为基础来确定分出公司自留额和接受公司责任额的再保险方式,非比例再保险以损失为基础来确定再保险当事人双方的责任。
一直以来,我国再保险市场以比例再保险为主,而非比例再保险发展滞后。
[1]险位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对非比例再保险的险位超赔再保险进行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计算一次事故有限额赔款在分入、分出公司之间的分摊赔款额时,因两本《保险学》教材对有限额赔款的限额有不同观点,导致依据这两种不同观点所得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结合实例就有限额赔款限额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
1险位超赔再保险的含义险位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来计算自负责任额和再保险责任额。
若总赔款金额不超过自负责任额,全部损失由分出公司赔付;若总赔款金额超过自负责任额,超过部分由接受公司赔付。
但再保险责任额在合同中的规定,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2结合实例辨析有限额赔款限额的两种观点魏华林和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保险学》(第三版)教材(2011)[2]认为险位超赔再保险对一次事故的赔款赔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危险单位分别计算,没有限制;另外一种是有事故限额,即对每次事故总的赔款有限制,一般为险位限额的2~3倍,即每次事故接受公司只赔付2~3个单位的损失。
再保险基础及理赔实务总公司再保险部2016年11月,成都目 录再保险理赔实务再保险基础再保险的主要方式 1 32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什么是风险?定义:指客观存在的、未来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一种状态衡量标准:预期损失频率预期损失程度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
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什么是再保险官方定义再保险(reinsurance)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什么是再保险通俗定义再保险:保险公司 向其他再保险公司或者保险公司 买保险原保险再保险什么是再保险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合同再保险赔款承保能力风险转移支付保险费保险赔款巨灾风险转移支付再保险费再保险合同再保险简史•已知最早的合约-1370年7月12日,用拉丁文起草,保障从热那亚至Sluys的危险航程,法律上等同于买卖合约再保险简史•成立世界第一家再保公司的灵感来自1842年汉堡大火•1842年12月22日成立科隆再保险公司的邀请得到审议•1846年4月8日,科隆再成立•因劳合社的特殊地位,英国晚至1917年才成立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M&G Re)•在1900-1950期间美国的再保险大多由保险公司内的一个部门处理•1980年中国再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于香港成立•1999年,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再)在中保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成为独立一级法人,经营各类再保险业务再保:关系;再保保费收入不计入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再保险基本概念•危险单位•我国《保险法》有关规定:–第一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讲座提纲保险公司都希望有这样的赔付率结果200赔付率全球保险业综合赔付率统计而现实中,赔付率结果通常是这样的…...赔付率实际上保险公司经营中有大量的风险波动200赔付率通过合同分保,可以化解中小型波动…...200赔付率但巨型风险波动仍然无法解决…...200赔付率大型风险波动可以利用临时分保的方式进行剔除200赔付率风险波动可以由临时分保进行平滑从而达到理想的经营结果200赔付率为什么临时分保是控制风险波动性的有效工具?•可以剔除巨型赔损对经营结果对巨大影响临时再保险的几种方式比例分保比例分保比例分保赔付和摊回假设: 保额1000万比例分保赔付和摊回32%68%假设: 保额1000万超赔/ 非比例分保•保险人自留一定额度的风险同时负超赔/ 非比例分保赔付和摊回假设: 保额1000万超赔/ 非比例分保赔付和摊回假设: 保额1000万超赔/ 非比例分保赔付和摊回假设: 保额1000万超赔理赔费用-比例均摊The Non-Proportional Pyramid超赔分层金字塔Low Exposure各损失分层的定义保险对策简化的损失场景(火)损失分层风险结构分析-超赔分层分析Number of Risk Excesses Certain Loss Limit LossExcess of LossPremium Distribution Excess lossExcess of Loss Premium DistributionProbablityExcess of Loss Premium DistributionProbablitya 拻Excess of LossPremium DistributionExceedence 超赔再保险的表达方法•Layer expression 分层的表达方式A 超B A 超B基本术语和表达A 超B 占比60%基本术语和表达例题:•例1:划出以下的图示保险公司经营中重要环节-风险管理处理风险的几种方法:选择风险管理方案高How to differentiate risks? 如何区别对待不同风险高How to differentiate risks? 如何区别对待不同风险高How to differentiate risks? 如何区别对待不同风险高How to differentiate risks? 如何区别对待不同风险高财产险再保险安排方式两种方案对比:比例还是超赔?选择再保险方案高适合超赔临分的保险业务:•大型业务:风险单位划分方法风险单位划分方法风险单位划分方法风险单位划分方法方法4:决定风险范围的4 个重要因素临分保障-1Facultative Protection -1临分保障-1Fac 临分保障-2Fac临分保障-3Fac Facultative Protection -4临分保障-4更复杂的临分方案--比例分保结合超赔分保超赔分保在工程险上可以节约再保成本,获得便宜承保能力!。
超赔再保险理论与实务贺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摘要再保险是“保险人的保险”,是为保险人没有足够财务实力安全承保的风险安排的保险。
尽管保险公司一直都在面对这类情况,但在当今社会中再保险却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原因是恐怖主义对风险和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气候、社会和经济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巨灾;再保险;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正文:再保险是再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一种合同安排,根据这种安排,原保险合同导致的风险,将由再保险人和保险人共同分担。
再保险有临时和契约两种方式,但再保险的形式却只有比例和非比例这两种。
比例再保险指分出人将他所承保的单个或一系列风险责任按比例转移给再保险接受人, 并按照这个比例支付原保险的保费; 当损失发生时, 再保险人将按照所接受的比例, 弥补分出人所遭受的那部分损失。
非比例再保险是以超额损失为基础进行安排,保险人只赔付一定数额的损失,超过该数额的损失由再保险人赔付。
非比例再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在特殊事件或巨灾等事件导致单独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时,可以消除保险人财务方面的顾虑,从而使其财务实力更加稳定。
一、超额赔款再保险简介(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当最终的损失超过合同约定的数额时,超出的部分由再保险人负担。
由分出人负担的那部分数额分别称为:免赔额(deductible)、自留额(retention)、起赔点(the excess)或有时称为第一损失(first loss)。
再保险人负担的那部分损失成为保障限额(limit of cover ),该额度为超过分出人自负责任限额后的那部分约定的金额。
(一)分类及定义1.险位超赔再保险(Per risk 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以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金额来计算自负责任限额和分保限额。
险位超赔是为分散单独风险的赔款数额而购买的保障,比较适合于保障涵盖险种复杂的业务。
此种再保险安排方式仅适用于单独风险,而非地震、台风等巨灾风险组,后一种情况请参照以下定义。
第三章第三章 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1.通过与比例分保合约相应概念的比较,给出在超赔分保合约中下列术语的定义: (1)起赔点;(2)费率.答:(1)与比例分保合约相比,超赔分保合约中的起赔点是指再保险分出人的净损失额,而比例分保合约则以净自留保险金额作为分保合约的起赔点.(2)超赔分合约中的费率是指再保人根据分保赔款与净保费比例计算而得,与原保险业务承保费率没有关系.比例分保合约则以原保险人承保费率为基础.2.ABC 公司是一家从事房主保险的地区性直接保险人,其首席执行官(CEO)指导公 司以两倍于原计划的发展速度开展新业务.在这一指导方针下,CMO(市场主管)确定的开展新业务的方法是:提高当前承保指南中规定的最高保额.财务主管(CFO)担心这一营销方式可能把保费与净资产的比率上升到不可接受的水平,核保主管(CUO)担心公司没有足够的专业承保人员在损失率允许的范围承接高保额房主保险.问:(1) 可采用哪种再保险合约来应对CFO 的担忧?解释原因. (2) 可采用哪两种再保险类型应对CUO 的担忧?解释原因.答:(1)可用临时分保合约或比例分保合约来应对CFO 的担忧.因为比例分保合约中规定,再保险接受人在分入业务后应按照分保费的一定比例向再保险分出人支付佣金,以分摊再保险分出在业务招缆过程所承担的展业费用.对再保险分出人来说,一定比例的佣金收入则增加了净资产额度,降低了保费与净资产的比率.(2)可采用超赔分保合约应对CUO 的担忧.超赔分保从一定程度上既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又能在损失率范围内承接高保额的房主保险.根据合约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在承接业务后,自动进入分保合约.3. 对于某一巨灾再保险项目已知下表中的信息:保障层(M 表示百万) 共保比例 自留额¥2M无 第一超赔层 ¥5Mxs¥17M 10%第二超赔层 ¥10Mxs¥7M 10% 第三超赔层 ¥10Mxs¥17M15%该巨灾再保险项目某年的分保费为¥8M.该再保险项目没有内嵌式再保险安排.(1)已知巨灾损失为¥19M,计算各再保险人应承担的净损失;(2)若该项目的复效次数为1,且复效保费的计算方式为:与金额成比例,复效合约系数为100,100%时间(不考虑时间).对已发生的¥19M巨灾损失,试计算其复效保费.答:由题设可得:1)保障层 (M表示百万) 共保比例无共保赔款/M分出人赔款/M分入人共保赔款/M自留额 ¥2M 无 ¥2M ¥2M 无第一超赔层 ¥5Mxs¥17M 10% ¥5M ¥0.5M ¥4.5M第二超赔层 ¥10Mxs¥7M 10% ¥10M ¥1M ¥9M第三超赔层 ¥10Mxs¥17M 15% ¥2M ¥0.3M ¥1.7M合计 ¥19M ¥3.8M ¥15.2M 其中:第一层再保险分入人承担损失5×(1-10%)=4.5 M第二层再保险分入人承担损失10×(1-10%)=9 M第二层再保险分入人承担损失2×(1-15%)=1.7 M2)不考虑时间的情况下,由 复效保险=分保保费×复效金额÷分保限额×复效系数 有:复效金额=8×(19-2)÷25×100%=¥5.44M4.一家直接保险公司破产,清理人决定按未决赔款金额的70%支付有关赔款.直接保险人对所有业务安排了¥700000xs¥300000的事故超赔分保,该合约采用标准破产条款: 再保险协议中必须设定的条款,规定原保险人的破产不影响再保险人按分保合同承担的赔付责任.已知未支付赔款信息如下:保险事故号 损失1 ¥2000002 ¥4000003 ¥7500004 ¥1500000试计算在每一次事故中分别由再保险接受人和直接保险人所承担的赔偿金额.给出整个计算过程.答:由于 破产不影响再保险人按分保合同承担的赔付责任 ,则未决赔款仍按照 ¥700000xs¥300000 分担赔付责任.保险事故号损失 70%赔款 分出人赔款 分入人赔款1 ¥200000 ¥140000 ¥140000 02 ¥400000 ¥280000 ¥280000 03 ¥750000 ¥525000 ¥300000 ¥2250004¥1500000 ¥1050000 ¥300000 ¥700000 分入人承担赔款共有925000元,分出人承担赔款共有1020000元.第四个事故剩下50000元仍由再保险分出人承担,则第四个事故再保险分出人共承提了350000元赔款.5.对于一份巨灾超赔分保合约,其有效期间为2007-01-01到2007-12-31.已知如下信息:年保费收入为¥2000000.合约保障层为¥15Mxs¥10M,复效次数为1.该合约采用损失发生制.复效保费为损失额的75%.在2007年7月1日,因巨灾发生¥20M的零起点损失.试计算应收取的复效保费.给出整个计算过程.答:由题设,分出人和分入人承担赔款如计算如下:赔款 分出人 分入人 复效金额¥20M ¥10M ¥10M ¥10M保障层:¥15Mxs¥10M在考虑时间和系数时,由“复效保费=分保费×复效金额÷分保限额×剩余月数÷12×复效系数”得,复效保费=2M×10M÷15M×6÷12×75%=0.5M.6.原保险人对某类业务作溢额分保安排,该溢额分保的最小自留额为80000元,最大线数为5线,最大分出限额为500000元,以二者小者为准.下列2张保单都发生赔款:保单号 1 4保额/元 240000 720000赔付额/元 12000 630000试计算各张保单的最大分保赔付成本.答:根据题设,由于溢额分保为比例再保险,计算赔付金额则以保险金额为基础,计算过程见下表,保单号 1 4保额/元 240000 72000080000 120000自留额/元 80000500000分保额/元 160000 500000分保比例 2/3(=160000÷240000) 25/36(=500000÷720000)赔付额/元 12000 630000分保赔付额/元 8000(=12000×2/3) 437500(=630000×25/36)保单1最大分保赔付成本为8000元,保单4最大分保赔付成本为437500元.技巧提示:比例再保险中分保比例确定基础,保险金额小于分保限额的先确定自留额,保险金额大于分保限额的先确定分保限额.7.原保险人对某类业务作溢额分保安排,该溢额分保的最大自留额为80000元,最大线数为8线.下列4个风险都产生赔款:风险号 1 2 3 4保额/元 240000 480000 100000 720000赔付额/元 12000 12000 80000 600000试计算风险1的摊回赔付成本,以及这4个风险的最大摊回赔付成本总额.答:由题设,计算过程如下表,风险号 1 2 3 4保额/元 240000 480000 100000 720000自留额/元 80000 80000 80000 80000分保额/元 160000 400000 20000 640000分保比例 2/3 5/6 1/5 8/9赔付额/元 12000 12000 80000 600000分保赔付成本/元 8000 10000 16000 533333风险1的摊回赔付成本为8000元.4个风险的最大摊回赔付成本上升总额为567333元.8.假设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接受人签订溢额分保合同,每一危险单位的自留额为40万元,再保险人的赔款限额为5线.危险单位A的保险金额为100万元,该年度发生赔款40万元;危险单位B的保险金额为250万元,该年度发生赔款150万元.试计算再保险接受人对这两个危险单位应支付的分保赔付成本.答:由题设,每危险单位自留额40万元,最大分保赔款限额为200万元.则, 危险A,自留额40万元,分保限额60万元,分保比例60%.则再保险人就对危险单位A支付分保赔付成本为,分保赔款=40万元×60%=24万元;危险B,自留额40万元,分保限额200万元,超合约部分10万元,分保比例80%.则再保险人对危险单位B支付的分保赔付成本为,分保赔款=250万元×80%=200万元.9.一张保险金额为200万元的保单,适用于一溢额分保合约.该分保合同的自留额为20万元,分出责任限额为5线,且无其他再保险安排.该保单发生一次5万元损失.试计算分保摊回后再保险接受人应承担的损失额.答:根据溢额分保的性质,计算过程如下:原始保单: :200万元溢额分保合约 :自留额 :20万元分保额 :20×5=100万元分保比例 :100/200=50%合计 :120万元超合约部分 :200万元-120万元=80万元分保摊回损失 :5万元×50%=2.5万元则分保摊回后再保险接受人应承担的损失额为2.5万元.。
关于险位超赔再保险一个具体计算的辨析李 艳(吉首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金融统计系,湖南 吉首 416000)[摘 要]险位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
计算一次事故有限额赔款在分入、分出公司之间的分摊赔款额时,因两本《保险学》教材对有限额赔款的限额有不同观点,导致依据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所得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文章结合实例就有限额赔款限额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认为分歧在于:两本《保险学》教材分别认为限额是以分入公司赔付的累计危险单位个数为限制和限额是以分入公司赔付的累计总金额为限制。
[关键词]险位超赔再保险;险位限额;危险单位;赔偿限额[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11 125 比例再保险是以保险金额为基础来确定分出公司自留额和接受公司责任额的再保险方式,非比例再保险以损失为基础来确定再保险当事人双方的责任。
一直以来,我国再保险市场以比例再保险为主,而非比例再保险发展滞后。
[1]险位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对非比例再保险的险位超赔再保险进行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计算一次事故有限额赔款在分入、分出公司之间的分摊赔款额时,因两本《保险学》教材对有限额赔款的限额有不同观点,导致依据这两种不同观点所得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结合实例就有限额赔款限额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
1 险位超赔再保险的含义险位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来计算自负责任额和再保险责任额。
若总赔款金额不超过自负责任额,全部损失由分出公司赔付;若总赔款金额超过自负责任额,超过部分由接受公司赔付。
但再保险责任额在合同中的规定,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2 结合实例辨析有限额赔款限额的两种观点魏华林和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保险学》(第三版)教材(2011)[2]认为险位超赔再保险对一次事故的赔款赔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危险单位分别计算,没有限制;另外一种是有事故限额,即对每次事故总的赔款有限制,一般为险位限额的2~3倍,即每次事故接受公司只赔付2~3个单位的损失。
再保险的概念风险:–定义:尚未有确定和统一的定义。
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相对变化。
风险分类:–发生概率大,损失程度高的风险。
–发生概率小,损失程度高的风险。
–发生概率大,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发生概率小,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保险公司业务经营风险:–逆向选择产生的承保风险。
–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自然灾害的巨灾风险。
–管理风险。
–道德风险。
–无序竞争风险。
–等等。
风险分析图再保险的核心与本质:风险的分散转移与承担再保险的基本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风险分散方法:每笔保险业务以所能承担的损失为限与其他公司共保将承保业务的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再保险)什么是再保险?-- “保险公司的保险”再保险是指保险人根据约定,付出一定的分保费,将承担的保险责任部分地转移给其它保险人的活动。
联系原保险是再保险的基础,再保险由原保险派生原保险和再保险都是风险责任的承担、分散和转让再保险是对原保险的保险,再保险支持和促进原保险的发展区别保险关系的主体不同:两个独立的合同保险标的不同保险赔付的性质不同原保险和再保险的比较是共保还是再保?例1:分公司A承保了一笔保额10亿的财产险业务。
直接业务出单后,在被保险人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与保险公司B签署共保协议,由B公司分担50%的共保份额。
A公司与B公司是否存在共保关系?例2:上述业务发生一笔50万元的赔款,A、B公司分别承担怎样的赔偿责任?假共保,实质为分保业务,应按再保相关规定办理保监发〔2006〕31号文件《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共保业务管理的通知》中规定,规范的共保业务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被保险人同意由多个保险人进行共保;(二)共保人共同签发保单,或由主承保人签发保单,同时附共保协议;(三)主承保人向其他共保人收取的手续费应与分保手续费平均水平有显著区别。
分出公司与接受公司之间所达成的有关再保险业务的协议¡ª¡ª再保险合同再保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1.合同的起止日期–2.业务范围–3.分保手续费比例–4.业务报表的规定–5.账单编制、呈报及结算–6.赔款及出险通知–7.错误和遗漏条款–8.合同的修改及终止–9.未满期保费和未了责任的处理–10.现金赔款规定再保险的功能作用对原保险人的作用:◆依法经营,确保偿付能力◆控制损失,稳定业务经营◆扩大承保能力,增加业务量◆降低营业费用率和增加运用资金◆增进对国际保险市场的了解,引进保险新技术对被保险人的作用:◆增加对保险人履约能力的信心◆被保险人只需向一家有再保支持的保险公司投保*控制损失波动性保险公司自身对保险损失的波动无法控制, 通过购买再保控制损失的波动性。
保险经纪人《保险原理和实务》测试复习纲要:再保险业务管理22.分出再保险业务管理。
(1)分出再保险业务经营概述。
分出再保险业务经营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为了实现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合理化、科学化,达到预期的的经济效益目标,从而稳定保险人的业务经营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动态活动过程。
分出业务管理的一般准则有:效益原则、管理现代化原则、面向国际市场的原则。
(2)分出再保险业务的流程。
流程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分保建议。
当分出合同条件确定,拟定了分保接受人的人选后,分保分出人应立即以最迅速、最准确的方式将分保条件发送给选定的接受公司或经纪公司。
分保建议一般应将接受人需要了解的事实详细列明。
第二步办理分保手续。
分出谈判结束后,分保分出人和分保接受人双方应尽快完备缔约手续。
第三步进行分保赔款的处理。
当分出部门接到直接承保部门的出险通知或赔款通知时,首先,应计算分保合同项下的分保接受人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和赔款金额,然后向分保接受人发送出险通知。
分出部门的出险通知应包括以下内容:合同名称及业务年度;保险标的名称及坐落地点;保险金额及分出比例;估计赔款金额及合同项下估计分摊金额;赔款发生日期、地点;损失原因及是否委托检验人以及可能产生的费用等。
(3)分出业务的手续。
分出业务手续依分保安排方法不同,可分为临时分保手续、合同分保手续及预约分保手续。
临时分保手续。
当某笔业务需要进行临时分保时,分出部门根据已有的接受人的资料信息库,结合分出业务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接受人,发出分保建议,以保证临时分保安排的实现。
在拟定的分保接受人名单列出后,分出部门应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分保接受人提供分保条件。
合同分保手续。
首先应确定分保的市场,分出的规模和选择经纪人。
在市场选好后,用电传、电报或信件将分保建议及有关的资料通知或送给分保接受人,由他们考虑是否接受。
然后分保接受人和分保分出人双方用函、电书面承诺和确认所接受的成分而达成分保协议:预约分保手续。
超赔再保险理论与实务
贺毅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
再保险是“保险人的保险”,是为保险人没有足够财务实力安全承保的风险安排的保险。
尽管保险公司一直都在面对这类情况,但在当今社会中再保险却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原因是恐怖主义对风险和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气候、社会和经济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巨灾;再保险;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
正文:
再保险是再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一种合同安排,根据这种安排,原保险合同导致的风险,将由再保险人和保险人共同分担。
再保险有临时和契约两种方式,但再保险的形式却只有比例和非比例这两种。
比例再保险指分出人将他所承保的单个或一系列风险责任按比例转移给再保险接受人, 并按照这个比例支付原保险的保费; 当损失
发生时, 再保险人将按照所接受的比例, 弥补分出人所遭受的那部
分损失。
非比例再保险是以超额损失为基础进行安排,保险人只赔付一定数额的损失,超过该数额的损失由再保险人赔付。
非比例再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在特殊事件或巨灾等事件导致单独财产风险和责任风
险时,可以消除保险人财务方面的顾虑,从而使其财务实力更加稳定。
一、超额赔款再保险简介(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
当最终的损失超过合同约定的数额时,超出的部分由再保险人负担。
由分出人负担的那部分数额分别称为:免赔额(deductible)、自留额(retention)、起赔点(the excess)或有时称为第一损失(first loss)。
再保险人负担的那部分损失成为保障限额(limit of cover ),该额度为超过分出人自负责任限额后的那部分约定的金额。
(一)分类及定义
1.险位超赔再保险(Per risk 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
以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金额来计算自负责任限额和分保
限额。
险位超赔是为分散单独风险的赔款数额而购买的保障,比较适
合于保障涵盖险种复杂的业务。
此种再保险安排方式仅适用于单独风险,而非地震、台风等巨灾风险组,后一种情况请参照以下定义。
2.事故超赔再保险(Per event 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
又称为巨灾超额再保险,以一次事故或巨灾所发生的赔款的总和计算自负责任额和分保责任额,即以一次事故中多数危险单位的责任累计为基础来分摊赔款。
事故超赔是险位超赔在空间上的扩展,用来保障分出人的累积责任。
对于每一险位超赔再保险特别限制了单一事件所包括的风险数目,对于没有安排巨灾超额再保险的保险人,可能会因该事件导致的大量单独索赔所造成的累积损失而破产。
比如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地震致使多个地区的财产受损且都为同一个保险人进行承保,由于地震风险无法进入再保险溢额合约中,保险人只能通过风险自留或者购买巨灾超赔再保险的形式进行承保。
(二)常用条款简介
1.延期终止条款
如果在合同到期或终止时,尚有为本合同所承保的损失事故正在延续中,再保险人对于全部损失或损坏应作为像是在合同到期前所发生的一样,但不能像任何新参加该合同的再保险人提出索赔,并要求依据本合同其他条款的规定给予负责。
2.最后净损失条款
最后净赔款= 在规定责任范围内的实际损失支付总数+法律费用+其他费用(分出人职工工资除外,但含专家费用)-残值–追偿款项
–从其他再保险保障的摊回款项,关于向再保险人摊回款项的调整,可以随着案件的发展而调整,在险位超赔中,最后净赔款额是以每个危险单位或每份保单的赔款金额或损失为基础;而在事故或者巨灾超赔中,最后净赔款额是以每次事故或巨灾中的全部赔款金额为基础。
比例合同中超过事故限额的部分,如果合同有约定则可以认定为最终净损失。
案例分析:假设甲公司2016年非水险超赔结构如下,此外,还有一个优先的20%的成数合约,有超过一百万之后的四百万超赔合约,现由于一次火灾造成一百五十万损失,则赔款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1)成数合约分摊:一百五十万*20%=三十万;最后净损失一百五十万
-三十万=一百二十万;
2)超赔分担:一百五十万-三十万-一百万=二十万;
3)甲公司自担:一百万。
若6个月后追回十五万,则总损失降低为一百三十五万,则赔款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4)成数合约分摊:一百三十五万*20%=二十七万;最后净损失一百三
十五万-二十七万=一百零八万;
5)超赔分担:一百零八万-一百万=八万,需退还超赔再保人二十万-
八万=十二万。
最后处理损余物质二十万,则总损失降低为一百一十五万,则赔款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6)成数合约分摊:一百一十五万*20%=二十三万;最后净损失一百一
十五万-二十三万=九十二万;
7)因九十二万小于一百万,故超赔合同不受影响,需退还超赔再保
人八万。
3.理赔条款
如果是在原保单和本合同条款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一切经由分出人所办理的赔案,再保险人应无条件地遵守;分出人一旦提供了规定的与赔付金额有关的合同证据,再保险人应无异议地向分出人支付其成分项下所承担的金额。
对于一切赔案,分出人必须按照原保单条款的规定处理,并负有法律上的责任,再保险人才能无条件地遵守,所以对于分出人没能按照原保单条款的规定,也没有征得再保险人的同意,而做出的通融赔付,再保人可拒绝承担。
二、超额赔款再保险实务
(一)A公司项目
A公司由B公司与C公司共同出资建立。
由于C公司已经拥有一张全球范围内的商业综合责任险保单,这张保单在今年已经涵盖了A公司,只需要根据中国法律,出具一张低限额的保单来覆盖风险即可。
实务分析:虽然上述保险安排方式可以使客户获得高限额的风险保障,但是在本地保单与全球的保单的衔接上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
如果全球保单被取消,本地保单的承保限额将会非常低,风险敞口会非常大,因此,需要通过“超额赔款再保险”的形式进行本地化承保,首先,出具一张高限额的基础保单来承保常规风险,比如每次事故及累计赔偿限额为5000万人民币,在此之上,出具一张高限额的超额赔款再保险保单来承保大型风险,比如超过5000万之后的2亿人民币以内的风险,如果客户认为限额不够,还可以再出具一张超额赔款再保险保单来承保巨灾风险,比如超过2亿人民币之后的3亿人民币以内的风险,采用这种保险安排的最大优点在于客户获得充分保障的同时,保费的成本会较低,而且在理赔方面责任会很清晰。
(二)机动车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
众所周知,车险是我们在日常活动中最常遇见的保险产品,根据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而商业险中的商业三者险实际上就是交强险的超额赔款再保险,实务分析如下: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有责的最高赔偿限额为12.2 万元,其中死亡伤残金11万元,医疗费用1万元,财产损失2千元。
我们假设A某在保险公司购买了交强险的同时购买了50万的商业三者险,在一次交通事故中A某撞死了行人B某,经交警认定A某负全责,假定死亡赔偿金为50万元,那么在理赔实务中,首先需要扣除11万元的交强险死亡伤残金,如果A某没有购买商业三者险或者购买额度不足,对于
剩下的39万元死亡赔偿金将完全由A某自负,而本案中,剩下的39万元死亡赔偿金将由商业三责险进行赔付,极大地减少了A某的损失,由此可见,购买充足的商业三者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终止损失再保险简介(Stop Loss Ratio Reinsurance)
当某类业务的自留损失超过某一免赔数额(自留保费收入的百分比),而又介于最大百分比之间时,终止损失再保险将起作用。
因此,终止损失再保险可以保障某类整体业务,而非为单独损失提供保障。
在这种方式下,双方当事人约定,在某一年度内,分出人自负一定赔付率后,由再保险接受人就超过部分负责至某一确定最高赔付率或一定金额,对保险人某一种业务一年中累计的总的净损失数额或损失率超过总保费收入一定百分比时予以补偿。
赔付率超赔合同一般规定两个限制,一是自负损失赔付率限额,在每年累计总的净损失赔款数字与总保费收入之比不超过分出人自负赔付率限额时,不能向接受人索赔;另一个是,保险人能够取得补偿的最高赔付率限额,这两个比例关系的不同,会影响赔款的分担。
实务分析:X保险公司估计:某一特定保险类业务的保费收入为一百万美金,在与Y再保险公司的契约中约定“赔付超过最终净损失比例75%的所有损失”,且最大契约追偿额度不超过六十万美金,也就是说,Y再保险公司将赔付超过保费收入75%的所有损失,但最高限额为六十万美金—如果实际收入超过一百万美金,最大追偿限额仍然限于六十万美金。
在承保期间结束时,X公司保费收入为一百二十
万美金,损失为一百万美金,则免赔额为一百二十万美金*75%=九十万美金,则Y再保险公司需要赔偿的损失数额为:一百万美金-九十万美金=十万美金。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逐年递增的趋势。
如何应对这些损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过各个层次的超赔再保险与不断丰富完善的再保险体系,可以更好的使保险公司分散风险、扩大承保能力,以达到稳定经营、保障利润的目标,为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构筑坚固防线。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学会《保险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第2期
2.史鑫蕊“中国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及发展策略”,《保险研究》2012年第3期
3.刘金章.《再保险理论与实务》[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