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结构法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1
杨星芸从传统惯用语和网络流行语看三字格语汇发展规律内容摘要:论文以近年网络流行语三字格为出发点,通过与传统三字格惯用语在结构类型、语汇来源、语义关系、语用色彩方面的历时性对比分析,得出三字格语汇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传统惯用语三字格网络流行语三字格发展规律三字格惯用语是结构相对稳定,具有整体意义,口语色彩较浓的习用性定性三音节短语,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而近日,网络上以“高帅富”、“白富美”、“伤不起”为代表的三字格流行语红极一时,成为时下青年男女信口拈来的网络词汇。
那么,与传统的三字格惯用语相比,网络流行语的三字格又有何特点呢?同样作为三字格的言语成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三字格词汇的发展规律又是什么?本文以近年来网络流行的三字格为出发点,力图从结构类型、语汇来源、语义关系、语用色彩等角度与传统三字格进行对比分析,做纵向的历时性考察。
一.结构类型(一)网络流行语三字格:网络流行语三字格的内部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如:联合式:高帅富白富美土肥圆穷矮丑偏正式:凡客体咆哮体淘宝体hold住体动宾式:求包养打酱油躲猫猫压马路主谓式:楼歪歪蒜你狠姜你军动补式:伤不起碉堡了弱爆了被动式:被就业被自杀“的”字结构:你懂的还有一些三字格属于音译,无法归类,比如“闹太套”、“切克闹”等,当然也有少数可以插入成分,如“打个酱油”等。
总之,从三字格结构类型关系来看,传统三字格结构较为简单,以偏正式居多,动宾式其次,还有少量的主谓结构;网络流行语三字格则有更丰富的形态变化,语素的组合复杂多样。
从三字格结构的凝固性来看,网络流行语三字格的紧密性更强。
从三字格数量来看,传统三字格目前显然更占优势。
但传统三字格已基本发展饱和,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加;网络流行语不断更新,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二.语汇来源(一)网络流行语三字格网络流行语其主要来源有三个:其一,网民独创,并在论坛、微博中被广泛认可,大量模仿和转发,迅速走红。
一年级的得地三字的用法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如下: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
事物前面用的字,小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
动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
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
区别具体如下:
一、的、地、得区别:
的:修饰名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如红的书包,伤心的我。
地:修饰动词,用在动词前,如轻轻地走。
得:用在动词后,形容词前,作介词。
如变得瘦了,长得高。
1、“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
2、“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
3、“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
一体化条块式穿透式公文三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机构为执行工作任务而制定的文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文的编制、传达和执行都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如何制定一份高效、规范的公文,也是每一个组织和机构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体化一体化是指公文处理在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协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一体化的公文处理系统能够使得公文的传递更加顺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
在一体化的公文处理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便捷,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工作进展和成果,进一步促进了组织内部的协作与合作。
条块式条块式是指公文的格式结构清晰明了,内容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条块式的公文格式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内容和格式要求,使得公文的阅读更加方便快捷,有针对性。
在公文撰写时,条块式的风格可以使得阅读者更容易获取信息,减少歧义和误解,提高沟通效率。
穿透式穿透式公文是指公文内容要能够把握事情的全貌,抓住关键的问题,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穿透式公文要求能够把握事物背后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穿透式公文的编写要求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深刻理解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体化、条块式、穿透式是公文处理中的重要原则和要求。
只有在这些原则和要求的指导下,公文的撰写和处理才能更加规范、高效和有序。
希望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机构能够重视公文的规范化管理,推动公文处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为组织发展和工作高效提供更好的支持。
【字数已达2000字】。
第二篇示例:一体化、条块式、穿透式,这三个词汇在公文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反映出了现代公文写作的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这三种写作风格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的得地三字的用法口诀一、什么是“的得地”三字口诀?中文语法中有许多规则和用法需要我们掌握和运用,其中一个复杂又常见的问题是“的得地”的使用。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运用,人们创造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口诀:“的得地三字,名言记心事”。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准确运用“的得地”的不同用法。
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1. 形容词性补语:当形容词修饰主语时,可以使用“的”的结构。
例如:“美丽的花朵”。
2. 动宾关系:当动作的对象是名词,而动作发出者是人时,通常需要使用“的”。
例如:“我捡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
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得”?1. 动态描述:当想要表达动作或状态及程度时,可以使用“得”的结构。
例如:“他跑得非常快”。
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地”?1. 形容词转化为副词:当形容词需要变成副词用于修饰动作时,通常需要在形容词后加上“地”。
例如:“她优雅地走进了房间”。
五、如何正确运用“的得地”?1. 在简单修饰主语时,使用形容词+“的”。
例如:“玫瑰花的香气”。
2. 在描述动作程度时,使用动词+“得”。
例如:“他说话讲究得很有条理”。
3. 形容词转化为副词时,使用形容词+“地”。
例如:“她慢慢地走进了房间”。
4. 在修饰名词时,需要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的”,以及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
例如:“小明的笔记本电脑丢了”。
六、注意事项1. 分辨形容词和动词: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可以根据其前面是否有负荷体能够执行的事。
若前面能够执行事,则为形容;无法执行事或只有非主观意见及程度时,则为动作行为。
2. 上下文理解: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理解上下文是很重要的。
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的”的结构,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总结通过掌握口诀“的得地三字,名言记心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的得地”的正确用法。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表达清楚,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准确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我们能够更自如地运用“的得地”的各种情况,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流畅和地道。
得三字的用法口诀一、三字用法口诀的背景与作用口诀是一种记忆方式,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组织,将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使之易于被记住和理解。
在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过程中,掌握使用助记口诀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记忆知识点。
其中,得三字用法口诀就是在学习汉字书写时常用的一种助记方式。
“得”字有着丰富而多样的用法,在不同场合中有各自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为了帮助学习者准确理解并牢固记住“得”字的多义用法,我们借助这个三字口诀来辅助记忆。
该三字口诀具备以下作用:1. 强化记忆:通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简明扼要的语言形式,帮助学生更快速、高效地掌握和运用“得”的不同语义。
2. 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得”字的多义用法后,学生在写作、阅读等方面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点,提升整体文化素养。
3. 触类旁通:通过学习三字口诀,学生还能够发现和理解其他汉字的多义用法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汉字书写和理解。
二、三字用法口诀的具体内容得(得)四个意思记心中,实得表结果,却得双宾语,副词后顶用,名词性修饰粒。
这个三字口诀将“得”的多义用法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概括。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每一部分的含义。
1. 实得表结果:“实得”是指通过努力或特殊条件所获得的实际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得”表示“取得、获得”的意思,表达经过付出或努力后所达到的成果。
例如:“他得了第一名。
”就表示他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在这个例子中,“实得”即代表着努力的过程,并说明最终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2. 却得双宾语:“却”是一个副词,表示转折、对比、否定等含义。
与此相关,“却得”在某些情况下可接双宾语,即可以同时接收两个宾语。
例如:“他却功夫不错,却人缘很差。
”表示他的功夫很好,但是却在人缘上存在问题。
这里,“却得”表示对比,前一部分是表示积极一面,后一部分则表示消极或反面。
3. 副词后顶用:“得”在句子中常常紧跟在副词之后使用。
这种情况下,“得”起到了强调或修饰副词的作用。
三个字的撬动标题经常有小伙伴反映,自己起草的材料标题不咸不淡、一成不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无非就两条:第一条是多看多积累,只有看得多、积累得多,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第二条是掌握方法和技巧,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今天,以“三字词”为例,跟大家分享拟制材料标题的精进之道。
01 “性感型”就是以“性”字、“感”字作为公文标题。
举个例子,平时写标题,喜欢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等等,可以试着改成“性感型”标题,如:充分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
在平时学习中,不妨多积累一些带有“性”“感”二字的“三字词”,用的时候就会很方便。
如:概括性、完整性、全面性、可协调性、积极性、科学性、合理性、深入性、系统性、规律性、严肃性、重要性、原则性、自觉性、先进性、坚定性、合法性、真实性、政策性、敏锐性、时代性、坚定性、纯洁性、创新性、务实性、规律性。
如: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安全感、自卑感、优越感、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时代感、危机感、紧迫感、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依赖感、价值感、正义感。
就是用三个字的“比喻词”作为标题,这种常见于经验材料或信息等写作上。
举个例子:全民动员控疫情,织密“安全网”;服务开工快复产,跑出“加速度”;化危为机全力干,按下“快进键”。
这里用“安全网”、“加速度”、“快进键”三个三字词作比喻,既贴切稳妥又琅琅上口。
在平时我们可以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如:新起点,里程碑,宣言书,动员令,总纲领,主战场,突破口,新篇章,动力源,试验田,排头兵,净化器,凯旋门,标准像,垫脚石,案头书,工具书,座右铭,总开关,金钥匙,定神针,绊脚石,障碍物,致命伤,安眠药,迷魂汤,绞索架,墓志铭,自画像,等等。
03 “实字型”顾名思义,就是带有“实”字的三字词,一般用于表现工作务实的标题中。
举个例子: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su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2007.6V01.1861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三字格变式的分析钟敏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常州213022摘要: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三字格生动式是单音节形容词的一种变式,有较强的表现力。
从结构上看,这种生动式有ABB、BBA、BXA、XYA、AXA、AXY等六种可能的结构形式,其中BXA、XYA、AXA、AXY式最具方言特色。
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扩展形式具有丰富的附加意义和鲜明的语义、语法特征。
关键词: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三字格中图分类号:H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207(2007)06—0061—04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三字格生动式是单音节形容词的一种变式,指在交际中,话语发出者出于需要,将表示基本特性的单音节形容词扩展为三个音节,我们姑且称之为三字格。
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三字格生动形式,在常州话形容词系统中,是表现力极强,且极具个性的一类。
本文拟从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三字格形式的构成及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进行描写与分析。
一、常'ktl话单音节形容词三字格生动式的构成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三字格生动式的结构类型,大致可分析为ABB、BBA、BXA、XYA、AXA、AXY等六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这些格式中的A是整个词的中心语素,表示词的核心词汇意义;B是词的附加意义,往往与A有一些亲缘关系,主要是发挥描写功效;X、Y相当于词缀,一般无词汇意义,只是在词的色彩或程度上赋予了一定的附加意义。
(一)ABB式在这类生动式中,根据BB的表意情况,又可以分为ABBl式和ABB,式。
1.ABB。
式在ABB.式中,A表示核心意义,是整个词在表意上的灵魂。
B与A有一定的同述性,是词的辅助意义。
在ABB。
式中,B原本大多数是具有形容词、动词或名词性质的语素,且大多以摹状的修辞手法来辅佐A完成表达词义的任务,有较强的描写性。
功能对等视角下《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中的三字格词翻译研究——以非偏正结构组词的日译为例摘要: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日翻译教程》为例,选取了三字格词汇中的“抓到底”“察实情”“两手抓”等词语进行考察,分析了其构成的方式和特点。
并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比研究三字格词的汉日翻译,尝试总结政治文献中出现的三字格词翻译规律。
从功能对等视角下对政治文献中三字格词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译者理解原文,以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关键词:功能对等,三字格词,政治文献一、引言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新使命,而“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融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能够培养外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用外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很有帮助,是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日翻译教程》面向大学日语专业研究生使用,笔者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也收获颇丰,不仅深入领会了新时代新思想,同时也对词汇、句法等在中日双语中的转换有了更为准确和细致的把握。
以此为契机,本文将考察日语系列教材中三字格词的翻译,主要以非偏正结构组词的日译为例,并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试图总结中译日词汇层面的翻译规律。
二、三字格词的定义三字格词并不仅仅只是三个字的随意排列与组合,在语法结构上是否具备定型性,以及意义上是否具有整体性都对三字格词的判定起关键作用。
通过考察发现,“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高级汉日翻译教程》和《汉日翻译教程》中出现的三字格词韵律独特,形式多样且独具中国特色。
因此,本论文探讨的三字格词不仅包含汉语词汇中由三个字组合而成且音义完整定型的词或固定短语,还囊括部分由三个字组合而新成的中国特色政治用语,以及可以构成并列结构的两个或多个三字词。
三、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奈达提出的,认为翻译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是应该兼顾文本的功能。
“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中三字格词的考察摘要:汉语中的三字格词形式多样,为翻译重难点。
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中的《汉日翻译教程》《高级汉日翻译教程》两本教材为基础,考察其中三字格词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教材;三字格词;结构特征引言: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在继续履行“引进来”使命的同时,还必须肩负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
作为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新教材——“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不仅囊括了当下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读写和翻译技巧,且力求从跨文化视角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材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三字格词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结构,在领导人讲话的材料中频繁出现,对应的翻译形式也比较多样。
因此,本文以此系列教材中的《理解当代中国·汉日翻译教程》《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日翻译教程》两本教材为基础,考察并分析其中三字格词的结构特征。
1教材定位《理解当代中国·汉日翻译教程》《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日翻译教程》两本教材分别面向本科日语专业及相关辅修专业和研究生。
其文本内容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等权威文献,旨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日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重点掌握政治话语特别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语篇特点和规律。
2三字格词的界定尽管目前学界内对三字格词的界定说法不一,但仍有规可循。
三字格词并不是三个字的随意排列与组合,它在语法结构上应具备定型性,其意义上的整体性也对三字格词的判定起关键作用。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政治文献用语,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词汇选择上都较为官方、严谨,相应地,本文也将采取“三字格词”这一较为正式的表述。
经观察发现,两本教材中出现的三字格词韵律独特,形式多样,且独具中国特色,因此,本文探讨的三字格词不仅包含汉语词汇中由三个字组合而成且音义完整定型的词或固定短语,还囊括部分由三个字组合而成的中国特色政治用语,以及可以构成并列结构的两个或多个三字词。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写字校本教程
“三字”结构法
汉朝书家杨雄提出“书为心画”;王羲之《笔势论》说:“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
”说明写字要写之前“预想字形”、“意在笔先”,先在心中建立字结构的“印象意识”。
如何建立清晰的结构“印象意识”呢?这是大家都应思考的。
中小学生学习写字,也应有意识培养建立一种字结构的“印象意识”,而不能只是盲目临帖。
通过把冗长繁琐结构规律浓
缩为密、形、主三方面,让学生们
反复默念体悟,揣摩应用,在建立结构的“印象意识”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字诀”简介
1、密
“密”指笔画疏密问题,即笔画紧密
处称密,反之为疏。
汉字由笔画穿
插形成疏密对比,这些密集的地方往往就是字的精神所在,好比禅学中的“禅眼”一般,也如康有为所说的“必有精神挽结之处”。
若能对字密集处有个鲜明突出,此字结构就把握了大部分。
2、形
“形”指字形问题,即字边缘连线成形。
汉字必定有个外形,心中有个字外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