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ppt课件(上课用)32 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14
语文课件:《后赤壁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传为美谈。
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
”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二、推动新课:1.介绍作者: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像》(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
但从中能够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三、整体感知:1.识读:请学生朗诵课文,辨字形、字音。
2.评读:分角朗读第一段,分组朗诵第二段,全班读第三段,勾疑难,疏通文意,“评点”重点文言字词。
译文:这个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