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年实验技术立项批准项目的通知发表时间-四川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7
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更新中)仪器信息网 2012-2-4 10:27:50 点击3522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首次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该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面向科学研究本身的单台(几台)套仪器研发不在此次支持范围,由基金委组织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负责。
申报项目要突出重大的特点,集成度高,投入较大,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产性设备、重大研究和中试平台的升级改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不在支持范围。
该专项以项目方式、分年度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为了方便广大网友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各立项项目的基本情况,即日起仪器信息网将对已发布的专项信息进行汇总,并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欲了解下表中各立项项目的详细信息,可查看“聚焦2011年度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新闻专题。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更新中)“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范围(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集成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
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
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科研立项课题名称(2008-2010)2008——2010年部分课题立项、结题2010年:序号负责人项目或成果名称项目类别项目来源或成果出处时间主持/参与,排名1邓龙安灾后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立项)省级纵向四川省科技厅2010主持2方发龙《灾难医学》(立项)横向光华基金、四川社科院2010.3主持3方发龙《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与未来重点研究》(立项)校基金校基金2010.4主持4方发龙杨明娜《成都市城乡劳动者就业统筹的途径与对策研究》(立项)纵向校统筹城乡建设专项基金2010.4第一负责人5方发龙《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结题鉴定良好(立项)省级纵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0.1第二6胡世强浙粤节能产业园项目发展规划研究(立项、结题)市级纵向资阳市科技局2010.8主持7王影《农村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立项)纵向校统筹城乡建设专项基金2010.4主持8周庆在四川设立政府引导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问题研究(立项)省级纵向四川省教育厅2010.1主持9周庆在四川设立政府引导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问题研究(立项)校基金成都大学2010.4主持10韩勇四川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省级纵向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0.2主持2009年:序号负责人项目或成果名称项目类别项目来源或成果出处时间主持/参与,排名1张强成都市人才培训效果评估研究(立项、结题)市级纵向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2009主持2邓龙安技术范式演进下企业边界变动的管理研究(立项)部级教育部2009.6主持3邓龙安技术范式演进下企业边界变动研究(立项)校基金成都大学2009.3主持4许虹产业结构变动对四川综合能耗的影响分析(立项)省级纵向四川省投入产出办公室、四川省统计科学计划项目领导小组2009第二5许虹四川旅游资源的安全与保护问题探索(立项)省级纵向四川省教育厅2009.9第一6陈建西省社科联“十一五”规划项目:灾后农村移民安置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立项)省级纵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09.11主持7方发龙《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城镇化的步骤和新情况研究》(立项)省级纵向四川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10主持8方发龙《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结题)省级纵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9.0859方发龙《高平铺水电站开发建设社会环境影响的效果分析》(结题)横向四川省社科院能源发展研究中心2009.1110唐凯江四川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政策引导视角(SC09B032)(立项)省级纵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9.1211杨明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培训教材研究横向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2009112杨明娜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创新研究(结题)省级纵向省教育厅2009主持13刘金彬“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创新研究”项目(结题)省级纵向省教育厅200922008年:序号负责人项目或成果名称项目类别项目来源或成果出处时间主持/参与,排名1张强大学毕业生到村级基层任职长效机制研究(结题)市级纵向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2008主持2张强成都市人才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研究(结题)市级纵向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2008主持3胡世强对四川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结题)省级纵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农业普查领导小组2008-1参与4杨明娜基于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链接的研究市级纵向市社科联2008主持5杨明娜宜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特点研究市级纵向宜宾农业普查办2008主持6李琳四川省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志愿者服管理研究省级纵向四川省教育厅2008主持7孙平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经理控制权激励研究部级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08-1至2010.8参与8孙平企业经理激励博弈分析部级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5.12-2008.12参与。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38卷 第5期 2021年5月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38 No.5 May 2021收稿日期: 2020-06-15 修改日期: 2020-07-28基金项目: 四川大学实验技术项目(SCU201032);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2020109423,202010610034)作者简介: 刘媛(1987—),女,山西吕梁,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有机实验教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研究,yuan2006122108@ 。
通信作者: 吴凯群(1971—),女,安徽滁州,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有机化学,87727988@ 。
引文格式: 刘媛,张宜英,白蓝,等. 3,4-二甲氧基硝基苯的综合实验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 38(5): 75-78.Cite this article: LIU Y, ZHANG Y Y, BAI L, et al. Design 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3,4-dimethoxynitrobenzene[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21, 38(5): 75-78. (in Chinese)ISSN 1002-4956 CN11-2034/TDOI: 10.16791/ki.sjg.2021.05.0153,4-二甲氧基硝基苯的综合实验设计刘 媛1,张宜英2,白 蓝1,吴凯群3(1. 四川大学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207;2.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3. 四川大学 化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摘 要:藜芦醚与硝酸合成3,4-二甲氧基硝基苯综合实验,包含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程、柱层析法进行产品纯化、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对结构表征等知识点。
中南大学专利信息实验中心开放实验项目实验报告姓名:杨刚学号:1101150401日期:2015年11月27日指导教师:刘强实验名称:______ 冈术预应力_____________ 术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一、实验目的:掌握重点技术领域中国专利检索与利用二、实验原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库建设及分析三、仪器及装置:中南大学专利信息实验中心软硬件设施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技术背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预应力钢束应力精确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检测预应力钢束的磁通量、输出与应力成比例的电压至磁感数据采集装置的磁感传感器;将各磁感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进行放大和模数转换后进行数字处理、并输出至控制系统的磁感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预应力钢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振动频率的振动传感器;连接振动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用于量化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振动频率的振动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磁感效应测试与振动测试结合,弥补了单独用磁感传感器和磁感采集装置测试分析时无法排除体外预应力钢束钢绞线应力松弛影响的弊端,有效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1.2 项目目的和意义本项目是收集、整理和分析与钢术预应力技术领域有关的专利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对钢术预应力技术领域技术的专利信息进行宏观上的定量分析。
通过对这些专利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现有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及研发重点,达到监视竞争对手技术发展动向、跟踪行业新技术发展动态的目的,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发明的品质,提升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章专利检索2.1 检索步骤1.建立专利数据2.专利数据下载和整理3.专利信息分析2.2 检索主题及检索策略1.检索技术主题:预应力钢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专利检索式: ___ 摘要=(钢束and 预应力)and 分类号=(B60 or B22第三章专利分析3.1.整体趋势分析3.1.1年度申请量变化趋势分析图 3.1.1由以上图表分析可知,钢束领域的专利申请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年平均申请量就已接近100件,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早已出现,且历经了较长时期的发展。
201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揭晓,这是对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的一种高度褒奖和认可。
本文将着重介绍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一些优秀项目,并对其所取得的突出成果进行详细论述。
以下是部分获奖项目的简介和描述。
1. 无菌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该项目以无菌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无菌管理技术和设备。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问世,使得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无菌操作成为可能,有效地降低了手术感染的风险并提升了手术成功率。
其核心技术包括空气净化技术、器械消毒技术和无菌包装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2. 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该项目注重于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对传统电池材料进行改良和创新,研究人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型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快速充电等优点,其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同时,该项目对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 新型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该项目团队秉持着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对药物研发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新型药物的研发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还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这些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大大推动了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项目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开展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对传感器、算法等多个方面的创新,该团队成功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交通安全性,还为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
在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5. 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该项目致力于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通过对轨道、车辆、信号等多个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得以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刘玉飞1,2,3,王方方1,黄彩娟1,黄 涛1,张 凯2,于 杰2(1.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14;3.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14)摘要 介绍了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机制及优点。
综述了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在药物分析、食品、反应机制及其他方面中应用;并展望了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 3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993(2014)01-0009-05Progress in Infrared Spectrum Quantitative AnalysisLIU Yu-fei 1,2,3,WANG Fang-fang1,HUANG Cai-juan1,HUANG Tao1,ZHANG Kai 2,YU Jie 2(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tallurgy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oundingand Modific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Guiyang 550014,China;3.Guizhou Kumkuat Materials Co.,Ltd.,Guiyang 550014,China)Abstract:The mechanism and advantages of infrared spectrum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introduced.The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um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food,reac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are reviewed.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rared spectrum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forecasted.Key words:infrared spectroscopy;quantitative analysis;research progress收稿日期:2013-12-12项目来源:贵州大学SRT项目(贵大SRT字[2013]131号);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7029号)作者简介:刘玉飞(1990—),男,硕士,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2年度建设项目立项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公布日期】2011.10.10•【文号】教技函[2011]74号•【施行日期】2011.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2年度建设项目立项通知(教技函[2011]74号)有关高等学校:在总结“十一五”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的基础上,依据“十二五”总体规划,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启动了“十二五”首批“111计划”新建引智基地的建设工作。
经专家评审,现批准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等34个引智基地作为2012年度建设项目予以立项(名单见附件1)。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基地依托高校要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可在教育部科技司主页()下载),高度重视和加强本校引智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建立统筹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校内科研管理部门和外事管理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由相关部门组成的“111计划”校级管理办公室,积极稳妥地推动引智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各基地依托高校要为引智基地在组织、人员、资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支持,为引进的高水平海外专家团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中外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推进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各基地依托高校要切实按照1:1的比例落实配套经费,并强化对引智基地经费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基地按计划、高质量建设。
四、各新建引智基地要根据《办法》和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明确学科目标,凝练研究方向,细化建设方案,落实合作任务,加强实质性合作,努力提高自身实力水平。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将组织力量对建设中的引智基地进行检查指导。
四川大学科研情况简介一、科研概述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
学校在文学、史学、宗教学、数学、材料、能源、化工、轻纺、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近年来努力构建科研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科研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
科研总经费实现了逐年增加,2003年为4.0475亿元,2004年为5.5111亿元,2005年为7.0154亿元,2006年为7.5亿,2007年学校科研总经费已达到8.5亿元,其中理、工、医科研总经费超过8亿元,人文社科科研经费达到4927.8 万元。
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百余项。
2003年、2004年、2005年,谢和平院士、魏于全院士、顾忠伟教授相继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游志胜教授先后中标两项国防重大项目,左卫民教授、张衔教授、邓玲教授、蒋永穆教授先后获得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天德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杜肯堂教授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获准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总数达到35项。
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三大奖1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国家发明二等奖3项),其中,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是17年来四川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获得的该奖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17项,其中2004年获教育部一等奖8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并列第一;获部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27项。
2003年以来,学校每年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均居全国高校前10位。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校在国际国内共发表论文6395篇,全国排名第9位;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4338篇,全国排名第6位;SCI收录总数1066篇,全国高校排名第12位(2005年第14位)。
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修订)四川大学文件川大教[2019]120号关于印发《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校内各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本科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重新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修订)四川大学二OO 六年八月二日主题词:实验教学管理办法通知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二OO 六年八月四日印发打字:郑莉校对:孙克金印数:260附件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修订)一、总则第一条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二条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能力和现代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
为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特修订本办法。
二、实验教学计划管理第三条实验教学计划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制订,经学校审定,作为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的依据。
第四条实验教学计划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五条实验教学计划主要反映实验教学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等。
第六条实验教学计划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两类。
鼓励有条件的实验课程独立设置,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开放。
第七条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必须将实验课时(含计算机上机)从课程的总学时中分离,并列入教学计划进度表中“实验与实践”栏目。
第八条实验教学计划确定后原则上应保持稳定。
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实验教学计划的,需报教务处审批并交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备案。
2011年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总结报告( 高校评审组2011.11)为加强高校计量认证实验室能力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强化高校实验室出具证明性数据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于2011年5月~11月组织开展了“未知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下称为“未知有机物”项目)和“未知粉末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分析”(下称为“未知粉末”项目)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现将本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总体概况1、组织与设计在有关司法物证鉴定、事故原因分析、构件失效分析、新产品研发及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常常需要对一些外来物、可疑物、生成物、夹杂物等材料进行未知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这种分析有别于国内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时进行的材料模拟或解剖分析,后者在半未知状态下更注重于定量或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工艺条件的分析结果。
对未知物(盲样)的物相、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鉴定往往涉及到多台大型仪器设备,高校计量认证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综合分析能力较强,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
但由于该项检测涉及设备多,对参加比对和评价的人员也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该类项目在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中较少出现。
组织开展该类项目的实验室间比对,是高校实验室特殊检测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的有益补充。
项目预期对相关实验室的未知样(盲样)综合分析鉴别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规范流程,帮助实验室发现日常分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水平。
在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的统一组织下,2011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的有关专家酝酿起草了关于实验室间比对的设计方案并报认监委审核。
承担本次比对实施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分别周密计划、详细论证,确定了本次比对实验的考核样品,并在样品制备完成、样品发样前、样品回收后、补测后对样品进行了稳定性测量,证实样品性质未发生变化。
四川省实验技术专业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情况简表学科组:工程技术 学科: 机械工程 专业: 机械工程 学 校(单位)公章 2014年 9月5 日 姓 名 邓嫄媛 性 别 女出生 年月 1981.02 民族 汉 政治 面貌 中共党员 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从事社会服务主要成绩等业绩 任现职以来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著作)、获得专利、 本人任现职以来,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参研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各2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主要部分如下: 一、任实验师后的主要论文 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1作者5篇,核心 6篇; 1. 缸盖入侵性气孔缺陷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铸造技术 2012.11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 2. 铁模覆砂生产曲轴开箱温度和冷却条件的试验 热加工工艺 2013.03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 3. 柴油机缸体铸造气孔缺陷与对策 铸造技术 2013.02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 4. 呋喃树脂制芯用原砂的对比研究和实践 铸造技术 2013.03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 5. 面向机械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探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02 第一作者 6.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行星架铸造生产实践 铸造技术 2013.05 中文核心 第二作者 7. 基于ANSYS 瞬态热分析的熔模铸造工艺设计 热加工工艺 2012.11 中文核心 第二作者 8. 应用APDL 语言讲授ANSYS 热分析技术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01 第二作者 二、任任实验师后的科研及项目 主要的科技、工程及地方服务项目5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1项 1. 含粘土的混合废砂循环再生处理及 用于冷芯铸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四川省教育厅 在研(2014.01-2015.12) 项目负责人 2. 先导式电磁比例阀先导阀成果转化 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 在研(2012.11-2014.10) 排名第四 3. 基于包络面理论的空间凸轮数字化 设计制造集成方法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 在研(2014.07-2016.06) 排名第四 4. 先导式大流量电流比例阀先导阀成果转化 成都市经信委 在研(2012.02-2014.12) 排名第三 5. 复杂型面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四川省教育厅 在研(2012.03-2014.10) 排名第八 三、知识产权成果 1.动平衡演示机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201420186130.4 2014.08 排名第一 2. 一种等相位牙嵌式离合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CN201420376980.0 2014.07已受理 排名第一 3. 一种永磁定位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200820223002.7 2009.11 排名第四最高学历(学位)及 毕业(授位)时间、学校、专业 大学本科2003.06.27 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工学硕士2009.06.25 四川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在职)下一级学历(学位)及 毕业(授位)时间、学校、专业 工学学士2003.06.25 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脱产)参加工作时 间 2003.07 工作部门及 党政职务 工业制造学院 现专业技术 职务及时间 实验师 2009.01.16现从事专业及专长 机械工程 拟评审任职资 格 高级实验师 参加何种学术团体及职务无 主 要 社会兼职 无 何时荣获荣誉称号 无 主要业务工作简历、主要进修简历 1999.09-2003.06 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获工学学士) 2003.07-今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 教师 2006.09-2009.06 四川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获工学硕士) 2013.12.25-2013.12.26 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 完成情况(含教学业务工作获奖)任现职以来承担的教学、实验等业务工作及 一、教学授课及毕业论文 主讲《机械设计》、《数控技术基础》、《数控机床使用与维护》、《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等几门本科课程,共538学时,学生听课人数800人,指导毕业设计40人,课程设计179人,生产实习122人,机电综合实训19人。
附表一: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所属学院申请人1 单点登录平台学习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外语语言训练中心李天雄2 外语广播电台传统播出模式与新媒体应用平台的整合外语语言训练中心饶坚3 适合翻转课堂和情景教学的语言实验室改造外语语言训练中心崔弘扬4 我校语言实验室设备音频输出电平的控制方案外语语言训练中心廖强5 不同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较公共服务体系汪淼6 基于TRIZ理论的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在提升实验室服务质量中应用的研究艺术学院孙瑶7 基于Unity与Kinect的三维动画制作系统研究艺术学院王涛8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课件制作法学院李海量9 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人际宽恕心理的积极作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张珊珊10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创意传播”能力训练文学与新闻学院刘平11 数字游戏出版实验课程的建设研究文学与新闻学院邱树雄12 考古遗址中常见农作物种子的炭化实验历史文化学院宋吉香13 实验室管理与实践历史文化学院黄寸钊14 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历史文化学院王硕15 经管类沙盘实验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商学院黄勇16 数字化地籍测图实验项目建设公共管理学院朱红波17 综合型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共建共享机制研究公共管理学院乔健18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实验与研究政治学院黄丽珊19 不同温度下PN结伏安特性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王维果20 衍射干涉实验仪的研制及其实验项目开发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郝彦军21 钢丝杨氏模量实验仪器的改造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梁小冲22 光学图像相减实验装置及实验项目开发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于白茹23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器的升级改造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李伟24 声光效应实装置研制及其实验项目的开发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朱俊25 雾霾基本参数的光散射法测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浩毅26 可编程设计与实践实验课程项目改造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博27 开放式单片机实验仪器开发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夏玉玺28 放射性实验室安全准入系统建设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秀莲29 符合法测量放射源活度的实验项目开发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周荣30 深能级瞬态谱温控系统的改进物理学院重点实验室杨治美31 模拟电路项目工程课程项目改造物理学院重点实验室赵新32 微电子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物理学院重点实验室马瑶33 光催化氧化处理实验室中的甲醇废液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熊庆34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阳萌35 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法新实验研究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宋红杰36 ICP-AES法测定吸附剂对核素选择性吸附性能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陈民助37 微波消解法测定土壤及植被中重金属含量的新实验开发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郭彩红38 催化发光法测定气体样品中的丙酮含量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张立春39 工科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教学用Flash学习软件开发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张红素40 物理化学综合实验---光催化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赵明4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质量鉴定实验的绿色化改进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刘媛42 “绿色”无汞电极微分溶出伏安法用于痕量分析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周翠松43 程序升温反应装置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李宏刚44 化学生物学本科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刘艳红45 二氯化六氨合镍(Ⅱ)的制备及组成测定化学科学学院曾红梅46 基础化学实验中银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化学科学学院秦松47 开放性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管理研究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王甜48 在本科生物实验教学中开设杨树组织培养相关课程的探索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郑冬超49 “肿瘤细胞特异性中间纤维的显示及差异比较”实验项目的建立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杨春蕾50 pnas4基因过表达对斑马鱼发育的影响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解丽芳51 植物原生质体的提取在植物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学院张大伟52 改良微生物教学中细菌芽胞染色实验生命科学学院汪红53 有源器件阻抗测试装置的设计电子信息学院华伟54 监测频段可调的单频谱感知节点设备的研制电子信息学院李智55 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射频前端一体化设计电子信息学院夏文龙56 电磁信号检测实验电路的研制电子信息学院李健57 波导校准测试系统电子信息学院魏念东58 ZnSe薄膜的离子束注入掺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静全59 自制PCT气体吸附仪半自动化升级改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朝玲60 晶体材料各向异性热膨胀系数的高温X射线测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何知宇61 Si上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制备ZnSe薄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莉莉62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在本科实验教学的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晋勇63 化学镀多元合金膜制备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焦志峰64 纳米粉体制备与表征专业实验的升级与改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姚亚东65 特种水泥专业实验的升级与改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伯刚66 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邹远文67 聚合物热氧老化模型建立及实验验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海鹰68 热塑性聚氨酯(脂肪族)弹性体的制备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昌跃69 二维X射线衍射仪在线拉伸附件的研发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天楠70 熔融堆积型3D打印实验项目建设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钱祉祺71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实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冯建明72 基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实训平台建设工程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张小静73 老旧实验室安全环保监督检查制度改革探索工程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胡西尧74 基于TCL&TK的计算机实验室网段划分与管理工程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杨东艳75 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制工程训练中心罗阳76 激光雕刻综合实验模块研制与设备功能开发工程训练中心伍剑波77 数控转塔冲床综合实验工程训练中心胡瑞飞78 产品虚拟拆装实验项目建设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珣79 机器人虚拟运动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刁燕80 微探针制造过程的在线监测装置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许斌81 PLC编程及控制实验项目开发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何俊82 基于变频控制的液压调速系统实验装置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熊瑞平83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综合实验开发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田大庆84 涂层耐磨性和厚度检测技术研究及实验项目开发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鲜广85 汽车发动机拆装综合实验内容的充实及优化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龚晓嘉86 数字电路实验箱研发与制作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马雪莲87 基于PLC控制的运料小车实验平台设计与实施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沈烨88 学生实验成绩综合评价管理改革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梁斌89 基于FPGA的小车循迹实验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涂国强90 基于单片机的小车循迹实验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曹晓燕91 模数混合系统实验项目开发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印月92 实验室智能上电管理系统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张晓东93 电机负载改造电气信息学院段述江94 电力市场运营晨会系统电气信息学院何迈95 通信原理本科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平台研制电气信息学院张奕96 线路保护实验装置的实验功能完善电气信息学院杨昌荣97 《光纤通信》新实验—SDH智能光传输设备的组网配置电气信息学院任瑞玲98 直流高压筒的研制电气信息学院冉立99 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实验装置的扩展应用电气信息学院吕红霞100 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数字化改造电气信息学院肖勇101 超声探头光学定位及超声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电气信息学院黄韫栀102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实验项目开发电气信息学院杨刚103 计算机技术实验创新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吴宏瑜104 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孟宏源105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与评价体系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戴丽娟106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创新性改革研究计算机学院陈润107 实验教学与考试多视角录播系统计算机学院张卫华108 基于卓越计划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探索计算机学院琚生根109 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研究计算机学院周刚110 计算机实验自助学习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计算机学院李勤111 ICP-MS内标定量法的开发和利用建筑与环境学院丁桑岚112 超声/金属离子联用催化生成自由基的研究建筑与环境学院张静113 动态应变创新实验测试系统建筑与环境学院李晋川114 室内混响时间设计实验项目的开发建筑与环境学院欧阳金龙115 虚拟空间表现系统应用拓展建筑与环境学院方舟116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基础运用"课程新实验项目开发建筑与环境学院王昊舒117 通风系统实验平台建筑与环境学院王子云118 慢滤池微污染水净水实验装置建筑与环境学院付垚119 臭氧与活性炭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建筑与环境学院梁娟120 高铁酸盐用于强化混凝工艺教学实验改进的效能与调控研究建筑与环境学院郭洪光121 泵站供水综合实验建筑与环境学院王庆国122 水环境试验开发建筑与环境学院张东123 连续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制及实验项目开发建筑与环境学院王晖124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位移测量中的图像校正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学院肖明砾125 水力机组振动虚拟仪器系统开发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张昌兵126 化工原理实验网络预习系统化学工程学院左炀127 化学工程学院公用仪器培训与共享平台建设化学工程学院余徽128 伯努利方程实验化学工程学院田文129 精馏塔操作与演示实验装置化学工程学院吴潘130 吸收实验装置开发化学工程学院程远贵131 磷矿尾矿酸解实验的升级改造化学工程学院吉俊懿132 固体催化剂性能评价实验的升级改造化学工程学院蒋炜133 釜式反应器返混及水解反应实验改造化学工程学院罗建洪134 水盐体系相平衡测定及硫酸钾制备实验改造化学工程学院金央135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内外扩散测定化学工程学院岳海荣136 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制药车间污染菌化学工程学院刘文彬137 芦丁提取实验改造化学工程学院李延芳138 换热器故障信号采集与诊断的集成技术开发化学工程学院魏文韫139 可拆装离心风机性能曲线测试实验化学工程学院王袁隆140 外压容器稳定性实验化学工程学院周强141 用应力应变仪实时监控锂离子电池的应力安全性能化学工程学院王贵欣142 学生红外光谱实验固体样品压片技术改进化学工程学院林翔143 可扩展、开放式、适合本科生专业发展和创新的小型机器人分拣实验化学工程学院吉华144 专业实验室在“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肖红艳145 用于分离黄酮苷元的胶原纤维低压液相色谱的改进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张琦弦146 基于“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何贵萍147 活性染料高效生物净洗工艺的开发与优化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宋庆双148 聚苯硫醚纤维的染色技术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任二辉149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服装数字化网络展示技术研究服装设计与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王巍150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仪的热动力学分析及其在本科生创新训练中的应用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刘文涛151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于电化学的实验研究轻纺与食品工程学院王忠辉152 医学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使用及回收措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朱平153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实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邝玉154 显微成像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齐建国155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行为学分析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李轩漾156 病原生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上机考试系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陈静先157 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实验队伍素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彭雪梅158 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改进并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及其在本科实验教学的应用校级基础实验中心植茂辉159 家兔急性右心衰模型复制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廖诗平160 人IL-6蛋白克隆表达与抗体制备鉴定综合性实验研究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杨泽宏161 多视角录播模式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与考试中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周琳琳的应用162 在医学生生化与生物分子创新实验中开设蛋白质综合实验模块的探索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陈利弘163 《颅骨3D解剖》软件开发及在解剖教学中应用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王凡164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免疫印迹教学实验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潘倩165 生物显微研究技术课程的升级开发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郑翔166 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华西临床医学院马俊荣167 构建临床思维训练课程及其测评软件的扩展开发华西临床医学院蒲丹168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探索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韩英169 医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赵蓉170 药学动物实验教学中的卫生安全与防护药学院蔡菁171 拓展HPLC在药物分析本科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药学院熊茉君172 转氨基作用实验改良药学院邓如伟173 贝诺酯制备实验项目的改进药学院尹红梅174 药用植物学实验相关仪器的安全规范操作的教学改进药学院李峰175 药理学本科新实验项目的开发: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药学院汪宏176 口腔3D打印技术演示及训练口腔医学院于海洋177 颌面部美容缝合的模拟与实操口腔医学院王杭178 CAD/CAM技术引入口腔修复实验教学中的方法探索口腔医学院王剑179 硅橡胶印模制取教学申请口腔医学院陈文川180 前牙切角缺损硅橡胶导板技术演示与训练口腔医学院柳茜181 乳牙早缺失、恒牙窝沟封闭的儿童牙病实验教学模型的研制口腔医学院王亚182 正颌外科手术操作三维数字化模拟实验口腔医学院罗恩183 口腔空间位置感知训练口腔医学院高姗姗184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溴酸盐实验项目开发公共卫生学院曾红燕185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GC/MS分析方法的开发公共卫生学院邹晓莉186 分子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公共卫生学院史莹187 面向本科生的毛细管电泳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开设——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验公共卫生学院李永新188 高通量全基因测序仪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功能拓展公共卫生学院熊静远189 高压红外温控仪研究所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