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药物使用建议(全文)骨关节炎(OA)由多种因素引起,可见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OA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调查显示,65岁以上膝痛人群中超过50%为OA患者,75岁以上膝痛人群中超过80%为OA 患者。
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提出9条专家共识,并就不同疾病程度/合并症给出具体用药建议,为OA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专家共识早期OA的非药物治疗非常关键,包括健康教育、控制好体重、合理锻炼、自我管理、物理治疗等。
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作为OA早期药物治疗的首选,尤其适用于合并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身体虚弱的患者,对小关节、肩锁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OA有效。
口服NSAIDs适用于中、重度OA患者,推荐使用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的NSAIDs,但需警惕其心血管不良事件。
由于阿片类镇痛剂的不良反应和成瘾性发生率相对较高,不推荐其作为OA镇痛的首选药物。
糖皮质激素短期缓解OA肿痛效果显著,但不宜反复多次使用。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医用几丁糖适用于轻、中度OA患者。
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适用于轻、中度OA患者。
氨基葡萄糖对有症状的OA患者可选择性使用。
在OA用药过程中,遵循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手术的原则,依据OA不同程度,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系统合理用药治疗(外用>口服>注射>手术)。
药物使用建议不同疾病程度1.无症状/偶有轻微症状患者:偶发关节疼痛,可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无关节肿胀,无明显畸形。
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可疑狭窄,轻微骨赘,K-L分级Ⅰ级(表1)。
表1 骨关节炎X线的Kellgren & Lawrence分级(K-L分级)此类患者,以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为主。
若效果不佳,可局部外用双氯芬酸、布洛芬等NSAIDs类凝胶剂/贴剂。
局部用药疗效不佳时,可换用口服镇痛药或联合用药。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是一篇汇集了中医领域专家智慧的文献,旨在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统规范、科学的指导。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本文共识的制定,旨在整合中医理论与实践,形成一套科学、实用、易于推广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服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膝骨关节炎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为后续的诊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详细阐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常用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具体的诊疗流程和注意事项,方便医生和患者在实际操作中参考使用。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是中医领域在膝骨关节炎诊疗方面的一次重要成果,将为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膝骨关节炎(KOA)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等因素,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濡养,发为本病。
肝肾不足,筋骨失养:随着年龄增长,肝肾渐亏,肾精不足,无以生髓充骨,骨髓空虚,筋失所养,加之肝血不足,无以荣筋,筋脉拘挛,发为骨痹。
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滞经络、关节,气血痹阻不通,发为痹症。
慢性劳损,外伤所致:长期慢性劳损,或外伤跌仆,致筋脉受损,气血瘀滞,痹阻经络,不通则痛。
痰瘀互结,阻滞气血:痹症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慢性劳损外伤及痰瘀互结为主要因素。
因此,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多以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为基本原则,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一、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计划的实施。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3)康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骨科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中国膝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可累及滑膜、韧带、软骨下骨及周围骨组织的全关节、异质性疾病,膝骨关节炎(KOA)是OA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以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致残率高,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药物干预在KOA的整体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如何给予KOA患者规范治疗,如何针对患者精准、规范地选择药物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依据共识制定国际规范,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证据、相关指南及共识,并综合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本共识,涵盖了KOA的预防、治疗目标、临床分型、治疗药物、随访与评估及共病人群的用药六个方面,提出了27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安全规范地使用药物提供指引,以提高KOA的诊治水平,使患者获益。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全关节、异质性疾病,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可累及滑膜、韧带、软骨下骨及周围骨组织。
膝关节是OA最常受累的关节。
膝骨关节炎(KOA)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有关节肿胀,伴发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身体残疾。
在我国,仅症状性KOA的发病率就高达8.1%,由此引发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达968人年/10万,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伤残的重要原因,亦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药物治疗贯穿于KOA治疗的全程,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和偏好,参考药物作用机制及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采取早期、个体化及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以实现科学、合理用药。
然而,目前仍缺乏全面、客观的KOA药物治疗指南或共识,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困难。
共识制定共识问题1: KOA的治疗目标为何?是否可采用达标治疗策略?推荐意见1:KOA的总体目标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延缓关节结构进展,避免关节畸形和残疾,保证用药安全,避免过度治疗(5,D)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生在KOA的治疗管理中引入达标治疗策略,治疗目标为实现临床改善,尽快达到并维持患者可接受的症状状态(PASS)(5,D)问题2: KOA患者治疗前是否需进行临床分型?如何分型与评估?推荐意见3:KOA患者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治疗。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周谋望李建华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玉王惠芳宋林牟翔朱珊珊张芳郑光新杨卫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髋、踝、手、脊柱等关节,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
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原因不明,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骨关节炎可发生于青壮年,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评定一、病史应详细采集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病情演变经过、治疗过程及转归。
二、症状与体征1.关节疼痛及压痛: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有发紧感,常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
3.关节肿胀:当骨关节炎合并有急性滑膜炎发作会出现关节肿胀。
4.关节畸形:见于病程较长、关节损害、骨赘增生较严重的患者。
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
5.骨摩擦音(感)及关节弹响: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6.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疼痛及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三、实验室检查合并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的轻度升高;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行x线检查,观察有无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推拿治疗专家共识1范围本共识规定了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中医推拿手法的干预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评价标准。
本共识适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推拿手法临床诊疗。
本共识适合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盲人医疗按摩师、手法治疗从业人员、临床科研人员、基础医学研究者、方法学研究专业人员、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及保险公司相关人员使用。
2术语和定义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累及膝关节滑膜、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周围组织等关节结构的慢性疾病,以炎症、退变、进行性损伤为病理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1]。
3临床表现K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受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早期有打软腿和胶着现象,随着疾病进展,疼痛可能影响上下楼梯或蹲下起立动作,进展到中晚期会进一步影响平地行走,甚至影响睡眠及非负重活动[2]。
伴随KOA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膝内翻或外翻畸形和/或屈曲挛缩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4诊断标准参照2018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提出的标准[3]①近1个月内反复的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年龄≥50岁;④晨僵≤30min;⑤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满足诊断标准①+(②、③、④、⑤条中的任意两条)可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
5临床分期5.1发作期[4]膝关节中度以上疼痛,或呈持续性,重者疼痛难以入眠;膝关节肿胀,功能受限,跛行甚至不能行走。
5.2缓解期[4]膝关节轻度疼痛,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加重,或以酸胀、乏力为主,或伴膝关节活动受限。
6适应症本共识提出的中医推拿治疗手法适用于临床诊断为KOA并选择推拿手法治疗的所有临床分期患者。
7禁忌症[5-9]1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骨关节感染、骨髓炎及肿瘤的患者。
2合并严重的心、肺、脑、肝、肾和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者。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硏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1,234]。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5]。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 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 DRGs)计划的实施⑹。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 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7]。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8,9]。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 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周谋望李建华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玉王惠芳宋林牟翔朱珊珊张芳郑光新杨卫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髋、踝、手、脊柱等关节,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
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原因不明,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骨关节炎可发生于青壮年,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评定一、病史应详细采集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病情演变经过、治疗过程及转归。
二、症状与体征1.关节疼痛及压痛: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有发紧感,常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
3.关节肿胀:当骨关节炎合并有急性滑膜炎发作会出现关节肿胀。
4.关节畸形:见于病程较长、关节损害、骨赘增生较严重的患者。
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
5.骨摩擦音(感)及关节弹响: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6.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疼痛及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三、实验室检查合并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的轻度升高;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行x线检查,观察有无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五、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可选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2.关节肿胀评定:可选用关节围度测量。
3.肌肉力量评定:可选用徒手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等。
4.关节活动范围评定:ROM。
5.关节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病变部位不同选择相应部位的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关节功能评定。
6.ADL评定及生活质量评定。
康复治疗骨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治疗应个体化,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必要时推荐手术治疗。
一、健康教育(1)I a级证据认为,应该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进行骨关节炎的病因、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保护关节。
减少加重关节负担不合理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爬楼梯、爬山。
在文体活动及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保护关节,预防关节损伤。
(2)I a级证据认为,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3)I a级证据提示,肥胖者应该减肥。
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耐力的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等。
运动疗法可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改善患者本体感觉和平衡协调功能,提高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功能。
(1)休息:在症状发作期休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及关节疼痛。
(2)I a级证据表明,骨关节炎患者应该进行肌力训练:目的是增强肌力,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增强关节稳定性。
以膝关节为例,肌力训练方法可选择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仰卧,伸直膝关节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
每次收缩尽量用力并坚持尽量长的时间,重复数次以肌肉感觉有酸胀为宜。
②抬腿训练股四头肌(直抬腿):仰卧床上,伸直下肢抬离床面约30。
,坚持5~10 S,每10~20次为一组,训练至肌肉有酸胀感为止。
臀部肌肉:侧卧或俯卧,分别外展及后伸大腿进行臀肌收缩训练。
训练次数同上。
③静蹲训练:屈曲膝、髋关节,但不小于90。
,作半蹲状,坚持30~40 S,每lo~20次为一组。
④抗阻肌力训练,利用皮筋、沙袋及抗阻肌力训练设备进行抗阻肌力训练。
如股四头肌抗阻肌力训练可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抗阻肌力训练,随肌力增强逐渐增加阻力。
⑤等速运动训练:有条件可以进行等速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训练:适当的关节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维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包括①关节被动活动:可以采用手法及器械被动活动关节。
②牵引:主要目的是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及韧带组织。
③关节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进行主动或辅助关节活动,如采用坐位或卧位行下肢活动等。
(4)I a级证据证明了水疗的有效性:水中步行训练及游泳可以减轻体重对于关节的负荷,有利于肌肉的锻炼,同时也是一项极好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
(5)慢走:缓慢步行有利于软骨的代谢及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以上各种运动强度,以患者身体能够耐受,不引起局部关节疼痛、肿胀为限。
三、物理因子治疗(1)可选择的物理因子疗法包括高频电疗(短波、超短波)、冷疗、蜡疗、局部温水浴激光、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中频电疗、超声波等治疗。
其中I a级证据推荐短波、激光、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超声波疗法。
(2)视病情需要和治疗条件,可选用2~3种物理因子综合治疗。
(3)应使用安全、有效、简便、价廉的物理因子治疗,如要在家中自行应用物理治疗者,也必须在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规范进行,保证安全。
四、矫形器及辅具必要时,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和使用矫形器、助行器、拐杖或手杖,以调整关节力线及负载,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受累关节负重。
(1)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而言,I a级证据“1认为可以佩戴护膝保护膝关节。
(2)Ⅳ级证据认为,骨关节炎患者行走时应酌情使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的负担。
(3)I a级证据认为,矫形器适用于髋或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引起的疼痛或肌肉无力、负重困难者。
矫形器可以减轻患肢负重并调整力线,缓解症状,同时可以增加关节稳定性,保护局部关节。
急性期使用可以相对限制关节活动,缓解疼痛。
(4)轮椅:适用于髋、膝关节负重时疼痛剧烈,不能行走的患者。
五、推拿、按摩和针灸(1)I b级证据认为推拿按摩能够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速度加快,从而改善病损关节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症状。
应用推、拿、揉、捏等手法和被动活动,可以防止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发生萎缩,松解粘连,防止关节挛缩、僵硬,改善关节活动度。
(2)I a级证据显示针灸也可以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
六、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进行心理辅导、康复知识教育,促使其心理状况改善有助于减轻疼痛。
七、药物治疗1.局部外用药物:I a级证据认为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辣椒碱等)。
可以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
2.口服药物:I a级证据”推荐中重度疼痛可口服非甾体类(NSAIDs)消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吲哚酰酸类、布洛芬等,消化道溃疡患者可选用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一2(cyclooxy—genase一2,COX一2)的药物如塞来昔布等。
NSAIDs治疗无效且疼痛严重者,可使用少量曲马多片、阿片类镇痛剂,或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的复方制剂。
氨基葡萄糖或硫酸软骨素类药物具有一定软骨保护作用,可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症状。
内服药物要注意患者多为年龄较大,通常伴有其他疾病,口服多种药物。
需要注意药物相互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
八、关节内药物注射治疗1.透明质酸钠:I a级证据。
⋯认为透明质酸钠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注射后可以增加关节内的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磨损,保护关节软骨,并有促进关节软骨愈合与再生的作用。
从而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临床应用有效率约为70%~80%。
用法为2.0~2.5 ml,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
2.肾上腺皮质类固醇:I a级证据认为对NSAIDs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或不能耐受NSAIDs 药物治疗、持续疼痛、炎症明显者,可行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但该类药物有破坏软骨细胞合成和减少糖蛋白等不良作用,若长期使用,可加剧关节软骨损害,加重症状。
因此,不主张随意选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更反对多次反复使用。
九、手术治疗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2.虽然I a级研究表明关节冲洗术和关节清理术不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症状,只能起到类似安慰剂的作用,但是对于合并半月板损伤及关节游离体的患者可以选择关节镜手术。
3.Ⅲ级证据l表明对于经非药物和药物相结合疗法后疼痛未明显缓解,功能未改善,应考虑行关节置换术。
对临床症状严重、功能受限明显、生活质量降低的患者而言,关节置换术比保守治疗更有效,更具成本效益。
4.关节融合术只是作为关节置换术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作者:周谋望,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玉,王惠芳,白跃宏,田峻,刘宏亮,李建华,宋林,牟翔,朱珊珊,张芳,郑光新,杨卫新,唐金树,梁英,李涛作者单位:周谋望,李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北京,100191),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科),何成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张长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马诚(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王玉(沈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王惠芳(上海国际东方医院康复医学科),白跃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田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刘宏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医学科),李建华(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宋林(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牟翔(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朱珊珊(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张芳(兰州大学附属二院康复医学科),郑光新(解放军309医院康复医学科),杨卫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唐金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康复中心),梁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刊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年,卷(期):2012,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