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函数与变量
- 格式:pdf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0
《变量与函数》课堂笔记
一、知识点梳理
1.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函数:对于两个变量x和y,如果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
2.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三种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单调性:当x增大时,函数值随之增大(减小)的性质。
奇偶性: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
周期性:函数值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解析
1.
重点
掌握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函数的三种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2.
难点
如何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如何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抽象出函数关系式,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已知函数y=2x+1,当x=3时,y的值是多少?
解:将x=3代入y=2x+1中,得y=2×3+1=7。
答:当x=3时,y的值为7。
例2:已知函数y=ax+b,当x=1时,y=2;当x=2时,y=5。
求a、b的值。
解:将x=1,y=2和x=2,y=5分别代入y=ax+b中,得方程组\{\begin{matrix} a+b=2, \\ 2a+b=5, \\end{matrix}解得\{\begin{matrix} a=3, \\ b=-1. \\end{matrix}
答:a的值为3,b的值为-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一个关键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变量与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由于其抽象性较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函数的抽象理解,函数的图像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变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图像特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性质。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十讲 函数【知识梳理】 1、函数的有关定义(1)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 ,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 ,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每一个x 确定的值,y 都有 值与其对应,则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如果当x=a 时,y=b ,那么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时的函数值(2)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解析式。
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有意义所以 (1)使分母不为零;(2)开平方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3)为整式时其自变量的范围是全体实数;另外,当函数关系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自我检测】【知识点1】变量与常量1、2x-3y=4中,变量是____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_,把它写成用x 的式子表y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球的体积公式可以表示为V= 343r π,其中常量是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
2、每盒圆珠笔有12支,每盒售价18元,那么圆珠笔的销售总价y (元)与圆珠笔的支数x (支)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3、若等腰三角的顶角是x 度,底角是y 度,则y 与x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其中常量是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__。
4、有一个边长为15的正方形铁皮,在四个角上分别截取边长为x (x <7.5)的小正方形后,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则盒子的体积V 与x 之间的关系是V=________________5、已知变量x,y,m 满足下列关系:y=2m+1,x=122m -+,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是y=________ 【知识点2】函数的概念1、下列问题中,具有函数关系的是( )A .x+2与x B. y 与x+3 C. 22y x =(x ≥0)中的y 与x D 224x y +=中的y 与x2、下列二个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的是( )○1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掌握变量用字母表示的方法;2.熟练掌握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3.熟练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区别;4.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5.掌握函数与变量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变量表示方法;2.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3.函数定义与函数表达式。
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函数与变量的关系;3.掌握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引入变量概念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变量;2.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变量;3.引入常量的概念并让学生解释常量和变量的区别;4.引入函数概念并解释函数的定义。
2. 理解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式子中的变量;2.让学生举例出一个代数式然后带入数值计算。
3.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解释函数的定义;2.引入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4. 函数与变量的关系1.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变量的关系;2.解释函数表达式中的变量;3.让学生用变量来表示函数表达式。
5. 练习1.带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学生练习;3.互动式教学。
五、学习评估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课堂上让学生表现所学知识;3.监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课件PPT;2.试卷模板;3.教学实例。
以上是本节课程的完整教案,希望能够给各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加强教育良好的教学教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变量与函数(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变量与函数(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一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一些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图像表示。
3.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的图像表示。
3.函数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教学PPT:包含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图像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3.实例: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用于讲解函数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使学生初步了解函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函数,探讨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