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894.50 KB
- 文档页数:24
边塞古诗边塞古诗23首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边塞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十分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关于从军征战的诗句古诗大全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从军行》唐·张祜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从军行》唐·张祜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唐·李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唐·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唐·王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和张仆射塞下曲》唐·卢纶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前出塞九首》唐·杜甫妾年十五从良人,良人待旦驱从军《幽闺怨》宋·曹勋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寄河阳从事杨潜》唐·李涉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送韩湘赴江西从事》唐·姚合振旅阵酣金柝静,从军诗落玉蜍乾《和洪司令九日观阅》宋·吴泳楼船旌旆极天涯,一剑从军两鬓华《南海府罢归京口经大庾岭赠张明府》唐·许浑去国初游宦,从军苦寂寥《送王尚恭隰州幕》宋·欧阳修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发后渚》南北朝·鲍照从军传勇略,信脚困行间《李正将病归》宋·董嗣杲从军脱略矜横槊,禦魅迁流喜执鞭《壬戌孙览右司同年以诗见寄用韵和酬》宋·张舜民从军尽是清才去,属郡无非大将除《送卢尚书赴灵武》唐·张蠙从军二十年,岁月忽已久《从军(八首)》明·陈汝言董侯从军来,意望名不朽《次韵徐仲车喜董元达访之作南郭篇四韵》宋·黄庭坚赤府从军美,儒衣结束轻《送徐员外赴河中从事》唐·姚合北风沙漠地,吾子远从军《秋日送河北从事》唐·裴说汉家贤将戍临洮,结发从军今二毛《华生篇》宋·司马光犹胜华发从军客,归卧茅檐养战疮《友人病疮》宋·刘克庄吟昔从军瘦,生涯出仕空《七绝句》宋·罗公升锦纨爱子亦从军,长鬛苍头总策勋《海上凯歌二首赠汤将军》明·唐顺之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陈遗至孝》南北朝·刘义庆荡子从军去不归,妾身抱恨愁孤影《哀蛩吟》明·汪广洋从军去筑城,不如困长征《筑城谣》宋·方回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唐·韩愈新什定知饶景思,不应一向赋从军《送陈倜赴江陵从事》唐·姚合明年佩印披紫绯,裁衣不比从军时《裁衣行》明·刘秩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送吴宣从事》唐·孟浩然从军真乐事,功名那问,故国他乡《满庭芳二舅魏知房戍沂州,见示此词,因次》元·刘敏中昔子从军巴蜀山,横戈千里何间关《离席行送彭二》明·杨慎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女耕田行》唐·戴叔伦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漫感》清·龚自珍骢马早年曾避路,银鱼今日且从军《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唐·罗隐奏公车、治安秘计,乐油幕、谈笑从军《陇头泉》宋·张元干但如王粲赋从军,莫为班姬咏团扇《句》宋·韩元吉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野炊猿藤迳树下》宋·杨万里龙沙近接古檀州,多少从军倚戍楼《塞上曲二首其一》明·刘效祖从军任白头,莫卖故山岑《幽州送申稷评事归平卢》唐·王建宰相宽容天子慈,八年之中三从军《闻子规》宋·石介擢第蚤同丹桂树,从军俱在碧油幢《答延平王八使君望江亭见怀之什》宋·张伯玉丁年齿发从军敞,甲第膏腴养客贫《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其一》明·于鉴之威望裔孙行破敌,美名才子去从军《送孙公素机宜书记赴太原刘龙图之辟》宋·强至从军古云乐,况复九夷通《答彭子冲》明·杨慎继世新恩厚,从军旧国赊《送王副使还并州》唐·李端青春作客无远近,白发从军多苦辛《见乡人程大》明·任原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送高三十五书记》唐·杜甫从军去掘暂,不如鏖血战《筑城谣》宋·方回从军依玉斧,教子胜金籝《彦清生日》宋·洪皓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别赋》南北朝·江淹塞北江南风景别,却思毡帐旧从军《演法师惠纸帐》元·张昱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使院栽苇》唐·薛能壮士从军不废诗,何妨笳鼓间箫篪《再次韵谢潘都干》宋·项安世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其一》宋·苏辙借问虎贲将,从军凡几年《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唐·岑参从军十年事,未有半策干《度剑有日高永康以诗送行次韵》宋·洪咨夔。
军队的古诗1.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出塞二首·其一》- 王之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 《燕歌行》-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5.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节选)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8. 《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 《征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戍三还头欲白,一年一度人未还。
10.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 《从军北征》-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李颀《古从军行》原文及赏析“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一个“古字”。
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颀《古从军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古从军行唐代: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也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去与敌军拼命。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注释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饮(yìn)马:给马喂水。
傍:顺着。
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行人:出征战士。
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
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蒲桃:今作“葡萄”。
鉴赏“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一个“古字”。
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一、二句是说,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三、四句是说,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敲击的凄厉声,又听到远嫁乌孙国的汉家公主的幽怨的琵琶声。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古诗词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
相信很多人对古诗词鉴赏都是一知半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军行原文翻译及古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古诗词赏析篇1原文:《从军行》李白〔唐代〕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释:①玉门:指玉门关。
②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
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③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④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⑤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
⑥铁关:指铁门关。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译文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简析《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
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名家点评高棅《批点唐诗正声》:起句壮逸,断处伤气。
气象温厚。
《唐诗分类绳尺》:悲壮精健,不为儿女态者。
关于边塞军旅的古诗1. 《从军行七首·其四》 -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使至塞上》 -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凉州词二首·其一》 -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 《塞下曲六首·其一》 -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 《出塞二首·其一》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 《雁门太守行》 -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 《从军北征》 -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8.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9. 《塞上听吹笛》 -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0. 《古从军行》 - 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教案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边塞大王昌龄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从军行其四王昌龄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品味王昌龄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王昌龄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王昌龄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详见《学海导航》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1、青海:指青海湖。
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
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
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
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x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
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
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登高望远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主题:此诗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2、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译文: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主题: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译文: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主题: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5、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译文: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主题: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主题:此诗通过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表现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7、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10首从军诗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之称,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从军行》共七首,此篇其四。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描写得十分突出,而“不破楼兰终不还”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
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
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这样一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它揭示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这也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原文赏析优秀8篇古诗简介篇一《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dui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
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二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大意这首乐府诗描写边塞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断,寥寥数笔,即写出一次夜袭战的过程、将士们的勇武和取得胜利的豪情——大漠之上,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日色昏暗,军情紧迫,战士们迎着朔风,半卷红旗,迅猛出击;前军在洮河北夜战末归,后军增援,刚刚开拔,前军捷报已到:一夜奋战,击溃敌军主力,生擒敌酋。
一场夜战写得有始有终,有声有色,大处落墨,声情激昂,精炼传神,艺术形象完整,不愧为佳作。
过程与方法:篇三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从军行》原文及赏析篇四从军行二首·其一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此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爱国诗《从军行》原文及鉴赏爱国诗《从军行》原文及鉴赏在大家的学习生活当中,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那么怎么去鉴赏一首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诗《从军行》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诗《从军行》原文及鉴赏 1《从军行》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从军行七首其四体裁:诗题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名字:王昌龄年代:唐代描述: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翻译: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原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从军行》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
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
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的前两句,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第二十六首诗从军行《从军行》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
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作品原文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词句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白话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者简介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
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从军行》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作品鉴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从军行全诗王昌龄从军行全诗王昌龄导语:《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的战斗生活。
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以下是小编整理从军行全诗王昌龄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鉴赏】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
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
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
这很奇怪。
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 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第二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
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鉴赏】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欢迎大家阅读从军行七首⑴作者:唐·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yu)浑⒃。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翻译】【其一】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其二】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
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其三】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其四】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其五】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边塞诗1.唐·王昌龄《从军行》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唐·王维《观猎》诗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3.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句:“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4.唐·高适《别董大》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5.唐·李颀《古从军行》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6.唐·王之涣《送别》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7.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句:“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8.唐·李白《战城南》诗句:“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9.唐·杜甫《前出塞九首》诗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10.唐·王昌龄《从军行》诗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11.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2.唐·王维《送邢桂州》诗句:“桂州南去与春违,山行水宿梦相随。
”13.唐·李白《塞下曲》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4.唐·杜甫《登岳阳楼》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5.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6.唐·李颀《古意》诗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17.唐·王昌龄《从军行》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唐·岑参《逢入京使》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9.唐·王维《送别》诗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20.唐·李白《关山月》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1.唐·杜甫《后出塞五首》诗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22.唐·李白《战城南》诗句:“城南战罢气初苏,万里风尘望眼枯。
高中常考的边塞诗词出差订酒店就用趣出差,单单有返现,关注微信小程序或下载APP立即领取100元返现红包中国古典诗词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最精粹部分,历来都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生须知道的边塞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边塞的诗词:《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风吹一夜满关山。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逝世。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唐《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参军行七首之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多少人回。
――王翰《凉州词》千里黄云白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纭。
――高适《别董大》.《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曲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