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
- 格式:docx
- 大小:189.89 KB
- 文档页数:7
第1课时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2.从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综合思维)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根据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
(综合思维)4.运用实例说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域差异1.含义:不同地域,① 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2.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② 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③ 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外部条件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自然环境差异表现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差异景观同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湿润区干旱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不同纬度低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④多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⑥ 水循环、⑦ 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热带寒带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⑤少4.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规模举例⑧ 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⑨ 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表现 自然环境存在由⑩ 赤道 到⑪ 两极的规律性变化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形成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中纬度地区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大陆东岸: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 主导因素⑭ 水分 (海陆分布) 表现自然环境存在从沿海向内陆的规律性变化 中纬度地区 呈现森林带—⑮ 草原带 —荒漠带的变化规律特别提醒 森林自然地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地带。
面两题。
③①H L 柚戈笨山却购降水1112200老山地虹埋年购降水tf 700—2000^JC_,-''-斥岸历诲拔/温性竹慣性竹林嵯性忡林2000-$00-1•①②分别是()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基础达标练2017年7月10日,江西武夷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 分布的丰富性在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带是非常罕见的。
读“黄岗山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完成A.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B.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山麓自然地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江西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为山麓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位于常绿阔叶林与山地草甸之间,根据分布高度判断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2. 黄岗山植被比同纬度地带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拔和相对高度 B. 海拔和坡度坡向 C. 大气环流和相对高度 D. 海陆位置和海拔答案:A 解析:一般而言,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完整,因此黄岗山植被比同纬度地带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其海拔高,山体的相对高度大,所以带谱丰富。
故选A 。
(2021北京东城高二期末)下图为中国某山脉(部分)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图中山脉是()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经度可知,该山脉大致位于10&E到113。
E左右,且山脉阳坡基带自东段向西段为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由此判定该山脉为阴山,B正确,天山经度值应该更小,A错误,秦岭和南岭阳坡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D错误。
4.图中山脉植被带谱()A.山地疏林、灌丛带均分布于阳坡B.向西数量渐少C.东、中、西各段阳坡比阴坡都丰富D.西段阴坡最少答案:B解析:读图,西段的山地疏林、灌丛带位于阴坡,A错误;植被带谱向西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植被带谱阴坡比阳坡丰富,C错误;植被带谱西段阳坡最少,D错误。
5.图中山脉东段阴坡和阳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阳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B.阳坡气温高,水分多C.阴坡是冬季风背风坡,降水少D•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答案:D解析:读图,山脉东段阴坡出现了温性针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等森林植被,说明山脉东段阴坡的水分条件更好,A、B、C错;主要原因是该区域降水少,阴坡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含量较多,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而阳坡蒸发量大,水分不足,D正确。
(2021天津和平高三期末)祁连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由众多西北—东南走向山脉组成的高大山系,山区海拔4500m以上有终年积雪,5000m以上发育有冰川。
云杉是祁连山脉森林的优势种,分布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20%。
其生态功能在该区域举足轻重。
右图为祁连山脉云杉分布坡向示意图。
完成下题。
6.云杉分布区坡向特点及其主要原因是()A.阳坡,光照较充足B.阴坡,土壤湿度大C.迎风坡,降水量较大D.背风坡,寒潮影响小答案:B祁妊山拉于莊酉耶丰禺区,X**—走脅_走肢分冏堆。
毛枝世千早电区,甜旳粗蛀主怅的罔论主娶龙水井蒂杵'胡堆上車恭丸玄.承好幣伴北解析2021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完成下面两题。
7.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B解析: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是在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故选B。
8.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
故选A。
9.(2021北京朝阳高三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m,距海约180km。
1)指出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
2)分析山脉东、西两侧山麓地带自然植被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答案:(1)针阔叶混交林。
分布特点:林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面积缩小。
(2)西侧主要为森林景观,东侧主要是高原荒漠带。
导致自然植被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区位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由于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热量不足,林线的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森林面积缩小。
(2)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O N,并且距海(约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由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自然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素养提升练(2021湖北黄冈高二期末)梧桐树属于落叶大乔木,从广东、海南岛到山东、北京、河北均有分布。
其树干光滑,叶片硕大,成为众多城市钟爱的“行道树”。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杭州城区梧桐树落叶开始时间比郊区推迟一个星期左右,这种差异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B.城区绿化管理良好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D解析:杭州城区梧桐树落叶开始时间比郊区推迟一个星期左右,是因为市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这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故选D。
2.下列四幅图为梧桐树落叶等物候线图,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答案:B解析:梧桐树落叶和温度有关。
由于广西、贵州等地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所以等物候线向低纬度凸;广东、福建等地位于沿海地区,温度较高,所以等物候线向高纬度凸,故选B。
3.梧桐树成为众多城市钟爱的“行道树”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适应性强,存活率高B.树干高大,叶片优美C.夏季遮阳,冬季透光D.管理方便,成本较低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梧桐树属于落叶大乔木”“其树干光滑,叶片硕大,成为众多城市钟爱的‘行道树'”推测可能原因是梧桐树树形高大,枝多叶密,遮阴效果好。
此外,降噪、防尘效果好,适宜路边种植。
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
完成下面两题。
甲700&_-也M5IXM140003Wft 2DW37"33-5T 纬股口实*程皿帝窗#富山审虑帝■/!£帝髯河帝4•不同山峰雪线平均高度沿M 方向有规律递变,体现了() |厲并?tJA 市申"尊封4 c m 攵山啊程站书廿當聲帝蚁山岂■世帝則•片現交悴鄆5 阿A ・件山》!・丿帝卄■■啊1愛朴彷POM 叽山比电山带呻卄寸事特jUm 7.£A 山序rt ・3M 山■比草*t ™驰蓦山葺璋址覽託放皐电帝i (no他氏山沖离阳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横坐标为纬度,不同山峰雪线的平均高度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递变,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5. 甲、乙两地植被覆盖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相对高度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甲为南坡,自然地带是高寒荒漠带,乙为北坡,自然地带是亚高山草原带。
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乙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因此形成草原带,甲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荒漠带。
其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故选B 。
易错警示不同山峰雪线的平均高度沿纬度变化方向递变主要是因纬度不同造成的,注意这不是同一座山体,不是山地垂直分异形成的。
6. (2021广东肇庆第一次统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海拔7782米,垂直自然带谱之完整为世界罕见。
南迦巴瓦峰地区受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山地急剧上升,形成水平距离仅40千米,高差达7000米左右(南坡)和5000米左右(北坡)的高大山地,为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南迦巴瓦峰地区以2937'51〃N 为中心地区。
下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
(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山麓河谷准热带季雨林带的形成条件。
(2)推测南迦巴瓦峰自然地带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并做出合理解释。
(3)南迦巴瓦峰北坡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上限高于南坡,分析其原因。
答案:(1)南迦巴瓦峰南坡所处纬度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气候温暖湿润;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候高温多雨,形成准热带季雨林带。
(2)气温。
南迦巴瓦峰植被以森林和灌丛为主,说明降水(湿度)因素的影响较小;各自然地带所处的气候带不同,气温成为自然地带垂直差异的主导因素。
(3)南迦巴瓦峰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较好,需要水分较多的暗针叶林向较高海拔拓展。
解析:(1)从位置看,南迦巴瓦峰南坡所处纬度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气候温暖湿润;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气候高温多雨,形成准热带季雨林带。
(2)南迦巴瓦峰植被以森林和灌丛为主,说明水分差异较小,水分对自然地带的差异影响不大;从自然地带分布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地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说明气温成为自然地带垂直差异的主导因素。
(3)从图可知,南迦巴瓦峰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北坡水分条件较好,需要水分较多的暗针叶林向较高海拔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