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超全练习题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2024年人民版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3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观点。
B. 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D.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2、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 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 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所”为所字结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B.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C. 至今治强治:治理D.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堆盘:古时风俗,于立春日作五峰盘,并以黄柑酿酒,称洞庭春色。
②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词开篇从风俗民情入手,于哀怨中带嘲讽,“无端风雨”即喻时局未稳。
B.西园是北宋都城汴京西门之外的琼林苑,词人以梦到西园来表现愤懑之情。
C.“青韭堆盘”化用苏轼“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的典故,而反用其意。
D.“却笑东风”数句暗喻朝廷苟安享乐,使志士年华虚度,忧愁似连环难解。
E.“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几句在言语间流露出词人几多惆怅。
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陆游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这写的是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
B.“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是说人们都错误地称赞词人笔有诗情,战有将略,那时的才气超群,“误”不是谦词。
C.“何事又作南来”句领起下文,而下文也表明作者由前方南郑到后方成都是为了看重阳药市或元宵灯山,与万人同乐。
一、常识练习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春秋》C.《论语》D.《汉书》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B.《汉书》C.《诗歌总集》D.《尔雅》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4.下列哪一样茶不是半发酵的茶?() A.包种茶 B.铁观音C.冻顶茶D.龙井茶5.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A.国家副主席B.中央军委副主席C.国务院副总理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6.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
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
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7.下列哪一种菜描述的口味与实际不同?()A.四川菜、湖南菜重辛辣B.江苏菜、浙江菜重鲜嫩C.广东菜重甜味和变A.改革开放B.展才是硬道理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化 D.台湾菜重酸味8.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 A.软玉B.寿山石C.钟乳石 D.滑石9.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军队 B.政党 C.政权 D.思想10.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A.75 年 B.76 年 C.77 年 D.78 年11.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1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A.萌芽、酝酿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D.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1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14.1980 年5 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D. 建立经济特区17.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8.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B.切实减轻农民负担C.实行规模经营D. 发展科技和教育1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实行公司制 B.实行股份制 C.抓大放小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2.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价格的形成机制是()A.市场形成价格为主B.国家制定价格为主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D. 各方自由定价23.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化生产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24.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3 万元,他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C.按资分配D.按技术这一要素进行分配25.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基本方针B.基本政策C.基本方略D.指导思想26.我国的国宝是() A.金丝猴 B.白鳍豚 C.东北虎 D.大熊猫27.行政机关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时,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封存证据B.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扣押证据C.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证据D.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提存证据28.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根据语境补写句子1.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①________,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
为了记忆方便,②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答案】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解析】【分析】①本句续写要看前面的句子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是写农业的,后面是个表示结果的句子“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
”是写农事和季节变化关系的,中间续写的句子需要把这农业和气象联系起来,应该写“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②句中前面写目的“为了方便记忆”,后面写一首节气歌,中间续写的句子应该是把这两句连接起来,所以应该写“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
故答案为:①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补写。
补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做此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明了。
这样才能让上下句联系紧密,内容完整。
2.请仿照画线的例句。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常常是丰富的。
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
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初一语文春课后题
《春》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朱自清。
以下是一些关于《春》的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理解比喻: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描绘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情态。
描写春花图:有实写、有虚写。
例如,“野花遍地都是:杂拌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的细小明艳,点出了春天的特点。
描绘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妙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密、小、细的特点,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赏美文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几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运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2020春(北京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2月10日至()。
A:13日B:14日C:15日D:12日正确答案:12日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六稳”工作包括:()。
A:稳金融B:稳外贸C:稳房价D:稳就业正确答案:稳金融;稳外贸;稳就业4、世界经济已经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A:对B:错正确答案:错5、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大概是在()多美元。
A:9500B:9200C:9300D:9700正确答案:9700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
A:关键之年B:收官之年C:核心之年D:起始之年正确答案:收官之年7、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A:先导B:关键C:先驱D:核心正确答案:先导8、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万人。
A:1660B:1730C:1500D:1840正确答案:16609、2019年12月20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
A:对B:错正确答案:错10、根据经济日报2019年12月23日报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5万元大关,实际增长6.5%左右。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从()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
A:16B:14C:15D:13正确答案:152、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A:9B:6C:7D:10。
《春》阅读训练及谜底之迟辟智美创作一、春草、春花段——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华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答: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年夜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答:正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暗示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年夜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略)5、景物自己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欠好?请说说你的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看成“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二)春花段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季花园中的果树和植物的特点写的.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条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第安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第安插结构的.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第安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第安插结构的.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倒置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第安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C、“火”、“霞”、“雪”是依照从热到冷的次第安插的.D、这三个句子是依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第安插的.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暗示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从正面暗示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拟人、比如、排比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由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②③④)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条理,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正面暗示花多、艳、甜.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如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三)春风段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褒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属于什么的用法?——尽情地暗示、褒义褒用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④huò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应和( hè)和面( huó)和平(hé)和稀泥( huò)和牌( hú)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C )A、比如拟人排比B、排比力人引用C、引用比如拟人D、引用比较力人第一句从触觉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嗅觉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视觉觉和听觉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柔和芳香悦耳等的特征来写.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落”.——B “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所以应选B.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本文指_______,还经经常使用来比如事物_________________.————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逐渐到达成熟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条理,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①②③④————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4、这段文字突出暗示了春风和的特点.————和煦温暖1、注音.斜织笼着一层薄烟黄晕稀疏披蓑戴笠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C )A、劝他人不要生雨的气.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C、暗示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转达给读者.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4、下列语句从分歧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①像牛毛②像花针③像细丝——多(或细);闪亮;绵长5、下面是对划线部份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6、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条理.——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春雨图8、“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作者用“”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多、看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情状.————比如,细密迷蒙的描写:————正面与正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11、“静默”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拟人(略)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________图.作者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静景写到________,从________写到人,由近写到________.1.春雨春雨细密轻盈动景物远雨远望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单在写,而且也写了“织”字是承上句像________ 的比如而来,准确地暗示了春雨的静态.————春雨花针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偏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细且密细且亮细且飘忽(五)春风+春雨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如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略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暗示这种特征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两句任选一句)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A、“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季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暗示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静态特征.4、下边句子中的着重号暗示朗读时的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B)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在雨里静默着5、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例:写春:春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又绿江南岸夜来风雨声春风吹又生随风潜入夜写夏:清风三更鸣蝉夜来南风起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古道西风瘦马长风万里送秋雁林暗草惊风写冬: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夜阑卧听风吹雨风劲角弓鸣6、“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选择两种季节的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各写几句话.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暗示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年夜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不单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出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三、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逼真,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拟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6.仔细琢磨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暗示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年夜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不单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出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一)迎春图+结尾3段4.这三个比如句分别概括出春季哪三方面的特点?————(一)4.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5.这三个比如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年夜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布满希望,想去缔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6.谈谈这一部份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捉迷藏 A.cánɡ B.zánɡ( A )②眨呀眨的 A.zǎ B.zhǎ( B )③披着蓑 A.suō B.shuō(A )④水涨起来 A.zhànɡ B.zhǎnɡ( B )⑤散在草丛里 A.sǎn B.sàn( B )⑥卖弄 A.nonɡ B.lònɡ( A )《春》阅读训练Ⅲ(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润宛 yùn niàng 嘹烘 hè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1、涨2、散()()()()3、晕4、藏()()二.1.zhǎng(涨价)zhàng(涨红了脸) 2.sǎn(零散)sàn(散步)3.yūn(晕车) yùn(黄晕) 4.cáng(捉迷藏) zàng(宝藏)1、欢欢喜喜的样子.()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3、比如姿态优美.()4、舒展、活动.()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份(第1节): 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二部份(第2-7节): _______春春图(春)春图(春)具体描绘:春图(春)春图(春)春图(春)第三部份(第8—10节):_______春四.第一部份:盼(春)第二部份:绘(春)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具体描绘:草(草报春)花(花争春)风(风唱春)雨(雨润春)迎(人迎春)第三部份:颂(春)(四)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如来形容春季,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季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三个比如分别突出了春季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三个比如形象地址明了春季的生长过程,赞美了春季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季里奋发向上、缔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三个比如的顺序能否倒置?为什么?————不能倒置.因为它们是依照喻体的生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季的生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如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3、如果把三个比如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三个比如自力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暗示力.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春》阅读训练谜底Ⅰ谜底(一)1、C 2、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 3、正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暗示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略)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看成“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二)1、A、 2、C、 3、B4、“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暗示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5、从正面暗示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6、拟人、比如、排比7、红杏枝头春意闹.8、D(三)1、尽情地暗示褒义褒用 2、②③①④⑤ 3、C 4、触觉、嗅觉、视觉听觉5、柔和芳香悦耳6、B “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所以应选B.(四)1、(略)2、春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C 4、多(或细);闪亮;绵长5、C 6、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7、春雨图 8、多、看 9、比如,细密迷蒙 10、正面与正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11、拟人(略)(五)1、(略)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A、“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季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暗示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B、“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静态特征.4、B5、例:写春:春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又绿江南岸夜来风雨声春风吹又生随风潜入夜写夏:清风三更鸣蝉夜来南风起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古道西风瘦马长风万里送秋雁林暗草惊风写冬: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夜阑卧听风吹雨风劲角弓鸣《春》Ⅱ一、1.C 2.①A ②B ③A ④B ⑤B ⑥A(轻声)3.①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②黄晕:昏黄不明亮.③舒活:舒展,活动.④花枝招展:服装得十分艳丽.4.B 5.拟人,排比;拟人;引用,比如6.(1)“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暗示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2)“闹”字不单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出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二、(一)4.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5.抒发了作者热爱年夜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布满希望,想去缔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6.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7.略(言之有理即可)(二)1.春雨春雨细密轻盈动景物远雨远望2.春雨花针3.细且密细且亮细且飘忽(四)1.草绿嫩绿浅绿翠绿 2.朦胧:模糊,不很清楚.感召:感化召唤.3.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最突出的是绿色.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 4.“一叶落而知秋”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6.(略)三、一、欠好.前四幅写景,迎春图写人,写景是为了写人.二、B、F;C、D;A,E《春》阅读训练Ⅲ(一)一.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è二.1.zhǎng(涨价)zhàng (涨红了脸) 2.sǎn(零散)sàn(散步) 3.yūn(晕车)yùn(黄晕) 4.cáng(捉迷藏) zàng(宝藏)三.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四.第一部份:盼(春)第二部份:绘(春)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具体描绘:草(草报春)花(花争春)风(风唱春)雨(雨润春)迎(人迎春)第三部份:颂(春)(三)1.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逐渐到达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3.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 4.和煦温暖 5.草绿嫩绿浅绿翠绿 6.朦胧:模糊,不很清楚.感召:感化召唤.7.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最突出的是绿色.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 8.“一叶落而知秋”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10.(略)。
第一单元【略读】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淘汲.(jí)瞥.(piē)见屏.(píng)弃B.虔.(qiàn)诚摇曳.(yè)蛊.(gǔ)惑C.袒.(tǎn)露漩涡.(wō) 吆.(yāo)喝D.长啸.(xiāo) 沥.(lì)血赤裸.(luǒ)【答案】C(A屏:bǐng;B虔:qián;D啸: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窥测慷慨激昂提要钩玄迅雷不即掩耳B.临摹幅员辽阔法网恢恢王顾左右而言他C.造次索然寡味惨绝人圜有志者事竟成D.拖沓娇生贯养倜傥不羁时势造英雄【答案】B(A“迅雷不即掩耳"的“即"同音而误,应为“及”;B完全正确;C“惨绝人圜”的“圜”同音而误,应为“寰”;D“娇生贯养"的“贯"同音而误,应为“惯")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虔诚(特别诚实)洗涤(洗去物体上面的脏东西)B.蛊惑(毒害;迷惑)屏弃(舍弃)赤裸(裸露)C.袒露(裸露) 长啸(拉长声音呼叫或长声打口哨)倾听(细心地听取)D.吹拂(微风吹过;拂拭) 摇曳(摇荡)遗弃(抛弃)【答案】A(虔诚:恭敬而有诚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极容易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
B.4月15日上午,“国际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中国济南项目”仪式在济南国际机场举行.学术交流活动起动..C.《百年孤独》堪称世上奇书,艰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不知所云,深读才知寓意深邃,曲径通幽。
....,D.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答案】D(A.“忽略"应该改为“忽视”。
春查安规变电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工作人员进入SF6配电装置室,入口处若无SF6气体含量显示器,应先通风( )min,并用检漏仪测量SF6气体含量合格。
A、8B、15C、12D、10正确答案:B2、已操作的操作票应注明()字样。
操作票应保存( )。
A、已执行一年B、已操作三个月C、合格六个月D、已终结九个月正确答案:A3、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个月以上者,应重新学习本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
A、六B、一C、二D、三正确答案:D4、短时间退出防误操作闭锁装置时,应经()或发电厂当班值长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入。
A、变电运维班(站)长B、B.发令人C、调控人员D、监护人正确答案:A5、实行单人操作的设备、项目及人员需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或( )批准,人员应通过专项考核。
A、调度控制中心B、B.调度值班员C、C.检修单位D、安监部门正确答案:A6、作业时,起重机应置于平坦、坚实的地面上,机身倾斜度不准超过()的规定。
不准在暗沟、地下管线等上面作业;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准超过暗沟、地下管线允许的承载力。
A、本单位B、制造厂C、国家D、行业正确答案:B7、个人保安线由()。
A、工作许可人装拆B、作业人员自装自拆C、专责监护人装拆D、工作负责人装拆正确答案:B8、倒闸操作由( )填用操作票。
A、负责人B、监护人C、操作人员D、班站长正确答案:C9、安全带应定期检验,检验周期为( )。
A、半年B、B.1年C、C.2年D、D.1年半正确答案:B10、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不得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应经()批准。
A、检修负责人B、B.工区负责人C、调控人员D、设备运维管理单位正确答案:D11、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第1课《春》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①我喜欢春天,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所说:“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春天挺美好的。
③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晦暗。
坚冷的冰,银灰色的云,铁青着脸的岩石,瑟瑟发抖的衰草,还有肆虐狂暴的朔风,瘦骨嶙峋的枯树,都使人感到压抑、凄凉,引得诗人的泪珠儿要落下来,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④默默地盼啊!急切地等啊!一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春蹑手蹑脚地来了。
⑤那泓碧水,冒着腾腾白气,虽还有些残冰,但确乎比昨天绿了。
水色遥看近更佳,我掬起一捧清冽的水,仔细瞧去,见那芝麻粒似的水藻,犹如被人用细细的钢针挑着绿极轻地点了一下,沾上了些微新翠。
⑥哦,春天,你这调皮的娃娃,不知不觉就来了。
⑦春天犹如一位极爱打扮的俏站娘,一天一个样儿。
⑧河里的冰消融了,太阳的脸也愈加柔和。
两只黄莺儿婉转地叫着,忙忙地报春,把冻僵了的垂柳也唤醒了,于是,它伸了个懒腰,柔软的青枝上,就有晶莹剔透的玉牙钻出来,一尘不染,黄里带点绿,嫩得仿佛呵口气就会化似的。
⑨淘气的暖风也凑热闹,它在绿得流油的麦田上打几个滚,就去搔白杨的胳肢窝,痒得白杨“沙沙沙”地笑了。
⑩昨夜,风似乎大了些,更夹了几丝细雨。
我一夜没睡好,天一亮,就推开窗子,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袭来。
向外一望,我不禁“咦”了一声: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⑪雨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素雅、洁净。
乳白色的薄雾,轻盈地弥漫着。
天蓝得那样空灵、深远,仿佛被极精心地擦过。
望着它,什么也不想,仿佛心胸也融了进去。
碧水清澈,水面平滑如镜,还融一块蓝天在里面,成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翡翠。
柳枝间停着一团黄绿的柔雾,山间的柏树林绿得令人叫绝,似乎画家用了极奔放的大写意泼翠挥毫,于是便有娇艳的翠绿在柏树林间流淌。
一树香气馥郁的雪梨花,花瓣土沾了晶莹的水珠儿,似乎受了极大的委屈刚刚哭过。
哦!风儿,求求你,莫要再吹了!可风儿哪里肯听……⑫更妙的是黛绿的远山中,正有一段段粉红的云霞点缀其间,那是怒放的杏花。
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诗歌赏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赏析: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流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
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文言积累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春查安规配电模拟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链条(手扳)葫芦的制动装置禁止沾染()。
A、水分B、B.油脂C、灰尘D、酒精正确答案:B2、在超过()m深的基坑内作业时,向坑外抛掷土石应防止土石回落坑内,并做好防止土层塌方的临边防护措施。
A、1B、1.5C、2D、3正确答案:B3、旁路电缆安装完毕后,应设置()和“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防止旁路电缆受损或行人靠近旁路电缆。
A、隔离措施B、明显标示C、警示标志D、安全围栏正确答案:D4、需要进入变电站或发电厂升压站进行架空线路、电缆等工作时,应增填工作票份数(按许可单位确定数量),分别经()许可,并留存。
A、变电站或发电厂等设备运维管理单位的工作许可人B、B.调度C、设备运维管理单位负责人D、变电站或发电厂负责人正确答案:A5、从事配电相关工作的( )应遵守并严格执行配电《安规》。
A、运维人员B、检修人员C、施工人员D、所有人员6、电缆井、电缆隧道内作业过程中应用气体检测仪检查井内或隧道内的( )是否超标,并做好记录。
A、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的含量B、易燃易爆气体的含量C、C.有毒气体的含量D、D.一氧化碳含量正确答案:A7、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A、办公地点B、生产现场C、工作岗位D、车间正确答案:C8、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高压电缆各相电流,电缆头线间距离应大于()mm,且绝缘良好、测量方便。
当有一相接地时,禁止测量。
A、300B、500C、200D、100正确答案:A9、不得站在()传递土石或放置传土工具;禁止由下部掏挖土层。
A、脚手架上B、挡板上C、挡板、撑木上D、撑木上正确答案:C10、同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中部分线路停电的工作时,工作票中应填写多回线路中每回线路的()。
A、杆塔编号B、双重名称C、位置称号D、双重称号11、短接故障线路、设备前,应确认故障已()。
《春》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春草、春花段——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答: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略)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春花段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春》(一)小草地土里出来,嫩嫩的,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踢几脚球,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悄悄的,草。
1、想像一下,“小草地从土里出来”描了怎的画面?下面的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A 、春又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蹄(白居易《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外》)D、吹草低牛羊(《敕勒歌》)2、析下面句中加点。
小草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的。
..“ ”二字写出不意,小草悄然而出的情,也表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 ” 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一段写草,突出春草怎的特征?表达作者怎的思想感情?嫩、、多、。
表达作者春草的喜之情。
春草中作怎描小草的?4、草的情、地、色、。
5一段写春草,写小孩嬉的画面,目的是:面烘托春草勃人来的。
(二)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b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着甜味儿;了眼,上仿佛已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地着,大小的蝴蝶来去。
野花遍她是: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里像眼晴,像星星,眨呀眨的。
1.全段共 5 句,用最的概括句意。
①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①百花争放②花色③花味香甜④蜂蝶春⑤野花繁多2. 用两个成概括“春花”的特点。
万紫千、紫嫣(或繁花似、花簇等)3. 写春花的序是从上到下,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相开放 )、色彩、香气郁的特征作者写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花甜三个方面来写的。
4、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地着,大小的蝴蝶来去”。
一句写春花有什么作用?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了花多、花色,花味甜5、出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是(A)A、段文字描了一幅春花,主要是抓住花多,花色,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段文字描了一幅万木争春,主要是抓住桃、杏、梨的特点写的。
《资治通鉴·唐记·春,魏王泰上《括地志》》阅读练习及答案资治通鉴(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春,魏王泰上《括地志》。
泰好学,司马苏勖说泰,以古之贤王皆招士著书,故泰奏请修之。
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
泰月给逾于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
若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
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卒以忧死;宣帝宠淮阳宪王,亦几至于败。
今魏王新出阁,宜示以礼则,训以谦俭,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
”上从之。
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徵上书,以为:“陛下爱魏王,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
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时人不以为可,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上曰:“几致此误。
”遽遣泰归第。
甲辰,诏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
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以为:“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
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
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八月,上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
”上曰:“此言是也。
”时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徵,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
”九月,以魏徵为太子太师。
徵疾少愈,诣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
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
我今赖公,即其义也。
知公疾病,可卧护之。
”徵乃受诏。
上问侍臣曰:“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魏徵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上曰:“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对曰:“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唐记》)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B. 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C. 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D. 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阁,文中指一种皇族男子的成人礼,皇族以此确认其成年人身份。
晋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 “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 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
“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①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
“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解析】【分析】(1)“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东风吹动了一江春水波光粼粼,摇动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边。
《春》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春草、春花段——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X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答: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略)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春花段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拟人、比喻、排比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②③④)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三)春风段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属于什么的用法?——尽情地表现、贬义褒用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④huò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
应和( hè)和面( huó)和平(hé)和稀泥( huò)和牌( hú)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C )A、比喻拟人排比B、排比拟人引用C、引用比喻拟人D、引用对比拟人4、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第一句从触觉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嗅觉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视觉觉和听觉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5、写景要抓住特征。
作者抓住了春风柔和芳香悦耳等的特征来写。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B “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所以应选B。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本文指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
————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①②③④————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和煦温暖(四)春雨段1、注音。
斜织笼着一层薄烟黄晕稀疏披蓑戴笠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C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像牛毛②像花针③像细丝——多(或细);闪亮;绵长5、下面是对划线部分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6、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
——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春雨图8、“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作者用“”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
————多、看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情状。
————比喻,细密迷蒙10、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11、“静默”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拟人(略)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________图。
作者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静景写到________,从________写到人,由近写到________。
1.春雨春雨细密轻盈动景物远雨远望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而且也写了“织”字是承上句像________ 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春雨花针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
细且密细且亮细且飘忽(五)春风+春雨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略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A、B两句任选一句)[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
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4、下边句子中的着重号表示朗读时的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B)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在雨里静默着5、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
——例:写春: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又绿江南岸夜来风雨声春风吹又生随风潜入夜写夏:清风半夜鸣蝉夜来南风起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古道西风瘦马长风万里送秋雁林暗草惊风写冬: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夜阑卧听风吹雨风劲角弓鸣6、“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选择两种季节的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各写几句话。
二、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
“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三、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拟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6.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
“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