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字,后引申为妻子对有外遇的男人的詈骂语。
(4)青蛙、恐龙 “青蛙”和“恐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什么及其特别的含义,但是在
网络上,它们却是丑陋的代名词。
h
6
三、网络暴力的语义类型
3.诅咒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关于“诅咒”的释义是:“原 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网络暴力语言就是指在网络中,网民通过网络交际平台 对他人进行言语的攻击或辱骂,使其在心理或思想上造成一 定伤害的一种语言现象。
h
3
二、网络暴力语言特点
1.理据性
网络暴力语言的形、音、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理据的,可以论证的。
“偶像”、“蛋白质”、“天才”、“神童”
2.形象性
词语的形象性是通过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词语所表示的事物更加贴切,更形象化。 (╰_╯)# 哼(ˉ(∞)ˉ)唧
关系混乱等语义内涵的词语,我们统称为“性语”。 (1)与性器官有关的网络詈骂语 (2)与性行为有关的网络詈骂语 (3)与性混乱有关的网络詈骂语
h
5
三、网络暴力的语义类型
2.贬称语:当人们之间产生冲突时,言语施暴者常常将对方比作牲畜,对詈骂 对象作降格处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们称这种詈骂语为贬称式詈骂语。
(1)狗。狗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狗既是忠诚的象征,又是仗势欺人者的代称。
(1)地域攻击
地域攻击是指:“不同地域的人,以战争攻击、语言攻击为手段相互攻击的 恶意行为。如今的地域攻击,大多都是网络状态下的地域攻击,也就是指不同地 域的网民由于其所居住地区的负面影响而招致其他地域网民的语言攻击,或者是 因为自己的‘狭隘地区感情’而主动攻击其他地区,进而升华到攻击那个地区所 有的人,最终导致不同地区间相互攻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