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五中2010年高三五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72.50 KB
- 文档页数:16
湖北省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组织中的糖类都可斐林试剂检测B.相同质量的糖类中储存的能量比脂肪多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D.蓝藻细胞中糖类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细胞直接或间接受抗原刺激可产生淋巴因子D.T细胞可与抗原入侵的宿主细咆接触使其裂解3.《格物粗谈•果品》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毎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文中的“气”是指乙烯,属于生长调节剂B.红柿细胞缺乏相关基因而不能合成乙烯C.木瓜细胞释放的乙烯能促进红柿的成熟D.木瓜细胞释放的乙烯不能促自身的成熟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个基因库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C.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5.赫尔希和蔡斯用噬尚体侵染太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由质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C.甲组产生的子代吨阐体均含有放射性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6.右图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吸如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在适易温度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用于研究醉母菌的无氧呼吸B.装置中的气体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产生C.烧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D.若升高水温注射器中气体产生速率加快7.我国古代做衣服的主要原料是麻和丝。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a 4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B.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缺乏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细胞质基质B.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没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病毒或细菌D.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所以凝血酶原是在新生的红细胞中合成的3.植物光合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下图表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在5~6时,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B.光照强度一定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明显C.光照强度为1时,植物光合速率极低,细胞中ATP的含量几乎为0D.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一定时,植物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加快4.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C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D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 连接酶能特异性识别粘性末端从而将切割位点连接起来B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得到的杂种细胞具有连续分裂并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潜能C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需要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D .微生物培养中可以利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把微粒大小在1nm ~100nm 的粒子称为胶体B .若水溶液中,c (H +)> c (OH —),则溶液一定呈酸性C .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降得越多,则其氧化性就越强D .若ⅡA 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 ,则同周期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可能为m +107.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腐蚀液,有关反应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
高三第五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轨迹如图所示,轨迹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成圆弧。
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荷量不变),则从图中情况可以确定( )A. 粒子从a 到b ,带正电B. 粒子从a 到b ,带负电C. 粒子从b 到a ,带正电D. 粒子从b 到a ,带负电 【答案】C 【解析】【详解】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mvr qB可知,粒子的半径逐渐的减小,所以粒子的运动方向是从b 到a ,在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带正电,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2. 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利用相机每隔2s 曝光一次,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轿车车身总长为4.5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大约为( )A. 21m/sB. 22m/sC. 23m/sD. 24m/s【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车身对应图上3小格,而车身的长度是4.5m ,每一格表示1.5m 则第一段位移大小为x 1=8×1.5m=12m第二段位移为x 2=13.6×1.5m=20.4m根据推论△x =aT 2则有x 2−x 1=aT 2其中T =2s ,解得22212220.412m/s =2.1m/s 2x x a T --==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3. 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时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F ,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A. 2T =B. 2T =C. 2T =D. 2T π= 【答案】A 【解析】【详解】在北极则有:12N G MmF R=在赤道有:22224N G Mm m RF R Tπ-= 根据题意有:12N N F F F -=∆2mRT Fπ=∆ A. 2mRT Fπ=∆与分析相符,故A 正确; B. 2FT mRπ∆=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2m FT Rπ∆=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2RT m Fπ=∆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4. 如图所示,A 、B 、C 、D 、E 、F 是在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2c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该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图中没有画出)平行.如果已知A 、C 、E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2V -、0V 、2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CD 和AF 的直线应为电场中的两条等势线B.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00/V mC. 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为由D 指向BD. 将一个电子由D 点移到A 点,其电势能将减少196.410J -⨯ 【答案】C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连接AE 两点,则其中点电势为0V ,与C 等势,C 与该中点连线即为等势线,匀强电场中的等势线应是平行的,而该连线与CD 、AF 不平行,A 错误;电场方向由E 指向A 方向(由D 指向B ),根据U E d =可得242003/22cos3010EA EA U E m d -===⨯︒⨯,B 错误C 正确;DE 是一条电势为2V 的等势面,将电子由D 点移动到A 点,电场力做负功,()19194 1.610J 6.410J DA W U e --⨯-⨯=-⨯==,其电势能增加196.410J -⨯,D 错误;【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找等势点,作出电场线,这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正六边形的对称性分析匀强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关系5.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通过一个实验成功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椭球之间不断变化的周期性“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微小变化(振动),如图所示.已知液滴振动的频率表达式为1122xf krρσ-=,其中k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系数,r为液滴半径,ρ为液体密度,σ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x是待定常数.对于待定常数x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 32B.32- C. 2 D. 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物理公式同时对应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知:A. 若x=32,则有:311112331222222·/()()()()()··kg N N kg m sm m m sm m kg m kg m-=⋅==故A错误;B. 若x=32-,则有:3111121222223·/()()()()()··kg N N kg m sm sm m kg m kg m-===故B正确;C. 若x=2,则有:111122122223·/()()()()kg N kg m s m m s m m kg -⋅==故C 错误; D. 若x =−3,则有:111323122223·/()()2()()kg N kg m s m m m s m m kg --==⋅-故D 错误; 故选B.6.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 ,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d 的金属板,其上部空间有一带正电粒子P 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 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上极板带负电B. 粒子开始向上运动C. 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l g dD. 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dg d l- 【答案】AC 【解析】【详解】A .带正电粒子P 静止在电容器中,粒子受重力和电场力,处于平衡状态,则上极带负电,故A 正确; BCD .开始时平衡,有Umg qd l=-① 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Umg qma d-=② 联立①②解得l a g d=当抽出后,导致电场强度减小,则电场力减小,那么粒子向下运动,故BD 错误,C 正确。
湖北省襄樊四中2010 年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理综
A 卷)
试卷类型:A
襄樊四中2010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
至5 页,第Ⅱ卷6 至12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21 题,每小题6 分,共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 - 16 N - 14 Fe -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关于细菌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错误的是()A.初级代谢产物分子结构相对简单,次级代谢产物分子结构相对复杂。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五月适应性考试(三)理综试题命题人:余光黄应忠翟华峰2014年5月25日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14第I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 TP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2、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3、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4、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细胞学基础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B.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某种群的数量长期维持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6、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7.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
襄阳五中理科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命活动中,一定需要生物膜参与的是A.丙酮酸分解产生C02B.细胞内ATP的合成C.抗体的合成与分泌D.血红蛋白的合成2.假设用15N标记雄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的所有染色体,让其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XXY的异常精子,若只考虑性染色体异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4、2、6B.异常精子的产生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有8条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最多会有10个3.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D.①可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4.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人体内酶活性下降,细胞耗氧量将减少B.某人体内产生了大量激素B受体的抗体,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C.下丘脑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活动,此时,甲状腺构成了反射弧中的效应器D.激素B的产生只受激素A浓度的影响,这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5.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逐个计数法B.在探究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率相同C.区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显微镜观察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用了预实验和对比实验6.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 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B.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且一定能固定CO2C.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D.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能有太阳能29.(12分)为比较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取两种长势一致的植物A和植物B进行试验,实验中,两者分别放在两套相同的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时测量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实验数据结果如右图。
襄樊五中高三5月理综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 :14 Mg :24 Cu :64 S :32 Ca :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 .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C .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 .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2. 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用苏丹Ⅳ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②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都需要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活细胞③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处理洋葱根尖,目的是彻底分解细胞壁,使细胞分散开 ④用鸡血做实验材料,向鸡血细胞液中加水,利于核物质的提取⑤用猪肝作实验材料粗提取DNA ,最好加入DNA 酶的抑制剂,防止细胞破碎后DNA 被降解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花传粉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3. 下面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B. 质粒都可做运载体C. 只要切出的黏性末端能匹配,就允许使用不同的限制酶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 对于雌雄异株的农作物,为了解决由花粉造成的基因污染问题,目的基因最好导入雌性个体4. 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B. 采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方法都可获得生产用菌种C. 要适时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在开始阶段碳氮比控制在3:1左右,在稳定期碳氮比控制在4:1左右D. 连续培养的优点包括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5. 下图为生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简图,有关该图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人跑步时,产生的CO 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B .经过④过程只能产生某些种类的氨基酸O 6 丙酮酸 氨基酸 ① CO 2 + H 2O乳酸 ② ③C.由图可以看出糖类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D.⑥⑦过程可以发生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6.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A.沸点:正戊烷>2-甲基丁烷>乙醇B.熔点:Al>Na>Na和K的合金C.密度:苯<水<溴乙烷D.热稳定性:HF>HCl>H2S7.现有①NaOH;②Al2(SO4)3;③Ba(NO3)2;④CuSO4;⑤FeCl3;⑥淀粉溶液;⑦KI 这7种溶液()A.不需外加试剂即可鉴别B.必须外加试剂才能鉴别C.如有碘水即能全部鉴别D.另有一种溶液即可鉴别8.以下物质间的转化中,其中有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FeCl2-Fe(OH)2-Fe(OH)3B.Al-Al2O3-Al(OH)3-NaAlO2C.S-SO2-H2SO4-MgSO4D.N2-N O-NO2-H NO3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金刚石晶体中含碳碳键数为4N AB.10g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稀H2SO4,用水稀释20g,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mol/L C.标准状况下,22gC3H8与N2O混合气体所占体积约为11.2LD.一定温度下,1L0.5mol·L-1 NH4Cl溶液与2L 0.25mol·L-1 NH4Cl溶液前者含NH4+物质的量更少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把aL0.1mo1/L的CH3COOH溶液与b L 0.1 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的Ba(OH)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c(Na)>c(H)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分子式为C8H8Cl2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的芳香族化合物有7种C.甲酸分子中有醛基,因此无法用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别甲醛溶液和甲酸溶液D.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等材料的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12.4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之差为8。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五月适应性考试(四)理 综 试 题命题人:李轶 丁邯 张松涛 2014年6月1日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第I 卷(选择题 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 1、m 2、m 3、m 4分别是有机物M 1、M 2、M 3、M 4的组成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质量的M 1和M 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 1的耗氧量多B .M 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等多种功能C .m 3和m 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D .不同的M 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 4的连接方式不同2. 下列有关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提取DNAB .可利用成熟红细胞观察无丝分裂C .不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来证明生物膜之间的协调配合 3. 为探究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是否适合于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两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实验设置了10℃、37℃、90℃三个不同温度,故只需使用3支试管B .从图中看出37℃时酶的催化效率最大,故为最适温度C .由图看出可以用过氧化氢酶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D .图中曲线不再上升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已被完全分解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右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 .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5.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 )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 )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 .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 .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 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 .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 基因突变成S 基因的频率增加6. 图甲表示b 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乙表示某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五月适应性考试(一)理综试题命题人:宋学平陶坤元高赢2014年5月4日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原子量:B—11 I—127 Fe—56 Cu—64 S—32 Co—59 O—16 N—14第I 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
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2.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
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 m)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B.在30℃、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C.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3. 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
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
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 B.D.C.4.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物质X和Y的合成场所分别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图甲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内X物质的产生速率比Y物质产生速率要快D.图乙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主要是受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制5.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
武汉市2010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理综(物理部分)一、选择题14.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用气筒快速给塑料可乐瓶打气多次后,突然拔掉气门芯,气体从可乐瓶中冲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打气过程中,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原因是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B .打气过程中,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原因是气体从外界吸热,瓶内气体内能增加C .拔掉气门芯后,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原因是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少D .拔掉气门芯后,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原因是气体向外界放热,瓶内气体内能减少15.钍原子核天然衰变方程为234A 090Z 1Th X e -→+,已知衰变过程伴有γ射线产生,则 A .该核衰变为β衰变B .该核衰变中有质量亏损C .新核X 的核子数比23490Th 核中的核子数多1个 D .放出的01e -粒子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而来的16.平面MN 、PQ 、ST 为三个相互平行的界面, I 、Ⅱ、Ⅲ为三种不同的介质,平面ST 的上表面涂有反射层(光线不能通过)。
一束单色光射向界面MN 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部分光路如图所示。
则A .当人射角β适当减小时,光束c 、d 都可能会消失B .当人射角β适当增大时,光束d 可能会消失C .对于三种介质,光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 .出射光线b 、c 、d 不一定平行17.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s t -图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 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A .大于2m/sB .等于2m/sC .小于2m/sD.无法确定18.如图所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斜面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置于水平面上,BD 边平行于CE 边,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
小物体P 沿左侧面从A 点由静止加速下滑至B 点再匀速滑到C 点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合外力的功分别为1I 、1W ;小物块沿右侧面从A 点下滑到E 点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合外力的功分别为2I 、2W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I I >B .12I I <C .12W W <D .12W W >19.如图所示,水平固定的光滑金属长导轨MM '和NN '之间接有电阻R ,在直线OO '左、右两侧的区域内,存在着与轨道平面垂直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B 、2B ,金属棒ab 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棒和导轨的电阻均不计。
湖北省襄樊五中2010高三五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14 Mg:24 Cu:64 S:32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C.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2.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用苏丹Ⅳ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②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都需要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活细胞③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处理洋葱根尖,目的是彻底分解细胞壁,使细胞分散开④用鸡血做实验材料,向鸡血细胞液中加水,利于核物质的提取⑤用猪肝作实验材料粗提取DNA,最好加入DNA酶的抑制剂,防止细胞破碎后DNA被降解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花传粉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3.下面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B. 质粒都可做运载体C. 只要切出的黏性末端能匹配,就允许使用不同的限制酶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 对于雌雄异株的农作物,为了解决由花粉造成的基因污染问题,目的基因最好导入雌性个体4.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B. 采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方法都可获得生产用菌种C. 要适时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在开始阶段碳氮比控制在3:1左右,在稳定期碳氮比控制在4:1左右D. 连续培养的优点包括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5.下图为生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简图,有关该图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多糖C6H12O6丙酮酸⑥⑦①CO2 + H2O乳酸②③A.人跑步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B.经过④过程只能产生某些种类的氨基酸C.由图可以看出糖类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D.⑥⑦过程可以发生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6.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A.沸点:正戊烷>2-甲基丁烷>乙醇B.熔点:Al>Na>Na和K的合金C.密度:苯<水<溴乙烷D.热稳定性:HF>HCl>H2S7.现有①NaOH;②Al2(SO4)3;③Ba(NO3)2;④CuSO4;⑤FeCl3;⑥淀粉溶液;⑦KI 这7种溶液()A.不需外加试剂即可鉴别B.必须外加试剂才能鉴别C.如有碘水即能全部鉴别D.另有一种溶液即可鉴别8.以下物质间的转化中,其中有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FeCl2-Fe(OH)2-Fe(OH)3B.Al-Al2O3-Al(OH)3-NaAlO2C.S-SO2-H2SO4-MgSO4D.N2-NO-NO2-HNO3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金刚石晶体中含碳碳键数为4N AB.10g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稀H2SO4,用水稀释20g,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mol/L C.标准状况下,22gC3H8与N2O混合气体所占体积约为11.2LD.一定温度下,1L0.5mol·L-1 NH4Cl溶液与2L 0.25mol·L-1 NH4Cl溶液前者含NH4+物质的量更少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把aL0.1mo1/L的CH3COOH溶液与b L 0.1 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的Ba(OH)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c(Na+)>c(H+)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分子式为C8H8Cl2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的芳香族化合物有7种C.甲酸分子中有醛基,因此无法用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别甲醛溶液和甲酸溶液D.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等材料的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12.4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之差为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ZO4B.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C.Y2Z2分子中W、Z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D.元素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X、Y、Z13.镁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镁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 (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C .反应中共消耗36g Mg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 电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如图所示,静止的导热汽缸和活塞共同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缸内活塞可无摩擦移动且不漏气.现将汽缸从足够高处竖直上抛(环境温度恒定,不计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且运动过程中活塞始终没有脱离汽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失重,气体对容器壁和活塞压力为零B .气体分子数密度增大C .气体的压强增大,内能增大D .气体对外界做功,同时一定从外界吸热15. 如图为a 、b 两束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到直角棱镜的AB 面上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棱镜内a 光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B .b 光比a 光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 .利用同一装置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a 光比b 光的条纹间距大D .若用a 光照射锌板时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 光照射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力是原子核对粒子的库仑斥力B .氢原子在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C .已知氦原子的质量m 1、电子质量m 2、质子质量m 3、中子质量m 4,则2个质子和2个中子在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核能为(2 m 4+2 m 3-m 1)c 2D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17. 位于x =0处的质点在t =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1=1.4s 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A 刚好开始振动.则x =4处的质点:A .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上B .沿x 轴正方向移动的速度为5m/sC .始终与质点A 关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差5cmD .在t 到t 1时间内的路程为15 cm18.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用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 使小环P 匀速向右运动(如图).在运动过程中,关于力F ,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A. 不变,N 不变,f 不变B. F 变大,N 不变,f 不变C. F 变大,N 变大,f 变大D. F 不变,N 变大,f 变大19. 探月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给质量为m 的小球一定的初速度,使其在竖直面内光滑的圆形轨道做圆周运动,轨道内的压力传感器测得小球在轨道最低和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N 1和N 2,设月球半径R ,引力常量G 为已知量,通过以上数据能求出:A .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B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 .月球的质量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0.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小车的左端,右端自由伸长到A 点,小车A 点左段光滑而右段粗糙,当小车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时,向左推动一物块压缩弹簧至O 点释放,物块恰滑到B 点静止。
如果小车不固定,仍压缩弹簧至O 点后同时释放小车和物块,则A .物块仍能恰好滑到B 点B .物块滑到AB 间某处停止C .物块有可能冲出B 点落到车外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1. 如图,在匀强电场中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O 为三条中线AE 、BF 、CD 的交点。
将一电荷量为1.0×10-8C 的正点电荷从A 点移动到C 点,电场力做的功为3.0×10-7J ;将该点电荷从C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2.0×10-7J ,设C 点电势为零。
由上述信息通过计算或作图能确定:A .匀强电场的方向B .过A 点的等势线C .O 点的电势D .将该点电荷沿直线AO 由A 点移到O 点动能的变化量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22. (8分)用砂摆可以描绘简谐运动的图象。
如图所示,木板在水平面内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砂摆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则砂摆中漏下的细沙在木板上形成振动图线.现只利用一把刻度尺,要测出木板的速度(漏斗大小忽略不计),则:(1)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 和 。
(2)已知重力加速度g ,木板速度的表达式为v = 。
23. (10分)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A .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为V 5.1,内阻约几欧姆B .直流电压表1V 、2V ,量程均为V 3~0,内阻约为3kΩABC D EF OC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5ΩD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50ΩE .导线和开关(1)该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还有一根导线没有连,请补上这根导线。
(2)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伏特表1V 和2V 的多组数据U 1、U 2,描绘出21U U 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直线斜率为k ,与横轴的截距为a ,则电源的电动势E = ▲ ,内阻为r = ▲ (用k 、a 、R 0表示)。
(3)根据所给器材,请你再设计一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画在图丙的虚线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