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mcu仍占主流芯科全面布局iot
- 格式:doc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MCU(微控制器)市场前景分析概述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缩写为MCU)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内存和外设接口的集成电路。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家电、汽车、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等领域。
本文将分析MCU市场的当前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市场状况目前,MCU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
这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1.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许多设备都需要集成MCU来实现智能化和联网功能。
2.智能家居的兴起。
智能家居设备的增长速度快,其中很多设备都需要MCU来控制和管理。
3.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增加。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推动了MCU市场的增长,因为MCU在工业领域中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
4.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对MCU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电动汽车中涉及的控制系统和嵌入式软件都需要MCU的支持。
5.技术进步的推动。
MCU技术不断进步,变得更加强大和高效,加速了市场的增长。
市场前景MCU市场未来有望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
以下是一些支持这种预测的原因:1.物联网的爆发增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会与互联网相连接。
这将增加对MCU的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2.5G技术的普及。
随着5G技术的商用推广,将有更多的设备需要高速、低延迟的连接。
作为支持设备连接和数据处理的关键组件,MCU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3.智能家居市场的扩大。
预计智能家居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推动MCU市场的增长。
智能家居设备需要MCU来实现各种功能和交互。
4.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工业自动化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MCU的需求也会增加。
5.绿色能源的兴起。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绿色能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MCU在控制和管理这些绿色能源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智能医疗的崛起。
智能医疗行业正迅速发展,这将推动MCU市场的增长。
2023年MCU芯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MCU(Microcontroller Unit)芯片作为一种集成电路,在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MCU芯片具有小巧的体积、低功耗、低成本和可编程性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目前,MCU芯片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接入互联网。
MCU芯片作为物联网设备的核心,需求量大幅增加。
物联网设备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工业设备等,这些设备对MCU芯片的低功耗、精确控制等特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其次,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推动了MCU芯片的快速发展。
智能手机中包含了多个MCU芯片,用于处理各种功能模块的控制。
随着智能手机需求的增加,MCU芯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另外,汽车电子市场也是MCU芯片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各种电子系统也越来越复杂。
MCU芯片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车载娱乐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此外,MCU芯片在军工、医疗、能源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这些行业对MCU芯片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使得MCU芯片在这些领域拥有较大市场份额。
然而,在MCU芯片行业市场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企业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
这使得市场上的MCU芯片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其次,MCU芯片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企业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新的市场,保持竞争力。
此外,MCU芯片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面临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复杂的制造工艺。
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人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产能。
这对于一些小型企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MCU芯片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到物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市场、汽车电子市场等的推动。
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控制器单元(MCU)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于高性能和高效能的需求,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的设计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流水线结构。
流水线是一种将处理过程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由不同的处理单元完成的方式。
在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中,整个处理过程被分成若干个时钟周期,每个时钟周期完成一个步骤,从而实现并行处理的效果。
在设计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时,首要考虑的是性能和效能。
通过将处理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可以提高MCU的运行速度。
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并行地执行不同的操作,从而减少整个处理过程的延迟。
这种设计使得MCU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其次,设计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时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处理过程被分解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不同的处理单元来完成。
这意味着每个处理单元都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其功能。
因此,在设计MCU时,需要合理规划资源的分配,确保处理单元之间的资源互不干扰,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此外,设计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时还需要考虑功耗的问题。
随着处理单元的增加,MCU的功耗也会相应增加。
为了降低功耗,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如精确控制时钟频率、优化电源管理等。
通过合理的功耗控制,可以延长MCU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考虑功耗和提高系统性能,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的MCU,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8位高速流水线结构MCU的设计将会更加完善,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文看懂mcu市场的趋势随着销售价格暴跌,微控制器公司正在寻找实现规模经济的新方法。
图1:MCU 需求正在健康地增长,但总体市场收入的增速却慢得多。
来自Semico Research图2:报告中MCU 行业最大的增长来自于整合。
来自IC Insights微控制器主要分为三种:8 位、16 位和32 位。
现在仍还有一些4 位微控制器在使用,但很多 4 位微控制器客户要么已经迁移到了8 位,要么就计划未来进行迁移。
16 位MCU 将会是下一个主流,这也更加昂贵。
但32 位MCU 的售价降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多数正考虑升级到16 位的客户现在也在向更先进的芯片迁移了。
IC Insights 高级市场研究分析师Rob Lineback 说:“今年,32 位的ASP(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15%。
我们看到32 位的售价每年下降7%(CAGR/年复合增长率)。
16 位市场的CAGR 是-2%,8/4 位市场的也是-2%。
未来将可能出现32 位微控制器的售价比16 位微控制器还低的情况。
这是纯粹的竞争和定价压力。
物联网是其中一部分推动力。
”Semico Research 制造领域总经理Joanne Itow 也看到了类似的趋势:“除了DRAM 和NAND,所有逻辑芯片市场的ASP 现在情况都不好。
微控制器市场的唯一一个大赢家是ARM,因为它们掌控着内核、低功耗的IP 和安全性。
公司也可以自己开发所有这些东西,但使用ARM 已有的要容易些。
”一样的问题,不同的策略目前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趋势在发展——ASP 在下降而复杂度在上升。
这给MCU 制造商带来了远远更大的压力,它们需要让自己的工艺和方法更有效率。
一种方法是利用这些器件中已有的东西,但目前很多公司都忽略了这种方法。
“看看TrustZone,其中很多功能都没用上。
”西门子旗下Mentor 的嵌入式软件部门的高级产品线经理Andrew Caples 说,“你可以增加可靠性和创建内存分区,这样你可以只读或读写,但却并没有充分利用它。
全球及中国MCU市场竞争格局及市场需求结构分析1、不同类别MCU市场份额32bit成主流,低功耗是核心问题。
数流量快速增长提高对MCU运算能力要求,且随着先进制程工艺的使用缩减32位MCU成本,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兴应用快速发展将推动32位MCU成为市场主流。
基于ARM内核的32位MCU,由于其良好的生态以及极佳的可拓展性,逐渐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和工业电子产品的核心。
早在2015年,全球32位MCU出货量超过4位、8位与16位MCU出货量总和,占到总体MCU 市场的54%。
未来随着32位MCU价格逐渐逼近4、8位MCU,预计32位MCU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20年市场占有率将超过60%。
低功耗是MCU产品的核心指标,续航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下游消费领域用户体验感,工业领域则要求更为严苛,如隧道或桥梁上用于检测位移变形的传感器节点,有些仅靠电池供电且要求工作十年以上。
AI-loT领域传感节点数量众多,续航能力直接影响产品可行性。
此外,32位MCU工作频率大多在100-350MHz之间,执行效能更佳,应用类型也相当多元。
系统厂商出于自身研发效率和管理的需要,将自动选择性价比高和容易获取设计资源的内核。
因此,既满足厂商上述要求又具有丰富生态系统资源的ARM系列内核的32位MCU将成为主要方向,其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电子和物联网是当前32位MCU的主要应用领域,而MCU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份额已达33%,随着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32位MCU的市场需求必将持续增加。
2、发展格局:外商把持市场,国内增速快于全球《2020-2026年中国MCU芯片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决策建议分析报告》显示:MCU市场集中度很高,Top5均为外商。
2018年前五大厂商市占率72.8%,其中美国微芯市占率超20%位居第一。
前十大供应商中新唐科技是台商(华邦电子公司),中国大陆榜上无名。
全球市场萎缩,国内增速远高于全球。
新闻稿Silicon Labs推出新一代8位微控制器迎接物联网时代-最新节能型EFM8 MCU系列产品为成本和空间受限的设计提供无与伦比的简便性、外设集成和性能-中国,北京-2015年3月2日-物联网(IoT)领域节能型微控制器解决方案供应商Silicon Labs(芯科科技有限公司,NASDAQ:SLAB)今日宣布推出新一代8位MCU系列产品,该产品旨在满足当今超低功耗、小尺寸的IoT应用。
Silicon Labs的新型EFM8 MCU系列产品包括三种类型高集成度、外设丰富的MCU,这些MCU特别针对高性价比、超低功耗电容式触摸控制和精简USB连接而进行了优化。
EFM8 MCU为嵌入式开发人员所能想到的所有8位应用提供了业内领先的简便性、能效、性能和成本节省的综合优势,应用涵盖家居和楼宇自动化、可穿戴、消费类电子、玩具、电机控制和工业IoT等。
HIS Technology公司MCU首席分析师Tom Hackenberg表示,“为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MCU市场的蓬勃发展,领先的MCU供应商持续不断的推动8位解决方案在能耗和集成特性上的发展。
根据IHS的预测,8位市场规模在2015年将达到70亿美元,2018年将增长到78亿美元,市场份额继续超过每年MCU市场营收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种稳定的增长归功于市场对于0.5美元以下MCU在价格、极小封装、超低功耗、较低软件开销和简化设计的需求,这些也是IoT设备的先决条件。
Silicon Labs所设计的新型EFM8系列产品在这些关键应用领域中都具有最佳的特性和功能。
EFM8 MCU系列产品完全满足IoT开发人员的需求,提供无与伦比的特性和性能等综合优势,这包括高速流水线8051内核、超低功耗、精度模拟、增强的通信外设、集成的振荡器、小尺寸封装,以及能够提供灵活的数字和模拟复用、简化印刷电路板(PCB)设计和I/O引脚路由的先进Crossbar架构。
新型的EFM8 Bee系列产品包括三类MCU产品,这些产品为满足特定开发人员的需求和应用而进行了优化。
8位MCU仍占主流,芯科全面布局IoT
市场研究机构IHS technology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连接设备已达到197亿。
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55亿。
其中,到2018年Bluetooth Smart将占到整个低功耗无线模块和芯片组市场出货量的42%。
当前相当多的Bluetooth Smart芯片组被用于无线模块,以满足低出货量物联网应用的需求,极大简化了RF设计。
预估到2010年当许多物联网应用达到更高的出货量时,高性价比Bluetooth Smart芯片组和无线SoC的使用量将有望超过模块。
Thread标准后来居上,IoT标准孰高孰低?Silicon Labs 公司副总裁兼微控制器和无线产品事业部总经理Daniel Cooley指出,庞大的物联网市场机遇也将在功能性、无线连接、能耗和集成度四个方面催生新典范。
“特别在连接性方面,目前在物联网应用中较广泛的四个无线技术WiFi、蓝牙、Zigbee和Thread各有千秋。
” Daniel Cooley认为,WiFi
覆盖能力不错,是基于IP的组网技术,但不能组建网状网络,功耗比较大,适合传输大量的数据;蓝牙覆盖范围欠缺,不可组建网状网络,不是基于IP的技术,但它具备超低的功耗,适用于点对点传输;ZigBee覆盖能力不错,可以组建网状网络,功耗也低,但不是基于IP的技术;Thread技术以上四种能力全部俱备,改进了其他协议中的不足,它是由三星、
Nest、ARM、Big Ass Fans、飞思卡尔和Silicon Labs联合推出的,一种基于IP的无线网络协议。
可支持250 个以上设备同时联网,超低能耗,可以使设备运行数年。
“四个无线技术未来都会是赢家,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他强调,“各种物联网的标准会越来越多,包括私有标准在内。
一个物联网产品里甚至可能出现50个标准,但终将兼容,最后剩下10个左右。
”
Daniel Cooley对Thread信心满满。
不过随着Mesh技术的进展,蓝牙技术在部署网状网络方面会有所改善,是否也会对Thread产生影响?对此他认为,目前Mesh网络之间的通信需要协议翻译,这增加了安全性的隐患,也不是很便捷。
而Thread最大的优势就是基于IP的网状网络,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通信,便捷且安全性很高。
他预期,在2015年,物联网领域将实现以下几项进展:随着MCU等芯片技术的能够下降,使得物联网整体能源消耗大幅降低;低功耗无线连接标准获得青睐,蓝牙会更受市场欢迎,而Thread等标准也将获得明显进步;最后物联网SoC出现,并方兴未艾。
根据IHS的预测,8位MCU市场规模在2015年将达到70亿美元,2018年将增长到78亿美元,市场份额继续超过每年MCU市场营收的三分之
一以上。
这种稳定的增长归功于市场对于0.5美元以下MCU 在价格、极小封装、超低功耗、较低软件开销和简化设计的
需求,这些也是IoT设备的先决条件。
Silicon
Labs的半导体及软件解决方案已用于世界各地的物联网应用(家居互联、可穿戴、灯控、安保、智能能源和工业的物联网)及互联网基础设施(核心计算机网
络、门禁、电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设备),另外还包括工业自动化、汽车收音机和广播电视产品。
为应对2015年物联网市场的巨大机遇,Silicon
Labs推出了多款全新的8-bit及32-bit MCU系列产品,并介绍了为物联网方案设计带来巨大便捷的开发工具套件Simplicity
Studio的最新进展。
这些新发布的产品将把MCU的低功耗、无线连接能力和应用设计方便性等关键指标推到一个新的
高度,并使Silicon
Labs的MCU产品组合和物联网解决方案更加完整。
“针对于IoT市场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低功耗无线连接所带来的机
遇,Blue Gecko系列产品应运而生。
” Daniel Cooley表示,“新的Blue
Gecko解决方案包括超低功耗无线片上系统(SoC)芯片、嵌入式模块、Bluegiga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和Bluetooth Smart软件协议栈。
Blue
Gecko无线SoC和模块能够帮助开发人员简化设计并缩短
产品上市时间,非常适用于家居互联、健康和健身、可穿戴设备、汽车、消费类电子、音频和工业自
动化等市场领域的各类应用。
Bluegiga Bluetooth
Smart模块可以在非常低的功耗下运行,这可让无线系统得以设计成采用标准的3V纽扣电池供电,或者采用两节AAA 电池供电。
”据
介绍,作为首个专为IoT应用而优化的无线SoC系列产品,Blue Gecko SoC结合了Silicon Labs的节能型EFM32 Gecko
MCU技术和超低功耗Bluetooth
Smart收发器。
该创新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在提供了业内领先能效、最快唤醒时间和优异RF灵敏度的情况下,也丝毫没有降低MCU特性,带有
Bluegiga Bluetooth Smart的软件协议栈能够帮助开发人员节约系统功耗、成本并缩短上市时间。
不像其他Bluetooth Smart IC可选方案,Blue Gecko
SoC能够凭借完全集成的PA和balun,输出+10dBm或者更高输出功率,进一步降低系统设计复杂度。
Blue
Gecko SoC基于ARM
Cortex-M3和M4内核,并提供128-256kB的闪存容量和16-32kB的RAM容量。
该SoC集成了一系列低能耗外设以及用于自主外设操作
的Silicon Labs外设反射系统(PRS)。
Blue Gecko
SoC系列产品也发布了增加闪存和RAM存储容量以及采用其他封装选择的产品路线图,以满足未来应用需求。
此外,Silicon Labs与ARM公司合作,共同定义和发布用于ARM mbed平台的第一个电源管理应用编程接口(API)。
为mbed 添加电源管理API将为基于标准的解决方案带来更佳的能源效率,进一步优化超低功耗、电
池供电型可连接设备。
新的API将帮助mbed论坛中的十多万名注册会员优化他们的基于mbed使能、ARM
Cortex-M架构的设计,从而得到最佳的能源效率和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
据介绍,除了使开发人员能够管理处理器和外设的
状态,mbed电源管理API在设计时还考虑到了真实环境中的低能量应用。
在Silicon Labs EFM32
Gecko微控制器(MCU)上,API所展现的一个新特性是能够基于使用中的MCU外设自动决定并实现最佳的休眠模式,这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级能耗。
低能
耗优化能够通过在后台运行I/O操作而实现,也可通过在MCU内核处于休眠模式或者处理其他任务期间继续I/O操
作而实现。
通
过最佳休眠模式的自动选择,同时结合低能耗的自主型MCU 外设,使得开发人员仅需很少的工作量就能在他们的IoT应
用设计中显著降低能耗。
以一个常见的
IoT设备使用案例为例,一个在记忆型LCD上每秒更新一次时钟显示的应用能耗分析中,电流消耗可从1.03mA降低到0.100mA。
除
此之外,Silicon Labs还推出了创新的“传感器精灵(sensor puck)”,这个适合智能手表外形尺寸的智能环境和生物传感解决方案可降低电池供电型IoT应用的成本、功耗、复杂度和大小。
学习如何开发成熟、高集成
度和超低功耗的IoT应用,不仅能够感测心率、紫外线指数、相对湿度和温度,而且能够在单一低功耗纽扣电池上运行。
在设计工具方面,通过Silicon
Labs提供的Simplicity
Studio开发平台,这个全面的、统一的8/32位MCU和无线开发平台能够使嵌入式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提供最佳的能耗感知工具和一键访问所有演
示、软件示例、技术支持和社区论坛的能力,Simplicity Studio 能够使嵌入式设计工作更加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