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知识-触电者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和规律(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如用电拉高压隔离开关;用手触摸破坏的胶盖刀闸;儿童玩弄带电导线等。
(2)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低压公共极架设的线路极上维护低压线路或广播线路;剪修高压线附近树木而接触高压线;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和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携带式照明灯使用的电压不符合安全电压等。
(3)不合格电气设备引起的触电,如闸刀开关或磁力起动器缺乏保护外壳;电气设备漏电;电炉的热元件没有隐蔽;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配电盘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使配电盘前后带电部分易于触及人体;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在带电下拆装电缆等。
(4)维护不善,如低压线路被强风吹断,未能及时修复;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修;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等。
(5)意外因素,如被强风折断的电线恰好落在人体上等。
从以上触电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偶然因素外,其他的都是可以避免的。
2.触电事故规则(1)触电事故的季节性特征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一年之中二、三季度事故较多,而且6至9月最集中。
这与夏秋季多雨、天气潮湿,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关。
(2)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多,低压电网广泛,与人接触机会多,加工低压设备管理不严,思想麻痹等。
低压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远离变压器和总开关的分支线线路部分,尤其是线路的末端,即用电设备上,包括照明和动力设备。
其中,正常运行中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产生的直接电击次数少于间接接触,即因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而发生触电事故的较多。
(3)单相触电事故:单相触电事故占触电事故总数的%70%以上。
低压系统触电事故大多数是电击造成的,按其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电击:单线电击、双线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单线电击是人体站立地面,手部或其他部位触及带电导体造成的电击;双线触电是指人体不同部位接触不同电压的两相带电导体对地而引起的触电。
决定触电者所受伤害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人体触电所受伤害程度取决于下述几个主要因素:
1、流过身体的电流,以毫安计量。
它决定于外加电压以及电流进入和流出身体两点间的人体阻抗。
流过身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映越强烈,生命危险性就越大。
20-25毫安以上的工频电流都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电流小于数毫安时,电流主要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数百毫安以上的电流,除了引起昏迷、心脏即刻停止跳动,呼吸停止外,还会留下致命的电伤。
2、电流流经身体的途径。
心脏、肺脏、中枢神经和脊髓等都是容易伤害的人体器官,因此,电流流经身体的途径,以胸部至手、手至脚最为危险,臂部或背部至手、手至手也很危险,脚至脚的危险性较小。
此外,电流经过大脑也是相当危险的,会使人立即昏迷。
3、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以毫秒计量。
人体通电时间越长,人体阻值因出汗等而下降,导致电流增大,后果严重。
另一方面,人的一个心脏搏动周期(约为750毫秒)中,有一个100毫秒的易损伤期,这段时间对电伤期相重全而造成很大的危险。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
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
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
这是因为时间越长时,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
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间隙期。
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
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
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
通过脊髓,就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
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
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
根据事故统计可以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
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
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
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
人体忍受直电流、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
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
根据实践资料统计,认为肌肉发达者和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
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的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
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人体触电伤亡与电压有关还是与电流有关?- 用电常识人触电死亡是大电流导致的,跟电压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依据欧姆定律计算,当产生大电压,而导体电阻很大,得到的电流就会很小,就不会发生事故。
1,人们通常把电击电流分为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摆脱电流和心室纤颤电流等,人类触电死亡是由于电压导致的电流通过人体,对人体的心脏刺激,造成生命损失。
平常我们说的平安电压不超过三十六伏特,其实本质上还是由于电流。
2.我们知道在人体触电形成闭合回路,是电压产生电流传递到人体,造成损害。
所以人触电死亡严格来说是大电流导致的。
触电伤亡的直接缘由在于电流在人体内引起的生理病变。
明显,此电流的大小与作用于人体的电压凹凸有关。
这不仅是由于就肯定的人体电阻而言,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更由于人体电阻将随着作用人体的电压上升而呈非线性急剧下降,致使通过人体的电流显著增大,使得电流对人体的损害更加严峻。
到底多高的电压才是人体所能耐受的呢?在一般环境下,若按平安电流30mA,人体电阻1000~2000Ω计,可得平安电压为30~60V,为此,在GB/T 3805-2008《特低压(ELV)限值》中将平安电压的额定值分为42,36,24,12,6V五级,见表1,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平安电压见表2。
表1 平安电压等级及选用举例平安电压(沟通有效值kV)选用举例额定值空载上限值4250在有触电危急的场所使用手持或电动工具等3643潮湿场所,如矿井,多导电粉尘,及类似场所使用照明灯等2429工作面狭窄,操作者易大面积接触带电体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内1215人体需要长期触及器具上带导体的场所68表2 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平安电压类别接触状态通过人体允许电流(mA)人体电阻(Ω)平安电压(V)第一种人体大部分浸于水中55002.5以下其次种人体显著淋湿;人体一部分经常接触到电气装置金属外壳和构造物3050015以下第三种除一、二种状态外的状况,对人体加有接触电压后危急性高的状态301700(接触电压为500v时人体电阻)50以下第四种除一、二种状态外的状况,对人体加有接触电压后危急性低或无危害的状况不规定不规定无限制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内部器官会造成生理机能的损害,也就是通常的触电。
常见的触电类型的原因和危害
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带电物体时,发生了电流从电源流过身体的现象。
触电的原因常见有以下几种:
1. 电压过高:电压超过人体耐受范围会发生触电,一般低于36伏即可导致触电。
2. 电器接地不良:若电器接地存在问题,电器漏电时便会导致人体触电。
3. 用电设备缺陷:用电设备本身制造时存在缺陷,会造成漏电,从而导致触电。
触电的危害严重,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后果:
1. 电击伤:经常接触高电压,可能会导致电流通过身体,造成电击伤,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致命。
2. 电灼伤:触电时,会放电,电灼伤通常是因为电流强度太大和接触时间过长才发生的。
造成电灼伤的后果包括损坏皮肤,肌肉和骨骼组织,可能造成手、脚等肢体残疾。
3. 烧伤:由于电极所造成的高热能导致烧伤。
4. 呼吸抑制:触电造成呼吸系统抑制,通常的缺氧后果会导致积极的心脏停跳、
低氧血症。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办法和行为习惯。
首先,有必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用电环境,安装保护地线。
其次,应该让使用电器的人接受培训,了解触电原因,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教会孩子使用电器时的安全要注意点。
此外,稍加维护电器非常重要,检查电线,插头,接头的损坏,以及电器的漏电等现象,及时修补或更换。
最后,要保障安全,要保持清洁的电器状况,确保电器工作正常,插头正插入插座,并始终将孩子远离电器设备。
人体触电时的危险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人体触电时,致命的因素是通过人体的电流,而不是电压,但是,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
因此人体触及到带电体的电压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②、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是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人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就越降低,流过的电流就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s的间歇,这0.1s对电流最为敏感。
如果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零点几mA)也会引起心脏震颤;如果电流不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较大,也不会引起心脏麻痹。
由此可知,如果电流持续时间超过一秒,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相重合造成很大的危险。
③、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也与电击伤程度有直接关系。
电流通过人的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电流如果通过脊髓会使人半截肢体瘫痪,电流通过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会引起神经失常或引起心脏停止跳动,中断全身血液循环,造成死亡,困此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其次是从手到手的电流途径,再次是脚到脚的电流途径。
④、电流频率对电击伤害程度有很大影响。
常采用的工频(5O~60H)交流电,对设计电气设备比较合理,但是这种频率的电流对人
体触电伤害程度最为严重。
⑤、人的健康状况人体的皮肤干湿等情况对电击伤害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凡患有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结核病等症的人电击伤害程度比健康人严重。
此外皮肤干燥电阻大,通过的电流小,皮肤潮湿电阻小,通过的电流就大,危害也大。
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一)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法建筑施工导致触电一些单位或农户为了自身利益,未经电力部门和国土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擅自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建造或装修房屋,并在施工时引发触电事故。
(二)管理措施难到位,运行的设备不达标一些使用时间长而老化的线路设施,没有及时进行维护、改造,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治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在风雪雨前后,没有及时组织力量检查,对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早年安装的电气设施未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
在架设安装线路及设施时违规操作,许多技术系数达不到要求,如线杆间距离过大,电力线对地距离过低,电力线与建筑物水平距离过小,变压器平台高度过低,未设置安全围栏,线杆拉线上端缠在横担角铁上等等。
(三)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安全用电意识非常薄弱,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一些人为贪图方便,节省钱财,在架设安装电力线路时,多数人不经过我们,而是自行组织实施,从而出现有线电视、专用电线、电话线同杆架设,电力线路安装在生长着的树木上,电表后的进户线采用裸线等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的私拉乱接现象,留下大量的安全隐患。
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对策1、加强用电安全治理的组织措施(1)职员治理:从事电力作业职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紧急救护法。
从事电力作业的职员必须经电力部分培训、考核并取得“进网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网作业。
严禁非电力专业职员操纵电气设备。
(2)规章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和本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制定的工作规程及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作职员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并使电气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安全的运行状态。
(3)安全教育和宣传:除了对职工及电工进行“安全第一”思想教育,并通过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等方式进步职员的技术、业务水平以外,还要大力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使所有用电群众把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
人体触电时的危险性与相关因素人体触电是指人体接触电源导体而遭受电流的侵袭。
电流通过人体会导致生物组织损伤,从而威胁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触电的危险性与事件中的电流强度、电压大小、电流的路径、触电时间等因素有关。
一、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衡量触电危险程度的重要参数。
一般认为,人体经受电流强度越大,越容易导致生命危险。
当电流强度小于1mA时,只会感到轻微刺痛或麻木;在1mA-10mA的范围内,会有肌肉抽搐、胸闷等症状;在10mA-50mA的范围内,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造成生命危险;当电流强度超过50mA时,则很大程度上已经是致命的。
二、电压大小电压大小是决定电流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触电事件的危险程度。
电压越高,电流越强,就越容易导致触电伤害。
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应尽量将电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突然的电压变化也应引起注意。
三、电流路径电流路径是指电流进入和离开人体的路径。
如果电流通过头部、心肺等重要器官,就非常危险。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电流进入身体的路径可能不同,例如手与手之间需要较小的电压、足部可能更接近地面输电等,因此在触电事故后及时的降低电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
四、触电时间触电时间也是影响触电危险性的一个因素。
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在触电发生后,应尽快断开电源、采取急救措施。
五、触电的频率人类经常接触到的电是50Hz交流电。
当电流频率达到数百Hz以上时,人体感受到的触感也越强。
但人类对不同频率的电流的感受不同,为了保证生命安全,触电频率也应在安全范围内。
总的来说,人体触电安全与否与事件中的电流强度、电压大小、电流路径、触电时间、触电的频率等多个因素有关,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可以有效地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安全用电,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电器及插头插座,确保家庭用电门的相接触电线的焊端牢固,孩子在使用电器时应有成年人在场监护等,以确保生命安全。
触电者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触电后都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
1.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致死。
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
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
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电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
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2.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人体处于电流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性愈大。
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愈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3.频率的高低:一般说来工频50-60周对人体是最危险的。
从电击观点来说,高频率电流的灼伤的危险性并不比直流电压和工频的交流电危险性小。
此外,无线电设备、淬火、烘干和熔炼的高频电气设备,能辐射出波长1厘米至50厘米的电磁波。
这种电磁波能引起人体体温增高、身体疲乏、全身无力和头痛失眠等病症。
4.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表皮灼伤,并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脏及呼吸器官的机能。
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如果是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心脏)时最为危险;电流通过的路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较小。
这样一来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又决定了心脏所通过电流的多少,一般情况如下表所示:
5.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通过心脏的电流与通过人身总电流的百分数(%)
6.触电者的体质状况和皮肤的干湿润程度:人体是导电的,当触电后电压加到人体上时,就将有电流通过。
这个电流与人体质和当时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
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就小,皮肤擦破时电阻更小,则通过的电流就大,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也就大。
同时与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触电者有心脏病、神经病等,危险性就较健康的人大的多。
7. 人体的电阻:人触电时与人体的电阻有关。
人体的电阻一般在10000-100000欧姆之间,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电阻最大。
当皮肤角质层失去时,人体电阻就会降到800-1000欧姆。
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