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开展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有效防治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措施。
结论证实: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操作人员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很多种,例如有钢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
和其他路面开展比照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成本非常低,因此受到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但在其施工操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因此需要对这些病害开展合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进而提高路面施工的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1I路面板内损坏病害分析开展道路路面施工时,使用混凝土板面容易发生裂缝,主要原因是使用混合料时里面的水分失去速度过快,然后发生碳化和干缩问题。
除此之外,开展水泥路面施工时,还会出现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问题,主要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发生了分离,剩下的集料颗粒就会出现下沉,里面的水分开始向上移动,这样表面就会发生沁水[1],如果实施有效的处理,路面表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加,在一定环境下,沁水速度慢于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水的蒸发情况就会深入到混合料的表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就出现了凹陷,从而产生非常大的张力。
除此之外,各个固体颗粒之间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颗粒间发生凝集,混凝土如果没有到达一定的硬化强度,就不能有效和张力开展相互作用,最终在表面出现裂缝。
同时,发生裂缝的时间和沁水的时间一般都是相互的,浇筑混凝土道路表面几个小时后,就会先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然后逐渐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出现混凝土龟裂,在干燥的时候这些裂缝开始蔓延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12接缝位置发生病害分析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错台问题,便是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填缝料出现损失以及材料质量有很大关系。
处理横向接缝的时候,尤其是在膨胀系数范围内,由于会发生滑动,造成传力杆位置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一部分滑动出现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强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多年来它一直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上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路面荷载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下面,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原因和防止措施开展详细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形式及其原因(一)荷载原因:交通荷载的增加应该算是水泥於路面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交通荷载急速增加,导致路面负担困难,最终形成损坏。
(二)路面板的断裂:当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均超过抗弯拉强度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会发生断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在路基填筑时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例如,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材料不过关是导致路基塌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路面的质量,造成路面损害。
2、基层标高失控及平整度太差会导致路面厚度的不均匀且不一致,容易使路面薄弱处出现裂缝。
3、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基层太过干燥,会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大量吸收,从而使底部混凝土失去水分,强度也随之降低,最终产生裂缝。
(三)路基土石方填筑:1、在施工时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与路基的超宽填筑不够,且常常在路基填筑完成之后才发现问题。
为了到达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常常不按规范要求挖台、分层、填筑、压实使路基宽度合格,而只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再用人工对其开展摊铺拍实,这的样方式远远不能让路基到达规定的合理密实度,容易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
3、路基填筑时每一层所使用的填料没有用平地机和其他专业器械开展整平,或是整平的效果不好,这会造成低凹的部分地方达不到相应的密实度,从而造成积水。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防治措施(一)路面施工方面:1、在路面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材料,保证路面根底厚度与顶面标高,并保证其压实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及治理措施分析1.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概述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路基和路面作为道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车流、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任务。
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公路路基和路面逐渐出现各种病害,如裂缝、坑洞、沉陷、龟裂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检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病害和非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基土体的沉降、路基排水系统失效、路面结构的破坏等;非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面疲劳龟裂、路面渗水、路面破损等。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为了确保公路路基路面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病害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影像资料分析、实验室试验等;治理措施则包括修复、加固、更换等。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病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治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1.1 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路面结构性病害:包括路面裂缝、坑洞、沉陷、隆起等结构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材料性能不佳、环境因素影响等。
路面功能性病害:包括路面疲劳裂纹、老化、反射裂缝、温度收缩裂缝等功能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路面材料老化、交通荷载作用、温度变化等。
路面环境病害:包括路面水损害、冻融损害、紫外线辐射损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紫外线辐射强度等。
为了有效治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需要对各类病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在分析病害成因时,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多种因素,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病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路面损坏和变形: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洼、龟裂等,会导致路面结构破坏,降低路面承载能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公路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路基路面病害的影响。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应综合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完善的病害控制措施,以有效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引言道路工程繁重而复杂,影响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路基病害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严重。
车辆荷载和气候环境的破坏造成路基病害,对道路的使用造成很大影响。
为保证道路工程的运行能力达到正常水平,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后期道路养护的强度。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原理首先分析压实的作用。
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揉搓力,揉搓力来自于碾压轮的灵活碾压,当压实施工良好且保证揉捏力的有效性时,可以保证轮胎与路面土壤在封闭空间内的接触,从而使轮胎与路面土壤之间产生相互揉捏的效果,保证压实施工质量。
材料的压实需要用振动压路机来完成,,有利于保证介质表面的密实度符合实际施工质量要求。
其次,分析冲击力。
压路机的主要功能是冲击,压路机压实路面凸角时,其非圆压轮可以利用瞬间下落的冲击力,即自由下落的冲击力形成巨大的压力波。
在压力波的作用下,路基和路面处于动态作用,凸角处的能力会向四周扩散,从而获得更好的压实效果。
最后,静压在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静压力的作用下,土颗粒之间能保持很近的距离,使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
但是静压的效果有限,达不到预期的压实效果。
但静压力过大,会破坏土壤的表层结构,所以要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
此外,还分析了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地震动力效应。
振动是由连续的高频冲击载荷产生的,压路机的振动频率一般为2050Hz,利用振动荷载使土颗粒受到高频振动,可以消除颗粒之间的内摩擦。
压路机本身的重量会产生静压力,使土壤形成一定的剪应力和压应力,并能引起土壤颗粒重新排列。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没有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路基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在质量方面存在潜在隐患,那么,其后续施工如路面工程、防护工程等部位再怎么牢固,怎么坚硬,也始终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其质量。
关键词:公路建设路基质量常见病害治理措施Abstract: the roadbed is the basis of the road, without a stable foundation, there is no solid surface. The quality of roadbe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not adequately protected, in the quality of the potential danger, the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road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works and other parts, how strong, how hard, also cannot get basic guarante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must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its quality.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quality common disease management measures路基工程,是公路工程所有组成部分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部位, 当路基松软不稳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仅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陷,促使路面过早破坏,而且路基损坏严重时会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大发展,道路工程建设的量大面广,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员较多,其基础和水平差距较大,很不平衡。
施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非常普遍,形成了一些质量通病。
为了提高上海道路工程质量,道路工程施工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认真执行规范。
本文就道路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操作不规范通病及预防措施略作介绍,以求共勉。
◆路基工程一、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1、超厚回填(1)病害现象及原因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若是路面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若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预防措施①严格执行路基土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
②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
2、倾斜堰压(1)病害现象及原因由于在填筑段内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填筑高度不一,使填筑段内随高随低,碾轮爬坡碾压。
结果使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能越大。
(2)预防措施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
路基路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作成台阶。
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
台阶高度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l米。
3、挟带大块回填(1)病害现象及原因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2)预防措施①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颗粒过大(〉10cm)的砖块、石块、混凝土块要剔除,对大于l0cm的硬土块必须打碎。
4、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1)病害现象及原因回填土中挟杂有机物,在有机物腐烂后土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针对河西地区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分析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1981年起,长期从事农村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0年,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
一、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及其防治意义1.随着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公路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十一五”期间,投入了数千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4以上,连接了广大的县、乡、村,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完善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抗灾害能力强、抗疲劳特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少、施工简单、取材方便、运输费用低等优点,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村道硬化,在低等级公路尤其是村道硬化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3.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柔性路面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路基、基层稳固支撑的要求很高,如不坚强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就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早出现三大病害:裂缝、错台和接缝破坏。
其中裂缝破坏最为普遍,也是近年来最为关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之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八成是因为裂缝引起的。
由于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路面承受车辆荷载的往复作用,裂缝将随时间扩展贯穿,在裂缝处发生应力集中,混凝土发生沿裂缝碎落、在裂缝处断裂、混凝土面板产生破损现象,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当破损发展到一定程度,裂缝处开始翻浆唧泥,板面出现交叉裂缝,并且导致其它板裂缝,最终使混凝土板丧失应有的承载力,整个板发生破坏。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是整个项目中的关键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公路通行安全性以及舒适度,要求确保路基的平整坚实程度,规避各类病害。
但是因为公路路基施工难度较大,病害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该方面的管控难度相对也比较大,容易影响到后续公路路基通行效果。
基于此,对公路路基中常见的病害问题进行分析,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上,从前期规划施工环节入手予以有效防治,同时针对已经出现的病害问题进行维修治理,成为维系公路工程项目稳定可靠通行的关键手段。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处理措施引言我国境内的公路大多数为沥青混凝土公路,为了提升路基的抗弯沉性,为车辆通行提供稳定平稳的路基,需要做好改性处理。
整体上提升路基的抗寒性,减少因为昼夜温差大造成的崩裂现象,减少老化路基的数量,及时维修。
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形成科学的维护计划集中控制,方便快速调取各个路段的实时路况。
做到从路况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升路基使用质量,减少因为路基养护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
1公路路基常见病害1.1裂缝公路中出现的病害,最经常见的就是各种裂缝,在的各个部分都有可能出现,而且导致裂缝的原因也有很多。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施工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地形进行严谨的勘测,在规划中出现了失误,导致在构建公路时并没有均匀承重,有一部分会产生下沉。
此外还有可能是制作过程的原因,在构建公路时,需要用到混凝土,而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程的质量影响非常大,混凝土的热胀冷缩也很有可能会让公路出现裂缝。
公路的盖梁出现裂缝,是因为里面的钢筋数量不足的原因,如果结构建设中钢筋数量不足就会导致这部分的承重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部分的受力会更大,所以就会出现裂缝。
裂缝也会出现在横梁中,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会对的整体承重能力进行规划,而横隔梁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通过的超载车辆过多导致车辆的重量超过了原本横隔梁能够承受的重量。
这样就会导致横隔梁的表面逐渐出现干裂,干裂之后雨水就会随着裂缝渗入,之后就会腐蚀钢板。
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混凝土路基、路面发展迅速,并成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怎样提高混凝土路基、路面的质量,并防止混凝土病害的发生,是施工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原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rete roadbed, road development rapidly and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m of high-grade highway embankment, how to improve the concrete roadbed, pavement quality, and prevent the concrete from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it is the construction unit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Key words: highway concrete; diseases of the subgrade and pavement; reason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0020-02
近年来,混凝土路基、路面发展迅速,并成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怎样提高混凝土路基、路面的质量,并防止混凝土病害的发生,是施工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
常见病害现象及主要原因
混凝土路基、路面常见的病害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接缝碎裂、表面细小开裂、纵向拉宽,表皮脱落、断角、车辙等。
据调查,出现这些病害的路段,其寿命最长的也不会大于设计使用年限的1/3,且大多数路面使用期仅1~3a,属于早期破坏。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是高速公路的一种常见病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重载、超载问题也较严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车辙病害的评价、处治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技术难题。
车辙处治方案,需要明确车辙深度沿路线分布、车辙在路面结构层次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车辙发展趋势。
同时需要确定车辙对路面平整度及构造深度的影响。
处理车辙病害的方法主要是铣刨发生车辙面层,然后重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路面各层抗车辙性能、薄弱环节及车辙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确定车辙路面的铣刨厚度。
㈠使用年限或累计轴载次数与损坏数量及程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数量及其严重程度,不与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轴次数成正比,使用年限长的或轴次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并非损坏就多。
㈡路基、路面板接缝破碎的病害具体普遍性。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包括:
路基稳定性不够,基层承载力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土基不均匀陷等导致路面板开裂。
切缝不及时。
切得太早,混凝土强度不足,骨料露出;切缝过晩,拉应力和温度应力集中,超过混凝土路面的拉应力,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化热偏大,不同品种水泥混合使用,水灰比过大,又用干水泥抹面。
这些极易造成路面板出现细小裂缝及表面脱落而露出骨料。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级配不合理,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水灰比对其强度及和易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常出现骨料偏粗、级配较差、用水量不严格控制,真空吸水作用时两块吸垫之间未保持足够的搭接长度等造成路面产生裂缝。
施工时,气温过高,风速过大,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温差过大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早期开裂的重要原因。
由于混凝土传热速度慢,当面板成型后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在路面板板顶、板底会产生温度梯度,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
基层养护时间不够,层厚偏薄是路面板损坏的又一个原因。
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如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等,这些结构都要求初期有良好的养护。
施工中,常常会出现养护龄期不到就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这样就造成了由于基层收缩产生的裂缝;另外,大多数基层厚度在15~20cm,15cm是半刚性基层的最小厚度,如果下面的层次表面不平整,那么15cm的厚度就很容易使路面板底出现某些部位脱空,且此类基层厚度越小应力越大,基层容易开裂,使面层支承条件变差。
封缝处理重视不够。
水泥路面板断裂与封缝质量有关,尤其在多雨地区,由于路面基层顶面缺少排水构造,地面水会沿着无填料的缝隙渗入基层、垫层直至土基,使路基变软,承载力降低。
基层含水量高不仅会降低其强度,同时还会引起唧泥。
沙害对路基、路面的影响十分重要,在风沙地区修筑路基采用植物固沙,植物固沙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树苗或灌木种类及布置形式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载种。
在流动沙丘地带利用沙柳、芦苇、树枝或植物粗桔秆载植网状格栅,在格栅中间种植草籽树种,在草、树种发芽生长的初期利用死沙障封住流沙,并保护草树种的生长。
有条件的地方应对沙障进行网围栏防护,防止牲畜和人为
的破坏。
防治措施
针对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可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2.1设计和构造及材料选择
⑴车辙处治方案及措施,①路面车辙病害明显降低路面平整度,并对路面抗滑性能造成不同影响。
②通过路面车辙与桥面铺装车辙、跨线桥下路面车辙对比,分析了路面下面层对车辙产生的影响,以及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车辙试验结果也说明以上分析是可靠的,因此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路面病害进行调查分析,提高检测效率,较少路面破坏及对交通影响。
③改性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热稳定性。
⑵选择水泥品种,保证材料质量。
水泥细度、矿物成分影响水泥早期的水化速度,影响混凝土的收缩。
选用水泥时,从干缩的角度来看,C3A的含量多少,对混凝土的收缩有很大影响。
C3A的发热量大,放热早,对C3A含量高的水泥,混凝土温度升高快,引起的热胀冷缩又大又早。
所以,修建道路所用的水泥应限制其中C3A的含量。
我国水泥标准规定,水泥中的SO3含量不大于3.5%。
有资料表明,SO3含量为3.1%,干缩最小。
选择干缩小的水泥,其次序为:粉煤灰水泥<早强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
⑶在配合比设计中采用最小的水灰比。
水灰比大,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小。
所以混凝土的干缩、徐变都大。
若要降低水灰比,减小干缩,采用外加剂减水剂时,应在施工中通过实验进行选择。
⑷在骨料选择上,石子宜细不宜粗,尽可能减少石子表面含泥量,骨料要有良好的级配。
骨料的级配、最大粒径、表面形状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骨料用量,因而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间接影响混凝土的干缩。
⑸在工程防沙上,采用植物固沙的地区及植物固沙的初期,防沙措施有固、阻、疏、导等四种类型,①固沙措施。
其作用在于稳定沙地表面,抑制流沙活动,常见的固沙措施主要是用粘性土、砾(卵)石、乳化沥青等材料设置平铺式和立式两类覆盖处理。
②阻沙措施。
作用在于拦截风沙和限制风沙移动,阻沙设施一般可用土、砖石、木板、芦苇、树枝等材料编制设置,分为墙式、堤式、棚式、带式等四类。
③输沙措施。
作用在于通过增加风力或改变下垫面性质,使流沙直接吹过路基而不产生堆积。
④导沙措施。
作用在于采用导流的方法,借助风的动力作用,改变风沙流或沙丘移动的方向,使沙堆积在对路基无害之处,导沙设施应设置在路基上风侧距路基50~100m处,有导沙墙(土、石、柴草墙等)和导沙板(木板、芭板等)类型。
2.2施工及养护方面
混凝土路面施工要避开高温施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争取夜间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低,温差就较小,水化较缓慢,热时间拉长,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
大气温度急剧下降时,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也可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开裂。
㈠及时切缝、精心施工。
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虽然很多,但若掌握时机及时切缝可以避免出现不规则裂缝。
应在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之前进行锯缝。
切缝太早,混凝土强度不够,造成啃边;切晩了,可能混凝土已先行开裂,因此要在不啃边的前提下尽早切缝。
㈡施工中要保持路基和基层的施工质量,才能很好地防止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
在路面板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好质量关。
①放样树模板,一定要使模板顺直、稳定。
②混凝土拌和时必须检验原材料,不合格的材料不用,配料准确,要在现场称量,记录拌和时间,测试坍落度。
③摊铺工作认真细致,注意翻抖均匀,防止骨料离析。
④真空脱水时,真空度要逐步加大,每次吸垫应重复20cm左右,并保持每次脱水时间的一致性。
⑤为防面板开裂,精抹或找补时要用原浆,不得另拌砂浆,严禁撒铺干水泥。
㈢加强养护。
混凝土在相对湿度大于94%的环境中硬化是膨胀的,湿度低于94%时混凝土硬化是收缩的。
一般混凝土浇筑后所处环境的相对温度较低,故会产生收缩。
施工期间,混凝土的用量总是大于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若养护合理,就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并保证为混凝土强度增长提供水分,从而抵抗因失水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避免了产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