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组网与组态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5
工控机及组态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
工控机及组态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涵盖计算机、控制理论、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技术。
该技术以工控机为核心,通过组态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工控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与普通的个人电脑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功耗、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强的计算能力。
工控机通常采用工业级主板、固态硬盘、防尘防水的机箱以及各种接口,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的长时间运行和各种输入输出控制需求。
组态软件是一种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它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
组态软件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操作简单直观,可以通过拖拽、复制、粘贴等方式快速搭建生产过程的控制界面,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控制逻辑和算法,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控制需求。
工控机及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物流仓储、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等。
通过工控机及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 1 -。
工业控制组网与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ANN803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教学时数:56 学时其中实践56 学时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 )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
实施方法;掌握HMI的设计方法;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主要仪器设备
I /A S 小型集散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试验方式:综合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
五、考核与报告(小四号黑体字)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实训完成度和期末考试(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 +实训操作成绩(30% +期末成绩(50%
3、报告填写要求:不少于6次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小四号黑体字)
七、教材及实践指导书
1使用教材:陈在平•《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参考教材:
杨卫华.《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何衍庆,俞金寿.《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工业网络与组态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工业网络与组态是指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用来实现控制和监测的网络和软件系统。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网络与组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控制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工业网络和组态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二、工业网络知识点总结1. 工业网络的概念和特点工业网络是指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网络。
与一般的办公网络相比,工业网络有着以下特点:(1)实时性要求高,需要能够快速响应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信号。
(2)稳定性要求高,工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比办公环境复杂。
(3)安全性要求高,工业网络需要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
2. 工业网络的组成工业网络一般由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组成。
其中,控制网络用于连接PLC、DCS等控制设备,现场总线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工业以太网则是控制网络和现场总线之间的连接,用于实现工业网络与企业网络的通信。
3. 工业网络的通信协议工业网络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Modbus、Profibus、CANopen等。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网络通信协议,它可以支持TCP/IP协议,实现工业网络与企业网络的互联。
Modbus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PLC和控制设备。
Profibus是一种用于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
4. 工业网络的安全保护工业网络的安全保护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
在物理安全方面,需要采取防雷、防水、防尘等措施,保护工业网络设备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网络安全方面,需要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保护工业网络不受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
5. 工业网络的监测和管理工业网络的监测和管理是保证工业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网络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工业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
工业组态技术-回复工业组态技术是指通过软件和硬件技术,将工业设备、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等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监控的目的。
该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介绍工业组态技术。
第一部分:工业组态技术的概述准确地描述工业组态技术,首先需要了解其组成部分。
其中,软件部分是工业组态技术的核心,通常包括图形化编程软件、数据库、通信协议等。
而硬件部分则包括工业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此外,人机界面也是工业组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可视化界面让操作员能够直观地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
第二部分:工业组态技术的优势工业组态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其图形化编程软件使得控制逻辑的设计更加直观,操作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和连接来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
其次,工业组态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化界面,可以清晰地展示各种工业参数的变化趋势和状态信息,使得操作员可以及时地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此外,工业组态技术还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实时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便于管理和决策。
第三部分:工业组态技术的应用领域工业组态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造业领域,工业组态技术可以用于流水线控制、机器人控制、质量检测等。
在能源领域,可以应用于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系统。
在交通运输领域,工业组态技术可以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等。
此外,还可以在石化、食品、制药等行业中应用于各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
第四部分:工业组态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组态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
一方面,图形化编程软件将更加简化和智能化,使得控制逻辑的设计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人机界面也将变得更加直观和友好,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定制功能。
此外,工业组态技术还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总结:工业组态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自动化技术,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和监控的目的。
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实训计划
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实训计划是一种培养学生在工业网络和组态技术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计划。
该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业网络的基础原理、网络规划与设计、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安全与维护等知识,以及组态技术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与实施、故障排除与维护等技能。
在实训计划中,学生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他们将学习和了解各种工业网络协议、设备和技术平台,通过实际搭建网络环境、配置软硬件、进行网络测试和故障排除等操作,掌握工业网络的建设与维护流程。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组态技术,包括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配置、监控和控制,了解常见的组态技术方案和应用场景,并亲自参与实际项目的组态设计与实施。
通过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实训计划,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相关的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32053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and HMI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当今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组网技术,是控制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2.掌握HMI的设计方法;3.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应重点讲授工业控制网络原理、设计方法、结合PLC系统,以实例为主线,以作业、讲解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有:计算机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电工及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习题要求:习题应促进学生消化、巩固所学内容。
习题要密切配合教师的讲授内容,注意要使概念类、分析类和设计类习题并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教师通过习题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同时习题也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之一。
2.实验要求:根据课时较短,同时仿真系统在脱离实验设备亦能进行的实际情况,实验环节以作业形式安排在课后,以实例、作业、互动来完成实践过程,不单独设置实验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课程大作业。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控制网络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PLC 高级应用技术课程实验教课纲领纲领拟订时间: 2017 年 7月课程名称: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 课程编码: 010132060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合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课程总学时: 24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6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纲领编写依照1. 依据机械电子工程 2017 版教课计划编写;2. 依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理论教课纲领对实验环节的要求;3. 最近几年来《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实验教课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有关课程的联系1. 《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2. 本实验项目是《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3. 本实验是一门实践性综合行很强的课程,经过实验,不单稳固学生在讲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对 Modbus 的理解, 加深对组态软件的认识。
提升学生的着手能力, 加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1. 掌握 S7-200 作为 Modbus 从站的程序开发设置,察看报文的格式,认识指令的格式;2. 掌握 S7-200 作为主站的设置,程序编制,构成宽泛的Modbus 网络;3. 掌握组态软件的基本使用,启停画面,限位功能的使用,脚本的应用。
四、实验基本要求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依照教课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要求;2. 稳固和加深学生对 Modbus 主站、从站使用方法的学习。
达到对组态软件的基本使用能力。
3. 经过实验,要修业生做到:( 1)可以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 2)可以依据实验指导书要求,达成主站,从站设计;( 3)可以依据实验指导书要求,达成组态软件实验;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派实验要求实验种类学时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必 选 演 验 综 设 分派做 做示 证 合计S7-200 Modbus 做为从1S7-200 Modbus √2站的考证, 报文的察看, √从站实验MB 指令的认识S7-200 Modbus S7-200 Modbus 做主站2组网的实验,程序的开√√2主站实验发组态软件的基组态软件的基本使用,3本使用及脚本启停画面,限位功能的√√2的应用使用。
浅谈工控机及组态控制技术发布时间:2021-06-24T07:21:36.77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3期作者:李洪明[导读] 如医疗仪器、楼宇监控安防、加油机、户外广告等,极大程度地便捷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深圳市吉方工控有限公司 518000摘要:工控组态软件是指采用组态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开发自动化工业系统的应用软件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自动化软件能具备高度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提高生产的需求。
关键词:工控机;组态控制;技术工控机也叫工业控制计算机,能够通过编程对工业设备进行控制,已实现自动化工业生产,提高工业的生产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控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医疗仪器、楼宇监控安防、加油机、户外广告等,极大程度地便捷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一、工控组态软件的发展现状科技的发展全面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纵观工控软件的发展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控制单一对象,使得软件的重复使用率很低,一旦需要转变控制对象,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更改源程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备的生产效率,还会延长软件的开发时间、增加软件的维护成本。
工控组态软件,是面向监控与数据采集与动化系统集成的软件平台,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调整监控对象和监控内容,优化了传统工控软件的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由于组态软件能为用户提供直观的图形化管理功能,有效提高了用户对设备生产和养护的管理强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技术不断应用到组态软件中,使组态软件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通过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地融合,不仅让组态软件具备了传统工业控制软件的各项功能,还使其具有远程监控和诊断能力。
另外,在组态软件中科学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也提高了组态软件的适应能力,使其能轻松地与多种I/O设备相连,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山东管理成人教育《工业控制与网络组态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1、现场总线2、模拟数据编码3、数字数据编码4、单极性码5、双极性编码6、归零码(RZ)7、差分码8、基带传输9、载波传输10、封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硬件包括:、;软件包括:组态工具软件、组态通信软件、控制器编程软件、用户程序软件、、、监控组态软件。
2、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总线设备主要分为6类:;执行器;控制器;监控/监视计算机;;其它现场总线设备,如人机界面、条形码识别器等。
3、现场总线具有、、、、互换性、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等特点。
4、进入“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ED2.0)中的现场总线类型有、、、P-Net、FF HSE、SwiftNet、WorldFIP、Interbus。
5、进入“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2026中的现场总线类型有、、、。
6、2002年10月8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我国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国家标准GB/T18858,其中包括了2个现场总线类型:和。
7、模拟数据编码的三种编码方法是:、、。
8、较为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和。
9、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无线与卫星通信。
10、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包括:、、、、、。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个国际标准不是关于现场总线的:()A.IEC61158B.IEC62026C.ISO11898D.IEC1158。
工业控制组网与组态技
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工业控制组网与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ANN803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56学时其中实践56学时
教学时
数: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掌握HMI的设计方法;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主要仪器设备
I/A S小型集散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试验方式:综合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
五、考核与报告(小四号黑体字)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实训完成度和期末考试(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实训操作成绩(30%)+期末成绩(50%)
3、报告填写要求:不少于6次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小四号黑体字)
七、教材及实践指导书
1、使用教材:陈在平.《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参考教材:
杨卫华.《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何衍庆,俞金寿.《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