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就业意识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6.34 KB
- 文档页数:2
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随着现代体育竞争的不断发展,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并阐明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案例。
一、理论研究1. 特长培养理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特长培养理论认为,通过早期的系统训练和专业指导,儿童能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 多元发展理论除专业运动训练外,高水平体育人才还应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多元发展理论强调体育人才在知识、技术、心理和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以提高他们应对竞争和逆境的能力。
3. 个性化培养理论由于体育项目的差异性,每个人的特长和潜力也有所不同。
个性化培养理论认为,根据个体特点和项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和优势。
二、实践研究1. 中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一直以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闻名于世。
中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政府支持、系统训练、选拔机制和科学管理为基础。
选拔人才的机制包括体测、选拔赛和职业教育等环节。
此外,通过建立体育特色学校、职业体育学院和国家队等机构,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训练和竞赛机会。
2. 美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业与体育的平衡发展。
校园体育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可以在高水平的大学体育项目中展示才华,并获得奖学金支持。
此外,美国还注重青少年体育的培养,通过学校、社区和俱乐部等渠道培养潜在的体育人才。
3. 欧洲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欧洲强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规划。
职业俱乐部在体育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专业训练和比赛机会。
许多国家还注重基层体育的培养,通过广泛的体育项目和学校体育的结合,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
三、关键要素1. 政府支持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包括资金、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体育政策和法规,提供良好的竞技环境和发展平台。
运动员的心理调节与职业表现研究在体育竞技的舞台上,运动员们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技术,其心理状态同样对职业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调节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能否发挥出最佳水平,甚至影响着整个职业生涯的走向。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运动员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
比赛成绩的期望无疑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追求、教练的要求,还是外界的关注,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渴望都会转化为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重大赛事中尤为明显,一旦未能达到预期,运动员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沮丧之中。
高强度的训练也是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身体的疲劳和伤痛,加上对训练效果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运动员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
此外,竞争环境的激烈同样会给运动员带来心理负担。
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担心被超越、被淘汰的恐惧会萦绕心头。
那么,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究竟能为运动员的职业表现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其一,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
在比赛中,能够排除外界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比赛中,对于准确判断局势、迅速做出反应至关重要。
其二,增强自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其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挫折。
比赛中难免会有失败和不如意的时候,能够迅速从挫折中恢复,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比赛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看看运动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自我暗示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在心里不断重复积极的话语,如“我能行”“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此来增强自信心,调整心态。
呼吸调节也是运动员常用的技巧之一。
在感到紧张或焦虑时,通过深呼吸,放慢呼吸节奏,可以使身体放松,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目标设定是心理调节的重要环节。
合理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既能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明确的方向,又能避免因目标过高而带来过大的压力。
此外,团队支持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调节也不可或缺。
对部分体育院校艺术体操专项就业方向的调查与研究摘要结合社会市场对艺术体操人才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体育院校艺术体操专项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安排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探讨目前艺术体操大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
结果表明艺术体操运动员毕业后转行就业较多,运动员根据自己的专项来选择就业的方向与专项相近的职业,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院校艺术体操就业调查研究1.前言艺术体操项目是发展方向比较广的运动项目,在运动员退役后有很多的运动员选择了其它发展方向,并非都坚持了艺术体操项目。
在全国体育院校来说,艺术体操项目的人数较少,在中国体育界从事艺术体操项目也是少数的,所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也就较为紧张。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体育院校艺术体操单招学生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四川体育科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资料,了解近几年艺术体操运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为本论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查访问法。
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艺术体操单招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对近5年来有关体育院校艺术体操单招学生进行调查。
3.结果与分析3.1社会对艺术体操需求的变化3.1.1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与艺术体操项目目标的确立表1 沈阳体育学院艺术体操专项单招学生社会需求情况分析大、中、小学教师健身房(教练)舞蹈团(编舞教师) 演员专业队教练员2006年 2——3人 1人 4人 1人 1人2007年 4——5人 5人 1人 2人 1人2008年 3——4人 5人 1人 0人 1人2009年 2人 3人 1人 0人 2人2010年 2——3人 5人 2人 1人 1人我国艺术体操教学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技术和能力培养体系。
我国体育院校所培养出的绝大多数艺术体操专项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经过不断努力,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赞赏。
体育教学领域,由于目前各类大、中、小学在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着深化改革,同时,又由于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出现以及新型的社区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等对我们体育专业院校艺术体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运动员职业调研报告运动员职业调研报告一、职业概述运动员是指专门从事体育运动项目的人员,包括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
运动员的职业特点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参与竞技运动并获得相应的成绩和奖励。
运动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训练、比赛和体能维持。
二、职业要求1.身体素质: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体力、耐力、灵敏度和协调性,以应对严苛的训练和比赛环境。
2.专业技能:不同项目的运动员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规则,并进行持续的技能训练和提升。
3.心理素质: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大部分运动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因此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队友和教练紧密配合。
5.面对压力的能力:运动员面临着严格的竞争和高压的比赛环境,需要具备面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三、职业发展前景1.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通常会参加专业的比赛,并通过赞助和奖金等方式获得收入。
进入职业体育界需要具备出色的实力和成绩,竞争激烈。
2.业余运动员:业余运动员通常以爱好为基础,参与体育训练和比赛。
业余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业余比赛和体育活动获得经验和成就感。
3.职业转型:一些运动员在退役后可以选择转型,如转任教练、体育管理等岗位,继续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
四、职业问题与挑战1.生活规律性: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时间通常不规律,需要根据具体赛程安排作息,有时还需参加国内外巡回赛事。
2.伤病风险:运动员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和比赛,易受伤病困扰。
一旦受伤可能需要停赛或接受手术治疗,对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竞争激烈:职业体育界竞争激烈,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出色的实力和持续的努力,同时还需要面对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
4.职业周期短:职业运动员的职业周期相对较短,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限制,通常在30-40岁左右退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和职业发展。
五、就业前景与待遇职业运动员的就业前景与待遇因个人实力和专业项目的热门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报告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
然而,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而退役后需要面临就业问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难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题。
就业状况根据一项调查,全球约70%的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就业问题。
许多运动员在职业生涯结束后面临着就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可能面临着缺乏工作经验和适应其他行业所需的技能等问题。
此外,运动员的退役年龄通常比其他专业人士要年轻,这意味着他们在退役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职业生涯。
就业难题1. 缺乏工作经验许多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工作经验。
他们的职业生涯通常是专注于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而没有机会获得工作经验。
但是,运动员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或自愿工作来积累经验。
2. 技能不匹配运动员的技能通常集中在特定的领域,如体育、训练和竞技。
退役后,他们需要获得其他行业所需的技能。
这可能需要参加培训课程和进一步学习。
3. 缺乏职业规划许多运动员在职业生涯结束后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他们可能缺乏了解其他行业的知识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机会。
这使得他们更难适应其他行业。
克服就业难题1. 实习和自愿工作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实习或自愿工作来积累工作经验。
这有助于他们将运动中学到的技能应用于其他领域。
2. 进一步学习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学习来获取其他行业所需的技能。
这使他们更容易应聘其他工作。
3. 职业规划运动员可以在职业生涯结束前进行职业规划。
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更轻松地适应其他行业。
结论运动员退役后需要面临就业难题,但通过参加实习和自愿工作、进一步学习和制定职业规划,他们可以成功地适应其他行业。
这需要运动员在职业生涯结束前做好准备。
体操类专业运动员退役后成功就业现状调查周靖弦;李先雄【摘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当前竞技体育需要面对的难题.从运动员退役后成功就业的角度来着手分析,首先收集大量相关文献,用问卷收集到30名运动员的资料,去掉组织安排就业筛选出22名自主择业和高校就读两种退出途径的退役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分别是退出途径、运动成绩与等级、文化教育水平、所获文凭、再就业职业层次,另加入两名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进行对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本次调查的成功就业退役运动员就业状况良好,多位于中上层,从就业层次来说,技术类占半数,这与运动员职业本是技术类有关;运动员退役时的运动等级、比赛成绩对退出途径与成功就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运动员退役途径选择不是全自愿形式,而是存在一定选择条件;文凭、新职业所需能力与人脉对成功就业有很大影响作用;退役后成功就业的运动员认为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提供和就业指导课程能给成功就业带来帮助.【期刊名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7页(P77-83)【关键词】退役运动员;专业运动员;成功就业;就业指导【作者】周靖弦;李先雄【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南京 210014;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随着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的下达,[下文简称《意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方式由政策包办式转为一次性买断,从退役之日开始,其生活与生存便脱离体育系统的保护。
而随着社会劳动不断复杂化,我国进入高失业阶段,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案例屡见不鲜,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体力劳动类与专业技能要求程度不高的职位也难以找到。
而让国家曾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重点培养的人才,在退役后沦落成保安、餐厅服务员等一系列职业专业性低、社会地位较低的就业层,不禁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