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上)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3
旧制度的垮台与大革命的胜利第一部分:旧制度的崩溃第一节:清朝的衰落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秩序在19世纪末开始逐渐崩溃。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处于劣势,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也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第二节:社会动荡在清朝统治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族压迫、民生问题、土地问题等各种不满在各地不断涌现。
农民起义、城市暴动成为频频发生的事情,清政府的威信日渐丧失。
第三节:外国侵略在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也使得清朝国力日渐衰落。
太平天国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更是让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第二部分:大革命的胜利第一节: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911年,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地方士绅联合起来,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国政府。
辛亥革命的胜利彻底摧毁了封建王朝统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节: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重要阶段。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通过北伐战争,逐步统一全国,建立民国政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改变封建农本社会的落后状况。
第三节:人民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
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最终战胜了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取得了全国胜利,国共两党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第三部分:革命的影响第一节:政治影响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封建王朝统治,建立了现代国家政权。
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封建农本社会的封建宗法制度,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社会影响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农业和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国际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成为了世界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力量,中国模式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历史上,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旧制度指的是欧洲各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封建专制体制,这一体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大革命则是法国自1789年至1799年之间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其中包括了宪法的制定、君主制度的废除和恢复、政治权利的争夺等等,为法国政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一、旧制度的问题在18世纪末的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在政治上呈现出僵化的特点。
在这些国家中,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贵族阶层手中,平民百姓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参与权。
这种政治体制的严重缺陷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
同时,经济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贵族阶层则过着奢侈的生活。
此外,社会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旧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大革命的爆发是对旧制度体制的一次有力的否定。
二、宪法制定与君主废除在法国大革命初期,国民议会通过了1791年的宪法,这一宪法的制定是对旧制度的挑战和否定。
这一宪法的通过废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使得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同时,宪法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了近似民主的政治体制,将权力下放给了人民。
这一宪法的制定对于法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续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随着宪法的制定,法国国内的政治力量发生了剧烈的对抗。
在这一过程中,君主制度的废除成为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的焦点在于人民和贵族的矛盾,终使得君主制度得以废除。
1792年8月10日,革命党人攻占了国王的皇宫,这一事件宣告了君主制度的终结。
由此,法国成为了一个近似共和的政治实体。
三、政治权利的争夺在大革命的早期,由于君主制度的终结,法国的政治权利成为了各方争夺的对象。
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党人和保王党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政治争夺。
这场政治争夺不仅是对于政治权利的争夺,同时也意味着对于社会利益的争夺,这使得革命的目标变得模糊。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的变迁始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存在和发展的旧制度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而法国大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社会变革事件之一,它不仅彻底颠覆了封建专制的旧制度,还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社会制度变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够对当今社会和未来走向有所启示。
一、旧制度的背景在谈论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关系时,首先需要了解旧制度的历史背景。
在18世纪的欧洲,尤其是法国,各国都存在着封建专制的旧制度。
封建体制下,国王、贵族和教会是权力的主要代表,他们通过法律规定和宗教教义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广大的农民和工匠则处于弱势地位,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
此外,旧制度还严重剥削了农民和工匠的劳动成果,致使社会出现了极端的阶级分化。
这种旧制度的不公正和腐败使得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为后来的大革命埋下了伏笔。
二、大革命的动因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以推翻旧制度为目标的社会变革运动。
大革命的爆发源于许多因素。
首先是法国社会的政治体制问题。
封建专制制度下,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腐败使得统治者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其次是经济发展的问题。
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繁荣的国家,但社会财富的分配极不均衡,贵族和教会占有绝大部分的财富,而农民和工匠的生活极度贫困。
最后是思想觉醒的问题。
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和权威产生质疑,他们渴望改变现有的社会秩序,并追求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三、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冲突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旧制度和新制度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在大革命初期,人民对抗旧制度的斗争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社会层面。
人民通过武装起义和示威游行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试图改变旧制度对社会的控制。
但是,随着大革命的不断深化,冲突蔓延到了制度层面。
人民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制度,而旧制度的统治者则试图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愿放弃旧有的权力和特权。
规章制度: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前言“规章制度”,是指为了管理和调整某一行业、组织、社会的行为规范,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性文件。
规章制度是现代社会制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旧制度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王朝都制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用来管理各种社会事务。
但是,由于这些规章制度过于僵化和繁琐,加上官员的贪污和腐败,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本文将就规章制度在旧制度时期与大革命中的实践进行分析,以期回顾历史,吸取经验,推进现代化。
旧制度中的规章制度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以管理国家和各种社会事务。
例如,一些完整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清代典章》和《钦定典禮經文》等等。
这些制度覆盖面广,内容复杂,从官制、典礼、教育到家族、税收、农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旧制度的规章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这些制度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
例如,《大明律》规定:“不论贫富,罪名等次,一经判了就只有“太瘦”(太尉)首肯,本院不得私自改变。
”任何改变规定的权力都被剥夺了,给受害者带来了重大困难。
其次,由于官员的贪腐现象, 而一些规章制度被滥用,甚至成为压榨人民的工具和牟取个人利益的手段。
例如,许多颁布的田赋制度和税收制度极其残酷和不公正,有些地方被使臣利用而抬高赋税。
大革命中的规章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新政府和组织成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重新制定和实行一套新的规章制度。
例如,新的民法、刑法、工商法和土地法等文件相继出台,用以规范新政府和新的社会秩序。
此外,许多不同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也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例如,在工人运动和工会形成的早期阶段,各个意识形态和阶级倾向的工会都制定了自己的章程,以支撑自己的政治诉求和经济发展。
但是,在内部的分歧和政治斗争中,许多规章制度被扭曲甚至撤销。
事实上,大革命期间新政府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实行情况也存在许多问题。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二O一三年十一月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二O一三年十一月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导读,具体的题目是走向平等自由之路,在讲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影响史。
这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出版的当时这个作者托克维尔他非常不自信的在给他英国妻子写信中写到,他说我这本书可能不会讨好任何一派,保皇党也不会看到一个旧制度的完美的图片,革命派可能也看不到对革命的赞赏。
只有自由派可能会喜欢,但是自由派又非常少,所以他对这本书的前途非常担忧。
但是没想到,他在1956年出版之后,他1959年去世,他去世之前这本书就已经再版了四次,而且相继被翻为各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
而我们国家是在135年之后才有了中译本,当然这主要是有政治的和历史的一些原因。
一、大革命和旧制度概要为了大家便于理解这本书,所以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把法国旧制度的情况和革命进程,革命结果大致的线索跟大家描述一下,这样呢大家也容易理解书本身所指的内容。
首先呢跟大家讲一下法国的旧制度,法国的旧制度其实是在欧洲是最经典的封建制度,所谓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就是他造成的是一个等级制,所谓等级制是这个社会中他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不是僧侣,不是贵族的,都属于第三等级,包括什么土地上的农民,包括工商业章,其他市民啊等等,这些都是第三等级,而这个等级是怎么建立的呢,他是在公元四到五世纪的时候,蛮族入侵,进入到了法国土地的时候,当时蛮族入侵的军事首领,他为了上次他底下的亲兵,没有东西赏赐,他只有是赏赐土地,那赏赐土地的时候就划这一块给他,划那一块给他。
划这土地的同时,他同时把土地连通土地上的人民赏赐给他了,这样一来呢,就在得到这个土地的亲兵,最后就演变成领主,所以领主就是,他是这片领土的主人。
而在这个领土上的人民,是从从属于他的臣民。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错误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错误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错误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错误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错误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
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错误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错误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17-1818-1919-20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宗教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工农阶级中产阶级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雅克卢梭涂尔干托克维尔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
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版引言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旧制度指的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而大革命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运动。
本文将以冯棠版为视角,探讨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一、旧制度的特点与弊端清朝的旧制度自康熙年间开始确立,并在300多年间持续影响中国社会。
尽管有一定的治理成果,但旧制度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封建统治导致社会阶级固化。
旧制度下,社会地位主要由出身决定,士绅阶层享有特权,而农民和工人则处于社会底层。
这种世袭的特权制度妨碍了社会流动和公平竞争,使社会分化逐渐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其次,政治体制僵化与腐败也是旧制度的一大弊端。
清朝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官员贪污腐败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最后,经济发展滞后也是旧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
清朝在经济政策上实行封闭主义,限制对外贸易,对工商业发展的抑制使中国逐渐落后于欧洲列强。
这种经济滞后对于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加深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二、大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社会运动。
它的起因主要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传入和封建制度的日益崩溃。
同时,国内外压力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也为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大革命实际上是一场反对封建制度、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运动。
它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并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大革命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在政治层面,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行了共和制度,逐步建立了民主的政治体制。
这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在经济层面,大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破了束缚。
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土地制度、教育制度、工商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下)考试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上)1. 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D)。
A.马克吐温B.雅克卢梭C.涂尔干D.托克维尔3. 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工农阶级D.中产阶级4.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A.社会因素B.宗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B.封建专制C.民主精神D.民本思想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B.《论美国的民主》C.《理想国》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2.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3. 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4. 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下)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C)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B.军事领袖C.专制政府D.民主政府2.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A)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90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A.社会因素
B.宗教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A.马克吐温
B.雅克卢梭
C.涂尔干
D.托克维尔
3. 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A.16-17
B.17-18
C.18-19
D.19-20
4. 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
B.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
C.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
D.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
B.《论美国的民主》
C.《理想国》
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2.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
B.封建专制
C.民主精神
D.民本思想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
错误
2.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3. 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4. 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
错误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