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压疮
- 格式:xls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1
难免压疮告知书尊敬的患者及家属:由于患者病情异常,体质特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压疮。
现将压疮防范措施、陪护人员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等有关事项和风险告知如下: (一)对压疮的认识压疮是一种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烂坏死的病症。
压疮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危害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会努力采取防范措施,也请患者家属及陪床人员,配合护士的工作,完成护士交待的任务。
(二)患者的压疮发生将难以避免患者由于疾病(昏迷、瘫痪、病重、年老体虚、骨折、手术等)的原因。
瘫痪在床,或者需要长期卧床不动;而患者的身体状况又比较差,全身营养状况差、长期发热或者恶病质,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石膏固定或者有较硬的村垫物。
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患者必须静卧、制动,否则影响疾病治疗,或者危及生命,此时医院会采取以治疗疾病保住患者生命为首选的治疗措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采取处理压疮的措施。
以上原因在患者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发生压疮的风险。
(三)防范难免压疮的措施压疮防范主要在于定时给患者翻身,清除不良衬垫物,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患者营养摄入。
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要按照护士的交待,每1-2 小时给患者做翻身,经常清理患者的床铺,清除床单皱褶、异物,协助患者大小便,保持患者身体干净,定期给患者用热水清洁身体,增加患者营养。
(四)陪护人员有协助患者翻身、清洁身体、清除异物等义务。
(五)(五)本陪护告知书患方家属应当让陪护人员熟悉有关内容,并配合护理工作。
以上风险护士已详细告知,我们对压疮的风险表示理解,因此发生的风险,我们愿意承担。
患者家属(签字): 关系:日期: 年月日。
2024年一季度全院难免压疮风险评估上报总结分析在2024年一季度的全院难免压疮风险评估上报中,我们对全院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以下是我对评估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1. 患者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存在较高的压疮风险。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长期卧床、患有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
针对这部分患者,我们需要加强压疮防护措施,如定期翻身、使用特殊的床垫等。
2. 护理措施的落实:评估结果显示,护理措施的落实度还有待提高。
一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疏忽、浮躁的现象,导致护理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督导,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
3. 患者宣教:评估结果还发现,部分患者对压疮预防的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宣教。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4. 信息记录和交流:评估结果显示,信息记录和交流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导致信息难以传递、交流不及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信息记录的规范和培训,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综上所述,通过对2024年一季度全院难免压疮风险评估上报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针对这
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加强宣教工作,加强信息记录和交流,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9例难免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协会将压疮的定义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
绝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但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2]。
现将我院2012至2013年发生的19例难免压疮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149例,发生难免压疮19例,占总数的13%;发生难免压疮中住院天数最长为155天,最短的为2天。
1.2科室分布:神经外科5例,泌尿外科4例,骨科4例,消化内科2例,呼吸内科、感染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各1例。
1.3压疮部位:臀部11例(处),骶尾部8例(处),肩背部3例(处),髋部、其它部位各1例。
1.4患者年龄情况:发生年龄为37-90岁,其中37-49岁4例,占21%,≥50岁15例,占79%。
1.5患者疾病统计:多处严重骨折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4例、脑卒中4例、恶性肿瘤晚期3例、脏器衰竭3例。
2、原因分析2.1患者基础疾病复杂,病情危重:发生的19例压疮病例中,多处严重骨折、重型颅脑损伤伴严重意识障碍、脑出血脑梗死以及恶性肿瘤等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长期卧床,存在发生压疮的高危风险。
2.2年龄因素:发生的19例难免压疮中,50岁以上的患者有15例。
因为老年人的皮下脂肪少,皮肤表面干燥、粗糙, 皮脂腺减少、萎缩,使分泌相应减少,降低了皮肤的排泄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同时表皮细胞减少和再生缓慢,使皮肤变薄,血液流量降低,直接影响营养的供给,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3营养状况: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病人,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或由于无法进食,易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难免、带入、发生)压疮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难免、带入、发生)压疮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一、病人新入或转入后,责任护士应对病人的整体情况及局部皮肤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难免压疮和带入压疮的病人如实上报护理部,同时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提示避免压疮危险因素。
护理部接报告24小时内下科室核实。
二、病人由于病情、身体状况或治疗需要(如骨折制动)在住院期间难免会发生压疮者,科室应上报护理部并认真落实预防措施。
三、病人入院时已发生有压疮,科室应将压疮面积、有无渗液、感染等情况,如实记录并提出治疗及护理措施,及时上报护理部。
住院期间,压疮治愈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核实后给予适当奖励。
四、转科病人的皮肤情况,转出科室与转入科室应交接清楚,记录详细,并双方签字明确责任,交接不清者由转入科室承担,如需上报由转入科室报告。
五、病人住院期间发生压疮,但科室未上报难免压疮者,护理部核实后,给予相应处理,科室应积极给予治疗、护理。
六、科室应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加强护理知识学习,提高责任心,落实基础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七、防范措施:(一)为病人解除或减轻局部受压,定时更换体位,并给予红花酒精或紫连膏按摩受压部位。
(二)减少剪切力的损害,对取半卧位、坐位、抬高床头的病人腿下垫海绵垫,防止下滑。
(三)协助病人翻身时,避免拖、拉、推、拽,以防擦伤皮肤。
(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清洁。
(五)慢性消耗性病人卧床时予以海绵垫缓冲重力压迫。
(六)实施个性化辨证饮食护理,增加病人营养。
知丁。
难免压疮的名词解释难免压疮是指在特定的身体部位,由于压力长时间作用于皮肤和组织,导致局部循环障碍、压力分布不均和组织受损,最终发展成为皮肤和组织的坏死性损伤。
难免压疮也称为压疮、褥疮或床疮。
难免压疮多发生在长期卧床、长期坐着或由于行动受限而无法改变体位的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
压疮主要集中在身体的压力分布压力高的部位,如骨头凸起、关节处或身体前后拐弯的地方,如骶尾骨、腰椎、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压疮的形成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持续的压力、摩擦力、剪力、湿度和局部皮肤缺血等。
难免压疮的形态特点有四个级别。
一级压疮表现为皮肤的局部红色区域,与相邻组织对比明显,可以通过触摸进行识别。
二级压疮表现为表皮和/或真皮的损伤,形成浅溃疡、破裂、糜烂或浅表坏死。
三级压疮表现为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的损伤,形成深溃疡,通常清洁底部可见脂肪组织但不暴露,深层坏死可能存在。
四级压疮表现为深度较深的组织损伤,涉及肌肉、骨头、关节,深层坏死明显。
除四级压疮外,其余三级压疮被视为难免压疮。
难免压疮对患者健康影响严重,不仅造成体温调节障碍、感染和疼痛,还会导致患者久卧不起,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预防难免压疮非常重要。
预防压疮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改变体位,减少长时间压力作用的时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患部潮湿;使用适当的床垫和护理垫,减少压力分布不均的情况;提供合适的营养和水分,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已经发生难免压疮的患者,要及早给予治疗。
治疗目标包括减轻疼痛、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保持患者的体位,避免进一步压迫和损伤,定期更换敷料,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有时,手术干预也是必要的,如去除坏死组织或修复损伤的皮肤组织。
总之,难免压疮是一种由于长时间压力作用于皮肤和组织,导致损伤和坏死的疾病。
预防难免压疮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改变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提供适当的床垫等。
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及时治疗也是关键,包括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等。
难免压疮的名词解释在医学界,难免压疮是一个常见的术语。
它是指因为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而导致皮肤和组织损害的一种疾病。
难免压疮又被称为褥疮、床疮或压疮,是由于缺血和组织坏死引起的。
主要发生在长期卧床、坐位不动的人士身上,尤其是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难免压疮的形成机制是与皮肤组织处于持续压迫下时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当人体的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压力阻断了血液流动,导致皮肤和组织缺氧。
缺氧引发了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和溃烂。
这种坏死和溃烂通常发生在骨骼突出部位,如脊椎、肩胛骨、坐骨、膝盖、踝关节等。
难免压疮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压疮表现为皮肤泛红,与正常皮肤温度相比有明显升高,但没有破溃。
二级压疮表现为浅表破溃或糜烂,类似于溃疡。
三级压疮表现为深层坏死,暴露出肌肉组织,但没有累及骨骼。
四级压疮是最严重的,皮肤坏死的程度很深,且累及到骨骼和肌肉组织。
难免压疮是一种可以避免的疾病。
预防难免压疮的关键在于减少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的时间,并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定期翻身以减轻压力是必要的。
此外,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座垫也能够减少压力对皮肤的直接影响。
同时,保持合理的营养摄入也对预防难免压疮起着重要作用。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 和蛋白质可以提高皮肤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
难免压疮的治疗主要包括创面修复和预防二次感染。
对于一级和二级压疮,定期清洁创面并涂抹消毒药膏即可。
对于三级和四级压疮,需要进行创面清创和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创面的湿润和透气,同时给予局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难免压疮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和不适,还有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压疮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总之,难免压疮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难免压疮这一挑战。
难免性压疮1例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6-26T15:45:45.4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作者:李恒[导读] 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或因病人一些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强迫体位等)现有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655000)摘要: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或因病人一些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强迫体位等)现有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称之为难免性压疮(难免性褥疮)。
大部分都是因为强迫体位(生命体征不稳定、高位截瘫、骨盆骨折、心力衰竭等),发生在伴有年老体弱、过度肥胖、极度消瘦;最后导致久病卧床褥疮严重。
关键词:难免性压疮护理如果是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是可避免的还是难以避免的?当压力性损伤刚被发现,在其进行性发展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难免性压疮虽然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但只要及时、连续地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本文对我科收治的难免性压疮1例进行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1 岁。
因宫颈癌术后 9 年,腰痛6月余于 2016-12-19 入院。
入院诊断:1.宫颈鳞癌术后腰椎、脑转移 2.贫血。
该患者是压疮高危人群,但由于伴有骨转移引起的腰椎粉碎性骨折,患者不能卧气垫床,一翻身就会导致腰部疼痛加重、双下肢麻木,因此经常不愿意配合翻身。
尾骶部出现了2期压力性损伤,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为13分。
2护理措施:2.1 申报难免压疮:待护理部审核,压疮护理小组会诊。
2.2 对症处理:包括指导加强营养;建立翻身卡,督促翻身,使用三角垫;加强评估,床边交接班;患者及家属教育,保持皮肤清洁;尾骶部予泡沫贴保护(7天或视脱落情况更换一次)。
3护理记录2016-12-28 评估:伤口床:尾骶部伤口 2cm × 2 cm ,指压时红斑不会消失,部分真皮层缺失,NRS 评分 1 分。
难免压疮的护理措施引言压疮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难免压疮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1. 压力分布和转移1.1 压力分布的重要性在了解压疮的护理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压力分布的重要性。
压力分布是指人体在睡眠或久坐等静止状态下,在各个部位承受的压力大小。
不同部位的压力分布不均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
1.2 压力转移的原则为了降低局部压力,可以采取压力转移的方法。
压力转移指的是将压力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以减少局部压力。
压力转移的原则包括:•避免将压力集中在一个小面积上,应分散压力;•注意避免骨骼突起区域的压力;•坚持定时翻身或移位,以减少特定部位的压力时间。
2. 表面垫料的选择2.1 表面垫料的作用合适的表面垫料可以起到减轻压力分布不均的作用,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
具体作用包括:•缓解部位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分散压力,避免对局部组织造成过度压力;•减少摩擦和剪切力。
2.2 选择合适的表面垫料在选择合适的表面垫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风险评估结果和医护人员的经验。
下面是一些通用的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能够提供适当支持和减压功能的垫料;•考虑患者对材料的过敏反应;•考虑清洁和维护的便利性。
3. 皮肤护理3.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是预防压疮的重要环节。
患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皮肤易受到破坏,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
3.2 使用适当的润肤剂在清洁皮肤后,可以使用适当的润肤剂来保护皮肤的屏障功能,并降低摩擦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伤。
3.3 定期检查皮肤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尤其是易受压力的部位,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4. 营养支持4.1 营养与压疮的关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和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免压疮上报流程难免压疮是指因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等原因,导致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迫而发生的损伤。
在医疗机构中,对于难免压疮的上报流程十分重要,只有及时准确地上报,才能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将介绍难免压疮上报的流程及相关事项。
一、难免压疮的识别。
在进行难免压疮上报之前,首先需要对难免压疮进行准确的识别。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密切关注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难免压疮的迹象。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难免压疮的患者,应当立即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信息。
二、难免压疮的上报流程。
1. 收集患者信息,在发现可能存在难免压疮的患者后,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2. 进行评估,对患者的难免压疮进行评估,包括压疮的部位、面积、深度等情况,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炎症情况等。
3. 填写上报表格,根据评估结果,填写难免压疮上报表格,包括患者信息、压疮情况、评估结果等内容。
4. 上报至相关部门,将填写好的上报表格上报至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如护理部、医务部等。
5. 进行干预和治疗,医疗机构收到上报后,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包括改变患者体位、加强皮肤护理、进行伤口清洁和换药等。
6. 监测和记录,在进行干预和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难免压疮的复查和评估。
三、相关事项。
1. 保持沟通,医护人员在进行难免压疮上报流程中,需要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难免压疮的情况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
2. 加强培训,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难免压疮识别和上报流程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
3. 定期评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定期评估难免压疮上报流程的机制,对上报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流程的严格执行,可以更好地进行难免压疮的上报和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难免性压疮的概念难免性压疮是指在长时间卧床或坐位状态下,因体位不变或受到外界物理压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缺氧,最终发生组织损伤而形成的溃疡。
难免性压疮主要发生在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身上。
由于这些人的活动能力受限,无法改变体位和活动,容易导致部分部位长时间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难免性压疮。
难免性压疮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压力: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特定部位长时间受到压力时,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影响组织正常供氧供血。
长时间的压迫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流量,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导致细胞坏死和损伤。
2. 摩擦:皮肤摩擦是另一个导致难免性压疮的重要因素。
摩擦力会对皮肤表面造成创伤,破坏皮肤的保护层,使皮肤表面易受损。
在长期卧床或坐位的情况下,当人体进行体位调换或移动时,会产生皮肤与衣物或床上用品之间的摩擦,加重皮肤损伤的发生。
3. 湿度:患者长期处于湿润环境也容易发生难免性压疮。
湿度会导致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减少,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使皮肤更易受到损害,促进细菌滋生,增加感染的风险。
4. 缺血缺氧:难免性压疮的形成过程中,缺血缺氧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长时间的压迫使皮肤组织的毛细血管受到压迫,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微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氧。
细胞缺氧后能量供应不足,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和组织损伤。
为了预防难免性压疮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期翻身可以减轻体位压迫,增加局部皮肤血液供应。
定期翻身可以选择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
2. 合理安排体位:合理安排体位可以减少特定部位的压迫。
避免头部和脚部持续受压,可以使用枕头垫高头部,或按照医生建议调整患者的体位。
3. 保持皮肤干燥:保持皮肤干燥可以减少湿度对皮肤的损伤。
经常更换患者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受潮。
难免压疮的界定的基本条件
难免压疮的界定的基本条件:
因疾病需要限制翻身,或因病人一些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强迫体位等)现有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称之为难免性压疮(难免性褥疮)。
诊断:
一般来说,创面周围伴有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如果还有化脓、恶臭症状者即可认定为局部感染征兆,伴发热则说明具有全身反应。
临床分期(美国全国压疮顾问小组2007年最新分类):
(1)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
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2)第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红、肿、热、痛或麻木,持续30分钟不褪”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
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3)第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紫红、硬结、疼痛、水疱”,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4)第三期压疮浅度溃疡期——表皮破损、溃疡形成。
典型特征: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
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5)第四期压疮坏死溃疡期——侵入真皮下层、肌肉层、骨面、感染扩展,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6)无法分期的压疮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溃疡底部有腐肉覆盖(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褐色),或者伤口床有焦痂附着(碳色、褐色或黑色)。
难免压疮管理制度
一、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二、申报难免压疮申报条件:必备条件+危险因素≥2项。
1、Braden评分≤12分为必备条件;
2、危险因素:被动体位、意识障碍、极度消瘦、高度水肿、疼痛、手术时间>4小时、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骨盆骨折、感觉障碍、年龄>70岁、营养缺乏、偏瘫/截瘫/四肢瘫痪、依从性差、病情不允许翻身。
三、难免压疮申报程序及追踪管理
1、若符合难免压疮的标准,发现者于24小时内填写难免压疮申请表,由护士长签名后电话或网络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部组织压疮护理小组成员及时至病房查看、核实,并提出指导意见,批准后再完善相关记录申报并备案。
2、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床旁悬挂压疮警示标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并电话告知科护士长护理部。
3、实行床旁交接班,责任组长随时检查,护士长每班检查,检查内容: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等。
4、科护士长根据情况,至少每周1-2次对难免压疮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更改进行检查。
5、压疮护理小组分工相关人员至少每周一次定时进行访视,了解伤口进展、护理措施落实以及制定的护理措施是否合适等情况。
6、难免压疮患者因未及时申报,在申报前发生压疮,不作为难免压疮处理。
难免性压疮申报管理制度
(一)患者入院时均应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重点加强对卧床、手术时间〉4小时、低蛋白水肿、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躯体移动障碍等患者的筛查,及时发现压疮高危患者,凡符合难免性压疮申报条件的于24小时内请护士长会诊,会诊确认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节假日报告护理总值班)。
(二)申报条件:申报难免性压疮患者须同时满足必备条件和2项及以上的其他条件。
必备条件为Braden评分W12分;其他条件含意识障碍、高龄(三70岁)、血清蛋白<30g∕1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等。
(三)申报程序:Braden评分W12分由责任护士根据申报条件填写《难免性压疮申报》表,所在科室护士长审核后请护士长核查后在《难免性性压疮申报》表上签字确认,并指导采取护理措施。
即:责任护士评估填表一护士长审核一报护理部。
(四)若遇疑难、特殊病例或患者有争议时,请护士长会诊后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请护理部、伤口护理专家共同会诊。
(五)对认定的难免性压疮病例,科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风险,取得理解和配合,同时持续进行动态评估(每周至少2次),避免压疮发生。
(六)患者转科时,认真进行交接并将相关资料随同患者移交至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记录压疮转归情况,所在科室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其相关资料归入病历保存。
(七)对难免性压疮实行护士长一护理部二级监控,护土长对难免压疮要加强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检查评估,护理部随时督导检查。
(八)难免性压疮患者住院期间一旦发生压疮,按照《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