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
- 格式:pptx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22
《数学广角——推理》知识点归纳推理的时候可以用排除法、假设法、候选数法来分析。
排除法:如果在几种情况之中,有且只有1种情况是成立的,那么把不成立的排除在外,剩下最后一种就是成立的情况。
例1、小明、小亮、小刚各拿了一本语文书、一本数学书、一本英语书,但不知道谁拿的是一本什么书。
已知小明拿的是数学书,小亮拿的不是英语书,则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分析:小明拿了数学书,所以小亮只能拿语文书或者英语书,但他拿的不是英语书,所以小亮拿的是语文书。
现在数学书、语文书都被人拿了,可以排除在外了。
所以剩下的英语书,只能是小刚拿了。
假设法:假设某一种情况是成立的,顺着这种情况分析,如果会造成矛盾的结果,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成立的。
如果没有造成矛盾的结果,那么这种情况是有可能成立的。
例2、一个花瓶被打碎了,已知它肯定是被小陈、小李、小张三人中的一个人打碎的。
小陈说:“是小张打碎的。
”小李说:“对,是小张打碎的。
”小张说:“不是我打碎的,是小陈打碎的。
”已知他们三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请问花瓶是谁打碎的?先列出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如下:①如果小陈说的是真话,则小李、小张说的都是假话。
这样小陈和小李的话会造成矛盾,所以不成立。
②如果小李说的是真话,则小陈、小张说的都是假话。
这样和①一样,小陈和小李的话会造成矛盾,所以不成立。
③如果小张说的是真话,则小陈、小李说的都是假话。
这样不会造成矛盾,可能成立。
综上所述,既然①、②都不成立,所以只有③是成立的。
花瓶是小陈打碎的。
候选数法:先写出可能成立的数作为侯选数,再结合其它条件进行筛选。
如果筛选之后剩下最后一个侯选数,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数。
例3、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则A代表什么数字?分析:看第一行,可知A的侯选数是1、3、4,但无法确定是哪一个。
这时我们可以竖着看,看第二列。
第二列已经有1和4了,所以A不可能是1,也不可能是4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单元。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推理,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并能运用推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推理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能够运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推理的概念和逻辑推理方法。
2. 能够运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推理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推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推理的概念,讲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推理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推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推理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推理方法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总结推理的基本方法,强调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推理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推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理2. 课题:推理3. 教学目标4. 教学难点5. 教学内容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推理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推理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推理的兴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详细讲解了推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推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推理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专题:简单推理问题1.XXX、XXX、XXX三个人中有一人在同学们不在的时候打扫了教室。
老师问他们谁做了好事。
XXX说是小红干的,XXX说不是她干的,XXX说也不是她干的。
已知两人说了假话,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做了好事?(答案:XXX)2.一把香蕉等于三个梨,两个梨等于五个桔子,四个桔子等于320克。
那么一把香蕉重多少千克?(答案:1.6千克)3.四个人甲、乙、丙、丁按照身高排队,已知乙不是最高,但比甲和XXX,而甲不比XXX。
请将他们按照身高排队。
(答案:乙、丁、甲、丙)4.在动物城里,4个南瓜可以换1只鸡,2个南瓜和1只鸡可以换3条鱼,一只鸡和一箩筐米可以换5条鱼。
一箩筐米可以换多少个南瓜?(答案:8个南瓜)5.一头牛可以换6头猪,2头猪可以换10只羊,3只羊可以换20只鸡,400只鸡可以换多少头牛?(答案:5头牛)6.四个同学甲、乙、丙、丁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XXX是2号,乙是3号;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XXX是2号,丙是3号;XXX是4号,甲是1号。
已知每个人都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多少?(答案:3号)7.A、B、C、D、E五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得了前五名。
老师让他们猜猜各自的排名。
已知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他们的名次排列是什么?(答案:A第一名,B第二名,C第五名,D第三名,E第四名)8.在XXX家里,鸡在吃米的时候,两个在两个左边,两个在两个右边,两个在两个两旁,两个在两个中间。
XXX一共养了多少只鸡?(答案:8只鸡)9.XXX、XXX、XXX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战士。
已知XXX比战士年纪大,XXX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XXX年纪小。
那么他们分别是什么职业?(答案:工人是XXX,农民是小王,战士是XXX)10.甲、乙、丙、丁、XXX五个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人都要比赛一局。
已知甲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XXX了1盘,那么XXX赛了几盘?(答案:0盘)11.有9枚金币,其中一枚是假的,比真金币轻一点。
二年级数学练习1、丹丹、红红和玲玲三个小朋友身高不同,玲玲说:“我不是最高的。
”红红说:“我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矮的。
”她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2、在一次写字比赛中,强强、兰兰、浩浩三人得了前三名,有人问他们各得第几?浩浩说:“我得了第二。
”兰兰说:“我没得第三。
”那么得第一的是谁?得第二的是谁?得第三的是谁?3、小强,小刚和小力三个人比体重。
小刚说:“我不是最重的,但比小强重。
”你能判断出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吗?4、涵涵、静静和芳芳分别喜欢打球、跳绳、踢毽子三种运动中的一种,三人没有共同的爱好。
涵涵说:我不喜欢打球和跳绳。
静静说:我不喜欢跳绳。
芳芳说:你知道我喜欢什么运动吗?5、有三种球,分别是羽毛球、乒乓球和毽球。
小猴说:“我拿的不是毽球和乒乓球。
“小兔说:“我拿的不是毽球。
“小象说:“你知道我拿了什么球么?”6、桌子上有三盘梨,请根据小丽和小明的说的话,猜一猜天天拿了哪一盘梨子?小明说:“我没有拿第一盘和第二盘。
”小丽说:“我没有拿第二盘。
”7、三个小朋友比大小。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8、英才学苑有三个班。
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B班比A班少; (2)B班比C班少;(3)C班比A班多。
9有四个木盒子。
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
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10、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11、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2)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12、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1)甲不姓张; (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第4课时统计和数学广角——推理课题统计和数学广角——推理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是复习统计知识和数学广角——推理知识。
教学时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推理的过程中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把统计和推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和推理的作用。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使学生亲历统计和推理的过程,在统计和推理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方法,用画“正”字记忆数据的方法,复习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能熟练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会运用推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1.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纸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2分钟)1.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统计和数学广角——推理知识。
2.板书课题:统计和数学广角——推理。
1.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齐读课题。
1.二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如下。
(1)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最少。
(3)参加羽毛球小组的有(8)人。
(4)参加篮球小组的比参加羽毛球小组的多(7)人。
二、探究疑难,梳理知识。
(6分钟)1.引导学生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将第一单元和第九单元的内容作一个整理。
2.展示知识结构,教师板书。
3.提出问题:对上面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疑问?4.介绍经验: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向同学介绍?1.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2.点名展示,全班交流。
3.交流疑问。
4.汇报学习经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教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推理的乐趣,体验推理的过程,逐步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符号描述推理过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够进行初步的推理。
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推理能力强;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符号描述推理过程。
3.感受推理的乐趣,体验推理的过程。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符号描述推理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学卡片等。
2.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资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和狐狸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的逻辑问题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或关系。
如:呈现一组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推理方法。
如:让学生用教学卡片进行推理游戏,找出符合规律的卡片。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如: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推理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