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与八大浪费
- 格式:pptx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41
精益生产之八大浪费的识别
精益管理的八大浪费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只有材料的报废、退货、废弃才是浪费。
现在,企业生产中的浪费指一切不增值的活动,包括时间、成本等的浪费。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企业管理中精益生产管理最常见的八大浪费。
一、制造过剩的浪费
制造过剩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为过量生产会掩盖很多的浪费,让人们蒙蔽双眼,因会计上的数字而沾沾自喜。
二、等待的浪费
停工待料、设备故障、工序流转不起来等都会造成等待的浪费。
三、搬运的浪费
由于作业台的设置和存放库的位置设置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实际搬运上的浪费。
四、动作的浪费
无附加价值的分工、无效的作业等无效的作业称之为动作上的浪费。
五、库存的浪费
库存过量会衍生出仓储成本,而库存过量的根源往往是生产能力低下、产能不平衡、供应链级别不高等,库存的浪费被视为最恶劣的浪费。
六、加工的浪费
一般指加工方法或工艺上的不得当或不必要的加工。
七、不良品的浪费
不良品的产生直接会造成物料成本和人员成本的产生,频繁不良品的产生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良品产生的源头有关。
说到精益浪费大家一般会想到以上7种浪费,而今天我想重点说一下第八种浪费。
那就是沟通的浪费,这是在很多企业都会被忽视的浪费。
例如领导交代工作时内容不清晰,而负责人当时出于某种原因没有详细追问,
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执行力差甚至与领导的想法背道而驰,走了很多弯路。
在制造业现场如果缺少沟通环节,领导不能真实地了解现状,现场的声音没地方传达,很多信息不能顺畅流通,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精益管理中增值与浪费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增值和浪费的例子:
1. 增值活动:
- 按照客户要求生产产品:根据客户的订单和需求,生产符合其质量标准的产品。
- 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及时、有效地回应用户的咨询和投诉,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
2. 浪费活动:
- 过量生产:生产超过客户需求的产品,导致库存增加和资金占用。
- 不必要的搬运和运输: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和产品的搬运和运输过程没有优化,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 等待时间:在生产流程中,由于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或工作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工人等待时间过长。
- 过度加工:对产品进行超过质量要求的加工,增加了成本但没有为客户带来额外的价值。
- 缺陷和返工:生产出的产品存在缺陷,需要进行返工或修复,导致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通过识别和消除这些浪费活动,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客户价值。
精益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持续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生产中常见的八大浪费(一)浪费的概念传统观念中的浪费是指材料、报废、退货、废弃物等。
而现在,人们用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即从顾客角度出发,认为浪费是所有一切不增值的活动。
(二)工厂常见的八大浪费从现代的定义来看,所有非增值的工作或活动都是浪费。
对待增值与非增值工作,必须要时时刻刻抓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强化增值工作,优化非增值工作。
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中,常见的浪费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1.不良、修理的浪费这种浪费在生产过程中司空见惯,但要尽可能降低。
2.加工的浪费加工的过程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浪费。
例如加工精度的设定,某一些生产工序中用能力指数C PK表示,某一些关键设备的加工精度用C MK表示。
这些指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指标越高付出的相应的成本也就越大。
因此就必然会有浪费。
3.搬运的浪费搬运浪费涉及到:搬运的工具,搬运物料的规格尺寸以及搬运的路线。
搬运是很多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减少搬运中出现的浪费,主要关注以下两点:一要看搬运的车辆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整改;二要看搬运的路线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整改。
4.动作的浪费在生产现场中,会强调员工的动作行为,一定要按照精细操作的标准。
但是很多时候会发现,操作中有不少多余的动作。
例如生产环节中,生产准备期的动作一般属于非增值动作。
如何降低非增值的动作是一门学问。
可以采用相应的SOP手法,降低员工的一些非增值动作。
5.制造过多的浪费制造过多是一种浪费,但是很多企业可能没有办法完全避免。
例如空调厂家,它的销售季节性很强,而在淡季,它可能会有大量的存储,即在某一个生产期要制造很多,但是仍然需要有相应的控制。
更多的企业要注意对制造量、产能以及销售计划进行有效的平衡。
6.库存的浪费合理的库存水平,又称安全库存水平、安全经济库存水平,它有相应的计算公式。
库存水平会产生怎样的浪费呢?忽略直接物料的成本不算,库存会有两个最基本的费用产生,第一个是采购的费用,第二个是保管的费用,或称仓储的费用。
影响生产效率的八大浪费影响生产效率的八大浪费大家对效率的认识有多深?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幅画:以上两幅图反映了传统生产模式与现代生产模式。
传统的生产模式追求在个体产量上的提升,由于现代社会多样化,导致生产出现大量库存及不良品的浪费,隐藏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
现代生产模式推行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按客户需求进行及时生产。
这是为适应20世纪60年代消费需要变得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服务的物流体系,实现生产流程化,生产均衡化,资源配置合理化。
效率定义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注:工作量必须是有效的),因此,所谓效率高,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多,对个人而言,意味着节约了时间。
因此我们可得出效率公式:效率=产出/投入*100%现效率一般被用在对于有限的资源(如原材料,人力,现金等)的最佳分配方式,当某些特定的标准被达到的时候,就说达到效率。
效率是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八大浪费我们该如何提升效率呢?可以从效率公式上可以看出,提升效率有两种方式:1.工作投入不变时,提升工作的有效产出来提升效率。
2.固定的工作产出,降低工作的投入来提升效率。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出呢?消除一切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不增值的过程,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出。
以达到“零浪费”的生产方式,让效率达到最优化。
“整体效率与个体效率”图1图2浪费的定义浪费是指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是浪费,尽管增加价值,但所用资源超过“客户要且原意支付”的界限,也是浪费。
因此生产所讲的工厂的浪费归纳为八大种,分别是: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简称为八大浪费。
生产过程中可按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浪费)区分。
八大浪费内容1.等待浪费由于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事可做,目的不明的被动等待的作业姿态,称为等待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