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32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1章绪论第⼀章绪论学习⽬标1.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作⽤;2.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原理与⽅法;4.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个国家、⼀定时期社会再⽣产的全过程的宏观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统计,最早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的估算。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20世纪中期,第⼆次世界⼤战结束后,世界上逐步形成两⼤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前者以英美为代表、由联合国制定颁布,适⽤于市场经济国家;后者以原苏联为中⼼,适⽤于计划经济国家。
20世纪90年代,随着原苏联的政治解体、东欧国家的政治体制变化,以及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化,MPS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前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实施SNA。
本章主要阐述SNA的概念、SNA的形成与发展、 SNA的基本原理与⽅法和SNA的基本分类。
第-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可以从结构和运⾏过程两⽅⾯进⾏理解:从结构上看,国民经济指社会物质⽣产和⾮物质⽣产各部门的总和,它由⼀个国家或地区的各⾏各业的有经济利益中⼼的各单位构成,基本构成细胞是各个企业、事业、⾏政单位以及居民住户。
各单位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如农业、⼯业、建筑业、商业、运输、邮电、财政、⾦融、⽂化。
教育、科研、卫⽣以及信息等部门。
从运⾏过程上来看,国民经济的运⾏经过两种运动: 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
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是指社会再⽣产的各个环节,即社会产品、包括货物(物质产品)和服务(劳务产品)依次从⽣产开始,经过分配、流通的循环过程,形成“社会总供给”;价值运动则伴随实物运动的价值形态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第一章总论本章课时: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把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展演变历程把握国民经济范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差不多原理把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差不多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二、要紧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进展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进展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一国经济的范畴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差不多规则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三、课程内容安排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纳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稳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进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治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明白得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要紧特点。
2.国民经济核算要紧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和谐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和谐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进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进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第二节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第三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第五节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三节非金融投资核算第四节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第一节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第二节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第三节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的分析应用第六章资产负债核算第一节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第三节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积累)核算第四节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国际收支核算第三节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四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分析应用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第一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第三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主要总量关系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矩阵表述和进一步应用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与扩展第一节SNA灵活运用和扩展概述第二节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第三节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第五节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节不变价账户与物量指数第三节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第四节长期动态比较中的物量指数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第一节GDP国际比较的目标与难点第二节GDP国际比较的汇率法第三节GDP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法第四节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引言教科书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