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2
《麦肯锡问题思考力》第一章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发现问题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高的人和问题意识低的人●问题意识高的人,由于其拥有比现在状态更高的目标,所以会感觉到现状(现实情况)存在问题。
●问题意识低的人,其自身目标与现状水平处于一致状态,他认为现状和目标一致,所以保持现状就可以了。
所谓“问题”,就是目标标准值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种差距,就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所谓“解决问题”,就是消除标准值和现状间的差距,把现状提高到标准值水平的过程。
解决问题分为三种:分别是“解决麻烦”“改善”和“改革”。
●解决麻烦,是一种把负面状态提升为标准值的解决问题类型。
●改善和改革,则是一种通过设置高标准来创造问题的解决问题类型。
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问题的解决取得更好的成果,就需要提高标准值,从发现问题开始入手。
问题01 问题意识高的人和问题意识低的人,差异表现在哪里?答案01 目标相对现状(现实)是高还是低所谓问题就是标准值(期待值)和现状之间的差距●问题意识高的人,拥有比当前状态更高的目标。
因为有着高于当前状态的目标,所以能感觉到现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意识低的人,其自身目标与现状水平是一致的。
因为现状和目标一致,所以会感觉到保持现在的状态也没什么问题。
这也说明,这类人设定的目标比较低。
问题02 解决问题是什么意思?答案02 弥补标准值(期待值)和现状之间的差距问题03 一有问题就解决的员工,是解决问题能力很高的员工吗?答案03 只是“解决麻烦”的能力比较高三种解决问题的类型解决问题不只是包括解决麻烦。
在解决麻烦之外,还有两种解决问题类型。
也就是说,全部共有三种解决问题类型。
只有掌握了三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算是真正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要解决问题,先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类型通过攻与守解决问题对于改善和改革,并不是要通过二选一来选择一个好的。
关键是要让改善和改革不断循环重复。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读书笔记大家一定听过那个买土豆的职场故事吧。
在一家蔬菜贸易公司。
员工甲找总经理抱怨:我和乙同时进公司,乙早就升职加薪了,而我每天勤勤恳恳,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为什么我的职位和薪水却原地踏步?总经理没有立刻回答甲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样吧,公司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半小时后,甲回来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土豆卖”。
总经理问:一共几家卖的?甲:我没留意,您稍等一会儿,我再去看一下!二十分钟后,甲回来汇报:一共有三家。
总经理:三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甲楞了一下,又挠了挠头说:“总经理,您再等一会儿,我再去问一下。
”这时,总经理说:“你不用再去了,你去帮我把乙叫来吧。
”总经理对乙下达了同样的任务,“公司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
”半小时后,乙回来汇报:“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三家卖土豆的,其中两家是卖0.9美元一斤,只有一家老头卖的是0.8美元一斤。
我看了一下,发现老头家的最便宜,而且质量也最好。
如果需要的话,价格还能够更优惠些,并且他们家有货车,能够送货上门。
我已经把那老头带来了,就在公司大门外等着,要不要让他进来具体洽谈一下?”这时,总经理看着目瞪口呆的甲,问道:“你都看到了吧!如果你是总经理,你会给谁加薪晋职呢?”你是不是也有过甲这样的困惑呢: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上司却并不满意?熬了无数个通宵做出的方案,客户却并不满意?总感觉拼尽了全力,升职加薪的机会却总是落到别人身上?其实,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困局,有可能因为,你只会低头拉车而不会抬头看路。
换句话说,你不会思考,或者你思考的成果没有说服力。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作者大岛洋誉在书中所讲到:我们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思考”。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学会思考,并让我们的思考成果被接纳?思考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这本书里,作者大岛祥誉通过在麦肯锡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告诉我们只需4个步骤,边做笔记边思考,就能迅速从复杂的状况中准确找出“真正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麦肯锡学习方法》精华内容提炼同事推荐《麦肯锡学习方法》,看后受益匪浅,为此还特意追订了本书推荐Gene Zelazny的《用图表说话》。
本书由于重要价值信息太多,无法用一篇简短的感想概括。
于是从头把书中的重要信息摘录出来,与大家共享——Alfredx。
第一章建立解决方案1 以事实为基础2 系统化的MECE(me see)原则: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解决商业问题时,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必须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
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如同开始一段长途旅行,初始假设是你的问题解决路线图。
生成初始假设的方法:1)寻找公司里该领域的行家,这是追上行业最新动向最为快捷、最为有效的方法。
2)将问题拆分,发现关键驱动因素。
建立建议树。
第二章探索分析问题的方法方法:以事实为基础的,系统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 利用前辈的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
2咨询顾问可以转而将解决问题的重点置于“关键驱动因素”。
3 假设求证1)用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让你的初始假设(或你的直觉)生效,这更有利于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纵然你的直觉反应也许(很可能)是对的,那也要花时间通过事实来验证。
2)麦肯锡使用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为客户提出建议之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论证。
4 不要寻找事实去支撑你的提案你的思想要保持开放与灵活,不要让强有力的初始假设成为思想僵化的接口。
不论你觉得自己的初始建设多么精彩绝伦、解决深刻、新颖独特,你都必须时刻准备接受证明你错误的事实。
假如事实证明你的初始假设是错误的,那就根据事实做出调整。
不要将事实捣碎硬塞进你的结构框架。
5 确保解决方案适合你的客户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这个组织的优势、劣势及能力——管理层做得到的事和做不到的事。
牢记你的解决方案要与这几个要素相符。
了解这些局限后,你就得确保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在客户力所能及的范围。
而麦肯锡人(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的第一反应是竭力追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图书简介:《麦肯锡方法》[美]艾森.拉塞尔著张薇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对于管理界,麦肯锡赫赫有名。
作为世界上最牛的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成就非凡,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有很多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体会。
《麦肯锡方法》一书从五部分呈现了麦肯锡的一系列管理技巧,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书的最后还列出了一些麦肯锡校友的忠告,让我们一起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迈进。
书中金句读书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书中金句1:正如一位前麦肯锡项目经理所说:解决问题不是你在麦肯锡做的一件事,而是你在麦肯锡做的每一件事。
就好像你是在为每一件事寻找改进的方法,不论它以前是什么样的。
你会一直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最好的方式吗?”基本上你要始终保持怀疑一切的态度。
个人感悟:怀疑是一种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
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能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很多需要我们去辨别,去展开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盲听盲信。
怀疑让我们保持一种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进而以事实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书中金句2: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有时候,一个商业问题落在案头,要由你来解决它。
问题相当清楚,但是当你急于从四面八方展开行动时,请先确定你接到的问题是对的——它或许不是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
个人感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要先确定接手的问题是否是真正的问题,判断的方法就是深入探究。
病人就医会告诉医生症状,医生不会立刻相信病人的结论,而是翻开病历,询问一些试探性问题后再做出诊断。
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通常并不会花很多时间,方向不清的情况下走冤枉路却是白费工夫。
书中金句3:利用前辈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第一部分)大多数商业问题的相同点都比不同点多。
这意味着运用少数几个问题解决方法,就可以回答广泛的问题。
项目:“关键驱动因素”“增加价值”
始终保持怀疑一切的态度: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最好的方式吗?”
解决方案的三大理念
●以事实为基础的
●系统化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麦肯锡生活的重要排序:
客户第一、公司第二、你自己第三
解决问题从事实开始
第一,事实弥补了直觉的缺陷
第二,事实可以提高可性度
隐瞒事实预示着失败,真相最终会大白。
解题思路必须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重叠意味着解题的人思维混乱,会引起听众的困惑。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的读书笔记《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一句写道:“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能力者用人,没能力者被人用。
由此可见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境遇有多么大* 。
生活中有许多人能力尚且不足,但他们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人上人,他们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不足,提高个人能力,解决更多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人却不知道如何提高。
而这便是大岛祥誉的《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一书所要讲述的问题。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是通过讲解如何做笔记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用手册。
作者大岛祥誉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和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
他曾长期供职于麦肯锡公司,担任多个项目的工作。
于xx 年独自创业,现任Senju Human Design Works 董事长。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咨询服务工作,对笔记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着深刻的见解。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一书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在前三章,分别讲解了麦肯锡笔记法的准备、具体操作和提高该笔记质量的一些方法,第四章介绍了一些有关麦肯锡笔记的辅助性内容。
总体来讲,本书就是要教你学会麦肯锡笔记术,提高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准备麦肯锡笔记术的全部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取得成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中可知记笔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许多人对记笔记却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这些人可能只是将需要记住的内容机械地写在本子上,而最后至于回顾不回顾还不一定。
也许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认识的记笔记,而麦肯锡笔记术则与此完全不同。
作者大岛祥誉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中强调,在使用笔记的过程中需要有不一样的心态:一、一边思考假设一边做笔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解决问题的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机械地记笔记的陋习,还可以缩小问题根源出现的范围,接近问题的本质。
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如何妙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1、构建书籍框架你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只需要记录你觉得重要内容就够了,凑字数的部分没有意义)。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将书籍中最重要的部分框架清晰地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2、摘抄重点内容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只摘录重要的知识点及论证,拓展二级分支、三级分支。
逐步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完善,尽可能的保证知识点的简洁明了。
一个观点引出另一个观点,一个事件引出另一个事件,层层递进,将知识点得以明晰化,即便是一个没读过此书的人来看也能够大致理解,那这一步就到位了。
3、根据自身调整知识框架如果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所有思路和观点,可能只关心其中某些部分。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你更加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只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其他内容就可以相对弱化,或者在读《麦肯锡工作方法》时,更加关心麦肯锡人的工作步骤,那么就做一个工作步骤相关的思维导图—重点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写的,重要的是你关注什么在这个步骤中,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个全书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这本书而言你最希望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简言之,就是根据知识脉络逐步延伸,用你自己的思维想法和理解方式去架构一本书。
4、检查修改以及时而温习最后一步无需多言,按着做好的思维导图,把章节和延伸的知识点内容再捋一遍,检查错别字和内容的正确性并修改,确认无误之后,保存思维导图。
然而,做完笔记不是终点,时不时回头去回顾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看是否自己已经完全掌握,这一步切不可偷懒否则前面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想了解学习下大家都有什么好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先说一个原则吧,你得多去读书尝试一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法。
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没重点又脏又乱恨不得赤橙黄绿青蓝紫都用上照抄PPT或者书本缺少图表,只有文字再看笔记时很难完全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下面给你整理推荐一些我个人用过的比较好用的方格笔记本这本书本身我是不推荐看的,因为太过啰嗦了,了解他的方法就行。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11、麦肯锡认为事实是一切解决方案的基石。
有时收集、分析事实,解决方案就自然浮出水面。
不要害怕事实,要补抓事实,利用事实。
2、MECE=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尽可能的列出所有的内容,同时确保列出的每一条都相互独立。
MECE 利于理清思路,在避免困惑和纠缠不清的同时,保证思考的完整性。
MECE是麦肯锡“校友”影响最深的解决办法。
3、由假设出发:麦肯锡并不会直接推导出最终解决方案,而是先设定一个解决方案,再通过收集、分析事实,来证明或者推翻假设,从而找到最终解决方案。
4、创造最初的假设:提出假设时只需要了解目前行业的基本情况,而后列问题树。
推荐方式:翻阅该行业出版物(吸收行业气息);到公司找这行的人了解,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5、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大多数问题都具有相似之处,或者有前人解决过类似的问题。
不要浪费时间去发明新的解决技巧,向前人学习,并把时间和脑力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6、最优解和最适合的解并非总是一样,不能落地的解决方案不是好方案。
7、别想把整个海洋煮沸:要明智的工作,而非更辛苦的工作。
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太多,要有所选择的处理与分析,若认为足够了,就停下来。
8、聚焦关键驱动因素:影响企业的因素有数百个,聚焦最核心的三个因素,其他的忽略掉。
9、电梯检验:做到三十秒说明主要内容,并吸引对方,细节而后再描述亦可。
10、先摘好摘的果子:先做一些可以迅速做到的事让别人信服自己,以减少后续工作阻力。
11、一个垒一个垒的打:你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干完(强调团队协作),所以也别去试,做好应该做的事。
你不可能一直把一切都干完。
如果你设法做到了一次,你会令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旦你没有满足这种期望,想要重新赢得信誉是非常困难的。
12、关注大画面:别专注于一件小事而偏离了大方向,时而思考目前做的事对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有必要。
13、用图表展示数据:保证简单明了,一个图表只表达一种信息,突出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麦肯锡方法之《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详解部分第一、建立解决方案1、与事实为友1)事实弥补了直觉的缺陷2)事实可以提高可信度——隐瞒事实预示着失败,不畏惧事实!2、MECE原则1)定义: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开始运用于解决方案的第一层“分析问题”!2)问题清单:一级标题不少于2个、不多于5个,3个最佳!3、初始假设-IH1)定义初时假设A)在工作正式启动前就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头脑风暴后,花大量时间收集并分析事实前B)记录初时假设,计划如何证明它正误的过程,即是绘制通向解决方案路线图的过程2)生成初时假设前提:概观行业和所研究问题的事实A)将问题拆分,发现关键驱动因素B)针对每个关键驱动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C)将这些建议分解到各层级的各项议题中3)检验初时假设➢自我查验a、该初始假设是不是你能设计出的最好的假设?b、是否考虑到了所有议题?c、是否考虑到了所有议题的关键驱动因素?d、所有建议是否是可行且可被证实的?➢团队查验——大多数人并不善于对自己思想展开批判a、每个人准备自己的见解和初始假设b、彼此验证,彼此推动,如“假如改变了这个,会有什么结果?假如推进这个想法,会有什么结果?对这件事情这样看如何?”等第二、探索分析问题的方法1、不被表面现象迷惑有时客户会做自我针对,但结果并非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1)探索本质的方法A)获取事实B)提出问题C)四处试探2)如果证明客户需求错误,处理方法A)基于事实,向需求发出者真实反馈B)客户有可能接受或要求你继续解决最初定义问题,但提出客观见解本社就是咨询服务的价值!2、利用前辈经验,不做重复劳动1)附加值分析法2)业务外流程再造3)产品市场扫描4)外力分析A、客户供应商B、顾客C、竞争对手D、潜在替代品3、避免千篇一律1)不要盲目相信直觉2)信任但要通过事实来验证4、不要寻找事实去支撑你的提案1)抵制把初始假设作为答案、将问题解决流程视为仅对其证明的诱惑2)思想保持开放与灵活,不要让强有力的初始假设成为思想僵化的借口3)假如事实证明你的初始假设错误,那就根据事实做出调整!4)避免错误方法:暂时放下手中工作,扪心自问——a、过去一段时间,有哪些收获?b、新信息是否适用于你的初始假设?5、确保解决方案适合你的客户1)了解客户局限:优势、劣势以及能力——管理层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
(内附笔记)《麦肯锡思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谈谈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思维方法,即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我们多数人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好,不只是工作,还有学习、家庭等其他种种。
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努力了很久,却不见效果。
这种情况下,或许我们要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否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究竟是否正确。
黄渤唱了十几年的歌,默默无闻,却阴差阳错从一部电影开始大红大紫;《老友记》里的Rachel,做服务生总是做不好,不是弄洒了咖啡,就是打碎了盘子,最后却在时尚领域一路开了挂。
这其中可能和努力的方法不对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前期没有选择对的方向,没有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貌似相近,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以“正确”为前提条件,也就是所做的事正确。
这个条件如果不存在,后面所做的事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做离目标越远。
做正确的事,讲究的是目标和方向;正确地做事,讲究的则是方法和工具。
要先有正确的抉择,再有努力地去做。
这个就像100米短跑比赛,终点线在右,你却往后跑,那再怎么用力跑,跑得再怎么快,也做不了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当然,像《头号玩家》那种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情况除外)。
俗话说,不要从老鼠身上挤奶,这其实强调的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否则即使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得到很少的成果。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作者洛威茨在书中也同样强调了效能大于效率,和做正确的事的首要性和重要性。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的其他抉择,我们都应先确保方向正确,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那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事?1、符合实际情况。
洛威茨说:要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深入挖掘和掌握事实,根据实际情况,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发现自己正确与否。
麦肯锡方法完整读书笔记第一部分:麦肯锡思考企业问题的方法一、建立解决方案1.以事实为基础:对收集事实的积极态度,必须不害怕、不逃避事实2.严格的结构化: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对事件细节的归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或者加一个其他类。
这三种分类必须相互独立没有交集,且每一个分类能完全穷尽其范围内的细节(可再下列其他分支)3.以假设为导向定义最初的假设:在你找出问题之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有待证明或驳斥,并非答案)创造最初的假设:用一两个小时翻这个行业的出版物(不是为了了解事实,而是吸收这个行业的气息),或者最好找到了解这一行业的人。
根据“关键驱动因素”原则建立框架(一、二、三),并进一步建立“问题树模型”。
检验最初的假设:考虑客户情况,是否是最佳假设?是否已经涵盖所有问题?是否已经考虑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搜有关键驱动因素?建议方案是否都是可行的、可证明的。
二、制定计划1.问题不会永远是问题:深入的挖掘收集事实,搞清楚交给你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
找出真正决定性问题所在2.不要去重新发明解决问题的工具:增值分析、商业流程分析、重建商业流程(BPR)、产品-市场扫描等等。
分析框架对于战略性的商业分析具有强大的启动作用。
3.不存在统一的解决方案:相似的商业问题不意味着有相似的解决方案。
即使你最初的经验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要用足够事实去证明你最初的猜想。
4.不要让事实去适应你的解决方法:保持开放而富有弹性的思维,不要让强有力的假设变成头脑僵化的借口。
从连续不断的事实收集和分析中停下来,问一问自己过去一个礼拜(或一个月)你已经获取的新信息与你最初的假设是否自恰?如果不自恰,应当适当改变假设。
5.确保你的解决方法适合你的客户:即便再完美的方案,如果客户无法实施,也是徒劳无益的。
了解客户管理层的优势、劣势、能力——什么是管理层做不到的。
根据这些来剪裁你的最终方案。
常见的局限条件是:政治原因、缺乏资源、能力有限。
《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实用五份《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 1对于管理界而言,麦肯锡就像珠宝中的名牌Cartier一样。
没有哪一家咨询公司能像麦肯锡公司这样,既闻名遐迩、成就非凡、大受吹捧,又守口如瓶。
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
像汤姆·彼得斯、肯尼奇·奥玛、乔恩·凯任巴齐这样的商界巨子,正是在麦肯锡培养了自己像激光般犀利的逻辑和敏锐性。
而IBM的卢·戈斯特纳、美国运通的哈韦·葛鲁伯这样的企业巨擘,则把他们在麦肯锡学到的战略思维用于经营这些世界级公司的实践。
《麦肯锡方法》披露了麦肯锡小心守护的一系列管理技巧——那些可以帮助任何水*的任何人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的工具。
在这本书中,原麦肯锡分析专家埃森·拉塞尔提供给大家一套强有力的方法,哪怕是最为复杂的商业问题,在这套方法面前也会迎刃而解。
这是一套你可以在任何组织中运用的方法。
在总结自己在麦肯锡第一线工作数年的经验并大量采访现在以及过去的麦肯锡咨询顾问的基础上,拉塞尔带你走进了一个天地(用麦肯锡的话说,叫作“项目”),以便让你弄明白,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才能从麦肯锡经严格锤练总结出来的管理分析技巧中获益。
一旦你走进麦肯锡的世界,你就会学到这样一些内在的秘诀:1、80/20规则——这是提示管理咨询真谛的最也不起的规则之一。
2、“电梯测试”——让你明白为什么最好在3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主意概括出来。
3、为什么问题不会永远是问题。
4、蜀定你的前提,这是把你由问题引向解决方案的路线图。
5、成功地进行收集信息的谈话的7个要诀。
6、为你的情况说明“预先布线”以确保成功的秘密。
7、高效沟通的3个构成要素。
8、如何应付“讨债鬼”似的团队成员或难以打交道的同事。
9、如何让整个企业接受你的方案。
在《麦肯锡方法》一书中,拉塞尔带你走进了麦肯锡的新兵训练营,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咨询顾问”,从而捕捉到无坚不摧的解决方案去对付棘手的商业问题。
《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精选2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篇1让事实自己说话。
作者阐述麦肯锡的观点是我们千万不能让事实适应我们的解决方案,而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上着手调整自己的方案,一定要让自己的方案从事实中来,再回到事实中去。
一定不可以将它们往自己的框架里硬塞,就如同硬要将方箱子往圆口里塞那样。
不管你的创意思维多么牛,它们最终的实现还是必须依靠现实。
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换一句话来讲就是,事实是我们用来铺就解决措施道路的砖石,也是建立支撑解决措施支柱的基石在麦肯锡公司看来,想要解决已出现的问题,首先就应该从事实开始。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一定会遵循以下三个规则:1、以事实为基础;2、严格的结构化;3、以假设作为导向。
假如你要开拓某一新的领域,而你的上司并没给你提供什么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参考时,你一定不要惶恐不安。
只要你竭尽所能将相关事实收集起来,并依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一定会自动地呈现出来。
越是客观、越是对事实看得清楚深刻,对自己的主观也就越能够加以克服,在面对事实时也就越能产生出好的决策。
多数时候,只有我们对于事实做了认真的梳理分析,才能对什么是正确的判断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麦肯锡思维》读书笔记篇2深陷迷雾时后退一步看清大局。
麦肯锡人在面对问题时始终都抱着这样的信念:“当我们接到任务时,心里早已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我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绞尽脑汁时,这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问题这个焦点上,就像俗话所说的“钻牛角尖”,钻得越深,越无法解决问题,离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越来越远。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当我们集中一点时,也许就失去了全局的观念,这时我们不妨让自己静下心来,退后一步,总览一下全局。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麦肯锡方法》一书是麦肯锡公司研究员Ethan M. Rasiel所写,书中详细介绍了麦肯锡公司的商业顾问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涉及了商业咨询的各个方面,包括了正确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下面是我从这本书中摘抄出来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感悟。
1. 形成正确思维:书中提到了麦肯锡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框架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是指分析问题时,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了解客户需求:书中提到“5W1H”法则,即What、Why、When、Where、Who和How。
这是一种需要回答的问题,以便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提出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案。
3. 采用结构化方法:麦肯锡公司提倡采用结构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问题树,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数据的重要性:书中强调了数据在商业咨询中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并支持我们的建议与决策。
5. 沟通的艺术:书中提到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商业咨询师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需要清晰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够倾听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信任,推动项目的进展。
通过阅读《麦肯锡方法》,我深刻认识到了商业咨询中的重要技巧和方法。
这本书不仅给我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框架,还向我介绍了一个优秀的咨询公司的工作方式和理念。
我相信,只有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在商业咨询领域中取得成功。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读后感_1900字用时:2小时◆推荐指数◆一行字:笔记不是为了记录过去。
而是为了创建更好的未来。
◆一段话:定义真正的问题,整理问题的结构,找出事实,并根据事实得出解释,在笔记上写出能够解决问题的行动,这就是麦肯锡笔记的作用。
对于问题的定义、对事实的分析和整理、建立假设并且找出解决办法、具体的行动步骤等,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会将这些内容都明确地写在笔记上。
◆读书感悟:翻这本书是因为虽然一直都知道要做笔记,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笔记做好,所以想通过看这本书能够了解,怎样才能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我之前一直对做笔记有一个误解,所以才造成了即使做了笔记,也等于没有做。
它颠覆了我对笔记的印象。
之前我跟很多人一样都有使用笔记的习惯。
但只是单纯地使用笔记而已,使用笔记本身成了目的,却没有将使用笔记和解决问题、整理思路、寻找新发现等行动结合起来。
原来做笔记是为了解决问题。
用笔记定义真正的问题,明确列出解决问题的概要,然后按照笔记上的内容,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行动才不会混乱,这才是真正做笔记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本书中,作者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笔记术。
这种笔记术出乎意料地简单,只需要一支笔、一个本子,加上麦肯锡流的逻辑思考法,便能够瞬间整理思绪,切实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主要介绍了“麦肯锡流的笔记思考法”,它主要使用3种笔记:横线笔记,方格笔记,以及麦肯锡原创的“麦肯锡笔记”,每一种笔记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使用笔记本最关键的步骤就在于思考,将自己脑中的想法转化成文字,写在笔记本上,让自己混沌的思考直观化,思考问题的结构、建立假设并验证,让你不管面对什么情况都能够找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虽然书中方法稍微初步看下来,会比较复杂了,但是,如果真的按照书中所说,去实践的话,应该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做好笔记还是挺有帮助的。
但是,任何方法论的书,如果只是看书,而不去实践的话,都等于白看。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读书笔记
大家一定听过那个买土豆的职场故事吧。
在一家蔬菜贸易公司。
员工甲找总经理抱怨:我和乙同时进公司,乙早就升职加薪了,而我每天勤勤恳恳,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为什么我的职位和薪水却原地踏步?总经理没有立刻回答甲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样吧,公司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
半小时后,甲回来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土豆卖”。
总经理问:一共几家卖的?
甲:我没留意,您稍等一会儿,我再去看一下!
二十分钟后,甲回来汇报:一共有三家。
总经理:三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甲楞了一下,又挠了挠头说:“总经理,您再等一会儿,我再
去问一下。
”
这时,总经理说:“你不用再去了,你去帮我把乙叫来吧。
”
总经理对乙下达了同样的任务,“公司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
”
半小时后,乙回来汇报:“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三家卖土豆的,其中两家是卖0.9美元一斤,只有一家老头卖的是0.8美元一斤。
我看了一下,发现老头家的最便宜,而且质量也最好。
如果需要的话,价格还能够更优惠些,并且他们家有货车,能够送货上门。
我已经把那老头带来了,就在公司大门外等着,要不要让他进来具体洽谈一下?”
这时,总经理看着目瞪口呆的甲,问道:“你都看到了吧!如果你是总经理,你会给谁加薪晋职呢?”
你是不是也有过甲这样的困惑呢: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上司却并不满意?熬了无数个通宵做出的方案,客户却并不满意?总感觉拼尽了全力,升职加薪的机会却总是落到别人身上?其实,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困局,有可能因为,你只会低头拉车而不会抬头看路。
换句话说,你不会思考,或者你思考的成果没有说服力。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作者大岛洋誉在书中所讲到:我们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思考”。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学会思考,并让我们的思考成果被接纳?思考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
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这本书里,作者大岛祥誉通过在麦肯锡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告诉我们只需4个步骤,边做笔记边思考,就能迅速从复杂的状况中准确找出“真正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大岛祥誉曾是麦肯锡资深管理咨询师,著有《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问题解决方法与技巧》等畅销书。
大岛祥誉将由一代又一代麦肯锡精英的工作、思考方法总结提炼,让从未进入麦肯锡的人也可以学到麦肯锡的超一流工作术和思考术,帮助大家扫平职业生涯中的重重障碍。
/01/麦肯锡笔记术的优势
要了解麦肯锡笔记术的优势,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麦肯锡
笔记术?它和普通笔记有何区别?
麦肯锡笔记术是为了解决问题,将笔记作为“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工具。
由此可见,麦肯锡笔记不同于普通笔记,它不是用来信息或记录课堂知识的,而是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在《麦肯锡思考笔记法》里,作者大岛祥誉给我们列举诸多麦
肯锡笔记术的优势,归纳起来最关键的有以下两点:
1. 将思考过程可视化,让思路更清晰
思考,如果只在脑中想想,难免造成模糊和混乱。
而用笔记将
思考写下来,把思考转化成明确的文字,就能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就像你去超市购物,如果只在脑中想:我要买些晚饭吃的东西。
可能逛了很久还是会把关键食材遗漏,但如果你列了购物清单,就能迅速买全所需物品。
这就是将思考写下来好处。
2. 让普通人能够像麦肯锡精英一样进行思考训练,从而高效率、高品质的解决问题
大岛祥誉在《麦肯锡思考笔记法》中提到,在解决问题时,很多人都是从“思考”直接跳到“解决”的行动上。
也就是说,很多人还没有考虑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就冒然行动。
这样的结果,要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要么效率太低。
“思考”直接跳到“解决”
因此,在“思考”和“行动”间加入“麦肯锡笔记术”是非常有用的。
麦肯锡汇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天才。
即便是这些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也一定会使用麦肯锡笔记思考术。
“思考”和“行动”间加入“麦肯锡笔记术”/02 /麦肯锡笔记术的使用方法
大岛祥誉在书中提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是:
设定问题→并分解结构→收集信息→建立解决方案的假设→验证假设→制定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麦肯锡笔记术就是按照这个流程,分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的。
步骤一:找到问题本质
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
一方面,我们平时就应该向经验丰富的上司或前辈请教,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其列入到自己的思考笔记中,当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很自然的联想到相应的方法。
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收集到的信息在笔记本上按照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进行分类,这样就有助于快速找出问题究竟出在何处。
步骤二:建立假设
建立假设,就是找出“如果这样做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在这个时候,这个方法还是暂时的,是否正确,还需要在步骤三中进行验证。
建立假设,首先,要将步骤一中找到的问题本质按照“事实”、“解释”、“行动”进行分组,也就是“空雨伞”图表。
通过这个图
表,我们就能对事实作出解释,从而很方便地导出要采取的行动,即假设的解决办法。
然而,这一步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按照刚才的假设,在笔记本上将执行解决方案的故事线描绘出来,就像写电影剧本一样,写一个“起承转合”的脚本。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增强结论的说服力,又能方便在后续验证假设时及时修订偏差。
描绘解决问题的故事线
步骤三:验证假设
想要知道我们之前建立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需要提前在笔记
本上准备一个“提问列表”,把问题带到现场进行验证。
那么,怎样制作“提问列表”呢?
那就是分别针对步骤一中的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进行提问。
如果这些回答相互间没有矛盾,就能证明之
前的假设时正确的。
在这个步骤中,问题的质量非常重要。
* 才能提出“优秀的问题”?这个秘诀就是——不断追问。
大岛祥誉在书中提到,“在解决问题的现场,为了找出本质原因,必须重复五次为什么。
”
步骤四:总结成果
我们以上所有步骤的最终目的都在与此——取得成果。
也就是提交“能够被采纳的方案”。
在这个阶段,有三种笔记可供我们选择:麦肯锡笔记、加重号笔记和金字塔笔记。
麦肯锡笔记
加重号笔记
金字塔笔记
在这里,需要注意三个原则。
原则一:描述要具体
描述不能用抽象的语言,一定要写清楚“什么人”、“什么事情”、“怎么做”等等,才能便于行动。
原则二:三的乘方法则
为了避免信息无限制扩张,我们需要遵循3的乘方法则。
例如,在金字塔笔记中,以3个论点展开讨论,每个论点有3个支撑依据,以此类推。
原则三:一个图表、一条信息
无论要表达的信息有多少条,都必须按照“一个图表、一条信息”的原则罗列。
如果一页纸上罗列了太多信息,就会让读者疑惑,“你到底想要说什么?”所以,想让自己的报告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就要用按照这条原则,将想表达的内容简单明确的表现出来。
像这样通过笔记“找出问题本质”“设定假设”“通过提问验证假设”而取得的思考成果,逻辑严密、条例清晰,就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03 /麦肯锡笔记术进阶版
大岛祥誉在《麦肯锡思考笔记法》中提到,麦肯锡笔记术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但其终极目的是提高自己。
书中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我认为最实用的是以下三个:
3C框架图
由于我们在收集信息、建立假设时,会习惯性地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因此产生的结论并不客观。
我们可以利用3C框架图帮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3C框架图
我们只要将3C中的三个要素进行替换,就能把它运用在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帮助我们解开职场困局。
正如文章开头的故事,我们可以把公司(pany)替换成甲,顾客(customer)替换成总经理,竞争对手(petitor)替换成乙,就不难发现,甲的疑惑,正是因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而对于顾客(总经理)和竞争对手(乙)的思考得太少。
如果甲知道3C框架图,在笔记本上做一些分析,也许早就发现问题所在,并想办法弥补自己的弱点而不是抱怨。
整顿内心的笔记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内心烦躁不安”的时候。
《麦肯锡思考
笔记法》也教我们如何用笔记来减少心中的烦躁。
整顿内心的笔记自省笔记术
我们都想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过上自己喜欢的人生。
所以,
给自己建立一个“自省笔记”非常重要。
当我们把目标写下来,就可以理清楚,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以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自省笔记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里,大岛祥誉详细说明了每个步骤会用
到什么笔记本。
但我认为,正如书中所讲,“关键不在于使用什么,而是如何让自己的思考变得顺畅”。
这本书告诉我们,思考是有方法的,而且这个方法并不复杂。
只要掌握了四个步骤并坚持用麦肯锡笔记术锻炼自己的“思考肌肉”,普通人也能像麦肯锡精英一样高效率、高品质的解开职场和人生的困局。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