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2)
- 格式:ppt
- 大小:711.50 KB
- 文档页数:10
圆明园浩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
"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
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第三),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
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
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
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圆明园之谜(2)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
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
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
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
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
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
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
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
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
这种用十二生肖铜像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
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
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
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
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
俗称“猎狗逐鹿”。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
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
圆明园四十景图(再整理版)清沈源唐岱圆明园四十景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及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原存于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烧毁圆明园时被劫,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983年,法国学术界仅将四十景图咏彩色底版赠予圆明园。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
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盛期的圆明园,除这40景之外,后来还增建了近10处园林风景群,长春园、绮春园也分别修建了二三十处风景群。
三园共计约为百处景群,但昔日分景绘图者仅此40景而已,这就更加显示出这套彩图的重要历史价值。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
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
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
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
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
《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图分别附有汪由敦所书弘历《四十景题诗》,共计40对幅,每对幅为右图左诗。
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连装池绫边为83×75厘米。
全图分为上下两册,配楠木插盖匣盛装。
首册画页之前分裱雍正书《圆明园记》和乾隆书《圆明园后记》。
在上下册各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款书“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字样。
第二集简介在上集中,我讲了圆明园内黑天鹅的故事:一对黑天鹅生了6只小天鹅,除了2只夭折外,那4只都长大了;在2008年8月,小天鹅会飞了,也就被大天鹅赶走了,到那儿去了呢?谁也不知道,不过,其中一只曾飞回来探亲,但是父母不认他,孤独地住在圆明园中长春园“海岳开襟”的湖里,和野鸭为伴,住了几天,又飞向了远方。
而那两只大天鹅呢,又下蛋了、孵蛋了,可是正值冬季来临,据说,黑天鹅在冬季下蛋、孵蛋是奇迹(可能是圆明园内湖水条件好)。
在2008年11月22日,人们看见那毛茸茸的小脑袋从母鹅的翼下钻出来,新一代的小天鹅出世了,那么,冬天出生的小天鹅们会又什么样的遭遇呢?请看这第二集中的故事。
2008年8月底,4只长大的小天鹅已经会飞,他们还和父母亲密地住在一起,几乎分不清楚哪是小天鹅了。
9月海岳开襟湖中冰面上有无数野鸭子2008年12月,回来探亲的黑天鹅(第一批4只中的1只),孤独的身影,在岸边觅食2008年11月22日,第二批小天鹅出世了。
开11月23日,看见了5只小天鹅11月24日早上,8只小天鹅全部出壳有7只小天鹅由妈妈带着下水,1只最后出壳的留在窝里,由爸爸看守24日下午,8只小天鹅就全部下水了毛茸茸的小家伙,真漂亮!11月29日,小天鹅5天了,爸爸、妈妈带5天的小天鹅已经明显长大小天鹅已经会跟着爸爸、妈妈找东西吃了在冰面上嬉戏的天鹅们天冷了,湖面结冰,为了保留一块水面,圆明园工作人员为他们做成两个人工喷水装置,还为他们建造了草窝和档风草栅栏,还有一个过冬的小木房2009年1月1日,小天鹅已经1个多月大了,可是天寒地冻,湖水结冰,水中食物没有了,只能靠人工喂养,就吃切碎的大白菜想和妈妈抢白菜叶吃!由于食物不足,有一只小天鹅夭折了,2009年1月4日,小天鹅40天时,又少了一只小天鹅,为什么?原来由于食物不足,他们互相撕咬,居然大天鹅也参加掐咬,导致一只小天鹅死亡。
难道这就是看见他们是怎么互相撕咬的吗?天鹅们伸长脖子等待饲养人员投食,虽然有一些好心人也带些白菜来喂他们,但是仍然不够。
北京的圆明园导游词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
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
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
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
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____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____月____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____月____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
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
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____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____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