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十二生肖泥塑造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0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陕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民间性,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凤翔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造型特点、色彩特征、纹样寓意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凤翔泥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机遇。
一、凤翔泥塑概述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
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
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凤翔泥塑的类型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
文化与传承11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彩绘纹饰分析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AND ANAL YSIS OF ITS PAINTED DECORATION福建师范大学 汪玲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被世人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就是对其最好的描述[1]。
泥塑发展进入宋元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泥人制作的手工艺人,这一时期的泥塑不只有大型佛像,小型作品也在此时受到重视,多作为玩具售卖供人们观赏把玩。
到了北宋时期泥塑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要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以后,手工艺人在泥塑制作工艺方面不断继承与发展使得泥塑艺术得以流传至今。
1.2泥塑的分布情况我国的泥塑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产生了两个著名的流派:北方天津的“泥人张”,南方无锡的惠山泥人。
北方“泥人张”作品一般尺寸不大,小巧玲珑很适合室内陈设。
主要以写实为主,通过人物的外貌、体态、动作等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塑造上既取舍得当又夸张合理;用色敷彩高贵典雅。
在人物的整体造型、容貌动态、色彩应用这些方面,无不用一个“像”字来形容。
而与之对应的南方代表惠山泥人品类丰富,以手工绘彩,内容多以戏剧戏曲为主,多带有以祈福等这些吉祥的寓意,也称手捏戏文。
夸张的造型、拙朴的线条、丰满肥硕的整体、粗犷的用笔、强烈的色彩对比都是人们对惠山泥塑的主要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泥塑艺人捏一件作品都先从脚捏起的,而后从下到上,由里及外,最后再将各个分段组合起来,这一气呵成的动作无不体现他们技艺的娴熟,他们在作品中着重突出人物的瞬间表情神态,造型活泼生动,色彩赏心悦目,装饰精致美丽,一直经久不衰。
除了天津和惠山还有比较著名的泥塑产地就要属陕西的凤翔泥塑。
2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2.1凤翔泥塑的造型特征分析凤翔县城位于关中地区是古代周秦的发祥地。
天工|2021年第9期[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发展悠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多元化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尤其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多样,无不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作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极具陕西乡土气息,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依旧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彰显出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通过简析陕西凤翔泥塑,分析陕西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研究陕西凤翔泥塑的美学特征,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一民间艺术。
[关键词]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美学特征;艺术特色;民间艺术[中图分类号]J529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9-003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立文.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J].天工,2021(9):30-31.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王立文 西安美术学院作者简介:王立文(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手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大自然、了解神话故事以及结合自身生活实践而创作出来的,其艺术作品具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泥塑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快速优化和创新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泥塑产品,如陕西凤翔泥塑、天津“泥人张”、山东高密泥塑,其中陕西凤翔泥塑凭借自身逼真的形态、粗犷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鲜明的色彩而闻名于世[1]。
一、简析陕西凤翔泥塑陕西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发展时间较长。
凤翔泥塑是人们在参考石刻、剪纸、年画等传统民间艺术纹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事物、大自然万物,结合神话故事传说,经由数十道工序将其蕴含的意义凸显出来,以用来祈福、镇宅、护生的作品,具有造型逼真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
凤翔泥塑艺术特征分析作者:孙文倩曾军梅来源:《牡丹》2018年第24期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比较传统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造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陕西凤翔泥塑作为一项独特、古老的民间艺术,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本文通过分析泥塑的图案、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塑造原因,深入了解凤翔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凤翔泥塑作为陕西的民俗艺术,具有明确的传承性和地方性,是研究凤翔百姓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直观展现。
2006年6月,其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凤翔泥塑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關镇六营村,大多是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销售。
一、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凤翔泥塑品种丰富,工艺复杂,内涵丰富,深受百姓喜爱。
在造型特点上,凤翔泥塑作品以正面居多,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变形,简练概括。
在造型上,手工艺人擅长根据具体形象的特征,表现其本身的性质。
在常见的泥塑虎中,既概括了虎、狮共有的凶猛特点,又大胆进行夸张装饰,使得座虎变得活泼生动。
在设色特点上,凤翔泥塑的显著特色是色彩和造型的统一运用。
在大多数彩绘的作品中,彩绘用色多是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大红和绿色为主要用色,玫瑰色是副色,黄色作为辅助色,增强整个泥塑作品的色调。
在最终形成的泥塑作品中,色彩对比鲜艳,强烈夸张,民俗气息浓厚和装饰性极强。
二、凤翔泥塑的造型用途分类凤翔泥塑造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多种分类方式。
凤翔泥塑规格和品种制作较大类型的有座虎、挂片虎等,体型较的有小猪老鼠等。
传统泥塑以座兽和挂片最具特色,座兽通常包括虎和狮等传统的镇宅辟邪、看家护院等神兽,座虎是凤翔泥塑制作中选取最多的造型形象。
在泥塑成品中,座虎的造型完整精练、形态夸张粗犷,体现了其健壮和威猛。
无论是什么形态的虎,面部都是整个作品的关键之处,大多绘画呈双目圆瞪、威武传神,夸张的血盆大口中露着一排白牙齿和两颗虎牙,竖立的两只大耳朵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上延伸,增添了虎向上挺拔的感觉。
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研究作者:周少平吕鹏谭海龙王颖袁蓉辉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3期摘要: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如泥塑、剪纸等。
陕西凤翔民间泥塑以一个有形的实物展现陕西民间文化精髓,其造型丰富活泼、淳朴简练,色彩明朗鲜艳。
凤翔泥塑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源于淳朴人民对善良、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一种本元文化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
关键词:陕西凤翔泥塑文化遗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三秦大地更是从远古时期就是文明的发祥地。
…凤翔泥塑‟产生于西部的陕西民间田园,有着朴实而浓厚的乡土气息。
陕西凤翔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为西北民间美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陕西省凤翔县是一个民间艺术荟萃之地,有…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1]一、陕西凤翔泥塑的渊源和特点1.陕西凤翔泥塑的渊源凤翔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宝鸡市的东北部,作为先秦建都地,被称为雍城,境内出土秦公一号大墓,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在凤翔县最出名的泥塑当属“六营村”。
据说秦始皇东征时,在江西景德镇一带征兵无数,这些来自江南的有制陶手艺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被安排驻扎在凤翔县附近,按营部建制,亦兵亦农,随后有了“六营村”的称谓。
这些士兵发现当地的黄土和家乡景德镇的泥土特性一样,都具有很大的黏性,遂开始捏制泥人及小动物,后来世代相传,家家户户都在进行泥塑制作,直到现在成为出口创汇的一门产业。
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人们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陕西凤翔泥塑图案的色彩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atterns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in Shaanxi陈莉西安汽车职业大学710000摘要:凤翔泥塑是最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之一,凤翔泥塑题材多样、造型浑厚朴拙、形象夸张,图案繁复且充满变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图案的研究探讨其色彩特征及文化内涵。
Abstract: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olk-art works.They are diverse in themes,simple and vigorous in shape,exaggerated in figure,complex and full of changes in patterns,sharp contrasts in colors,and possess unique artistic beauty.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via the research of their patterns.关键词:凤翔泥塑;图案;色彩特征Key words:Fengxiang lay sculpture;pattern;Color characteristics陕西凤翔民间美术作品品种繁多,木版年画、泥塑、马勺脸谱、草编、剪纸、罩金漆器等,享有"民间美术之乡”之美誉,凤翔泥塑更是被列为陕西和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之一。
222针对凤翔泥塑造型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分析许静 胡占梅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摘要:本文主要采取民间调查以及参考文献搜集法,通过对凤翔泥塑的发展历史、产品种类以及至今现存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提炼出以凤翔泥塑中十二生肖的造型特点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对于基于当地泥塑造型、元素、文化的产品需求,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凤翔泥塑;造型文化;创意产品;十二生肖;创新中国民间彩色泥塑植根于中华几千年文化历史上,它深藏着中华优秀文化,是世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
陕西宝鸡凤翔泥塑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凤翔泥塑制作至今仍然保留其原始性、纯粹性,其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民间艺术被发掘出来,同时被国家更好的保护起来。
据记载凤翔彩绘泥塑,于先秦西周时期开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三千多年,是迄今为止我国保留较古老的泥塑手工制品。
它现存的造型主要有动物、人物,是人民对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
一、凤翔泥塑凤翔彩绘泥塑是留存至今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在凤翔六营,人们称之为“泥货”。
凤翔地理位置于关中平原西部,其境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汉唐墓葬,就有泥塑的陪葬陶俑,泥塑工艺历史之久由此可见。
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祥瑞纹饰在凤翔泥塑作品中得以传承发展,当地人对泥塑作品进行彩绘装饰,使作品色彩鲜艳,在颜色基础上将造型做得较为夸张,因此人们更加喜爱它的与众不同。
在早期逢年过节或赶庙会,泥塑会被当地人作为礼品送人,他们会根据不同需求,挑选泥塑作品中不同作品中不同的纹饰,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祝福。
凤翔县六营村及周边地区是现在凤翔泥塑主要分布地区,“泥塑村”是当下人们对六营的称呼。
听当地人说,明朝时期,朱元璋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士兵于此地屯扎,“六营”便由此得来。
营中有来自江西的兵士,制陶是他们的特长,因此他们在闲暇无事时,便将土和为泥,将泥捏制成各种形态,当做玩具,为好看便彩绘示人。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项目《民间美术资源与高职手工课程建设整合研究》(批准号:SZJZD2004007)阶段性成果文章研究宝鸡凤翔彩绘泥塑虎。
阐述了造型由来,即由炎黄民族融合中产生的关中民族图腾;泥塑虎造型的夸张、变形、超时空性体现了它的艺术生命力;彩绘所用的红、绿、黑、白、黄五种颜色深受五行观念的影响;泥塑虎装饰图案主要采用与劳动人民生活相关的动、植物等自然界事物表达寓意。
所以凤翔泥塑虎被当地人视为镇宅、护子、增寿、辟邪的吉祥物,实质上这也反映出我们华夏子孙的一种心理归属。
标签:彩绘泥塑虎;造型;装饰凤翔位于陕西省西端,是周秦文化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众多历史遗留中,让凤翔人引以自豪的还是当地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的创造者是千万劳动人民,在中国几千年来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男性主要从事繁重的户外劳动,家务劳动及家庭的美化则主要由女性主持,所以许多农村妇女成为了民间艺术的创造者。
凤翔当地民间艺术种类不少,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泥塑。
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
作为陕西西府民间文化代表的凤翔泥塑,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它也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造型。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二是挂片,造型有人物也有动物;三是立人,以民间传说及历史人物为塑造对象。
其中凤翔泥塑虎已它独特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成为凤翔民间艺术的一张主要名片。
一、泥塑虎造型由来图腾崇拜是许多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它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当原始先民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图腾崇拜观念无孔不入的渗透在艺术之中。
凤翔位于上古时代炎帝部落活动范围,《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这里并不是指帅动物而战,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阪泉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合并,随之虎成为了关中平原一带普遍的图腾。
探析陕西凤翔泥塑插画设计的创新性研究-旅游管理探析陕西凤翔泥塑插画设计的创新性研究韩滨阳刘思莹胡慧滢插画设计是平面设计传达给大众最直观最清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设计手法之一。
本文对陕西凤翔泥塑的图案、色彩、造型三方面元素分析研究其特点,分析总结凤翔泥塑元素与插画设计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其元素如何变形、夸张、组合形成一系列赋有特点的插画设计,从而将凤翔县地域性文化回馈社会,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作者简介:韩滨阳(1990-),女,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研究。
一、凤翔泥塑元素特征凤翔泥塑其造型、色彩、图形的变化十分广泛。
造型有各种形态的动物、人物、陶俑,色彩可以分为四色泥塑、单色泥塑以及素面泥塑,图案也是以四季花为最主要的代表装饰泥塑本身。
其最主要的造型特点是夸张,粗犷的夸张,简练的概括,外观造型保留其原有汉代石刻和陶俑的造型基础;传统的是以四色搭配黑白为典型的代表,装饰性极强并且浓厚强烈的视觉效果。
凤翔泥塑其造型、色彩、图形三个基本特征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崇高的精神状态,其造型夸张,形态各异,并且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些鲜艳富有生命力的色彩,造型富有现代活力。
二、插画设计研究意义中国插画主要源于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金刚经扉页》,是人类最早印刷的插画。
随着插画应用发展不仅仅用于宗教书籍,而是扩展到自然学科、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大都运用一些平面广告、海报、封面设计等。
凤翔泥塑的民间艺术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深受瞩目,在商业环境和多种文化冲击的影响下,进行创新性插画设计对于推广凤翔县历史文化发展、增强人们传统文化意识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插画设计为创作手法,结合其造型、色彩、图案设计也是船沉和发展这一历史文化的一种手段,从而丰富中国现代插画设计地域风格的理论体系,弘扬和宣传凤翔县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三、凤翔泥塑创新插画设计构想用凤翔泥塑元素进行创新性插画设计,表达传播现代设计内涵和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而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插画设计来说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
陕西凤翔十二生肖泥塑造型特征分析
刘文勃;李若婵
【期刊名称】《文学艺术周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陕西凤翔泥塑整体造型圆润饱满、彩绘纹饰粗犷质朴、色彩搭配鲜艳浓烈,集中表现了汉唐以来的洒脱张扬、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极具地域特色。
本文以凤翔十二生肖泥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凤翔泥塑与十二生肖的历史源流、生肖泥塑的色彩特征及其制作工艺流程,更好地剖析凤翔十二生肖泥塑的造型特征。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刘文勃;李若婵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31
【相关文献】
1.浅析凤翔彩绘泥塑的造型艺术与未来发展——以泥塑虎为例
2.陕西凤翔泥塑虎的造型特征
3.陕西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分析
4.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5.凤翔彩绘泥塑平面化视觉形象设计探索——以十二生肖形象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工|2024年第1期[摘 要]凤翔泥塑作为关中地区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独特的魅力,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翔泥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性很强,大气、富贵、饱满、神秘,富有感染力。
它的造型应用了大量抽象性语言,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凤翔泥塑;造型;形体;抽象;图案;对称性[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1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韬.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J].天工,2024(1):18-20.张 韬 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作者简介:张韬(1983—),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一、凤翔泥塑的起源凤翔泥塑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凤翔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它的起源有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它产生于先秦时代,这是依据出土的秦代墓葬中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土质陶俑,和凤翔泥塑的图案有着联系。
另一种说法是说凤翔泥塑始于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李文兵在凤翔一带“兵屯”,后撤销了屯兵制。
兵屯的第六营士兵未走,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六营村。
其士兵多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擅长陶瓷手艺,使用黏土制作泥玩具,或送人或出售,久而成俗。
这些士兵用泥塑来祈福、辟邪,受到了当地人的喜欢,很快在当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在群众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由于历史久远,又缺少明确的记载,让凤翔泥塑的源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当地人眼里,凤翔泥塑具有纳降的作用。
这里的民众世代以耕读传家,朴实善良,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艰辛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生存的不易和大西北的严寒,让他们拥有了坚强刚毅、豪爽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观。
他们热爱生活,爱吼秦腔,凤翔泥塑的大红大绿,那种向阳而生的美学追求和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
摘要:为了继承和发扬泥塑文化,塑造出具有延续性、创新性的纹样形态,设计出适应现代环境发展的凤翔泥塑文化产品。
文章提出将形状文法应用于凤翔泥塑的纹样研究中,通过分析整理泥塑纹样的内涵特征,提取代表性设计因子,设定好约束条件,进行纹样推演再设计。
生成以生肖虎为例的最优方案,并进行实践应用。
通过最终设计效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以科学的理论支撑设计过程,丰富了泥塑纹样文化的表现形式,并为同类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品 形状文法 泥塑纹样 设计推演 生肖虎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2-0050-04Abstract:In order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lay figurines culture,shape a continuous and innovative pattern form,and design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cultural product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viron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shape grammar in the study of Fengxiang clay figurines. By analyzing and finishing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of clay figurines patterns,this paper extracts representative design factors,sets constraints,and carries out pattern deduction and redesign.The optimal scheme taking the zodiac tiger as an example is generated and applied in practice.Through the final design effect,it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scientific theory support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enriches the expression forms of clay sculpture pattern culture,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design research of a kind.Keywords:Cultural products Shape grammar Clay sculpture pattern Design deduction Zodiac tiger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杜 杰 路晓倩凤翔泥塑纹样推演与设计应用FENGXIANG CLAY PATTERN DEDU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引言凤翔泥塑代表着陕西的一种生活文化,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研究价值,在1996年左右逐渐萧条,一方面是由于打工潮兴起引发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凤翔泥塑品种较为单一[1],呈现内卷化并进入瓶颈期,缺乏创新性再生[2]。
凤翔泥塑传承的心得体会200字
凤翔泥塑,泥塑虎以坐虎和挂虎居多。
坐虎前腿立后腿坐,造型威武可爱却不失虎的神气,面部紧凑,耳部夸张凸显其威严,通体饰之以莲花、牡丹纹饰,观赏性极强。
挂虎则抓住主要特征,省去次要的细枝末节,虎头爆额突睛,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可以从中依稀看到仰韶彩陶文化的影响,虎鼻为人祖,插着三根火红的辣椒,以此来渲染虎的厉害,而虎额的“王”字则以牡丹替代,既象征富贵亦显得温情了许多,其他纹饰多以花草、五谷和菜蔬为主,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规律。
其实这些泥塑艺人大多没有见过老虎,完全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创作出自己心中一个理想的老虎形象,虎的造型与与原型虽然差距极大,但无一不具备虎的神韵和气势。
这种程式化的规律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约定成俗的被民族群体所公认。
凤翔彩绘泥塑在造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套路,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和“符号化”特征,在装饰上则没有蓄意雕琢的痕迹,显得质朴、淳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显示出她深厚的民间基础和不凡的生命力。
虎在民间习俗中是正义的化身,陕西民居中多以前门贴门神,后门悬挂虎来降魔驱邪,在孩子满月、百天、周岁等纪念性的日子,亲友们常以坐虎相赠,以表达对孩子美好的祝福,虎成为这种质朴感情的寄托。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关注,凤翔泥塑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一、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凤翔泥塑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汉代的凤翔县就以泥塑而著称,当时甚至有“泥塑半壁”之说,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凤翔泥塑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泥塑产地。
特别是在唐代,因为凤翔地处唐都长安东南,交通便利,这为凤翔泥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泥塑大寺庙、宫殿、城墙和贵族家庭的装饰品,成为当时的时髦之物,也成为凤翔的代表之一。
至明清时期,凤翔泥塑更是一度风靡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统工艺品。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凤翔泥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生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凤翔泥塑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风景,都以形神兼备、浑然一体为特点,在艺术表现和工艺技术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准。
从造型上看,凤翔泥塑的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从制作工艺上看,凤翔泥塑采用粘土制作、晒干、素烧、上釉、施彩、烧制等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细心的功夫。
三、凤翔泥塑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凤翔泥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传统工艺的失传。
由于制作凤翔泥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传统的凤翔泥塑技艺已经失传了很多。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下降。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凤翔泥塑的市场愈发狭窄。
最后是缺乏保护和传承的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对凤翔泥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导致了这一非遗的濒临失传。
凤翔泥塑十二生肖的艺术特征引言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发展悠久而深邃,并且有着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物质文化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国家为了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传承与发展,发现并保护这些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和接触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文化内涵陕西凤翔泥塑作为首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其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深受相关学者的重视。
相传凤翔泥塑产生之初是作为军队士兵在休息时消磨时间而做出来的把玩的物件。
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的这门手艺成为在战争结束后被留守在当地的士兵在农闲时制作的作为补贴家用而出售的物件。
但由于多在庙会出售,越来越多的人将这样一个小小的物件作为情感的宣泄与寄托。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也成为凤翔泥塑取材的首选。
十二生肖的取材也成为凤翔泥塑制作中的一大特色。
十二生肖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它依赖于神话、传说等民间故事,其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信仰、追求有着极大的关系。
可以说十二生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风格,它寓意吉祥安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情感的表达与宣泄。
十二生肖在取材上选用的有神话故事中的龙,现实环境中的禽类、猛兽等十二种形象。
通过创造,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的艺术形象。
陕西凤翔县地处陕西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地域特色明显,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泥塑的发展历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厚重。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其所代表的寓意与凤翔泥塑有着相似的联系,这也是凤翔泥塑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十二生肖的艺术形态作为泥塑取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同时,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性格豪迈、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泥塑在创作上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紧密联系,这在凤翔泥塑的作品性格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凤翔泥塑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泥土,通过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和艺术加工,制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制作技艺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对凤翔泥塑进行调研。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凤翔泥塑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凤翔泥塑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每一件泥塑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泥土,通过多次的过筛、揉和晾晒,将其制作成柔软、韧性强的黏土。
然后,艺人们利用手工和木模具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花鸟等。
最后,将塑好的泥塑经过干燥和上色等工艺,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凤翔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作品造型逼真,神态生动,富有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独特之处。
凤翔泥塑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多为历史名人、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魔鬼怪等。
无论是儿童玩具还是艺术品,凤翔泥塑都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凤翔泥塑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凤翔泥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凤翔泥塑已经成为凤翔县的一张知名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到来参观和购买。
同时,凤翔泥塑的市场也开始向外拓展,已经进入到了国内外的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凤翔泥塑作为一项传统工艺,无论是在历史、制作技艺还是市场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凤翔泥塑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潜力的行业,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凤翔动物泥塑的造型研究【摘要】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关键词】凤翔泥塑十二生肖造型符号图腾【正文】1、凤翔泥塑动物造型的历史渊源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关于六营村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屯扎于现在宝鸡市凤翔县的六营村,这个村便命名为"六营"。
这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做玩具,并且彩绘示人。
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塑造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如今凤翔泥塑已远销海外,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等,同时每年有着大量的到访者,参观、购买,村年人流量可达十万人,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陕西省凤翔县的胡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2年、2003年,陕西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民和老艺人胡深合作的泥塑马、泥塑羊连续两年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07年胡新民设计制作的“福寿猪”,再次打动了国家邮政总局的专家,不仅被选为了2007年中国邮政有奖邮资明信片的主图,还再次荣登2007年中国生肖邮票。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塑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凤翔泥塑动物造型与民俗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十二生肖的艺术特色: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
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使易行,造型生动,色彩别具一格。
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
在数百年的历程当中,泥塑作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断传承,尤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
3、凤翔泥塑动物造型的特点(1)概括的表现语言(2)整体的造型特点(3)色彩与造型的结合(4)动物泥塑你造型符号造型特点挂虎属其挂片类,虎头暴额突睛,传统的制作色彩强烈鲜艳,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的仰韶文明的彩陶纹饰),鼻子为人祖,有趣的是鼻子中插着三根火红的辣椒,据泥塑艺人解说,民间话说妇女的泼辣,借之渲染虎的厉害。
这种醇醇的民风,就自然的融入到其中。
虎头的“王”字为牡丹所替代,象征富贵。
虎面的其他纹饰多为五谷、花草、蔬果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永恒规律。
虎面上还绘有宝葫芦,《诗经》中有云“瓜瓞绵绵”,其象征子孙昌盛。
坐虎前腿立后腿坐,形态极度概括,但不失虎的神韵。
面部紧凑,耳朵夸大,显其威严。
躯体饰以莲花、牡丹等纹饰,浓艳大方,很富有观赏性。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当初凤翔六营村的泥塑艺人从未见过虎的模样,他们却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民间百姓心目中大美无边的理想老虎的形象。
这所有虎的造型都与虎的原形有着很大差距,但无一不具虎的神韵和气势。
这种理想化创作是与当地的风俗相互影响着的。
我们当地风俗,遇到小孩满月、百天、周岁,亲友们通常以坐虎相赠,置于炕头上,以表达他们对小孩长命、富贵的祝福。
虎,就成了这种质朴情感的寄托。
同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民间习俗前门帖门神,后门悬挂虎。
虎,这时成为正义的化身,用以驱魔辟邪。
其十二生肖泥塑极具特色,农历马年,发行的生肖邮票是以凤翔泥塑马为图创作的。
被选中泥塑马的创作者胡新民为胡深侄子,他在祖传泥塑手艺的熏陶、染指及自己的刻苦钻研、大胆创作下,在八二年三月创作完成。
作为秦汉文化重地的民间艺术品,马的前图案为秦汉时期的双獾纹,表示青梅竹马;五个墨点表示五子夺魁;马鞍上的图案为青铜器上常有的角形阴阳纹,表示生息养生;马尾上的十二道纹络,代表天干地支,表示生死轮回永不停息;马后还有七点,代表北斗七星,表示老马识途、吉(七)星高照。
所获荣誉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陕西省凤翔县的胡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2年、2003年,陕西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民和老艺人胡深合作的泥塑马、泥塑羊连续两年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07年胡新民设计制作的“福寿猪”,再次打动了国家邮政总局的专家,不仅被选为了2007年中国邮政有奖邮资明信片的主图,还再次荣登2007年中国生肖邮票。
与邮票结缘2007年元月5日,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2007年《丁亥年》特种生肖邮票,在西安举行首发仪式,《丁亥年》特种生肖邮票全套共一枚,面值1.2元。
该套邮票的图案为一头戴头巾、披肩,憨态可掬的猪妈妈,用慈祥的目光看着5个孩子。
很多人盛传该套邮票图案由我省凤翔县民间艺人胡新民设计制作,其实它出自著名邮票设计家陈绍华先生。
但胡新民并非没有收获。
他创作的泥塑猪又一次成为中国邮政贺年有奖信封的票面图案。
从2002年他创作的泥塑马成为当年生肖特种纪念邮票造型以来,凤翔泥塑就与中国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
泥塑羊、泥塑猴、泥塑鸡、泥塑狗,乃至今年的泥塑猪等造型,或者成为特种生肖纪念邮票的主图,或者登上特种邮票集邮册封面或封底,或者作为中国邮政有奖贺年卡或贺年信封,进入了千家万户,在给人们带去了新年祝福的同时,也使凤翔泥塑成为家喻户晓的民俗工艺品和颇具特色的馈赠礼品,深受人们喜爱。
4、凤翔泥塑动物造型的创新与发展凤翔泥塑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登上中国生肖邮票,应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然而这辉煌就像流星一样,从六营村的天空迅速滑落,快得让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这道下滑的轨迹,让胡新明意识到了繁荣背后的危机。
“目前这种状况,不发展、不搞创作、不搞研究、不完善,不够精密、不够标准、太松散。
按照目前这种状况,将来只能一家比一家差,一家比一家的价格低,质量也就没法保证了,形成恶性竞争,走着走着就失传了,这对做市场很不利。
对外凤翔泥塑的形象,要形成统一的协会组织,要有统一的品牌意识,对大家约束。
这泥娃娃不是一个泥娃娃,应该是个金娃娃。
” 针对这个设想,胡新明提出了“小作坊的特色,工厂化的规模”的凤翔泥塑产业发展思路。
他认为,要让凤翔泥塑具有品牌竞争力和凝聚力,就应该有生产的标准,也就是从制坯到描线再到彩绘都要有统一的技术要求。
为此,胡新民联合六营村多家泥塑生产户,由他统一提供泥塑模具、和制泥坯的配方及各种生产资料,生产户进行统一生产,他负责泥塑的设计和销售。
他希望通过这样整合六营村泥塑产业,让凤翔泥塑走得更远。
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
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使易行,造型生动,色彩别具一格。
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
在数百年的历程当中,泥塑作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断传承,尤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如今凤翔泥塑已远销海外,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等,同时每年有着大量的到访者,参观、购买,村年人流量可达十万人,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主要价值凤翔民间艺术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富矿,是文化战略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它的价值有以下几点:1、历史价值,泥塑这个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地历史、文化、风情的集中体现,是几百年来凤翔民俗的缩影,是历史的延续。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艺术价值,它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大胆想象夸张,造型生动传神,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1】王显红.雕塑·空间·园林——雕塑家野口勇的空间景观艺术创作【J]l中外建筑。
2004(5):1—5.【2】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1]t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张江当代艺术馆.自然与艺术交融,景观与雕塑对话——走进张江当代艺术馆【J】l景观设计.2007(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