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带性 专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02.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11 垂直地带性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四条游览线路中,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B2.C【解析】考点:了解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根据线路分布位置,判断对应的剖面图。
结合陆地自然带地区分布规律,判断自然带数目多少。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漠草原。
下图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地风向判断正确的是A.①——东南风B. ②——东北风C. ③——西北风D. ④——西南风4.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答案】3.B4.D【解析】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低纬位置为信风带,中纬位置为西风带,高纬位置为极地东风带,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为非地带性规律。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该山位于A. 西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东北地区6.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暖B.开发矿产C.栽培花卉D.扩展牧地7.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A. 对光照要求较长B. 对降水要求较少C. 对热量要求较低D. 对土壤要求较低【答案】5.A6.D7.C【解析】7.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C对。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点拨高考】该考点为高频考点,形式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高考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比较注重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山东卷均有涉及,纵观历年试题均为重点考查内容。
【知识梳理】植被垂直地带性是指植被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交替地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一个高度足够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植被带系列类似于该山所处的水平地带植被到北极的水平地带植被。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一、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一)受纬度影响,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中分布高度不一样。
同一自然带在高纬分布低,低纬地区分布高,低纬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能分布到更高的海拔。
(二)受坡向影响,同一自然带在同一山地中不同坡向分布高度不一样。
1.阳坡与阴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山脉的不同坡向热量区别不明显,阳坡与阴坡的差异较小,实际分析时较少考虑。
一般来说,东西走向的山脉分为南坡和北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阳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多,气温较高,自然带分布高;阴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低。
比如阿尔卑斯山,南坡为阳坡,气温高,同一自然带分布高。
在气候偏干旱地区,也可能出现阴坡某些自然带分布较高的情况,这是由于阳坡气温高,蒸发大,水分更缺乏,自然带分布低,而阴坡气温相对更低,蒸发更弱,水分更充足,反而自然带分布更高。
比如阴山,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更充足,某些自然带分布反而更高。
专题11 垂直地带性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四条游览线路中,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B2.C【解析】考点:了解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根据线路分布位置,判断对应的剖面图。
结合陆地自然带地区分布规律,判断自然带数目多少。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漠草原。
下图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地风向判断正确的是A.①——东南风B. ②——东北风C. ③——西北风D. ④——西南风4.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答案】3.B4.D【解析】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低纬位置为信风带,中纬位置为西风带,高纬位置为极地东风带,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为非地带性规律。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该山位于A. 西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东北地区6.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暖B.开发矿产C.栽培花卉D.扩展牧地7.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A. 对光照要求较长B. 对降水要求较少C. 对热量要求较低D. 对土壤要求较低【答案】5.A6.D7.C【解析】7.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C对。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温,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A、T冬<18℃B、T夏<18℃C、T冬<10℃D、T夏<20℃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其垂直自然带明显。
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非洲大陆沿赤道东西部自然带迥异,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海陆位置D.地形4.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A.南坡温度高 B.南坡温度低 C.南坡降水多 D.南坡降水少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6题。
5.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可能是()A.太行山B.长白山C.大兴安岭D.秦岭8.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洋流C.热量D.水分(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10.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11~12题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下图是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1. 图示中的地理事物分布总体上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这种地理事物的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次生盐碱化D.环境污染【答案】 1.B 2.B3.下图是沿经线所作的某山地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1月、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就纬度而言,该山地属南半球B.该山地中年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A坡C.A、B两坡海拔2 000米以下的气温年较差B坡较大D.当此山地雪线位于海拔较高位置时,我国东部地区多盛行偏北风【答案】 C(2011·海淀模拟)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经度地带性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5.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4.C 5.D读非洲局部图,回答7~8题。
7.图示6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B.①⑥ C.①④D.②⑤8.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答案】7.B 8.A(2011·济南模拟)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据此回答下题。
9.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C.夏季多雨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答案】 C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新西兰D.巴西高原11. 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的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12.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C,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 700米B.4 500米C.5 000米D.2 680米【答案】10.C 11.D 12.C16.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小练习:垂直地带性(附答案解析)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米,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
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图16),收集了7 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
读图,完成1-2题。
1、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②雪线降低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④林线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A 2、D解析:1、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可计算的甲乙丙丁四地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的大气温度分别约为8、6、3.5、-1℃。
(或者根据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结合四地在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可进行推测),故选A.2、根据材料可知,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气温逐渐升高。
气温越高,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越高,①正确。
气温越高,雪线海拔越高,②错误。
气温越高,垂直带基带可分布的海拔高度越高,上限提高,③错误。
气温越高,林线(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上升,④正确。
故选D.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图17)。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A、ⅠB、ⅡC、Ⅲ D 、Ⅳ2、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答案:1、B 2、A解析:1、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
冲刺2023年高考二轮垂直地域分异微考点练(原卷+答案)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反映的是随着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而呈现的垂直变化现象,但由于受到某些原因影响,也有可能打乱垂直分布规律,从而出现异常。
读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完成1~3题。
1.该山地基带类型异常,最有可能是( )A.气温异常 B.降水异常C.物种入侵 D.人类活动2.M处原有的自然植被已完全消失,其植被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3.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A.吉林 B.山西C.河北 D.福建在长白山西坡海拔2 140~2 220 m处分布着高山苔原带,原生植被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很少。
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该区域,使原有的灌木植被逐渐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
如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
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判断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5.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耗水减少B.枯枝落叶量增加C.植株高度减小 D.土壤蒸发加剧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明显,高原山地垂直带谱类型(如图)的分布模式解释了其自然带景观的地带分异,形成独特的自然带地域格局,呈现同心弧状(由东南暖湿向西北寒冷干旱的递变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6.青藏高原从内部到边缘山地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为( )A.带谱由繁到简 B.带谱数目增多C.植被种类减少 D.降水逐渐减少7.青藏高原地域分异在空间上呈“同心弧状”的分布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C.太阳辐射 D.海拔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8~9题。
8.该山地是( )A.武夷山 B.长白山C.天山 D.秦岭9.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高考专题】高考常考的自然地理的垂直地带性问题1.概念定律:垂直地带性是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自然带随高度更替,沿高度延伸。
如下图,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变化,基本沿等高线延伸。
2.因素定律:纬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热量,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水分,而垂直地带性的这种带谱变化影响因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热量随高度变化好理解,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降水随高度变化略微麻烦些,如果山足够高,降水是随高度先递增后递减的。
先递增的原因是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后递减的原因是前面把空气里的水汽都挤出来了,即使再降温,里面的水汽也不多了。
放到邯郸来说,如果是摩天岭这座相对高度1800米的山,降水应该是这样先增后减的,如果是鸡毛山这样10来米的山,那可能就增都不增,更别提后面的降了。
正是因为热量和水分随高度都在发生变化,也就引起了自然带的变化。
如下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4.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致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5.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6.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答案是BDD,不再解析,放张图帮助大家理解下上面这个题是天山哦,天山是最经常被考的一座山,所以一定要记住天山的自然带的分布图,下图就是: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北坡2000米左右降水多对天山自然带的影响,在这个位置突然出现了一个山地针叶林带,林带的上下前后都是草原。
降水多少的主要影响就是这样,降水多,长树;少,长灌木;再少,长草;再再少,草也不长了,成了荒漠。
影响水分的因素除了降水,还有蒸发,降水多,水分充足,蒸发弱,也可以水分充足一些,尤其是降水少的地区,蒸发对水分的影响更大。
我国北方的山地北坡受太阳照射少,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好,如下面这道高考题。
题组二第34题:垂直带谱〖真题回顾〗(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
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
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
完成下面小题。
3. 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地面辐射减少B. 大气辐射减少C. 太阳辐射增加D. 地面吸收增加4. 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A. 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 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 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 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基础知识〗1、概述: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
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
根据垂直地带谱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一般将世界垂直带谱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
在海洋性系统中,垂直带谱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带系统,自低纬至高纬,带谱结构趋于简单。
在大陆性系统中,在中纬度出现特殊的干旱、半干旱垂直带谱,即草原荒漠垂直带谱。
2、特征:①带谱性质决定于基带性质,除极地和高纬区山地外,均有海洋性带谱与大陆性带谱之分。
②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偏低的带。
③垂直带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是衡量垂直带发育是否完备的标志,而这取决于山顶海拔是否突破当地雪线高度。
④山地垂直带在数千米高度内完成了纬度地带需要数千千米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
但垂直带谱遵循自身的发育规律,并不是纬度地带的缩影。
⑤同一山系中的不同山脉,同一山脉的不同地段和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结构都有很大差别。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垂直自然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26高中地理综合题题型——山地垂直地带性类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高山深谷相间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河谷。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再到草甸。
但是在金沙江(28°15'N)西岸海拔2100—4100米处出现了植被(灌丛及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带)逆向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干热河谷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
材料二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处亚热带,但盛产热带水果,且品质优良。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和干热河谷景观图。
(1)绘制金沙江西岸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图,并说出该地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2)分析该地区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4分)参考答案:(1)(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三个植被带正确,4分)主要原因: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2分)(2)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河谷热量不易散失,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降水少,干燥度大,不利于害虫的成活,病虫害少。
(任答2点即可,4分)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最为典型的地貌特征,就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平行相间。
我国的干热河谷就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磬江、岷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左图)。
一般而言,在并不缺少降水的湿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是森林在下面,灌丛和草地在上面。
在横断山区干热河谷中常见的景象是森林生长在河谷顶部或山腰上,谷底是灌丛和荒漠草地,地理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右图为金沙江(北纬28°15')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
(1)横断山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是干热河谷造就的奇特景观。
《专题7 垂直地带性》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垂直地带性是指在高大山脉、高原边缘或赤道附近的一系列山地上,同一自然带沿山地高度方向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降水量B、温度C、海拔高度D、土壤类型2、在青藏高原上,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见到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的自然景观。
这是哪种现象的表现?A、水平地带性B、非地带性现象C、垂直地带性D、海洋性地带性3、在山地自然带中,由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带发生垂直变化。
以下哪项不是因为海拔高度变化而导致的自然带变化?A. 森林带B. 高山草甸带C. 高山永久冰雪带D. 沙漠带4、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垂直地带性的表现?A. 植被类型由低到高依次为草原、森林、高山草甸等B. 动物种类由低到高依次由鸟类的种类转向哺乳动物种类再转向昆虫种类C. 由于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气温递减率由0.4°C/100m递增到0.6°C/100mD. 农作物种类由低到高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等5、在山地垂直地带性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 植被类型逐渐变少B. 植被类型逐渐增多C. 植被类型保持不变D. 植被类型随机变化6、以下哪种现象最能体现山地垂直地带性?A. 山地同一坡向两侧气温差异明显B. 山地同一高度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差异C. 山地同一坡向不同高度植被类型差异D. 山地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土壤类型差异7、75°N附近的高山雪线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拔高度C、坡向D、降水量8、随着海拔的升高,垂直带谱趋于复杂的原因是()A、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逐渐增加C、土壤类型变化多样D、热量条件变化显著9、在我国贺兰山脉的南坡, alternating forests of spruce and fir are typical,而北坡则以 larch and poplar树林为主。
专项训练试题:山地垂直地带性一、单选题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可能是A. 长白山B. 太行山C. 贺兰山D. 武夷山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A. 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B. 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C. 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D. 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我国境内某山脉,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峰,该山有现代冰川71条,其中有国内同纬度海拔最低的冰川(最低点海拔2850米),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森林共存。
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每当雪崩发生时,冰雪飞腾,响声如雷,气势磅礴壮现。
该山植被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植被完整,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据此完成下列题.4.该山可能位于A. 辽宁东部B. 四川西部C. 新张西部D. 西藏西部5.冰川海拔低,冰川、森林共存的主要原因为A. 气温极低B. 降水量多C. 地势陡峻D. 风力较小6.形成该山植被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复杂,人迹罕至B. 气温高,降水多C. 海拔较高,阳光充足D. 纬度低,高差大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
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7.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A. 温带荒漠带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温带草原带D. 山地灌木林带8.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A. 南坡2000 m左右B. 南坡2500 m左右C. 北坡1500 m左右D. 北坡2500 m左右9.影响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地壳抬升B. 降水增多C. 气候变暖D. 植被减少201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知识点台湾省的地形台湾省的岛屿众多,共包括台湾本岛、兰屿、绿岛和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面积35873平方公里。
台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2/3),山脉大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山脉有中央山脉、玉山、阿里山、雪山、海岸山等,这些山脉合称为台湾山脉。
图1 台湾省的地形夏季风、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风带的季节移动,我国夏季与冬季的盛行风向不同:(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夏季,大陆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近地表为低压中心;海洋则为高压中心。
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季,大陆降温快,空气受冷下沉,近地表为高压中心;海洋则为低压中心。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图2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B精讲精析:(1)分析温度的影响因素。
①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从经纬度分布可以看出,该地应该为台湾岛的部分地区,台湾地区的山脉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②从图中等温线可以看出,中间温度低,两侧温度高,因此可能为地形的影响,中间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③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台湾山脉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确定为地形的影响。
(2)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盛行风、洋流等,该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较小,且中间有高耸的山脉,因此降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②该地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和东部都是海洋。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垂直地带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2.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昆仑山B.乞力马扎罗山C.天山D.富士山3.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下题。
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C.雨林常绿阔叶林草原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4.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以下两题。
5.按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丙—乙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坡向B.地形C.水分D.热量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8.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9.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B.水分状况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0.图中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针叶林常绿林B.常绿林草甸C.草甸草原D.针叶林草原11.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势C.水分D.光照12.该山地可能是( )A.贺兰山B.长白山C.秦岭D.天山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海拔7 435.3 m,为天山最高峰。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位于( )A.武夷山脉B.横断山C.秦岭山地D.太行山2.相对于西坡,该山地东坡自然带以林为主,主要原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B.坡度小,土层厚C.阴天多,蒸发少D.纬度低,光照强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
每年3~5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山地( )A.北坡缺失甲带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南坡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C.北坡自然带少与海拔高度低有关系D.南坡乙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分布较低4.每年3~5月适宜攀登该山,其原因主要是( )A.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B.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C.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D.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地理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
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较北坡丰富C.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D.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6.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①山体海拔②纬度位置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天山呈东西走向,因山顶冬夏有雪,又称白山、雪山。
近年来,天山山顶冰川积雪不断消退。
下图为天山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自然带所属的类型是( )A.荒漠带B.草甸带C.针叶林带D.草原带8.导致天山山顶冰川积雪不断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风力侵蚀C.流水搬运D.气候变暖9.天山山顶冰川积雪消退带来的影响是( )A.山顶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B.山顶的地面辐射减少C.山顶冰川侵蚀地貌消失D.全球海平面明显上升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生态过渡带,其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4个规律:①基带。
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脚-山顶。
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植被越来越稀疏;③植被分布:同一海拔,降水越多(迎风坡)、温度越高(阳坡),植被更加茂盛;同一种植被,降水越多(迎风坡)、温度越高(阳坡),植被分布的海拔越高;④雪线:降水越多(迎风坡)、温度越低(阴坡)、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图1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例题下图为友谊峰(位于阿尔泰山)的垂直自然带谱,读图完成1~2题。
1、甲坡最有可能是()A.迎风坡、阴坡B.迎风坡、阳坡C.背风坡、阴坡D.背风坡、阳坡2、草本植物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容易形成和发育。
与同海拔的针叶林相比,草甸带的环境特征是()A.气候高寒,不利于针叶林生长B.土壤贫瘠,有机质较少C.降水充足,适宜草本植物生长D.土壤较干,生物量较小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甲坡的坡向。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坡的雪线更低,因此推断甲坡的降水更加丰富(迎风坡),或者温度更低(阴坡);②同一种自然带,甲坡分布的海拔高度更低,即甲坡的热量条件较差(阴坡);③1000~3000m海拔高度,甲坡为针叶林带,而另一个坡为草甸带,即甲坡的水分更加充足,适宜森林的生长(迎风坡)。
因此综合来看,甲坡为迎风坡、阴坡,选项A正确。
(2)分析草甸带生长的自然条件。
①由上一题可知,甲坡为迎风坡、阴坡,因此草甸带位于背风坡、阳坡;②由于“焚风效应”,背风坡的空气更加干燥;并且位于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因此土壤含水量较少,适宜草本植物生长(不适宜针叶林生长),选项D正确。
思路梳理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两个坡向的雪线高低、自然植被带的分布高低、同一海拔自然植被带的茂盛情况,分析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②根据背风坡、阳坡的特点(空气干燥、蒸发旺盛),分析土壤特点,进而分析适宜草甸生长的原因(土壤较为干燥,不适宜针叶林的生长)。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
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
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
温,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其垂直自然带明显。
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非洲大陆沿赤道东西部自然带迥异,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海陆位置D.地形
4.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温度高 B.南坡温度低 C.南坡降水多 D.南坡降水少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6题。
5.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可能是()
A.太行山B.长白山C.大兴安岭D.秦岭
8.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
素是()
A.海拔B.洋流C.热量D.水分
(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
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0.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 .较暖、较湿 B .较凉、较湿 C .较凉、较干 D .较暖、较干 14.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A .干冷北风
B .干热南风
C .上升气流
D .下沉气流 15.该山可能位于( )
A .四川
B .新疆
C .安徽
D .山西
16.(20分)图8为“不同地带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
位于热带地区的是 。
(4分) (2)甲乙丙丁中,迎风坡是阳坡的山是 。
(2分) (3)甲乙丙丁中,可能在地中海气候区的是 。
(2分) (4)甲乙丙丁中,可能种植天然橡胶的是 。
(2分) (5)甲山中①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2分)
(6)甲乙丙丁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可判断理由是 ; ; 。
(8分)
17.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
针交积雪冰川①阔混
林
草甸针叶林
积雪冰川
草甸
寒草针阔混
交林常绿硬叶
林
积雪冰川
荒漠针叶林
甸寒荒漠积雪冰川
草甸针叶林针阔混交
林
常绿阔叶
林
热带雨林
南北北北北
南南南甲乙
丙
丁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16.下图中甲、乙、丙为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三幅图中代表天山博格达峰和阿尔卑斯山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山雪线分布有何差异,简析原因。
(3)判断乙山A、B两坡中,南坡是________,北坡是________。
(4)甲、乙、丙三地阳坡,植被景观最丰富的是________,简析原因。
(5)近些年来发现三座山地雪线在上升,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